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2019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專題二 立體幾何學案 理.doc
《(江蘇專用)2019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專題二 立體幾何學案 理.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用)2019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專題二 立體幾何學案 理.doc(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專題二 立體幾何 高考定位 高考對本內容的考查主要有:(1)空間概念、空間想象能力、點線面位置關系判斷、表面積與體積計算等,A級要求;(2)線線、線面、面面平行與垂直的證明,B級要求. 真 題 感 悟 1.(2018江蘇卷)如圖所示,正方體的棱長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為頂點的多面體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 正方體的棱長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為頂點的多面體是正八面體,其中正八面體的所有棱長都是,則該正八面體的體積為()212=. 答案 2.(2018江蘇卷)在平行六面體ABCD-A1B1C1D1中,AA1=AB,AB1⊥B1C1. 求證:(1)AB∥平面A1B1C; (2)平面ABB1A1⊥平面A1BC. 證明 (1)在平行六面體ABCD-A1B1C1D1中,AB∥A1B1. 因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 所以AB∥平面A1B1C. (2)在平行六面體ABCD-A1B1C1D1中,四邊形ABB1A1為平行四邊形. 又因為AA1=AB, 所以四邊形ABB1A1為菱形, 因此AB1⊥A1B. 又因為AB1⊥B1C1,BC∥B1C1, 所以AB1⊥BC. 又因為A1B∩BC=B,A1B平面A1BC,BC平面A1BC, 所以AB1⊥平面A1BC. 因為AB1平面ABB1A1, 所以平面ABB1A1⊥平面A1BC. 3.(2017江蘇卷)如圖,在三棱錐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點E,F(xiàn)(E與A,D不重合)分別在棱AD,BD上,且EF⊥AD. 求證:(1)EF∥平面ABC; (2)AD⊥AC. 證明 (1)在平面ABD內,因為AB⊥AD,EF⊥AD,所以EF∥AB. 又因為EF平面ABC,AB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 (2)因為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BC平面BCD,BC⊥BD,所以BC⊥平面ABD.因為AD平面ABD, 所以BC⊥AD.又AB⊥AD,BC∩AB=B,AB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AD⊥平面ABC,又因為AC平面ABC,所以AD⊥AC. 4.(2016江蘇卷)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別為AB,BC的中點,點F在側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 求證:(1)直線DE∥平面A1C1F; (2)平面B1DE⊥平面A1C1F. 證明 (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 在△ABC中,因為D,E分別為AB,BC的中點,所以DE∥AC,于是DE∥A1C1. 又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所以直線DE∥平面A1C1F. (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1B1C1. 因為A1C1平面A1B1C1,所以A1A⊥A1C1. 又A1C1⊥A1B1,A1A平面ABB1A1,A1B1平面ABB1A1,A1A∩A1B1=A1, 所以A1C1⊥平面ABB1A1.因為B1D平面ABB1A1,所以A1C1⊥B1D. 又B1D⊥A1F,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A1C1∩A1F=A1, 所以B1D⊥平面A1C1F.因為直線B1D平面B1DE, 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 考 點 整 合 1.四棱柱、直四棱柱、正四棱柱、正方體、平行六面體、直平行六面體、長方體之間的關系. 2.