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2019年高考綜合訓練1.doc
《(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2019年高考綜合訓練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2019年高考綜合訓練1.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高考綜合訓練(一)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2018合肥市高三模擬)周人繼承了殷商對于祖靈保佑的重視,他們進一步認為,“人”的感情也是價值的合理依據。于是,親情及其向外擴展是人際和諧的基礎,血緣及其應有的遠近分別是社會秩序的本源。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周人將認同血緣、親情等作為社會認同的規(guī)則 B.殷商“重祖”觀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礎 C.西周將個人情感作為社會價值體系的來源 D.西周構建的社會秩序實現了人際間的和諧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血緣”“親情”“社會秩序的本源”等字眼意在強調周人是將認同血緣、親情等作為社會認同規(guī)則的,A符合題意;B在材料中并沒有明確的體現,不符合題意,排除;C的說法不全面,不符合題意,排除;西周是等級森嚴的社會,并未實現人際間的和諧,D不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排除。 2.(2018福州市高三統(tǒng)考)東漢末年,劉備集團向朝廷上奏進劉備為王的《漢中王勸進表》中,其中官員勸進順序上,以朝廷先為冊封的馬超和朝廷認同的許靖等人為前,而軍功上位的趙云等人在后。由此,說明該時期( ) A.中央權力較為強大 B.看重正統(tǒng)政治地位 C.實行重文抑武政策 D.科舉制度步入瓦解 答案:B 解析:“朝廷先為冊封的……為前”等信息意在強調朝廷的正統(tǒng)地位,即材料說明該時期看重正統(tǒng)政治地位,B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出中央權力較為強大,A不符合題意,排除;實行重文抑武政策的時期是在北宋,C不符合題意,排除;東漢末年科舉制度尚未出現,D不符合題意,排除。 3.(2018石家莊市高三聯(lián)考)下表為南宋紹興年間舶入及其他歲入狀況,分析表中的南宋政府各項收入的對比,可得知( ) 課名 數額 東南及四川鹽錢 東南及四川酒錢 東南茶錢 四川茶錢 經總制錢 舶司歲入 大農之錢 2 100萬 1 400萬 270萬 200萬 1 500萬 147.4萬 5 000萬 合計 10 617.4萬 A.南宋海外貿易較為發(fā)達 B.江南成為最發(fā)達的地區(qū) C.農業(yè)仍為南宋財源基礎 D.南宋官營制度走向衰落 答案:C 解析:大農之錢數額最高足以證明農業(yè)其實仍然是南宋政府的財源基礎,C符合題意;選項A、B在材料中均沒有明確的體現,排除;官營制度走向衰落是在明清時期,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 4.(2018長沙市高三模擬)王守仁不待朝命而辭官,招致“擅離職守、非議朱熹等”攻擊。他的弟子何心隱放棄科舉,在鄉(xiāng)嘗試聚和宗黨、合族共財的社會生活而被迫害致死,心學也屢為朝廷所禁。但到了明末,又恢復心學之地位。上述材料說明( ) A.程朱理學與陽明心學本質不同 B.明朝政府放棄了控制思想觀念 C.心學從反專制轉變?yōu)榫S護專制 D.明朝政局變動影響了心學發(fā)展 答案:D 解析:“心學也屢為朝廷所禁”“又恢復心學”等字眼意在強調心學的發(fā)展其實是受朝廷政局變動影響的,D符合題意;程朱理學與陽明心學本質是相同的,A不符合題意,排除;明朝政府加強了控制思想觀念,B不符合題意,排除;心學也是維護專制的,C不符合題意,排除。 5.(2018沈陽市高三模擬)下表為1894年中國近代工業(yè)中雇傭工人人數的總估計表(單位:個)。 業(yè)別 外國資本在 中國經營的 近代工業(yè) 清政府經 營的近代軍 事工業(yè) 清政府經營 的煉鐵與紡 織工業(yè) 民族資本 經營的近代 工業(yè) 工人 人數 34 000 9 100~ 10 810 5 500~ 6 000 27 250 該表格反映了當時中國( ) A.列強侵華以資本輸出為主 B.政府優(yōu)先發(fā)展軍事工業(yè) C.中國近代工業(yè)規(guī)模比較小 D.不再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答案:C 解析:中國近代工業(yè)中雇傭工人人數明顯少于外國資本在中國經營的近代工業(yè)雇傭工人人數,這就說明了中國近代工業(yè)規(guī)模比較小,C符合題意;A、B兩項在材料中均沒有明確的體現,排除;清政府仍然實行重農抑商政策,D不符合題意,排除。 6.(2018西安市高三模擬)1924年后,共產黨一方面推動國民黨中央先后設立了農民部、工人部、青年部、婦女部和商人部,工運、農運計劃及相關政策、法規(guī)也相繼出臺;另一方面積極從事國民黨不愿意做的下層民眾動員工作,這說明( ) A.共產黨主導群眾運動 B.國共合作在基層未實現 C.國民黨不愿發(fā)動民眾 D.中共掌握了革命領導權 答案:A 解析:“工運、農運”“下層民眾動員工作”等字眼意在強調共產黨是在主導群眾運動,A符合題意;國共合作在基層基本實現,B不符合題意,排除;“設立了農民部”等字眼意在強調國民黨也在發(fā)動民眾,C不符合題意,排除;中共并未掌握革命領導權,D不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排除。 7.(2018汕頭市高三模擬)平津失守后,蔣介石曾對下令“應戰(zhàn)”的決策頗有悔意。他在日記中寫道:“倭寇隨手而得平津,殊出意料之外。”對日外交似過于強硬,“如當時密允宋哲元準倭筑津石路,則至少可有一年時間展緩準備,亦較完密。此則余對于外交政策,一惟輿論是從,而疏于遠慮,自亂大謀之過也”。這表明( ) A.國民政府堅持對日妥協(xié) B.平津失守完全可以避免 C.民眾輿論干擾抗戰(zhàn)大局 D.國民政府反思備戰(zhàn)政策 答案:D 解析:“頗有悔意”等字眼意在強調國民政府是在對戰(zhàn)爭進行反思,即是在反思備戰(zhàn)的政策,D符合題意;國民政府未堅持對日妥協(xié),A不符合題意,排除;平津失守不可以避免,B不符合題意,排除;民眾輿論是促進而非干擾抗戰(zhàn)大局,C不符合題意,排除。 