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考歷史 第三單元 王安石變法 第2課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1 .doc
《2018-2019學年高考歷史 第三單元 王安石變法 第2課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1 .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考歷史 第三單元 王安石變法 第2課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1 .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2課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指導意見 學習要求 歸納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1.了解王安石受到重用的原因。 2.理解王安石變法在經濟、政治、軍事、教育等方面的具體措施。 3.認識王安石變法調整封建國家、地主和農民的關系。 知識點一 起用王安石 1.原因 (1)慶歷新政夭折后,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王安石給宋仁宗上《言事書》,提出了變法的設想。 (2)宋神宗希望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 2.標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 知識點二 措施及內容 類別 措施 內容 富 國 之 法 農 青苗法 青黃不接時,政府貸款或谷物給農民,需還本付息 農田水利法 鼓勵開墾荒地和興修水利,公用水渠需“疏通均濟” 免役法 又稱募役法。政府向應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戶,按照貧富等第收取免役錢,雇人服役 方田均稅法 重新丈量全國土地,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賦稅 商 市易法 在東京設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 均輸法 政府要求東南六路的發(fā)運使,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原則采購物資 強 兵 之 法 兵 保甲法 政府把農戶編為保甲,農閑練兵,維持治安,戰(zhàn)時編入軍隊作戰(zhàn) 保馬法 官馬由農戶保養(yǎng),養(yǎng)馬戶可減免部分賦稅 將兵法 設“將”為軍隊基本單位,每將置正將一人 工 設軍器監(jiān) 監(jiān)督制造兵器 取 士 之 法 士 改革科舉 廢明經諸科,取士考經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 整頓太學 惟才用人 , 【概念闡釋】 將兵法 把禁軍的廂、軍、營、都四級編制改為將、部、隊三級編制,在北方各路陸續(xù)分設100多將,每將置正副將各l人,專門負責本單位軍隊的訓練。將兵法的實行,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兵,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素質。 【易錯提醒】 1.北宋中期,社會矛盾復雜尖銳,階級矛盾、民族問題沖突不斷,統(tǒng)治集團內外交困,不得不進行改革,以挽救統(tǒng)治危機。 2.宋神宗起用王安石進行變法,最主要的目的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發(fā)展經濟、緩和階級矛盾都服從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這一主要目的。 3.王安石變法“富國”與“富民”政策的不同:“富國”政策主要是解決政府的財政收入問題;“富民”政策主要是使天下百姓豐衣足食。 【結構圖示】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主題 王安石變法中的富國之法 [史料研讀] 史料一 王安石變法的經濟措施,主要是通過限制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和通過政府利用商人專營某些商業(yè)行業(yè),來獲取財政收入,這對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變法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總的來說,變法是代表地主階級革新派的一種主張,其主流應該肯定。 ——《王安石變法與商品經濟》 史料二 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財之人耳。” 光曰:“善理財之人,不過頭會箕斂,以盡民財①。民窮為盜,非國之福。” 安石曰:“不然,善理財者,民不加賦而國用饒②?!? ——司馬光《傳家集》 1.史料一是對王安石變法中經濟措施的評價。 2.史料二體現(xiàn)了王安石和司馬光不同的理財觀。①善理財的人,不過是會斂錢,把百姓的財富搜刮盡了。②能不增加百姓的負擔卻增加國家的收入。 1.結合所學,指出王安石變法的經濟措施主要有哪些內容。 提示 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 2.據史料一分析王安石富國之法有何特點。 提示 通過限制大地主階級和大商人利益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體現(xiàn)了中小地主和商人的利益。 3.