帶式運輸機的一級圓柱40;或圓錐41;齒輪減速器課程設計說明書
《帶式運輸機的一級圓柱40;或圓錐41;齒輪減速器課程設計說明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帶式運輸機的一級圓柱40;或圓錐41;齒輪減速器課程設計說明書(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課程設計說明書 目錄 一、設計課題及主要任務…………………………………………2 二、傳動方案擬定…………………………………………………2 三、電動機的選擇…………………………………………………4 四、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和運動(動力)參數(shù)的計算……5 五、V帶的設計……………………………………………………7 六、齒輪傳動的設計………………………………………………9 七、軸的設計………………………………………………………12 八、箱體結(jié)構(gòu)設計及附件選擇……………………………………22 九、鍵聯(lián)接設計……………………………………………………25 十、軸承設計………………
2、………………………………………26 十一、密封和潤滑的設計…………………………………………27 十二.聯(lián)軸器的設計………………………………………………27 十三、設計小結(jié)……………………………………………………28 附:參考資料………………………………………………………30 一、設計課題及主要任務: 1、 設計課題: 設計用于鏈式傳送設備或帶式運輸機的一級圓柱(或圓錐)齒輪減速器。 2、 設計內(nèi)容: ① 傳動方案的擬定及說明(附圖); ② 運動學計算(電動機功率計算、傳動比計算、運動及動力參數(shù)計算); ③ 直尺圓柱(或圓錐)齒輪傳動件設
3、計計算(選材、確定尺寸); ④ 軸的初步設計; ⑤ 選擇聯(lián)軸器和軸承; ⑥ 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附結(jié)構(gòu)簡圖); ⑦ 選擇軸承、齒輪處的配合; ⑧ 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設計小結(jié)。 3、 設計任務: ① 減速器裝配圖一張:只畫俯視圖(A3); ② 零件圖一張:大圓柱(圓錐)齒輪軸(A3)或大圓柱(圓錐)齒輪(A3); ③ 設計計算說明書一份。 4、 設計要求: ① 圖面整潔、符合各項標準規(guī)范要求; ② 設計說明書要求字跡工整、清潔,插圖規(guī)范。 5、 設計進度計劃: ① 總體計算和傳動件參數(shù)計算; ② 軸與軸系零件的設計; ③ 軸、軸承、聯(lián)軸器、鍵的校核及草圖繪
4、制; ④ 裝配圖、零件圖的繪制及計算說明書的編寫。 6、 設計時間:2010年10月11日至2010年11月5日 設計項目 計算過程及說明 主要結(jié)果 二、傳動方案擬定 1、工作條件 2、原始數(shù)據(jù) 3、方案擬定 運輸機連續(xù)工作,單向運轉(zhuǎn)。減速器小批量生產(chǎn),運輸帶允許速度誤差為±5%。 原始數(shù)據(jù) 運輸帶拉力F(N) 1900 運輸帶速度V(m/s) 1.6 卷筒直徑D(mm) 400 每天工作時間h 24 ① 傳動方案分析: 機器一般是由原動機、傳動裝置和工作裝置組成。傳動裝置是用來傳
5、遞原動機的運動和動力、變換其運動形式以滿足工作裝置的需要,是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傳動裝置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機器的工作性能、重量和成本。合理的傳動方案除滿足工作裝置的功能外,還要求結(jié)構(gòu)簡單、制造方便、成本低廉、傳動效率高和使用維護方便。 ② 設計方案: 本設計中原動機為電動機,工作機為皮帶輸送機。傳動為一級直齒圓柱齒輪減速器。 采用V帶傳動與齒輪傳動的組合,即可滿足傳動比要求,同時由于帶傳動具有良好的緩沖,吸振性能,適應大起動轉(zhuǎn)矩工況要求,結(jié)構(gòu)簡單,成本低,使用維護方便。 a、帶傳動承載能力較低,在傳遞相同轉(zhuǎn)矩時,結(jié)構(gòu)尺寸較其他形式大,但有過載保護的優(yōu)點,還可緩和沖擊和振動,故布置在傳
6、動的高速級,以降低傳遞的轉(zhuǎn)矩,減小帶傳動的結(jié)構(gòu)尺寸。 b、齒輪傳動的傳動效率高,適用的功率和速度范圍廣,使用壽命較長,是現(xiàn)代機器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機構(gòu)之一。 簡圖如下: 三、電動機選擇: 1、電動機類型和結(jié)構(gòu)的選擇: 2、電動機功率選擇: 3、確定電動機轉(zhuǎn)速: 選擇Y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此系列電動機屬于一
7、般用途的全封閉自扇冷電動機,其結(jié)構(gòu)簡單,工作可靠,價格低廉,維護方便,適用于不易燃,不易爆,無腐蝕性氣體和無特殊要求的機械。 運輸機主軸上所需要的功率: P=FV=1900N×1.6m/s=3040W 工作機所需功率由公式: Pw=P/1000ηw =3040/(100×00.94)kw=3.23kw ηw——帶式輸送機的功率取0.94《機械零件課程設計》P18表2-4 傳動裝置的總功率: η總=η帶×η2軸承×η齒輪×η聯(lián)軸器×η滾筒=0.85 η總—電動機至滾筒主動軸之間的總功率 由《機械零件課程設計》P18表2—4查得: η帶——V帶傳動效率,取0.95;