空間幾何體的兩組常用公式 (1)直棱柱、正棱錐、正棱臺的側面積公式: ①S柱側=ch(c為底面周長,h為高); ②S錐側=ch′(c為底面周長,h′為斜高); ③S臺側=(c+c′)h′(c′,c分別為上下底面的周長,h′為斜高); ④S球表=4πR2(R為球的半徑). (2)柱體、錐體和球的體積公式: ①V柱體=Sh(S為底面面積,h為高); ②V錐體=Sh(S為底面面積,h為高); ③V球=πR3. 3.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1)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 (2)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a∥α,aβ,α∩β=ba∥b. (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β,bβ,a∩b=P,a∥α,b∥αα∥β. (4)面面平行的性質定理:α∥β,α∩γ=a,β∩γ=ba∥b. 4.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 (1)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α,nα,m∩n=P,l⊥m,l⊥nl⊥α. (2)線面垂直的性質定理:a⊥α,b⊥αa∥b. (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4)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α⊥β,α∩β=l,aα,a⊥la⊥β. 熱點一 空間幾何體的有關計算 【例1】 (1)(2017江蘇卷)如圖,在圓柱O1O2內有一個球O,該球與圓柱的上、下面及母線均相切.記圓柱O1O2的體積為V1,球O的體積為V2,則的值是________. (2)(2018徐州、連云港、宿遷三檢)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側棱AA1⊥平面AB1C1,AA1=1,底面三角形ABC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則此三棱柱的體積為________. (3)(2017南通模擬)設一個正方體與底面邊長為2,側棱長為的正四棱錐的體積相等,則該正方體的棱長為________. 解析 (1)設球半徑為R,則圓柱底面圓半徑為R,母線長為2R.又V1=πR22R=2πR3,V2=πR3,所以==. (2)因為AA1⊥平面AB1C1,AB1平面AB1C1,所以AA1⊥AB1,又知AA1=1,A1B1=2,所以AB1==,同理可得AC1=,又知在△AB1C1中,B1C1=2,所以△AB1C1的邊B1C1上的高為h==,其面積S△AB1C1=2=,于是三棱錐A-A1B1C1的體積V三棱錐A-A1B1C1=V三棱錐A1-AB1C1=S△AB1C1AA1=,進而可得此三棱柱ABC-A1B1C1的體積V=3V三棱錐A-A1B1C1=3=. (3)由題意可得正四棱錐的高為2,體積為(2)22=8,則正方體的體積為8,所以棱長為2. 答案 (1) (2) (3)2 探究提高 (1)涉及柱、錐及其簡單組合體的計算問題,要在正確理解概念的基礎上,畫出符合題意的圖形或輔助線(面),再分析幾何體的結構特征,從而進行解題. (2)求三棱錐的體積,等體積轉化是常用的方法,轉換原則是其高易求,底面放在已知幾何體的某一面上. (3)若所給的幾何體的體積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則常用轉換法、分割法、補形法等方法求解. 【訓練1】 (1)(2014江蘇卷)設甲、乙兩個圓柱的底面積分別為S1,S2,體積分別為V1,V2.若它們的側面積相等,且=,則的值是________. (2)(2012江蘇卷)如圖,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AD=3 cm,AA1=2 cm,則四棱錐A -BB1D1D的體積為________cm3. (3)(2018蘇州調研)將半徑為5的圓分割成面積之比為1∶2∶3的三個扇形作為三個圓錐的側面,設這三個圓錐的底面半徑依次為r1,r2,r3,則r1+r2+r3=________. 解析 (1)設兩個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分別為r1,r2和h1,h2,由=,得=,則=.由圓柱的側面積相等,得2πr1h1=2πr2h2,即r1h1=r2h2,則=,所以==. (2)關鍵是求出四棱錐A -BB1D1D的高,連接AC交BD于O(圖略),在長方體中, ∵AB=AD=3,∴BD=3且AC⊥BD.又∵BB1⊥底面ABCD,∴BB1⊥AC. 又DB∩BB1=B,∴AC⊥平面BB1D1D, ∴AO為四棱錐A -BB1D1D的高且AO=BD=. ∵S矩形BB1D1D=BDBB1=32=6, ∴VA -BB1D1D=S矩形BB1D1DAO=6=6(cm3). (3)由題意可得三個扇形的弧長分別為,,5π,分別等于三個圓錐底面圓的周長,由l=2πr,則r1=,r2=,r3=,所以r1+r2+r3=++=5. 