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doc
《《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 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表達所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結論。 2、過程和方法: 學會使用實驗方法獲取信息,并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總結。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體會到合作與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及其應用。 難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總結歸納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三、教學準備:大理石、稀鹽酸、醋酸、石灰水、膠頭滴管、試管、燒杯、集氣瓶、鐵皮架、玻片、塑料瓶、鐵架臺、紙袋、石蕊、蠟燭等。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問題探究法、討論探究法、歸納法等。 五、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引入:蟑螂 二氧化碳是空氣的成份之一,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二氧化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二氧化碳,一起來研究它的性質。 二、 讓學生收集兩瓶二氧化碳氣體。 全班同學分組收集二氧化碳氣體。 在上課前完成。 1、回顧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三、 探究一、 二氧化碳的顏色、氣味、狀態(tài)密度、是否溶于水。 每個學生認真思考觀察,猜想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質,作好記錄,準備回答。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討論題:我們能找到其它能證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依據(jù)嗎? 學生思考并把日常生活或學習中知道的知識加以整理。 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四、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請同學們做實驗。 利用剛才收集到的二氧化碳, 請同學們參照書自己動手做一做。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 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 溶于水。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五、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能也不支持燃燒) 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做一做。 操作:點燃“階梯形”鐵皮架上的兩支小蠟燭,將鐵皮架放入燒杯中;從燒杯的一側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不能也不支持燃燒一般可燃物的燃燒。 討論題: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檢驗這些場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會對進入人的生命構成威脅 ? 思考,討論 做燈火實驗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六、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與石灰水反應) 可樂里的氣體是什么 把可樂里的氣體收集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原因是:二氧化碳與澄清的石灰水中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白色碳酸鈣沉淀。 聯(lián)系以前所學知識,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反應,練習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七、探究二氧化碳的化性質(與水反應)。 做一組關于花的實驗。 實驗內(nèi)容 實驗現(xiàn)象 分析或結論 1.醋酸噴花小花變紅酸能使石蕊變紅 2.清水澆花 小花不變色 水不能使石蕊變紅 3.氣吞小花 小花不變色 CO2不能使石蕊變紅 4.水氣潤花小花變紅CO2與水反應生成的酸能使石蕊變紅 5.加熱 紅色溶液又變紫色,CO2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不穩(wěn)定 通過對比實驗,師生共同探究,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 八、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用途,用途反應了物質的性質。 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呢? 光合作用,滅火,化工產(chǎn)品的原料,氣體肥料,制冷劑…… 實現(xiàn)由學習知識到運用知識的跨越。 九、課堂小結 歸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用途)。 對本節(jié)課知識總結。 十、課堂練習 與課堂知識有關的檢測題。 做好練習,準備回答。 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十一、課后作業(yè) 完成《學習指導》 鞏固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課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 (1) 通常狀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干冰易升華; (2) 密度比空氣的大(同溫同壓下) (3) 能溶于水 2、化學性質 (1)一般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二氧化碳不供給呼吸; (3)二氧化碳與水反應: 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 H2CO3=H2O+CO2 (碳酸不穩(wěn)定) (4)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的反應:Ca(OH)2+CO2=CaCO3 +H2O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教學反思 張珍樹 一、教學設計上的反思:本節(jié)課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設計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1、注重情景設置。在本節(jié)課中有利用實物來創(chuàng)設情景,如課的開始,首先讓學生見識了我們生活里常見的昆蟲-蟑螂,蟑螂的生命里很強,摘了頭還可以活九天,但是把它放入充滿二氧化碳的瓶子里,十幾秒鐘就死亡了。事情就發(fā)生在眼前,學生在熟悉、有趣的情景中探索化學知識,興趣盎然,求知欲望強烈,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很快就融入了課堂的學習當中。 2、精心設計實驗,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二氧化碳在空氣里也有,這是學生都非常熟悉的。但是二氧化碳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怎樣才能將這種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氣體的性質,通過現(xiàn)象給它呈現(xiàn)出來呢?學生進入思考并猜想了它的性質,最后以小偵探的身份去“破解”并通過實驗的方式去取證,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在這個過程中,一共設計了4個實驗,實驗的材料如蠟燭、可樂、紫色的小花、礦泉水瓶等均取自于學生身邊的物質;實驗步驟和過程,通過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實驗操作簡單易行,現(xiàn)象明顯;實驗結論環(huán)環(huán)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學生處于極度興奮狀態(tài),都爭著搶著去完成實驗,雖然有的實驗現(xiàn)象和理論上不一樣,但是學生能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及時做出分析和判斷,把原因解釋得很完美。整堂課在積極、有序、和諧地進行。學生真正成為了主動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學習的接受者。 3、設置探究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如下的問題: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樣的?你如何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猜想?②礦泉水瓶變癟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之外,還有沒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物質都有什么?如何通過實驗證明你的說法?④如何檢驗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請你告訴農(nóng)民伯伯該怎么做?這些問題的設計,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開放、自我、探究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得到釋放,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得到發(fā)展,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學的回答出乎老師的想象。如有的同學“將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口朝下放在燃著的木條上方”來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還有的同學設計出“將菜窖內(nèi)放一種能和二氧化碳反應并放生成氧氣的物質”來減少窖內(nèi)二氧化碳的量。我想,這些驚喜來自于教學中不給學生“罩玻璃罩”,讓他們自由跳的結果吧。 4、緊貼生活實際。例如: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為什么盛裝過澄清石灰水的試劑瓶會有出現(xiàn)白膜、如何檢驗菜窖和干涸深井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會對人的生命構成威脅等事例說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樣的性質等等。這些與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密切相連的事例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他們體會到化學的實用性。此外,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尤其是在學生進行了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探究活動后,應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學習過程性評價,讓學生客觀地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勢與有待提高的方面,發(fā)揮評價的診斷功能。例如,在探究活動中,有的學生用手拿紫色石蕊紙片,有的學生做完實驗后沒有記錄實驗現(xiàn)象等,這些存在的問題若能及時向學生指出,則更有利于他們下一階段的發(fā)展。 二、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反思。整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流暢,教學節(jié)奏把握得當,語言較具感染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教學效果較好。但在以下兩個方面仍有待改進: 1、語速較快。 2、“小結”環(huán)節(jié)應適當增加時間。在學習完一節(jié)新課后,要交由學生親自來對新知識進行感悟和總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更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起到組織、引導和補充完善的作用,不應越俎代庖。在課堂教學中應不斷地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和諧、愉悅、自由、共振的平臺,讓學生敢表達、會表達;給學生自主、自我的空間,讓學生的個性敢張揚、能張揚。"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是課堂教學永恒的主題。-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二氧化碳的性質 二氧化碳 性質 教學 設計 反思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7873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