8、η軸承—一對滾動軸承的效率。取0.99; η齒輪—一對齒輪副效率(8級精度,油潤滑),取0.97; η聯(lián)軸 器——聯(lián)軸器效率,取0.98; η滾筒——滾筒效率,取0.96(查《機械設計基礎(chǔ)機械課程設計指導書》表2.3) 電動機輸出的功率: Po=Pw/η總 =3.8KW 一般電動機的額定功率:Pm=(1—1.3)Po=3.8~4.94KW 由表2~1取電動機額定功率Pm=4kw《機械零件課程設計》 滾筒工作轉(zhuǎn)速為: n滾筒=60×1000·V/(π·D) =(60×1000×1.6)/(400·π) =76.4 r/min 根據(jù)《機械零件課程設計》表2--5推薦的
9、傳動比合理范圍,取圓柱齒輪傳動一級減速器傳動比范圍i2=3~5。?。謳鲃颖萯1=2~4 。則總傳動比理論范圍為:i=6~20。 故電動機轉(zhuǎn)速的可選范圍: n=i×n滾筒=(16~20)×76.4=458.4~1528 r/min 則符合這一范圍的同步轉(zhuǎn)速有:750、1000和1500r/min 根據(jù)容量和轉(zhuǎn)速,由相關(guān)手冊查出三種適用的電動機型號(如下表1)《機械設計基礎(chǔ)課程設計指導書(第二版)》P 10: 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尺寸、重量、效率等,可見第2方案比較適合。 故選定電動機型號為Y132M1-6。 其主要性能:(如下表2) Y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
10、 P=3040W Pw=3.23kw η總=0.85 Po=3.8KW Pm=4KW n滾筒= 76.4r/min 電動機型號為Y132M1-6 表1: 方 案 電動機型號 額定值 電動機轉(zhuǎn)速(r/min) 效率% 外形尺寸mm 重量Kg 功率Kw 電流A 同步轉(zhuǎn)速 滿載轉(zhuǎn)速 1 Y160M1-8 4.0 9.91 750 720 84.0 600×420×385 118 2 Y132M1-
11、6 4.0 9.40 1000 960 84.0 515×350×315 73 3 Y112M-4 4.0 8.77 1500 1440 84.5 475×350×315 68 表2: 中心高H 外形尺寸 L×(AC/2+AD)×HD 底角安裝尺寸 A×B 地腳螺栓孔直徑 K 軸 伸 尺 寸D×E 裝鍵部位尺寸 F×GD 132 515×(135+210)×315 216×178 12 38×80 10×41 四、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和運動(動力)參數(shù)的計算: 1、傳動裝置總傳動比為: 2、分配各級傳動裝置
12、傳動比: 3、運動參數(shù)及動力參數(shù)的計算: 由選定的電動機滿載轉(zhuǎn)速nm和工作機主動軸轉(zhuǎn)速n: i總= nm/n=nm/n滾筒=960/76.4=12.57 總傳動比等于各傳動比的乘積 分配傳動裝置傳動比:i= i1×i2 式中i1、i2分別為帶傳動和減速器的傳動比 根據(jù)《機械零件課程設計》表2--5,取io =3(普通V帶 i=2~4) 因為: io=i1×i2 所以: i2=io/i1=1
13、2.57/3=4.19 根據(jù)《機械零件課程設計》公式(2-7)(2-8)計算出各軸的功率(P電機軸、P高速軸、P低速軸、P滾筒軸)、轉(zhuǎn)速(n電機軸、n高速軸、n低速軸、n滾筒軸)和轉(zhuǎn)矩(T電機軸、T高速軸、T低速軸、T滾筒軸) ① 計算各軸的轉(zhuǎn)速: Ⅰ軸(高速軸): n高速軸=nm/io=960/3.0=320r/min Ⅱ軸(低速軸): n低速軸=n高速軸/i1=320/4.19=76.4r/min 滾筒軸: n滾筒軸=n低速軸= 76.4r/min 2)計算各軸的功率: 根據(jù)《機械設計基礎(chǔ) 課程設計指導書》P12 Ⅰ軸(高速軸): P高速軸= Po×η01= P
14、o×η1 =3.8×0.96=3.648KW Ⅱ軸(低速軸): P低速軸= P高速軸×η12= P高速軸×η2×η3 =3.648×0.98×0.97=3.468KW 滾筒軸: P滾筒軸= P低速軸×η23= P低速軸×η2×η4 =3.468×0.98×0.99=3.36KW 3)計算各軸的輸入轉(zhuǎn)矩: 電動機軸輸入轉(zhuǎn)矩為: T電機軸=9550×Po/nm =9550×3.8/960=37.80N·m Ⅰ軸(高速軸): T高速軸= T電機軸×io×η01= T電機軸×io×η1 =37.8×3×0.96=108.87N·m Ⅱ
15、軸(低速軸): T低速軸= T高速軸×i1×η12= T高速軸×i1×η2×η4 =108.87×4.19×0.98×0.99=442.57 N·m 滾筒軸輸入軸轉(zhuǎn)矩為: T滾筒軸= T低速軸×η2×η4=429.38 N·m 4)計算各軸的輸出功率: 由于Ⅰ~Ⅱ軸的輸出功率分別為輸入功率乘以軸承效率: 則:P高速軸1= P高速軸×η軸承=3.648×0.98=3.575 KW P低速軸1= P低速軸×η軸承 =3.468×0.98=3.399KW 5)計算各軸的輸出轉(zhuǎn)矩: 由于Ⅰ~Ⅱ軸的輸出功率分別為輸入功率乘以軸承效率: 則:T高速軸1= T高速軸×η軸承
