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高考化學二輪復習 專題一 基本概念 第1講 物質(zhì)的組成、性質(zhì)和分類 化學用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編高考化學二輪復習 專題一 基本概念 第1講 物質(zhì)的組成、性質(zhì)和分類 化學用語(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新編高考化學備考資料
高效演練
1.(2014·四川高考)下列關于物質(zhì)分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金剛石、白磷都屬于單質(zhì)
B.漂白粉、石英都屬于純凈物
C.氯化銨、次氯酸都屬于強電解質(zhì)
D.葡萄糖、蛋白質(zhì)都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選A。金剛石、白磷均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單質(zhì),A正確;漂白粉為次氯酸鈣和氯化鈣的混合物,B錯誤;次氯酸是弱酸,是弱電解質(zhì),C錯誤;葡萄糖是單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錯誤。
2.(2014·濰坊模擬)關于溶液和膠體的區(qū)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溶液呈電中性,膠體帶有電荷
B.溶液中溶質(zhì)粒子一定不帶電,膠體中分散質(zhì)粒子帶有
2、電荷
C.溶液中分散質(zhì)粒子能透過濾紙,膠體中分散質(zhì)粒子不能透過濾紙
D.溶液中通過一束光線沒有特殊現(xiàn)象,膠體中通過一束光線出現(xiàn)明亮的光帶
【解析】選D。膠體不帶有電荷,膠粒帶有電荷,A不正確;溶液中溶質(zhì)粒子可能帶有電荷,如NaCl溶液中Na+、Cl-均帶有電荷,B不正確;膠體中分散質(zhì)粒子也能透過濾紙,C不正確。
3.(2014·黃山一模)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 )
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②具有固定熔沸點的物質(zhì)③由相同種類和相同數(shù)目的原子組成的分子④只含有一種元素的陽離子和只含有一種元素的陰離子組成的物質(zhì)⑤在氧氣中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質(zhì)⑥只含有一種分子的物質(zhì)
A.②③⑥
3、 B.④⑤⑥ C.②⑥ D.①④
【解析】選C。①比如同素異形體之間混合,由同種元素組成,屬于混合物,所以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純凈物,錯誤;②純凈物有固定熔沸點,混合物無固定熔沸點,正確;③由相同種類和相同數(shù)目的原子組成的分子可能是同分異構(gòu)體,不一定是純凈物,錯誤;④一種元素形成的陽離子可能有多種,如Fe2+和Fe3+,所以只含有一種元素的陽離子和只含有一種元素的陰離子組成的物質(zhì)有可能是混合物,錯誤;⑤在氧氣中燃燒只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質(zhì),有可能是C或CO,不一定是純凈物,錯誤;⑥只含有一種分子的物質(zhì),是由同種微粒構(gòu)成的,是純凈物,正確,故C項正確。
4.(2014
4、·南昌模擬)下列變化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
A.SO2使品紅溶液褪色 B.氯水使有色布條褪色
C.活性炭使紅墨水褪色 D.H2O2溶液使染料褪色
【解析】選C。因為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積大,活性炭使紅墨水褪色,利用的是它的吸附作用,屬于物理變化;A項,SO2使品紅溶液褪色,利用了化合反應,但褪色后的無色物質(zhì)加熱或者光照很快就會恢復原來的顏色;B項的氯水使有色布條褪色和D項的H2O2溶液使染料褪色,都是利用它們的強氧化性。
【加固訓練】
下列變化中,前者是物理變化,后者是化學反應,且都有明顯顏色變化的是
( )
A.打開盛裝NO的集氣瓶;冷卻NO2氣體
B.
5、用冰水混合物冷卻SO3氣體;加熱氯化銨晶體
C.木炭吸附NO2氣體;將氯氣通入品紅溶液中
D.向品紅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解析】選C。打開盛裝NO的集氣瓶和冷卻NO2氣體都發(fā)生化學反應,不符合題意;用冰水混合物冷卻SO3氣體、加熱氯化銨晶體,前者是物理變化,后者是化學反應,但均無顏色變化,不符合題意;木炭吸附NO2氣體是物理變化,將氯氣通入品紅溶液中發(fā)生化學反應,且均有顏色變化,符合題意;向品紅溶液中加入Na2O2和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均為化學反應,不符合題意。
5.“分類”是一種思想方法,在化學發(fā)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6、
( )
A.氧化還原反應中,一種元素化合價上升,一定有另一種元素化合價下降
B.根據(jù)分散系是否具有丁達爾現(xiàn)象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
C.根據(jù)水溶液能否導電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zhì)和非電解質(zhì)
D.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
【解析】選D。A項,氧化還原反應也可以發(fā)生在同種元素之間,錯誤;B項,根據(jù)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大小不同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錯誤;C項,根據(jù)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否導電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zhì)和非電解質(zhì),錯誤;D項,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鋁不是堿性氧化物,正確。
6.根據(jù)物質(zhì)的組成和性質(zhì)將下列無機化合物進行了分
7、類。
物質(zhì)類別
酸
堿
正鹽
氧化物
氫化物
化學式
①H2SO4
②_____
③NaOH
④_____
⑤Na2SO4
⑥_____
⑦SO2
⑧Na2O
⑨HCl
⑩_____
(1)請仔細觀察表格中的物質(zhì)類別,從K、H、O、C、N五種元素中任選兩種或三種組成合適的物質(zhì),將化學式分別填在表中②④⑥⑩后面的橫線上。
(2)⑦和⑧可發(fā)生非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一種鹽。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將⑦通入足量③的
8、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4)⑨極易溶于水并電離出氯離子,大多數(shù)含氯離子的鹽溶于水后也能電離出氯離子。檢驗溶液中氯離子的方法是?
