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教案《走進小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大班社會教案《走進小學》(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大班社會教案《走進小學》
活動目標
1 .初步認識小學環(huán)境,了解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 減少 對小學的陌生感,萌發(fā)上學的愿望。
2 .能大膽訪問小學老師和小學生,并能用繪畫,語言等方式表達 自己的所見所想。
3 .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 .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先與擬參觀的小學聯(lián)系,請小學做好相應準備。
2 .觀看教師教學資源《走進小學》,對小學有初步印象。
3 .事先請家長幫助把幼兒提出的有關(guān)小學的問題記錄下來,夾在
“問題樹”上。
4 .幼兒自備便于攜帶的小本子和筆。
5 .有條件的殼攜帶數(shù)碼相機或錄像機。
活動過
2、程
1 .參觀前的準備:
(1)觀看教師教學資源《走進小學》,對小學形成初步印象。
(2)向幼兒介紹要參觀的小學名稱及具體地點。
(3)引導幼兒觀察“問題樹”,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記錄在自己
的小本子上,引發(fā)幼兒有目的的參觀小學。
(4)提出參觀的注意事項。請幼兒參觀時,注意觀察,尋找問題 的答案。提示幼兒注意安靜參觀,小聲講話,以免影響哥哥姐姐上課; 同時注意安全。
2 .參觀學校。
(1)參加升旗儀式,了解小學升旗儀式與幼兒園的不同。
(2)學校老師以歡迎的語氣帶領(lǐng)幼兒分別參觀學校的整體環(huán)境, 如教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大隊部、操場、廁所、飲水 處等,了解他們的功
3、能,并比較和幼兒園的不同。
如生活方面:男女廁所在哪里?怎樣區(qū)別?
學習方面:教室里的桌椅怎樣擺放?講臺有什么作用?
娛樂方面:操場上有什么?可以干什么?
教師提醒幼兒回憶自己的問題,鼓勵幼兒向小學老師提問。
(3)幼兒與小學生同上一節(jié)課,了解小學生是怎樣上課的,感受 學習的氛圍。(banzhuren)如“小學生的課桌上擺什么東西?小學生上 課怎樣回答問題?”。
(4)課后觀察小學生課間10分鐘,提醒幼兒記清楚課間哥哥姐姐 都做了那些事。
采用一帶一的方式,請小學生帶幼兒活動。幼兒可向他們提出自 己想了解的問題,請小學生回答。
3 .回園組織幼兒談話。
(1)請幼兒結(jié)合自己小
4、本子的記錄,自由發(fā)言,說一說對學校的
印象。
(2)按參觀順序回憶看到的內(nèi)容,說一說小學和幼兒園不同的地 方。有條件的可引導幼兒觀看參觀小學時的照片或錄像。
(3)引導幼兒回憶“好擔心”教育活動中涉及到的所擔心的問題。 討論:這些問題解決了嗎?還有哪些擔心的問題?引導幼兒一起想辦法 解決。
(4)小任務:請幼兒把已解決的問題答案,還想了解的問題,以 及自己向家長或鄰居家的哥哥姐姐搜集的關(guān)于學校的資料等畫下來, 夾在“問題樹”上,引導幼兒與同伴相互交流。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學習幼兒學習資源6第4至5頁,說說小學與幼兒園不 同的地方。
活動反思
《走進小學》這一活動是以幼小銜接為主
5、,情感為主線的一系列 生動的活動。我們以幼兒參觀小學掀開主題活動的帷幕, 到對小學的 好奇、想要上小學,再到對幼兒園的依依不舍、對老師朋友的分別, 都體現(xiàn)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情感發(fā)展。與此同時,一系列活動中 教師、家長的參與也是我們作為成人參與者心靈受到了孩子們的觸 動,萌發(fā)了想要為孩子留住幼年回憶的想法。
“走近小學”一一我們組織孩子參觀了回民小學,觀摩了小學的 環(huán)境、操場、實驗室等場景,并通過小學教師的見面、解疑,消除了 幼兒對小學的陌生感,擔心自己沒有辦法適應小學生活的無安全感,
通過對小學生活、學習、交往的了解,逐漸萌發(fā)了孩子們“我想上小 學”的崇敬、興奮的心理。在這樣的過程中我
6、們?yōu)楹⒆犹峁┝艘幌盗?小學的材料、背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歌曲、畫面等等為孩子 做了入學前的心理適應工作。
“了解小學”一一我們以墻飾創(chuàng)設為載體來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孩子自己提出有關(guān)小學的問題,自己設計“了解小學”的方案,并大 膽實踐,通過墻飾設計來表達豐富的情感,來解答心中的各種疑惑。 孩子在利用各種途徑尋求知識、豐富經(jīng)驗的過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 發(fā)展,他們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整個環(huán)境的改變, 滿足了探究的需求, 也對小學生的生活、學習有了更多的了解。當墻面作為作品展示空間 出現(xiàn)在孩子面前時,是一種信息的傳遞。這種信息作用于幼兒頭腦中 碰撞出新的生活經(jīng)驗,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夠與更多的小朋
7、友分享, 他 們是多么激動和開心,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離園時刻” 一一隨著上小學的興奮漸淡,離園的憂傷逐漸提升, 對幼兒園的不舍:滑梯、操場、玩具、乃至桌椅,都是那么的依戀;
對老師的笑容、聲音、親切,都是那么的難以忘懷 ;對朋友的嬉戲、 玩笑、生活,都是那么的難舍難分,孩子們開始從對小學的模擬到一 次次認真地模擬幼兒園的生活,他們想要把幼兒園深深的刻在腦海, 作為幼時最美好的回憶。這時的我們,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盡力 得想要為孩子們做點什么。帶著對孩子們的不舍,我們準備了大量的 活動:設計名片、離園紀念冊……都以情感、友誼、親情為主線的, 家長們更是積極參與,給孩子們準備了離園小禮物、拍照、攝像,通
過多樣的方式為孩子留住這一切的美好。
通過這次主題活動的開展,給了我們不少啟示。孩子的興趣與需 求是活動的生長點。作為教師,我們要滿足孩子的興趣與需求,并為 孩子提供展示的物質(zhì)條件和實現(xiàn)想法的精神空間。 主題是孩子積累經(jīng) 驗,學習知識的過程,教師是活動的主導,對于孩子表現(xiàn)出的愿望想 法給予積極回應,并將活動的目標與孩子的需求相結(jié)合, 采取多種有 效措施,豐富孩子的經(jīng)驗,使活動深入開展。相信孩子,將孩子作為 主體,老師要真正成為孩子活動的觀察者、 傾聽者、提問者、合作者, 并為孩子的發(fā)展提供一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