16、 =108.87×0.98=106.69 N·m T低速軸1= T低速軸×η軸承 =442.57×0.98=433.72 N·m 綜合以上數(shù)據(jù),得表如下: i總=12.57 io =3 i2=4.19 n高速軸=320r/min n低速軸= 76.4r/min n滾筒軸= 76.4r/min P高速軸= 3.648KW P低速軸= 3.468KW P滾筒軸=3.36KW T電機軸= 37.80N·m T高速軸 =108.87N·m T低速軸 =442.5
17、7 N·m T滾筒軸 =429.38 N·m P高速軸1 =3.575 KW P低速軸1 =3.399 KW T高速軸1 =106.69 N·m T低速軸1 =433.72 N·m 參數(shù) 電機軸 高速軸(Ⅰ軸) 低速軸(Ⅱ軸) 滾筒軸(w軸) 功率P(KW) 3.8 3.648 3.468 3.364 轉(zhuǎn)速n(r/min) 960 320 76.4 76.4 轉(zhuǎn)矩T(N·m) 37.8 108.87 442.57 429.38 傳動比i 3 4.19 1 效率 0.96 0.95 0.9
18、7 五、V帶的設計 1、選擇普通V帶型號: 2、方案選?。? 由課本《機械設計基礎(chǔ)》P132表8.21查得KA=1.2 由 PC= KA× Pm =1.2×4.0=4.8KW 根據(jù) PC =4.8kw , n電機軸=960(r/min)課本P134圖8.13得知可選用A、B型V帶兩方案; 方案1:取A型V帶 1)確定帶輪的基準直徑,并驗算帶速: 根據(jù)課本表8.6P124、 P134圖8.13 則取小帶輪d1=100mm 且d1=100mm>dmin=75mm d2=n1·d1/n2 =i·d1=3×100=300mm 根據(jù)《機
19、械設計基礎(chǔ)》表8.3取d2=280mm則實際傳動比i、從動輪的轉(zhuǎn)速n2分別為: i= d2 / d1 =280/100=2.8; n2 = n1/i=960/2.8=342.86r/min; 從動輪的轉(zhuǎn)速誤差為: (342.86-320)/320=7.143%>5%(大于±5%的誤差范圍) 故A方案不合適 方案2:取B型V帶 1)確定帶輪的基準直徑 根據(jù)課本表8.6P124、 P134圖8.13 則取小帶輪d1=140mm 且d1=140mm>dmin=125mm d2=n1·d1/n2=i·d1 =960/320×140= 420mm 根據(jù)《機械設計基
20、礎(chǔ)》表8.3取d2=425mm 則實際傳動比i、從動輪的轉(zhuǎn)速n2分別為: i=d2/d1=425/140 =3.04; n2=n1/i=960/3.04 =315.79r/min 從動輪的轉(zhuǎn)速誤差為:(315.79-320)/320=-1.32% 在±5%以內(nèi),為誤差值允許范圍。 2)帶速驗算: V=n1·d1·π/(1000×60) =960×140·π/(1000×60) =7.036m/s 介于5~25m/s范圍內(nèi),故合適。 3)確定帶長和中心距a: 0.7·(d1+d2)≤a0≤2·(d1+d2) (根據(jù)公式8-14)
21、 0.7×(140+425)≤a0≤2×(140+425) 395.5≤a0≤1130 初定中心距a0=760 ,則帶長為: L0=2·a0+π·(d1+d2)+(d2-d1)2/(4·a0) =2×760+π·(140+425)/2+(425-140)2/(4×760) =2434.2 mm 根據(jù)《機械設計基礎(chǔ)》表8.4選取基準長度Ld=2500 mm 實際中心距:a= a0+(Ld-L0)/2 =760+(2500-2434.2)/2 =792.9mm 中心距a的變動范圍: amin=(a-0.015Ld)=792.9-37.5=755.4mm amax=(
22、a+0.03 Ld)=867.9mm 根據(jù)《機械設計基礎(chǔ)》P135公式(8-16、8-17) 4)驗算小帶輪上的包角α1 α1=180-(d2-d1)×57.3/a =180-(425-140)×57.3/792.9 =159.4>120 故合適 5)確定帶的根數(shù) Z=PC/((P0+△P0)·KL·Kα)(公式8-18) 根據(jù)n2 =960r/min 查表8.10用內(nèi)插法得: P0=1.82+[(2.13-1.82)/(980-800)] ×(960-800) =2.096KW 由(公式8.11)得功率增加量: △P0= Kb n1(1
23、-1/Ki) 由表8.18查得Kb=2.6494×10-3 ; 根據(jù)實際傳動比i=3.04; 查表8.19得Ki =1.1373則△P0 =0.307Kw 由表8.4查得長度修正系數(shù)KL =1.03 由圖8.11查得包角系數(shù)Kα=0.97得Z =1.999根 故取2根B型普通V帶 6)計算軸上的壓力 根據(jù)公式(8-19)得: F0=500·PC·(2.5/ Kα-1)/z·v +q·v2 查表8.6得B型普通v帶每米的質(zhì)量q =0.17kg/m 則得: F0=500×4.8×(2.5/0.97-1)/(2×7.036)+0.17×7.0362 =116.54 N
24、 由公式8.20得作用在軸上的壓力: FQ=2·z·F0·sin(α/2) =2×2×116.54×sin(159.4/2) =458.7 N KA=1.2 PC =4.8kw d1=100mm d2=280mm i=2.8 n2=342.86r/min A方案不合適 d1=140mm d2= 425mm i=3.04 n2=315.79r/min V=7.036m/s B方案合適 L0=2434.2 mm