。
【解析】(1)由K、H、O、C、N五種元素中的兩種或三種組合成的物質(zhì)中屬于酸
9、的有HNO3或H2CO3,屬于堿的有KOH,屬于正鹽的有K2CO3或KNO3,屬于氫化物的有NH3、CH4、H2O。
(2)Na2O與SO2發(fā)生反應生成Na2SO3。
(3)把SO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生成Na2SO3和H2O。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O2+2OH-S+H2O。
(4)用AgNO3和稀硝酸檢驗Cl-的存在。
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g++Cl-AgCl↓。
答案:(1)HNO3(或H2CO3) KOH K2CO3(或KNO3)
NH3(或CH4或H2O)
(2)Na2O+SO2Na2SO3
(3)SO2+2OH-S+H2O
(4)取少量液體于一潔凈試管中,滴入幾滴A
10、gNO3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則證明溶液中含有氯離子
7.(2014·滁州模擬)以下是依據(jù)一定的分類標準,對某些物質(zhì)與水反應情況進行分類的分類圖。請根據(jù)你所學的知識,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級分類標準(分成A、B組的依據(jù))是 。
(2)D組物質(zhì)包括 (填化學式)。
(3)C組物質(zhì)中某一物質(zhì)在常溫時能與冷水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 。
(4)F組物質(zhì)中某一物質(zhì)的水溶液呈弱堿性,用電離方程式表示呈弱堿性的原因:?
11、
。
(5)D組中某一物質(zhì)與E組中某一物質(zhì)在水中反應生成兩種強酸,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解析】(1
12、)A組中物質(zhì)與水均發(fā)生非氧化還原反應,而B組中物質(zhì)與水均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所以分組的依據(jù)是是否與水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2)Cl2、Na2O2、NO2和水反應時,水既不作氧化劑,也不作還原劑;Na、Fe和水反應時,水作氧化劑,所以D組物質(zhì)包括Cl2、Na2O2、NO2。
(3)Na是活潑金屬,常溫下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化學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
(4)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是弱堿,電離方程式為NH3·H2ON+OH-。
(5)SO2和CO2的水溶液呈酸性,其中SO2具有還原性,能被Cl2氧化生成硫酸,同時Cl2被還原成HCl,反應的
13、離子方程式為Cl2+SO2+2H2O2Cl-+S+4H+。
答案:(1)是否與水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2)Cl2、Na2O2、NO2
(3)2Na+2H2O2NaOH+H2↑
(4)NH3·H2ON+OH-
(5)Cl2+SO2+2H2O2Cl-+S+4H+
8.銅器久置于空氣中會和空氣中的水蒸氣、CO2、O2作用產(chǎn)生“綠銹”,該“綠銹”俗稱“銅綠”,化學式為,“銅綠”能跟酸反應生成銅鹽、CO2和H2O。某同學利用下述系列反應實現(xiàn)了“銅→銅綠→……→銅”的轉(zhuǎn)化。
銅銅綠ACu(OH)2BCu
(1)從三種不同分類標準回答,“銅綠”屬于哪類物質(zhì)?
、 、 。
14、
(2)請寫出銅綠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寫出B的化學式: 。
(4)上述轉(zhuǎn)化過程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
【解析】(1)從“銅綠”的化學式:Cu2(OH)2CO3可以看出它屬于銅鹽、碳酸鹽、堿式鹽。
(2)Cu2(OH)2CO3與鹽酸反應生成CuCl2、H2O和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題目中的轉(zhuǎn)化關系為Cu→Cu2(OH)2CO3→CuCl2→Cu(OH)2→CuO→Cu,故B為CuO。
(4)由Cu轉(zhuǎn)化為Cu2(OH)2CO3屬于化合反應;④屬于分解反應。
答案:(1)銅鹽 碳酸鹽 堿式鹽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CuO (4)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