結合史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王安石的理財觀在其變法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 提示 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既保障了政府財政收入,又減輕了農民負擔;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 [史論歸納] 正確認識王安石變法中的“富國之法” (1)青苗法的實施,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2)免役法的實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方田均稅法實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實有畝數納稅,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5)均輸法的實施,使物資需求和供應得到了很好的調節(jié),減輕了納稅戶負擔,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主題 王安石變法的特點 [史料研讀] 史料一 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北<琢?,則亦所以使民不散①;不散,則奸宄固宜少。今所以為保甲,足以除盜;然非特除盜也,固可漸習其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與募兵相參,則可以消募兵驕志,省養(yǎng)兵財費。 ——王安石 史料二 以詩賦記誦求天下之士②,而無學校養(yǎng)成之法;以科名資歷敘朝廷之位,而無官司課試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史料三 茍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則不教也③;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者,則無不在于學。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1.史料一反映了實行保甲法的原因及目的,①指推行保甲法,則可以使人民不離散。 2.史料二體現(xiàn)了北宋選人用人中存在的弊端,②指人才選拔重詩賦記誦。 3.史料三體現(xiàn)王安石經世致用教育思想。③是說如果不能夠為國家的治理所用,這樣的學問就不要教授它。 1.據史料一,結合所學,指出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維護地方治安,逐步實現(xiàn)與募兵制的有機結合,促進軍隊紀律的改進和戰(zhàn)斗力的提高,并節(jié)省軍費開支。 2.據史料二,概括說明當時北宋在人才選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提示 弊端:人才選拔重詩賦記誦。官吏任用重科名資歷。 3.史料三體現(xiàn)了王安石怎樣的教育思想?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舉考試的? 提示 教育思想:注重實用。措施:改革科舉考試內容,廢除詩賦取士,注重經義策論。(應從“破除舊制”和“采用新法”兩個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史論歸納] 王安石變法的特點 (1)理財措施的特點 ①實現(xiàn)“民(老百姓)不加賦而國用饒”,政府財政收入的增加主要來自有產者階層,如官僚地主、高利貸者和大商人。 ②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權。 ③興修水利促進農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2)整軍措施的特點 ①用類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頓社會秩序,重在防范農民起義。 ②改革軍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財政支出。 ③對更戍法進行適當調整。 (3)取士之法的特點:關注人才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實用創(chuàng)新型人才。 1.北宋中期出現(xiàn)了“積貧積弱”的局面,主持變法的王安石認為北宋貧困的癥結在于( ) A冗官冗兵導致冗費 B.中央集權過度導致地方無權 C.生產少及土地兼并 D.長期戰(zhàn)爭費用及繳納“歲幣” 解析 王安石認為導致國家貧困的原因,不是開支過多,而是生產過少,導致農民貧困的原因是兼并和繁重的徭役,故C正確。 答案 C 2.范仲淹說:“官壅于天下,民困予外,夷狄驕盛,寇盜橫熾,不可不更張以救之?!苯Y合材料判斷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緩解國家財政危機,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緩解國家財政危機,富國強兵,維護北宋封建統(tǒng)治 C.增加政府收入,增強軍隊實力 D.財政危機日益嚴重,適應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時期機構臃腫,財政困難,民族矛盾尖銳,政府統(tǒng)治危機。因此可知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是緩解國家財政危機,富國強兵,維護北宋封建統(tǒng)治。 答案 B 3.王安石變法“以理財為方今之急”,其“理財”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調整封建國家與官僚大地主的關系 B.調整地主階級中士族與庶族的關系 C.調整官僚大地主與中小地主的關系 D.調整封建國家與自耕農之間的關系 解析 為了解決財政困難,政府不斷增加賦稅。由于富者有田無稅、貧者產去稅存,中小農戶的賦稅沉重。王安石變法“理財”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調整封建國家與官僚大地主的關系,將豪強地主隱瞞的大量土地清丈出來,他們不得不據實納稅。故本題正確選項為A。 答案 A 4.王安石為改變積弱局面推行的變法中,既能夠增強國防力量,又有利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是( ) A.保馬法 B.將兵法 C.保甲法 D.設軍器監(jiān) 解析 本題根據王安石變法的具體內容即可得出正確答案,保甲法是政府把農民編成保甲,平時參與社會治安,戰(zhàn)時編入軍隊作戰(zhàn),所以既能夠增強國防力量,又有利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 答案 C 5.