25、 Ld=2500 mm a=792.9mm amin=755.4mm amax=867.9mm P0=2.096KW Z =2根 F0=116.54 N FQ=458.7 N 六、齒輪傳動的設計: 1、選定齒輪傳動類型、材料、熱處理方式、精度等級: 2、初選主要參數(shù): 3、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 4、確定模數(shù):
26、 5、基本幾何尺寸計算: 6、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校核計算 7、驗算齒輪圓周速度: 小齒輪的材料為45號鋼調(diào)質(zhì),齒面硬度為250HBS;大齒輪選用45號鋼正火,齒面硬度為200HBS。由《機械設計基礎(chǔ)》P211表10.21齒輪精度初選8級,齒面精糙度R ≤1.6~3.2μm 根據(jù)《機械設計基礎(chǔ)》選擇原則P209選取: 小齒輪的齒數(shù)Z1=25;傳動比i=4.19取4.0 大齒輪齒數(shù)Z2=Z1·i=25×4=100
27、 根據(jù)表10.20取齒寬系數(shù)ψd=1.2 根據(jù)公式10.22計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 d1≥76.43 確定各參數(shù)值: ① 載荷系數(shù): 查課本表10.11取K=1.1; ② 小齒輪名義轉(zhuǎn)矩(P191公式) T1=9.55×106×P/n1 =9.55×106×3.648/320 =1.0887×105 N·mm ③ 許用應力 查課本圖10.24(c)P188 查表10.10 按一般可靠要求取安全系數(shù)SH=1; 則 取兩式計算中的較小值,即[σH]=530Mpa 于是d1≥76.43 =0.599×76.43mm
28、=45.78mm m=d1/Z1≥45.78/25=1.831 由表10.3取標準模數(shù)值 m=2 d1=m·Z1=2×25=50 mm d2=m·Z2=2×100=200 mm a=m ·(Z1+Z2)/2 =2×(25+100)/2=125 mm 由公式ψd=b/d1得b=60mm則b1=65mm(課本P210) 由公式(10.24) 進行校核 式中 ① 齒形系數(shù)YF : YF1 =2.65;YF2 =2.18(查表10.13) ② 應力修正系數(shù)Ys : Ys1 =1.59 ;Y s2 =1.80(表10.14) ③許用彎曲應力 查
29、(圖10.25)得:σFlim1=210MPa;σFlim2=190Mpa 查(表10.10)得:安全系數(shù)SF=1.30 查(圖10.26)得:YNT1= YNT2=1 由公式(10.14)可得: 故 =155.26MPa<[σF]1 =144.59MPa<[σF]2 故滿足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要求。 齒輪圓周速度 v=π·d1·n1/(60×1000) =3.14×50×320/(60×1000) =0.837 m/s 對照表10.22可知選擇8級精度合適。 齒輪的基本參數(shù)如下表所示: 名稱 符號
30、 公式 齒1 齒2 齒數(shù) 25 100 分度圓直徑 50 200 齒頂高 3 3 齒頂圓直徑 56 206 中心距 125 Z1=25 Z2=100 T1=1.0887×105 N·mm [σH]=530Mpa m=2 d1=50 mm d2=200 mm a=125 mm
31、 v=0.837 m/s 齒輪選擇8級精度 七、軸的設計 (一)輸入軸的設計計算: 1、齒輪軸的設計: 2、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
32、 3、求齒輪上作用力的大小、方向:
33、 (二)輸出軸的設計計算: 1、選擇軸材料: 2、按扭轉(zhuǎn)強度估算軸的直徑 3、確定軸各段直徑和長度 4、求齒輪上作用力的大小、方向 5、求支反力 6、畫彎矩圖 (如下圖) 7、畫轉(zhuǎn)矩圖(如
34、下圖): 8、畫當量彎矩圖 (如下) 9、校核危險截面強度 10、附:軸加工表面粗糙度推薦用表: 軸簡圖: ① 選擇軸材料: 由已知條件知減速器傳遞的功率屬于中小功率,對材料無特殊要求,故選用45鋼并經(jīng)調(diào)質(zhì)處理。有《機械設計基礎(chǔ)》表14.4得: 抗拉強度極限σB=650MPa,屈服極限σs=360MPa; ② 按扭轉(zhuǎn)強度估算軸的直徑:
35、軸的輸入功率為PⅠ=3.648 KW; 轉(zhuǎn)速為n1=320 r/min 根據(jù)課本P271(14-2)式,并查表14-1,c=107~118則d≥ =0.226×(107~118)mm =24.182~26.668mm 考慮有鍵槽,將直徑增大3%~5%,則 d=(24.182~26.668)×(1+5%)mm=25.391~28.0mm ∴選d=30mm 1)軸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和裝配: 一級減速器中可將齒輪安排在箱體中央,相對兩軸承對稱分布,齒輪左面由軸肩定位,右面用套筒軸向固定,用平鍵作周向過渡配合固定。軸的軸向定位是用軸端蓋凸緣單向固定外圈來實現(xiàn)的。軸外伸段半聯(lián)軸器用
36、軸肩和軸端擋圈作軸向定位的,用平鍵作周向過渡配合定位。 2)確定軸的各段直徑 ① 由上述可知軸段1直徑最小d1=30mm。 軸的直徑 d 10~ 18 >18 ~30 >30 ~50 >50 ~80 >80 ~100 軸上圓角/倒角 C1/R1 1.6 2.0 3.0 4.0 5.0 最小軸肩高度 Hmin 2 2.5 3.5 4.5 5.5 軸環(huán)寬度 b b≈1.4h 軸上圓角半徑 R 0.8 1.0 1.6 2 2.5 ② 軸段2考慮到要對安裝在軸段1上的聯(lián)軸器進行定位,軸段2上應有軸肩,同時為能很順利地在
