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doc
《四年級語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年級語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四年級語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題西林壁》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詩兩首》中的其中一首。這是蘇軾在游歷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在詩中,作者通過對廬山雄偉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抒發(fā)了他“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感慨,其實就是告訴了我們這么一個道理: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實事求是地去分析問題。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于學習古詩已初步掌握了基本步驟,即:讀——解——悟。而本詩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較難掌握,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理解得更透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教會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夠默寫出來。 2、教會學生說出詩句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懂得詩中蘊含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字面意思想象詩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能夠將全詩背誦并默寫下來。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得體會詩中所含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爬過山?請曾爬過山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爬上山頂后看到的景象和在山下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 2、引入課題:是啊,山上看到的村莊還是原來的那個村莊,但是為什么會有不一樣的景象出現(xiàn)呢?大文豪蘇軾也有過和你們一樣的經(jīng)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蘇軾寫的一首詩《題西林壁》,看他是怎么為我們解開這個疑惑的。(板書課題) 二、解題 1、齊讀課題 2、請同學們結合課文的注釋,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設想:可能有同學不懂“題”的意思,可讓同學們先組詞,比如“題目”“題寫”“問題”等,結合古詩,選擇正確的譯義。) 3、板書課題意思:題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文。 三、初讀詩文,感知節(jié)奏 1、請同學們用學過的朗讀古詩的方法自己默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教師范讀。要求:同學們在聽時要注意老師的節(jié)奏,在停頓的地方用“/”作上標記。 3、全班朗讀,教師糾音。注意卷舌音平舌音的正確讀法。 4、鼓勵個別起來展示讀,大家一起糾音、評價。 過渡:同學們已經(jīng)會讀這首詩了,但是你知道詩中寫了什么嗎?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它的意思 四、學習第一、二句詩意 1、全班朗讀這兩句。 2、猜想詩意: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同桌間互相說說你猜到的這兩句詩的意思。 3、誰來把自己理解到的詩意說一說?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作答板書詩句意思: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著看,廬山卻變成了一座山峰,高大陡峭。從遠處看、近處看、高處看、低處看,景象都各不相同。) 4、在這兩句詩中,它告訴了我們什么? 廬山千姿萬態(tài),從每個角度都看到不一樣的景象。(有嶺又有峰) 5、延伸:學到這里,你是否想起,我們在上一學期也學過這種描述了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發(fā)現(xiàn)不同的樣子的文章? (引導學生說出《畫楊桃》中的話:“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就不同。有時候看起來真像五角星?!保? 6、誰來把廬山不同的景象畫一畫?(給時間讓學生作畫,畫完后展示、評價) 7、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 過渡:就那么一座山,為什么作者會看到好多不同的景象呢?(引導學生說出最后一句詩) 五、學習第三、四句詩意 1、全班朗讀這兩句。 2、請你根據(jù)注釋猜想一下這兩句的意思。 3、請你說一說,在這兩句來應該注意哪些字的解釋? 識:認識;清楚。 緣:因為 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 4、誰來把自己理解到的詩意說一說?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作答板書詩句意思:認不清廬山真實的景色,是因為我就身處在廬山之中?。。? 5、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 六、深入體會 1、詩人這樣多次、多角度地看廬山,為什么還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呢? (引導學生說出最后一句詩) 2、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呢? 3、教師歸納:詩人覺得沒能夠認識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本身就處在廬山之中,只看到廬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鳥瞰,就能認識到廬山的全貌了。 4、讀一讀,比一比,說一說前兩句與后兩句的內容有什么不同?(前兩句寫看到的景象,后兩句寫自己的感受。) 七、拓展 1、從這首詩中,你覺得作者是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路呢? (教學設想:生或會回答“看景象要看全面”、“看待事物要講究方法”、“ 不要置身在景物之中只看它的局部,要站在高處看它的全貌”、“ 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會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等) 教師作歸納:這就是我們俗話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像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一樣,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實事求是地去分析問題。即:我們要想對事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就要多聽一聽其他人的意見。 根據(jù)學生的作答板書: 橫看-----嶺 遠近高低各不同 側看-----峰 不識真面目 當局者迷 只緣在山中 旁觀者清 2、談感受:你能不能聯(lián)系你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你平時遇到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情況。 八、熟讀背誦、默寫 1、請你把自己當做詩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練習背誦 ⑴同桌間互相練習背誦。 ⑵分組競賽背誦。 ⑶師生互背: ①教師出上一句,學生對下一句。 ②教師說意思,學生對出相應的詩句。 ③將詩句順序打亂,讓學生銜接上句或下句,做到倒背如流。 ⑷誰愿意站起來給大家展示你的背誦? ⑸自評、共同評價背誦情況。 3、練習默寫 ⑴先說一說,在默寫時要特別注意哪個字的書寫?“峰”不要寫成“鋒”,“各”不要寫成“個”,“緣”的右邊上頭不要寫成“互”。 ⑵學生練習默寫。 ⑶誰愿意上黑板來展示你的默寫? ⑷共同評價默寫情況。 九、總結、延伸 1、學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 ⑴指名作答詩句的意思。 ⑵指名談出詩中包含的道理。 ⑶談一談你對廬山的了解。 2、提升感情:從詩中,我們知道,廬山是一個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景觀,所以蘇軾通過多個角度、細致地觀察了廬山,并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它的奇特景象。希望同學們也能夠像詩人一樣,對祖國的美麗河山有所感、有所悟,將你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 十、布置作業(yè) 1、默寫古詩。 2、解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題西林壁 四年級 語文 西林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652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