答案 (1) (2)6 (3)5 熱點二 空間中的平行和垂直的判斷與證明 [考法1] 空間線面位置關系的判斷 【例2-1】 (1)(2017南京、鹽城模擬)設α,β為兩個不同的平面,m,n為兩條不同的直線,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上所有正確命題的序號). ①若α∥β,mα,則m∥β; ②若m∥α,nα,則m∥n; ③若α⊥β,α∩β=n,m⊥n,則m⊥β; ④若n⊥α,n⊥β,m⊥α,則m⊥β. (2)(2018鎮(zhèn)江期末)設b,c表示兩條直線,α,β表示兩個平面,現(xiàn)給出下列命題: ①若bα,c∥α,則b∥c;②若bα,b∥c,則c∥α;③若c∥α,α⊥β,則c⊥β;④若cα,c⊥β,則α⊥β. 其中正確的命題是________(寫出所有正確命題的序號). 解析 (1)由面面平行的性質可得①正確;若m∥α,nα,則m,n平行或異面,②錯誤;由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可知③中缺少條件“mα”,③錯誤;若n⊥α,n⊥β,則α∥β,又m⊥α,則m⊥β,④正確.綜上,命題正確的是①④. (2)①b和c可能異面,故①錯;②可能cα,故②錯;③可能c∥β,cβ,故③錯;④根據(jù)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判定α⊥β,故④正確. 答案 (1)①④ (2)④ 探究提高 長方體(或正方體)是一類特殊的幾何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空間位置關系.因此,對于某些研究空間直線與直線、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之間的平行、垂直關系問題,常構造長方體(或正方體),把點、線、面的位置關系轉移到長方體(或正方體)中,對各條件進行檢驗或推理,根據(jù)條件在某一特殊情況下不真,則它在一般情況下也不真的原理,判斷條件的真?zhèn)?,可使此類問題迅速獲解. [考法2] 平行、垂直關系的證明 【例2-2】 (2015江蘇卷)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設AB1的中點為D,B1C∩BC1=E. 求證:(1)DE∥平面AA1C1C; (2)BC1⊥AB1. 證明 (1)由題意知,E為B1C的中點,又D為AB1的中點,因此DE∥AC. 又因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 (2)因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 因為AC平面ABC,所以AC⊥CC1. 又因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 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 因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 因為AC,B1C平面B1AC,AC∩B1C=C,所以BC1⊥平面B1AC. 又因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 【例2-3】 (2018全國Ⅱ卷)如圖,在三棱錐P-ABC中,AB=BC=2,PA=PB=PC=AC=4,O為AC的中點. (1)證明:PO⊥平面ABC; (2)若點M在棱BC上,且MC=2MB,求點C到平面POM的距離. (1)證明 因為AP=CP=AC=4,O為AC的中點,所以OP⊥AC,且OP=2. 連接OB.因為AB=BC=AC,所以△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AC,OB=AC=2.由OP2+OB2=PB2知,OP⊥OB. 由OP⊥OB,OP⊥AC且OB∩AC=O,OB,AC平面ABC,知PO⊥平面ABC. (2)解 作CH⊥OM,垂足為H. 又由(1)可得OP⊥CH,OM∩OP=O,OM,OP平面POM, 所以CH⊥平面POM.故CH的長為點C到平面POM的距離. 由題設可知OC=AC=2,CM=BC=,∠ACB=45. 所以OM==, 又由OMCH=OCMCsin∠ACB,CH==. 所以點C到平面POM的距離為. 探究提高 垂直、平行關系證明中應用轉化與化歸思想的常見類型. (1)證明線面、面面平行,需轉化為證明線線平行. (2)證明線面垂直,需轉化為證明線線垂直. (3)證明線線垂直,需轉化為證明線面垂直. (4)證明面面垂直,需轉化為證明線面垂直,進而轉化為證明線線垂直. 【訓練2】 (2017蘇、錫、常、鎮(zhèn)調研)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AB⊥AC,AB⊥PA,AB∥CD,AB=2CD,E,F(xiàn),G,M,N分別為PB,AB,BC,PD,PC的中點. 求證:(1)CE∥平面PAD; (2)平面EFG⊥平面EMN. 證明 (1)法一 如圖1,取PA的中點H,連接EH,DH. 圖1 又因為E為PB的中點,所以EH∥AB,且EH=AB.又AB∥CD,CD=AB, 所以EH∥CD,且EH=CD.