37、軸段2上安裝軸承,軸段2必須滿足軸承內(nèi)徑的標準,至少應滿足:d1+2×2.5mm=30+5=35mm; ③ 軸段3不考慮對安裝在軸2上的零進行定位,只要求有一定圓角即可,至少應滿足:d3=d2+2×1mm=37mm;圓整后取d3=40mm。 ④ 軸段4一般要比軸段3的直徑大10mm,所以有d4=d3+10mm=50mm ⑤、為了便于拆卸左軸承,根據(jù)書2,129頁附表10.1可知,所選61909型軸承的安裝直徑: 50≤da≤63mm,所以取d5=60mm ⑥、軸段6與軸段2安裝相同型號的軸承,所以該軸徑為:d6=d2=35mm 3)確定軸的各段長度 ① 已知轂寬為65mm,
38、為了保證齒輪固定可靠,軸段4的長度應略短于齒輪輪轂寬度2mm,取軸段3的長度為63mm。 ② 軸環(huán)的寬度約為該最小軸肩高度的1.4倍,即附表如上可得:所以軸環(huán)的寬度為3.5mm。 ③ 為保證齒輪端面與箱體內(nèi)壁不相碰,齒輪端面與箱體內(nèi)壁間應留有一定的間距,可取該間距為18mm。 ③ 為了保證軸承安裝在箱體軸承座孔中,并考慮軸承的潤滑,取軸承端面距箱體內(nèi)壁的距離為2mm。又查書《機械設計基礎(chǔ) 課程設計指導書》的附表10.1知,所選滾動軸承的寬度為:B=14mm。所以軸承支點的距離為: L=(14/2+2+14+65/2)×2=111mm ⑤ 確定軸段2的長度時,要根據(jù)軸段安裝的零
39、件尺寸來決定,所以有: a、上有一套筒,與齒輪端面與箱體內(nèi)壁間應留有一定的間距相同,故取套筒的長度為20mm。套筒左端緊靠與齒輪的內(nèi)圈橫截面,套筒右端有2mm的倒角,且右端使其軸承定位。 b、減速器中兩個齒輪的中心距a =125mm,并且設軸承座端面距外箱體的距離為y,則:查書《機械設計基礎(chǔ) 課程設計指導書》17頁表4.1得, 地腳螺釘直徑為: df =0.036a+12=0.036×125+12=16.5mm 圓整后得:df =20mm 箱蓋的壁厚為:δ1=0.025a+1mm =0.025×125+1=4.125mm≥8mm 取δ1=8mm 軸承端蓋螺釘直徑:d3=(0
40、.4-0.5)×df =(0.4~0.5)×20mm=(8~10)mm 取d3=8mm 軸旁連接螺栓直徑為:d′1 =0.75 df =0.75×20=15mm 由于較大的偶數(shù)則d′1=16mm,所以軸承的連接螺栓直徑為16mm寫為M16; 查《機械設計基礎(chǔ) 課程設計指導書》手冊表4.2得C1min=22,C2min=20; 所以軸承座端面距離內(nèi)箱壁的距離為y為: ? y=δ1+C1min+ C2min +(5~10)=8+22+20+5=55mm c、外壁圓角半徑一般為3~5mm,取圓角半徑為4mm。 d、由b、步可知d3=8mm 查書《機械設計基礎(chǔ) 課程設計指導
41、書》23頁表4.5得,螺釘連接外裝式軸承的厚度為:e=1.2d3=1.2×8mm=9.6mm e、軸段2伸出箱體外的長度一般為15~20mm,為了方便計算取該軸段的伸出長度為17.4mm。綜合上述,軸段2的長度為:2+18+55+4+9.6+17.4=106mm ⑥ 軸段1的長度確定,根據(jù)聯(lián)軸器的長度來確定其長度,查書《機械設計基礎(chǔ) 課程設計指導書》68頁附表1.7得,L′=58mm。 ⑦ 在軸段1、3上分別加工出鍵槽,使兩鍵槽處于軸的同一圓柱母線上,鍵槽的長度比相應的輪廓寬度約小5~10mm,鍵槽的規(guī)格查書《機械設計基礎(chǔ) 課程設計指導書》108頁附表5.11得,軸段1的鍵槽深度為4
42、.0mm,寬度為8mm;軸段3的鍵槽深度為5mm,寬度為12mm。 ① 小齒輪分度圓直徑:d1=50mm; ② 作用在齒輪上的轉(zhuǎn)矩為: T1 =1.0887×105 N·mm ③ 求圓周力Ft: Ft=2T1/d1=2×1.0887×105 /50=4354.8N ④ 求徑向力Fr: Fr=Ft·tanα=4354.8×tan200=1391.0 ⑤ 強度校核(圖如下): A 繪制軸受力簡圖(如圖a): a B 繪制彎矩圖: (b) 水平支點反力為:===2177.4N 垂直支點反力:= =695.5N a、水平面彎矩圖(如圖c) Ⅰ-Ⅱ截面處的彎
43、矩為: MH1= = 2177.4×111/2=120845.7N.mm Ⅱ-Ⅱ截面處的彎矩為: MH2= =2177.4×29=63144.6N.mm (c) b、垂直平面彎矩圖(如圖d): Ⅰ-Ⅰ截面處的彎矩為: MV1= =695.5×111/2=38600.25N·mm Ⅱ-Ⅱ截面處的彎矩為: MV2==695.5×29 N·mm=20169.5N·mm (d) C、繪制合彎矩圖(如圖e) 由M=得到: Ⅰ-Ⅰ截面的合成彎矩為: ?? M1==126860.799N·mm Ⅱ-Ⅱ截面的合成彎矩為: ?? M2= =66287.626N·mm (e
44、) D、繪制扭矩圖(如圖f) 轉(zhuǎn)矩:T==108870N·mm (f) E、求當量彎矩: 因減速器單向運轉(zhuǎn),故可以認為轉(zhuǎn)矩為脈動循環(huán)變化,取修正系數(shù)α=0.6,由《機械設計基礎(chǔ)(第二版)》P271公式Me=得到: Ⅰ-Ⅰ截面的彎矩合成為: Me1==142690.668N·mm Ⅱ-Ⅱ截面的彎矩合成為: ?? Me2= =93064.568N·mm F、確定危險截面及校核強度: 由以上圖可以看出,截面Ⅰ-Ⅰ、Ⅱ-Ⅱ所受轉(zhuǎn)矩相同,但彎矩Me1>Me2,且軸上還有鍵槽,故截面Ⅰ-Ⅰ可能為危險截面。但由于軸徑d3>d2,故也對Ⅱ-Ⅱ進行校核。 截面Ⅰ-Ⅰ: σe1==22.