8.(2018南寧市高三聯(lián)考)1990年黨中央提出國民經濟“八五”計劃,最初要求保持在6%左右的中速增長,但是1992年后,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年增長達到12%,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十四大勝利召開 B.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轉變 C.對外開放政策的提出 D.國際形勢發(fā)生重大變化 答案:A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勝利召開,提出了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從而使國民生產總值迅速增長,A符合題意;1992年時社會主要矛盾并未發(fā)生轉變,B不符合題意,排除;對外開放政策的提出是在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C不符合題意,排除;國際形勢發(fā)生重大變化只是次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D不符合題意,排除。 9.(2018銀川市高三診斷)雅典民主制度的發(fā)生、發(fā)展取決于公民集體的狀況:在公元前6世紀形成的公民集體中,與農業(yè)有關的公民占有主要地位;工商業(yè)者身份的公民則是推動公民取得反對貴族專權的主要力量。對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雅典農業(yè)發(fā)展遠遠超過工商業(yè)發(fā)展 B.農業(yè)從業(yè)者是推動民主的基礎力量 C.工商業(yè)者受到貴族抑商政策的打擊 D.雅典民主是實現平民對貴族的專政 答案:B 解析:“與農業(yè)有關的公民占有主要地位”等字眼意在強調農業(yè)從業(yè)者其實是推動雅典民主的基礎性力量,B符合題意;雅典工商業(yè)發(fā)展遠遠超過農業(yè)發(fā)展,A不符合題意,排除;雅典并未實行抑商政策,C不符合題意,排除;雅典民主是貴族對平民的專政,D不符合題意,排除。 10.(2018衡陽市高三模擬)關于冷戰(zhàn)起源,20世紀40、50年代主流學者認為是蘇聯(lián)尋求世界霸權導致冷戰(zhàn);60年代后,隨著美國霸權主義不斷上升,主流學者認為美國應負主要責任;進入70年代后,美蘇爭霸越演越烈,主流學者認為雙方實用主義政策下的誤判與誤解,是冷戰(zhàn)發(fā)生的原因,雙方都有責任;而到了90年代,隨著蘇聯(lián)檔案公開,學者又開始關注斯大林等個人因素,這表明( ) A.冷戰(zhàn)發(fā)生真正的責任者無法探求 B.蘇聯(lián)才是冷戰(zhàn)發(fā)動的主要責任方 C.冷戰(zhàn)導致美國霸權主義思想出現 D.冷戰(zhàn)學術研究體現時代不斷變革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隨著時代的變化對冷戰(zhàn)的研究也在不斷地變化,即材料表明冷戰(zhàn)學術研究體現時代不斷變革,D符合題意;冷戰(zhàn)發(fā)生真正的責任者是有法探求的,A不符合題意,排除;B的說法過于片面,不符合題意,排除;是美國霸權主義思想導致冷戰(zhàn)的出現,C不符合題意,排除。 11.(2018亳州市高三模擬)某位思想家對于歷史得出以下判斷:“宗教、家庭、國家、法、道德、科學、藝術等等都不過是生產的一些特殊形式,并且受生產的普遍規(guī)律的支配”,下列選項與該論斷最相符的是( ) A. “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 B.“歷史發(fā)展的核心在于國家和精英層面的推動?!? C.“歷史是空間的歷史,歷史研究必須是計量的,才能是科學的。” D.“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馬克思的觀點,強調了人的勞動即生產決定了社會的方方面面,這和選項A的意思是吻合的,所以A符合題意;不僅僅在于國家和精英層面的推動,B不符合題意,排除;C、D兩項均和題意毫無關系,不符合題意,排除。 12.(2018株洲市高三模擬)對比下圖分析,英國版圖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國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 B.英國王權不斷得到加強 C.英國取得殖民霸主地位 D.英國主導世界市場運行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國殖民地的增多,這是由于英國取得了殖民霸主的地位,C符合題意;1763年英國尚未完成工業(yè)革命,A不符合題意,排除;英國王權是不斷弱化的,B不符合題意,排除;1763年英國尚未主導世界市場運行,D不符合題意,排除。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8分,第14題24分,共52分) 13.(2018保定市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國學的發(fā)生和演變,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第一階段是晚清到辛亥革命,以章太炎為代表,提出了“用國粹激勵種姓,增進愛國的熱腸”的著名口號,倡導保存、捍衛(wèi)國學。第二階段是辛亥革命到新文化運動,國學被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名詞,特別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關注的是批判原有文化,引進西方文化價值來發(fā)展現代中國的文化。第三階段是20世紀20年代,北大、燕京等大學紛紛設立國學研究院,王國維和清華國學院的學者是這一階段的代表,國學研究不是關起門來研究,始終與世界的中國研究、漢學研究、東方學研究連接在一起。 ——摘編自陳來《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 國學流變與傳統(tǒng)價值觀》 材料二: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步確立,20世紀90年代中期迎來了第一波“國學熱”。社會轉型需要一種與革命時代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由此促進的文化轉型,構成了現代文化景觀的大背景。