王安石變法,從可操作性的角度看,哪一項措施在當時是很難真正實行的( ) A.募役法 B.農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稅法 D.保甲法 解析 根據方田均稅法的具體規(guī)定分析,重新丈量土地很難實行,按土地多少和肥瘠收稅也很難實行。 答案 C 6.1061年,蘇軾考取“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進士。但是,后來他感嘆道:“當年……成績甚優(yōu),于是飄飄然自以為真的可以‘直言極諫’了。殊不知諫一回滅一回,如今滅到黃州涼快來了?!睂τ诖耸碌南铝薪庾x,比較準確的是( ) A.科舉考試方式有所創(chuàng)新 B.“直言”需符合上級意圖 C.讀書人并沒有得到重用 D.科舉考試科目種類繁多 解析 考試科目是由國家制訂的,故“直言”需符合上級的意圖,故B項正確。 答案 B 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熙寧改制比前兩次更為徹底,首先罷試詩賦,獨留策論;其次新增大義,地位在策論之上?!鯇幙茍龈母锏牧硪恢卮筘暙I在于王安石主持編纂、作為經義考試統(tǒng)一標準的《三經新義》,即《周禮》、《詩》、《書》三經義,成為科場和學官的法定教科書。 ——鄭師渠、吳懷祺主編《中國文化通史兩宋卷》 至于介甫以其書(《周禮》)理財者居半,愛之,如青苗之類,皆稽焉。所以自釋其義者,以其所創(chuàng)新法,盡傳著新義,務塞異者之口。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新經周禮義》 材料二 在20世紀末葉提及王安石,我們只更感到驚異:在我們之前900年,中國即企圖以金融管制的辦法操縱國事,其范圍與深度不曾在當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當王安石對神宗趙頊說“不加稅而國用足”,他無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貸款的辦法刺激經濟成長。當生產增加貨物流通時,即使用同一稅率也能在高額的流通狀態(tài)里收到增稅之成果。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王安石變法的具體措施,并指出兩則材料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用貸款的辦法刺激經濟的增長”的措施有哪些?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改革的認識。 解析 第(1)問,根據材料中“首先罷試詩賦,獨留策論;其次新增大義”“如青苗之類,皆稽焉”可知,主要涉及的是改革取士之法和青苗法;前者是取士之法,后者是理財之法。第(2)問,抓住要求“用貸款的辦法刺激經濟的增長”聯(lián)系王安石變法的具體措施,可知青苗法和農田水利法符合這一要求。后半問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措施:廢除詩賦,改以策論取士;以《三經新義》為教學和考試的依據;青苗法。不同:一側重于育人(取士)角度;二側重于理財(富國)角度。 (2)青苗法、農田水利法。 認識:改革必然會遭到舊勢力的阻撓,不可能一帆風順,要充分考慮到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改革的成敗關鍵要看其積極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維持,不以改革者個人命運為轉移;改革措施要針對實際情況,行之有效,推行改革過程中要用人得當;改革家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 ? 1.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王安石宦海浮沉的一生、其宏圖大愿未了的遺憾、其官學皆優(yōu)的智慧,都值得今時今日的人們去參悟。面對北宋貧弱現(xiàn)狀,他認為解決的主要辦法是( ) A.“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 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蠶食細民” C.“為之修其水土之利” D.“清查瞞田”并“據其納稅” 解析 王安石認為:國家貧困的癥結不在于開支過多,而在于生產過少,生產少則民不富,民不富則國不強。 答案 A 2.司馬光說:“介甫(王安石)文章節(jié)義,過人處甚多。但性不曉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遠,讒佞輻輳?!彼抉R光所說的“讒佞”是指( ) A.政府中的貪官污吏 B.擁護王安石變法的人 C.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人 D.變法中得益的農民 解析 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在材料中提到的“讒佞”之人實際是支持變法的人,正是由于這些人支持變法,所以被司馬光稱為“讒佞”。 答案 B 3.“人之困乏,常在新陳不接之際,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貸者??嘤诓坏?。今通一路之有無,貴發(fā)賤斂,以廣蓄積,平物價,使農人有以赴時趨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边@段材料反映的情況是下面哪一個法令實行的原因( ) A.青苗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稅法 D.募役法 解析 青苗法內容是每年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政府以較低利息貸款或借谷物給農民,秋后償還,農民由此免受地主豪紳的高利貸盤剝,符合材料內容,故A項正確。 答案 A 4.有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某項法令,認為它“將籠諸路雜貨,買賤賣貴,漁奪商人毫末之利”。該法令是( ) A.青苗法 B.