45、30MPa 截面Ⅱ-Ⅱ: ? σe2= =21.71MPa 查《機械設計基礎(chǔ)》272頁表14.2得【σ-1b】=60MPa,滿足σe≤【σ-1b】的條件,故設計的軸有足夠的強度,并有一定的余量。 由已知條件知減速器傳遞的功率屬于中小功率,對材料無特殊要求,故選用45鋼并經(jīng)調(diào)質(zhì)處理,硬度217~255HBS。 軸的輸入功率為PⅡ==3.468 KW; 轉(zhuǎn)速為nⅡ==76.40 r/min 根據(jù)課本P271(14-2)式,并查表14-1,c=107~118 則d≥ =0.357×(107~118)mm =38.199~42.126mm 考慮有鍵槽,將直徑增大3%~5
46、%,則 d=(38.199~42.126)×(1+5%)mm=40.11~44.23mm ① 從聯(lián)軸器開始右起第一段,由于聯(lián)軸器與軸通過鍵聯(lián)接,則軸應該增加5%,取d1=45mm,根據(jù)計算轉(zhuǎn)矩: TC=KA×TⅡ=1.2×442.57=531.084Nm,查標準GB/T 5014—1985,選用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半聯(lián)軸器長度為l1=84mm,軸段長L1=82mm ② 右起第二段,考慮聯(lián)軸器的軸向定位要求,該段的直徑取Φ52mm,根據(jù)軸承端蓋的裝拆及便于對軸承添加潤滑脂的要求,取端蓋的外端面與半聯(lián)軸器左端面的距離為30mm,故取該段長為L2=74mm ③ 右起第三段,該段裝有滾動
47、軸承,選用深溝球軸承,則軸承有徑向力,而軸向力為零,選用6211型軸承,其尺寸為d×D×B=55×100×21,那么該段的直徑為Φ55mm,長度為L3=36mm ④ 右起第四段,該段裝有齒輪,并且齒輪與軸用鍵聯(lián)接,直徑要增加5%,大齒輪的分度圓直徑為200mm,則第四段的直徑取Φ60mm,齒輪寬為b=60mm,為了保證定位的可靠性,取軸段長度為L4=58mm ⑤ 右起第五段,考慮齒輪的軸向定位,定位軸肩,取軸肩的直徑為D5=Φ66mm ,長度取L5=10mm ⑥ 右起第六段,該段為滾動軸承安裝出處,取軸徑為D6=Φ55mm,長度L6=21mm ① 大齒輪分度圓直徑:d2=200mm
48、 ② 作用在齒輪上的轉(zhuǎn)矩為:T2=4.4257×105N·mm ③ 求圓周力Ft: Ft=2T2/d2=2×4.4257×105/200=4425.7N ④ 求徑向力Fr Fr=Ft·tanα=4425.7×tan200=1610.82N 根據(jù)軸承支反力的作用點以及軸承和齒輪在軸上的安裝位置,建立力學模型(如下圖所示): 水平面的支反力:==2212.85N 垂直面的支反力: 由于選用深溝球軸承則=805.41N 水平面的彎矩: =2212.85×111/2=122813.175N·mm 垂直面的彎矩: MV= =805.41×111/2=44700.255N·
49、mm 合成彎矩:M==130685.024N·mm 轉(zhuǎn)矩:T==4.4257×105N·mm 因為是單向回轉(zhuǎn),轉(zhuǎn)矩為脈動循環(huán),α=0.6則 Me==461464.402N·mm σe==27.736MPa 查《機械設計基礎(chǔ)》272頁表14.2得【σ-1b】=60MPa,滿足σe≤【σ-1b】的條件,故設計的軸有足夠的強度,并有一定的余量。 軸加工表面粗糙度推薦用表 加工表面 表面粗糙度Ra值/μm 與傳動件及聯(lián)軸器等輪轂相配合的表面 輪齒工作面 3.2~1.6 齒輪基準孔(輪轂孔) 1.6 齒輪基準軸徑 1.6 與軸肩相靠的端面 3.2
50、 齒頂圓 3.2 平鍵鍵槽 3.2(工作面),6.3(非工作面) 與傳動件及聯(lián)軸器相配合的軸肩端面 3.2~1.6 與軸承密封裝置相接觸的表面 3.2~1.6 螺紋牙工作面 1.6 其它表面 6.3~3.2(工作面),12.5~6.3(非工作面) d=30mm d1=30mm d2=35mm d3=40mm d4=50mm
51、d5=60mm d6=35mm L=111mm L1=58mm L2=106mm L3=20mm L4=63mm L5=10mm L6=18mm Ft=4354.8N Fr=1391.0N =2177.4N =695.5N
52、 MH1 =120845.7 N·mm MH2=63144.6 N·mm MV1= 38600.25 N·mm MV2= 20169.5 N·mm M1= 126860.79 N·mm M2= 66287.626 N·mm T=108870N·mm Me1= 14269