所以四邊形DCEH是平行四邊形.所以CE∥DH. 又DH平面PAD,CE平面PAD,因此,CE∥平面PAD. 圖2 法二 如圖2,連接CF.因為F為AB的中點,所以AF=AB. 又CD=AB,所以AF=CD,又AF∥CD, 所以四邊形AFCD為平行四邊形.因此CF∥AD. 又CF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CF∥平面PAD. 因為E,F(xiàn)分別為PB,AB的中點,所以EF∥PA. 又EF平面PAD,PA平面PAD,所以EF∥平面PAD. 因為CF∩EF=F,CF平面CEF,EF平面CEF, 故平面CEF∥平面PAD.又CE平面CEF,所以CE∥平面PAD. (2)因為E,F(xiàn)分別為PB,AB的中點,所以EF∥PA. 又AB⊥PA,所以AB⊥EF.同理可證AB⊥FG. 又EF∩FG=F,EF平面EFG,F(xiàn)G平面EFG, 因此AB⊥平面EFG.又M,N分別為PD,PC的中點, 所以MN∥DC,又AB∥DC,所以MN∥AB, 所以MN⊥平面EFG.又MN平面EMN,所以平面EFG⊥平面EMN. 1.求解幾何體的表面積或體積 (1)對于規(guī)則幾何體,可直接利用公式計算. (2)對于不規(guī)則幾何體,可采用割補法求解;對于某些三棱錐,有時可采用等體積轉換法求解. (3)求解旋轉體的表面積和體積時,注意圓柱的軸截面是矩形,圓錐的軸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圓臺的軸截面是等腰梯形的應用. (4)求解幾何體的表面積時要注意S表=S側+S底. 2.錐體體積公式為V=Sh,在求解錐體體積中,不能漏掉. 3.空間中點、線、面的位置關系的判定 (1)可以從線、面的概念、定理出發(fā),學會找特例、反例. (2)可以借助長方體,在理解空間點、線、面位置關系的基礎上,抽象出空間線、面的位置關系的定義. 4.垂直、平行關系的基礎是線線垂直和線線平行,常用方法如下: (1)證明線線平行常用的方法:一是利用平行公理,即證兩直線同時和第三條直線平行;二是利用平行四邊形進行平行轉換:三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證線線平行;四是利用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性質定理進行平行轉換. (2)證明線線垂直常用的方法:①利用等腰三角形底邊中線即高線的性質;②勾股定理;③線面垂直的性質:即要證兩線垂直,只需證明一線垂直于另一線所在的平面即可,l⊥α,aαl⊥a. 一、填空題 1.(2015江蘇卷)現(xiàn)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徑為5、高為4的圓錐和底面半徑為2、高為8的圓柱各一個.若將它們重新制作成總體積與高均保持不變,但底面半徑相同的新的圓錐和圓柱各一個,則新的底面半徑為________. 解析 設新的底面半徑為r,由題意得πr24+πr28=π524+π228,解得r=. 答案 2.(2017蘇北四市調研)已知圓錐的母線長為10 cm,側面積為60π cm2,則此圓錐的體積為________cm3. 解析 設圓錐底面圓的半徑為r,母線為l,則側面積πrl=10πr=60π,解得r=6,則高h==8,則此圓錐的體積為πr2h=π368=96π. 答案 96π 3.(2018南京、鹽城、徐州二模)已知平面α,β,直線m,n,給出下列命題: ①若m∥α,n∥β,m⊥n,則α⊥β;②若α∥β,m∥α,n∥β,則m∥n;③若m⊥α,n⊥β,m⊥n,則α⊥β;④若α⊥β,m⊥α,n⊥β,則m⊥n. 其中是真命題的是________(填序號). 解析 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CD∥平面ABC1D1,BC∥平面ADC1B1,且BC⊥CD,又因為平面ABC1D1與平面ADC1B1不垂直,故①不正確;因為平面ABCD∥平面A1B1C1D1,且B1C1∥平面ABCD,AB∥平面A1B1C1D1,但AB與B1C1不平行,故②不正確.同理,我們以正方體的模型來觀察,可得③④正確. 答案 ③④ 4.已知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圓心角為120且面積為3π的扇形,則該圓錐的體積等于________. 解析 設圓錐的母線長為l,底面圓半徑為r,則側面展開圖扇形的面積為l2=3π,l=3,弧長為2πr=l=2π,故r=1,則該圓錐的高為h==2,體積為πr2h=. 答案 5.(2018蘇、錫、常、鎮(zhèn)調研)在邊長為4的正方形ABCD內剪去四個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如圖1中陰影部分),折疊成底面邊長為的正四棱錐S-EFGH(如圖2),則正四棱錐S-EFGH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 連接EG,HF,交點為O,正方形EFGH的對角線EG=2,EO=1,則點E到線段AB的距離為1,EB==,SO===2,故正四棱錐S-EFGH的體積為()22=. 答案 6.