均輸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解析 市易法平價收購市場上滯銷的貨物,高價賣出,防止了大商人對市場的壟斷,損害了商人的利益,所以D符合題意。 答案 D 5.“舉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釋天下之農歸于畎畝”。這一材料說明王安石實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 ) A.打擊大商人 B.增加政府收入 C.保證農民生產時間 D.打擊高利貸者 解析 解題時提取材料中的關鍵信息“釋天下之農歸于畎畝”,募役法又叫免役法,政府事先根據需要預算所需費用,然后根據每家每戶的富裕程度攤派“免役錢”,越是大戶人家,出的錢越多。這樣保證了農民的生產時間。 答案 C 6.王安石說:“保甲之法成,則寇亂息而威勢強矣。”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抵御西夏與遼的軍事進攻 B.平息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 C.加強禁軍對地方的控制 D.增強同大地主、大官僚斗爭的力量 解析 “寇亂”指人民的反抗,特別是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息”“寇亂”,即平息農民起義,所以選B。 答案 B 7.從王安石變法改革科舉考試的內容,廢除華而不實的詩賦詞章取士的舊制,增加經義策論的考試可以看出,王安石變法( ) A.主要是解決財政問題 B.選拔人才更注意實用性 C.否定了科舉制度 D.根除了“恩蔭”選官的弊端 解析 王安石變法非常關注人才的選拔、培養(yǎng)和使用,采取措施改革科舉制度。廢除死記硬背的明經諸科,規(guī)定進士科不考詩賦,??冀浟x和時務策等,采取這一措施的目的是選拔更具實用性的人才,故選B。 答案 B 8.王安石對科舉制度進行改革,規(guī)定“學問和品行最優(yōu)者,可以不經科舉考試直接出任官職”。這說明他( ) A.看到了科舉制的弊端 B.反映了私人辦學的發(fā)展 C.產生了否定科舉制的思想 D.認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 解析 不經科舉就可任官反映出王安石已認識到科舉制度不能完全選拔出有真才實學的人。 答案 A 9.王安石變法是宋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歷代對其褒貶不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誠能御輕重(指關于調節(jié)商品、貨幣流通和控制物價的理論)斂散(指古代國家對糧食物資的買進和賣出)之權,而禁因緣(指勾結)之奸,則何患乎經入(指常規(guī)賦稅收入)之不足。 ——《王安石文集》卷四九 材料二 今因其固有之義務而修明之,易征徭之性質為賦稅之性質,視前非有所增也?!湔魇罩玻载敭a之高下列為等第,富者所征較重,貧者所征愈微,其尤貧者,則盡豁免之。此與今世各文明國收所得稅之法正同?!粦劦米镉诰奘遥闳徽n彼輩以助役錢,此歐洲諸國流億萬人之血乃得之者,而公紆籌于廟堂,頃刻而指揮若定也。 ——梁啟超《王安石傳》(1908年) 材料三 王安石的最大弊病,還在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視了活的人事。依照當時情況,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寬養(yǎng)民力。非寬養(yǎng)民力,不足以厚培國本。非厚培國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國內新政措施全無頭緒的當日,卻同時引起邊釁,對外便覬開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斂,而忽略了為國家的百年長計。 ——錢穆《國史大綱》 (1)材料一反映出王安石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么?為實現(xiàn)“御輕重……斂散……之權”,他在變法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積極效果? (2)材料二中,梁啟超肯定的是王安石變法的哪一措施?指出其肯定的理由。 (3)材料三中,錢穆指出了王安石變法存在的哪些不足?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信息,從政府財政狀況的角度概括;第二、三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2)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信息,從賦稅征收方式的角度回答;第二小問,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百姓負擔、社會公平的體現(xiàn)、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等方面闡釋。第(3)問,依據材料信息,從改革的偏向性、斂財的暫時性、負擔的沉重性等方面分析歸納。 答案 (1)問題:政府的財政危機。 措施:實行市易法和均輸法。 效果:打擊了富商對物資和物價的操縱壟斷,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2)措施:募役法(或免役法)。 理由:認為該措施沒有增加百姓負擔;對窮人和富人征稅稅額不同,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社會公平;推動了社會進步。 (3)不足:偏重創(chuàng)設制度,忽視整頓吏治;偏重斂財,忽視寬民固本(或與民爭利);變法與戰(zhàn)爭同步,財政需求過大。-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考歷史 第三單元 王安石變法 第2課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1 2018 2019 學年 高考 歷史 第三 單元 王安 變法 主要內容 新人 選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624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