53、0.668 N·mm Me2= 93064.568 N·mm d1=45mm L1=82mm d2=52mm L2=74mm d3=55mm L3=36mm d4=60mm L4=58mm d5=66mm L5=10mm d6= 55mm L6=21mm Ft=4425.7N Fr=1610.82N =2212.85
54、N =805.41N MHC= 122813.175 N·mm MV= 44700.255 N·mm M= 130685.024 N·mm T= 4.4257×105 N·mm Me= 461464.402 N·mm 八、箱體結(jié)構(gòu)設計及附件選擇: 1、窺視孔和窺視孔蓋: 2、放油螺塞: 3、油標: 4、通氣器: 5、啟蓋螺釘: 6、
55、定位銷: 7、調(diào)整墊片: 8、環(huán)首螺釘、吊環(huán)和吊鉤: 9、 密封裝置 10、其余附件選擇: 在減速器上部可以看到傳動零件嚙合處要開窺視孔,以便檢查齒面接觸斑點和赤側(cè)間隙,了解嚙合情況。潤滑油也由此注入機體內(nèi)。窺視孔上有蓋板,以防止污物進入機體內(nèi)和潤滑油飛濺出來。 減速器底部設有放油孔,用于排出污油,注油前用螺塞賭注。 油標用來檢查油面高度,以保證有正常的油量。油標有各種結(jié)構(gòu)類型,有的已定為國家標準件。 減速器運轉(zhuǎn)時,由于摩擦發(fā)熱,使機體內(nèi)溫度升高,氣壓增大,導致潤滑油從縫隙向外滲漏。所以多在機蓋頂部或窺視孔蓋上安裝通氣器,
56、使機體內(nèi)熱漲氣自由逸出,達到集體內(nèi)外氣壓相等,提高機體有縫隙處的密封性能。 機蓋與機座結(jié)合面上常涂有水玻璃或密封膠,聯(lián)結(jié)后結(jié)合較緊,不易分開。為便于取蓋,在機蓋凸緣上常裝有一至二個啟蓋螺釘,在啟蓋時,可先擰動此螺釘頂起機蓋。在軸承端蓋上也可以安裝啟蓋螺釘,便于拆卸端蓋。對于需作軸向調(diào)整的套環(huán),如裝上二個啟蓋螺釘,將便于調(diào)整。 為了保證軸承座孔的安裝精度,在機蓋和機座用螺栓聯(lián)結(jié)后,鏜孔之前裝上兩個定位銷,孔位置盡量遠些。如機體結(jié)構(gòu)是對的,銷孔位置不應該對稱布置。 調(diào)整墊片由多片很薄的軟金屬制成,用一調(diào)整軸承間隙。有的墊片還要起調(diào)整傳動零件軸向位置的作用。 在機蓋上裝有環(huán)首
57、螺釘或鑄出吊環(huán)或吊鉤,用以搬運或拆卸機蓋。 在伸出軸與端蓋之間有間隙,必須安裝密封件,以防止漏油和污物進入機體內(nèi)。密封件多為標準件,其密封效果相差很大,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選用。 名稱 功用 材料 規(guī)格 螺栓 安裝端蓋 6級 M12×60 GB/T5782 螺栓 聯(lián)接機箱、機座 6級 M8×40 GB/T5782 螺栓 固定機座 6級 M16×45 GB/T5782 螺栓 固定視孔蓋 8級 M6×10 GB/T5782 銷 定位 35鋼 GB/T 119.1 A6×28 墊圈 調(diào)整安裝 65Mn GB/T 93 8 墊圈
58、 調(diào)整安裝 65Mn GB/T 93 12 螺母 固定安裝 5級 M12 GB/T 6170-2000 螺母 固定安裝 5級 M8 GB/T 6170-2000 油標 測量油面高度 組合件 通氣器 透氣 Q235 啟蓋螺釘 6級 GB/T 5782 箱體結(jié)構(gòu)尺寸選擇如下表: 名稱 符號 尺寸(mm) 機座壁厚 δ 8 機蓋壁厚 δ1 8 機座凸緣厚度 b 12 機蓋凸緣厚度 b 1 12 機座底凸緣厚度 b 2 20 地腳螺釘直徑 df 20 地腳螺釘數(shù)目 n 4 軸承旁聯(lián)結(jié)螺栓
59、直徑 d1 16 機蓋與機座聯(lián)接螺栓直徑 d2 12 聯(lián)軸器螺栓d2的間距 l 160 軸承端蓋螺釘直徑 d3 10 窺視孔蓋螺釘直徑 d4 8 定位銷直徑 d 9 df,d1, d2至外機壁距離 C1 22, 20, 16 df, d2至凸緣邊緣距離 C2 22,16 軸承旁凸臺半徑 R1 22,16 凸臺高度 h 根據(jù)低速級軸承座外徑確定,以便于扳手操作為準 外機壁至軸承座端面距離 l1 55 大齒輪頂圓與內(nèi)機壁距離 △1 12 齒輪端面與內(nèi)機壁距離 △2 10 機蓋、機座肋厚 m1
