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商鞅變法 第3課 富國強兵的秦國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1 .doc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商鞅變法 第3課 富國強兵的秦國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1 .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商鞅變法 第3課 富國強兵的秦國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1 .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3課 富國強兵的秦國 1.“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 ) A.符合新興地主階級利益 B.順應了經濟發(fā)展的要求 C.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D.人民群眾的大力擁護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能力。商鞅變法之所以得到貫徹落實,是由新興的經濟形式決定的,A、C、D均為政治因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答案:B 2.商鞅變法時規(guī)定:“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這表明商鞅變法( ) A.要取消貴族特權 B.模糊了社會等級界限 C.使貴族體制發(fā)生轉變 D.以廢除奴隸制為重要目的 解析:根據關鍵詞“商鞅變法”“軍功”“受上爵”“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可知題中的規(guī)定為軍功爵制度,加之“明尊卑爵秩等級”,進一步明確了爵位等級,這些共同作用于貴族體制,使其產生變化,沒有徹底的取消貴族特權,故A項錯誤;材料進一步明確了爵位等級,故B項錯誤;商鞅變法采用軍功授爵制,打破原來世卿世祿的貴族體制,故C項正確;材料與奴隸制的存廢無關,故D項錯誤。 答案:C 3.有史學家高度評價商鞅“官僚化的革新政策”,認為它使分散的權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堪稱世界政治制度的“一項創(chuàng)舉”。這一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商鞅變法( ) A.改變了權力逐級弱化的態(tài)勢 B.鞏固了法家文吏的政治地位 C.在法律上承認了土地私有制 D.改變了秦國國內的階級結構 解析:建立縣制改變了權力逐級弱化的態(tài)勢,從而使分散的權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所以選A項;商鞅變法并未起到鞏固法家文吏的政治地位的作用,B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不涉及土地私有制問題,C項排除;材料不涉及階級結構的信息,D項排除。 答案:A 4.商鞅變法的措施中對后世有消極影響的是( ) ①重農抑商?、凇办茉姇鞣睢薄、郦剟钴姽Α、軓U除井田制?、輰嵭羞B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本題考查商鞅變法內容及結果中的消極影響,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商鞅變法的三大偏差:壓制工商業(yè)、棄絕文化、以刑殺立威。據此結合備選項便可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B項。 答案: B 5.開創(chuàng)了大一統(tǒng)帝國的秦朝僅存約15年的時間。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武將篡權 B.苛法暴政 C.外族入侵 D.諸侯爭霸 解析:結合相關史實可知秦朝并未出現武將篡權的現象,故A項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國,實行嚴刑峻法激化了社會矛盾,因此而滅亡,故B項正確;秦始皇時期派名將蒙恬北擊匈奴,并修筑了長城,因而減輕了匈奴對秦王朝的威脅,故C項錯誤;秦朝實行郡縣制,因而不會出現諸侯爭霸的局面,故D項錯誤。 答案:B 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不待法令繩墨而無不正者,千萬之一也。故圣人以千萬治天下。故夫知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為法,民不盡知;賢者而后知之,不可以為法,民不盡知?!适ト酥疄閲?,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為之治,廢俗而為之法。 ——《商君書》 材料二 商鞅進步的法律觀還表現在充分發(fā)揮的廣泛社會功能,不斷擴充法律內容,擴大法律調整的范圍,將秦國社會生活全面納入法制軌道,使社會成為有組織有序、結構嚴整的有機整體。 ——劉樹林《商鞅變法的歷史啟示》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法律觀。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社會轉型的角度認識商鞅法律觀的價值。 答案:(1)法律觀:以法治國;符合民眾認知水平;因時而變。 (2)價值:打擊舊勢力,維護新興地主階級利益(促進社會轉型);推動了社會的法制化、有序化。 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記商君列傳》 自古驅民在誠信,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詠商鞅詩》 材料二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于是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睂⒎ㄌ?。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 ——《史記商君列傳》 請回答: 依據以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解析:依據材料一“恐民之不信”“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自古驅民在誠信,一言為重百金輕”得出取信于民;依據材料一“商君能令政必行”得出令政必行;依據材料二“秦人皆趨令”得出以法治國;依據材料二“將法太子”“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得出法不阿貴。 答案:原因:取信于民(誠信);令政必行(雷厲風行);以法治國;法不阿貴。-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二單元 商鞅變法 第3課 富國強兵的秦國練習 新人教版選修1 2018 2019 學年 高中歷史 第二 單元 變法 富國強兵 秦國 練習 新人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610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