(2018天津卷)如圖,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長為1,則四棱錐A1-BB1D1D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 法一 連接A1C1交B1D1于點E,則A1E⊥B1D1,A1E⊥BB1, 則A1E⊥平面BB1D1D,所以A1E為四棱錐A1-BB1D1D的高,且A1E=,矩形BB1D1D的長和寬分別為,1,故VA1-BB1D1D=1=. 法二 連接BD1,則四棱錐A1-BB1D1D分成兩個三棱錐B-A1DD1與B-A1B1D1,VA1-BB1D1D=VB-A1DD1+VB-A1B1D1=111+111=. 答案 7.設棱長為a的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分別為V1,S1,底面半徑和高均為r的圓錐的體積和側面積分別為V2,S2,若=,則的值為________. 解析 棱長為a的正方體的體積V1=a3,表面積S1=6a2,底面半徑和高均為r的圓錐的體積V2=πr3,側面積S2=πr2,則==,則a=r, 所以==. 答案 8.如圖,在圓錐VO中,O為底面圓心,半徑OA⊥OB,且OA=VO=1,則O到平面VAB的距離為________. 解析 由題意可得三棱錐V-AOB的體積為V三棱錐V-AOB=S△AOBVO=.△VAB是邊長為的等邊三角形,其面積為()2=,設點O到平面VAB的距離為h,則V三棱錐O-VAB=S△VABh=h=V三棱錐V-AOB=,解得h=,即點O到平面VAB的距離是. 答案 二、解答題 9.(2014江蘇卷)如圖,在三棱錐P-ABC中,D,E,F(xiàn)分別為棱PC,AC,AB的中點.已知PA⊥AC,PA=6,BC=8,DF=5. 求證:(1)直線PA∥平面DEF; (2)平面BDE⊥平面ABC. 證明 (1)因為D,E分別為棱PC,AC的中點,所以DE∥PA. 又因為PA平面DEF,DE平面DEF,所以直線PA∥平面DEF. (2)因為D,E,F(xiàn)分別為棱PC,AC,AB的中點,PA=6,BC=8,所以DE∥PA,DE=PA=3,EF=BC=4.又因為DF=5,故DF2=DE2+EF2, 所以∠DEF=90,即DE⊥EF.又PA⊥AC,DE∥PA,所以DE⊥AC. 因為AC∩EF=E,AC平面ABC,EF平面ABC, 所以DE⊥平面ABC.又DE平面BDE,所以平面BDE⊥平面ABC. 10.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點. (1)求證:CD⊥AE; (2)求證:PD⊥平面ABE. 證明 (1)在四棱錐P-ABCD中,因為PA⊥底面ABCD, CD平面ABCD,故PA⊥CD.因為AC⊥CD,PA∩AC=A, PA平面PAC,AC平面PAC,所以CD⊥平面PAC. 而AE平面PAC,所以CD⊥AE. (2)由PA=AB=BC,∠ABC=60,可得AC=PA. 因為E是PC的中點,所以AE⊥PC. 由(1)知,AE⊥CD,且PC∩CD=C,PC,CD平面PCD, 所以AE⊥平面PCD.而PD平面PCD,所以AE⊥PD. 因為PA⊥平面ABCD,AB平面ABCD,所以PA⊥AB. 又因為AB⊥AD,PA∩AD=A,PA,AD平面PAD, 所以AB⊥平面PAD,又PD平面PAD,所以AB⊥PD. 又因為AB∩AE=A,AB平面ABE,AE平面ABE, 所以PD⊥平面ABE. 11.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和F分別是CD和PC的中點.求證: (1)PA⊥底面ABCD; (2)BE∥平面PAD; (3)平面BEF⊥平面PCD. 證明 (1)因為平面PAD∩平面ABCD=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且PA⊥AD,PA平面PAD,所以PA⊥底面ABCD. (2)因為AB∥CD,CD=2AB,E為CD的中點,所以AB∥DE,且AB=DE. 所以ABED為平行四邊形.所以BE∥AD.又因為BE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BE∥平面PAD. (3)因為AB⊥AD,且四邊形ABED為平行四邊形.所以BE⊥CD,AD⊥CD. 由(1)知PA⊥底面ABCD,所以PA⊥CD.又因為PA∩AD=A,PA,AD平面PAD, 所以CD⊥平面PAD,從而CD⊥PD,且CD平面PCD, 又E,F(xiàn)分別是CD和CP的中點,所以EF∥PD,故CD⊥EF. 由EF,BE在平面BEF內,且EF∩BE=E,所以CD⊥平面BEF. 又CD平面PCD,所以平面BEF⊥平面PCD.-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江蘇專用2019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專題二 立體幾何學案 江蘇 專用 2019 高考 數(shù)學 二輪 復習 專題 立體 幾何學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644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