60、,m2 7, 7 軸承端蓋外徑 D2 90, 105 軸承端蓋凸緣厚度 t 10 軸承旁聯(lián)接螺栓距離 S 盡量靠近,以Md1和Md2互不干涉為準,一般s=D2 九、鍵聯(lián)接設計 1.輸入軸與大帶輪聯(lián)接鍵選擇: 2、輸入軸與齒輪1聯(lián)接鍵選擇: 3、輸出軸與齒輪2聯(lián)接鍵選擇: 此段軸徑d1=30mm,L1=60mm 查《機械零件課程設計(第二版)》P170 附表4-1 GB1096-79選用C型平鍵得: 公稱尺寸(b×h):8×7 根據(jù)課本《機械設計基礎(chǔ) 課程設計
61、指導書(第二版)》P279式得: L=L1-0.5b=60-0.5×8=56mm σjy=4 ·T/(d·h·L) =4×37.80×1000/(30×7×56) =12.86Mpa < [σjy] (110Mpa)(表14.6) 故選擇鍵A8×56GB/T1096-1979 軸徑d3=40mm L3=63mm T 1=108.87N·m 查《機械零件課程設計(第二版)》P170 附表4-1 GB1096-79選A型平鍵B鍵12×8 ; 根據(jù)課本《機械設計基礎(chǔ) 課程設計指導書(第二版)》P279式得 L=L3-b=63-12=51mm σp=4
62、 ·TⅠ/(d·h·L) =4×108.87×1000/(40×8×51) = 26.68Mpa < [σp] (110Mpa) (表14.6) 故選擇鍵A12×51GB/T1096-1979 軸徑d3=60mm L3=58mm T 2=442.57N·m 查《機械零件課程設計(第二版)》P170 附表4-1GB1096-79選用A型平鍵(b×h):18×11 ; 根據(jù)課本《機械設計基礎(chǔ) 課程設計指導書(第二版)》P279式得: L=L3-b=58-18=40mm σp=4·TⅡ/(d·h·L) =4×442.57×1000/(60×11×40
63、) =67.06Mpa < [σp] (110Mpa) (表14.6) 故選擇鍵C18×40GB/T1096-1979 故選擇鍵A8×56 GB/T1096-1979 故選擇鍵A12×51 GB/T1096-1979 故選擇鍵A18×40 GB/T1096-1979 十、軸承設計 1.輸入軸的軸承設計計算 2.輸出軸的軸承設計計算: 根據(jù)條件,軸承預計壽命Lh=5×
64、365×24=43800小時 1)初步計算當量動載荷P 因在此工作條件下只受到Fr徑向力作用,所以當量動載荷P=Fr=1391.0N 2)求軸承應有的徑向基本額定載荷值 =13129.65N 由P296表15.14溫度系數(shù)ft=1.0 3)選擇軸承型號 查《機械零件課程設計》P174附表5-1GB/T276-94,選擇6206軸承 Cr=19.5KN則 由 =83038.11>43800h ∴預期壽命足夠 ∴此軸承合格 1)初步計算當量動載荷P 因該軸承在此工作條件下只受到Fr徑向力作用,所以P=Fr=1610.82N 2)求軸承應有的徑向基本
65、額定載荷值 =9432.962N 3)選擇軸承型號 查《機械零件課程設計》P174附表5-1GB/T276-94,選擇61909軸承 Cr=12.8KN則 由 =63343.28>43800h ∴預期壽命足夠 ∴此軸承合格 Lh=43800 ft=1.0 選擇6206軸承Cr=19.5KN 選擇61909軸承 Cr=12.8KN 十一、密封和潤滑的設計 1、密封:
66、 2、潤滑: 由于選用的電動機為低速,常溫,常壓的電動機則可以選用毛氈密封。毛氈密封是在殼體圈內(nèi)填以毛氈圈以堵塞泄漏間隙,達到密封的目的。毛氈具有天然彈性,呈松孔海綿狀,可儲存潤滑油和遮擋灰塵。軸旋轉(zhuǎn)時,毛氈又可以將潤滑油自行刮下反復自行潤滑。 1)對于齒輪來說,由于傳動件的的圓周速度v< 12m/s,采用浸油潤滑,因此機體內(nèi)需要有足夠的潤滑油,用以潤滑和散熱。同時為了避免油攪動時泛起沉渣,齒頂?shù)接统氐酌娴木嚯xH不應小于30~50mm。對于一級減速器,浸油深度為一個齒全高,這樣就可以決定所需油量,單級傳動,每傳遞1KW需油量V 0=0.35~0.7m3。 2)對于滾動軸承來說,由于傳動件的速度不高,且難以經(jīng)常供油,所以選用潤滑脂潤滑。這樣不僅密封簡單,不宜流失,同時也能形成將滑動表面完全分開的一層薄膜。 3)潤滑油的選擇: 齒輪與軸承用同種潤滑油較為便利,考慮到該裝置用于小型設備,選用L-AN15潤滑油。 十二、聯(lián)軸器的設計 1、類型選擇 2、載荷計算 3、型號選擇: 彈性套柱銷聯(lián)軸器具有一定補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