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課《題西林壁》.ppt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課《題西林壁》.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課《題西林壁》.ppt(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二組 世間萬物豐富多彩 美不勝收 而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如果細心觀察 用心思考 就有可能發(fā)現事物的奧秘 認識事物間的聯(lián)系 本組的幾篇課文講的就是觀察和發(fā)現方面的趣事 我們來讀讀課文 在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 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的 并學習他們的觀察方法 還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連續(xù)觀察 把觀察中的發(fā)現記下來 觀察和發(fā)現 宋 學習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默寫古詩 2 體會詩人在廬山時 觀察的地點和角度不同 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樣 3 理解詩句的意思 體會詩人的心境 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學習古詩的方法 1 解詩題 知作者 2 抓字眼 明詩意 3 多誦讀 悟詩情 解詩題 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 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 作者介紹 1037 1101 字子瞻 又字和仲 號 東坡居士 世稱 漢族 眉州眉山人 祖籍欒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 書畫家 文學家 詞人 詩人 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 詩文有 東坡七集 等 被稱為 知作者 蘇軾 蘇東坡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 題西林壁 為蘇軾47歲時所作 元豐七年 1084 四月 蘇軾離任黃州 就職汝州時 途次江西游廬山 寫下此詩 這首詩是他總結廬山之游的絕唱 作品寫作背景 明背景 初讀古詩 宋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橫看 連綿起伏的山嶺 側看 高聳入云的山峰 橫看廬山成了連綿起伏的山嶺 側看廬山成了高聳入云的山峰 遠 近 低 高 各不同 從遠處 近處 高處 低處看廬山 廬山的樣子都不同 放飛想象 橫著看 廬山 側著看 廬山 從遠處望 廬山 從近處看 廬山 從高處俯視 廬山 從低處仰望 廬山 放飛想象 橫著看 廬山山嶺綿延不絕側著看 廬山山峰高聳入云從遠處望 廬山遮天蔽日從近處看 廬山危崖險巖從高處俯視 廬山深溝幽壑 h 從低處仰望 廬山重巒疊嶂 千姿百態(tài)變化萬千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因為 意思是 認不清廬山的真面目 只是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 詩的意思橫著看 廬山是連綿起伏的山嶺 從側面看 廬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 從遠處 近處 高處 低處看 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姿態(tài) 為什么認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 只因為自己在廬山之中 小組討論 1 怎樣才能夠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呢 2 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 說說你從這首詩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悟詩情 題西林壁 這首詩給我們的啟示是 對某個事物 要有全面的 符合實際的認識 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 你還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們客觀全面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畫楊桃 有時候 有些人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 朝詩人 在 題西嶺壁 中的詩句 說明的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詩句運用 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 宋 蘇軾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 宋 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有節(jié)奏 有重音 有感情-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題西林壁 人教版 小學 四年級 語文 上冊 第五 西林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758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