踏入21世紀以來,全方位的國學熱四面興起并持續(xù)升溫,其中媒體的參與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來自民間的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和需求扮演了主要的推動力量。目前的國學熱主要集中在大眾教育和國學知識的傳播方面,國學熱興起的原因,在于中國現代化進程快速和成功的發(fā)展,及其所引致的國民文化心理的改變。 ——摘編自陳來《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 國學流變與傳統(tǒng)價值觀》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說明近代國學發(fā)展的背景和變化歷程。(14分) (2)根據材料分析近代國學和現代國學熱有何不同,結合時代背景談談你對現代國學熱的認識。(14分) 答案:(1)背景:民族危機加深,先進的中國人探尋救亡圖存的道路;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對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西方文化和學術研究日益?zhèn)魅胫袊?,沖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 變化歷程:第一階段:保存和捍衛(wèi)國學;第二階段:批判原有文化,引進西方文化價值觀,發(fā)展中國文化;第三階段:重新重視國學,并具備國際視野。 (2)不同:興起原因:近代主要是民族危機的推動;現代在于中國現代化發(fā)展的需求。推動力量:近代主要體現在高等教育和精英學者的倡導、研究;現代主要體現在大眾教育和民間的追求。 認識: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帶來了社會道德秩序的變化,促使人們從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精神資源;改革開放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也提升了國民對民族文化的自信。 解析:(1)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近代國學發(fā)展的背景要從政治方面民族危機、經濟方面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文化方面西方文化沖擊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等多角度綜合分析。變化歷程及其特征可以在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例如,第一階段是晚清到辛亥革命,特征是倡導保存、捍衛(wèi)國學,其他兩個階段以此類推就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2)結合材料的具體內容來看近代國學和現代國學熱的不同之處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要突出興起的原因不同,二是要突出推動興起的力量不同。對現代國學熱的認識是一道開放性問題,可以進行開放性回答,例如,一定文化是一定經濟的反映,國學熱其實體現了經濟熱,體現的是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等也是可以作為答案的。 14.(2018黃岡市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考察自公元1000年以來社會發(fā)展的根源,有三種創(chuàng)新驅動力能夠影響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區(qū)創(chuàng)新的步伐和力量,在最近幾個世紀,三種創(chuàng)新驅動力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們齊心協(xié)力創(chuàng)造了強有力的、新的協(xié)同效應。包括: ?增強的交換網絡。在人口、貨物、觀念廣泛交流的社會,創(chuàng)新也就更多。 ?通訊和運輸的改善。社會儲存和傳播信息的能力增強,可以促進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動機的增加。創(chuàng)新動機指社會中促進或阻礙創(chuàng)新的因素。 ——據大衛(wèi)克里斯蒂安等《大歷史: 虛無與萬物之間》 結合材料與所學相關知識,圍繞“創(chuàng)新驅動力與某地區(qū)的歷史變遷”,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24分) 答案:示例:15、16世紀歐洲在創(chuàng)新中崛起。 15、16世紀,伴隨著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西歐開辟了新航路,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tài),初步形成的世界市場,為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西歐各國政府實行重商主義政策,加上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運動,使資本主義經濟和科技進步得到支持、鼓舞。這一切為西歐從農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的轉型奠定了基礎。 解析: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本題是一道開放性問題,可以進行開放性回答,緊緊圍繞“三種創(chuàng)新驅動力與某地區(qū)的歷史變遷”這個主線結合相關史實進行回答,例如,可以回答近代西歐的崛起,也可以回答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崛起或者二戰(zhàn)之后亞洲經濟的經濟崛起等等。-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2019年高考綜合訓練1 通史 2019 高考 歷史 二輪 復習 年高 綜合 訓練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642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