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器換擋叉的工藝過程及夾具設計【加工5.9 寬51的表面】[含高清CAD圖 工序卡片 說明書]
變速器換擋叉的工藝過程及夾具設計【加工5.9 寬51的表面】[含高清CAD圖 工序卡片 說明書],加工5.9 寬51的表面,含高清CAD圖 工序卡片 說明書,變速器換擋叉的工藝過程及夾具設計【加工5.9,寬51的表面】[含高清CAD圖,工序卡片,說明書],變速器,換擋,工藝,過程,進程,夾具,設計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1.1 設計目的 ……………………………………… (1)
1.2 設計任務和要求 ……………………………… (1)
第二章 零件的分析 ………………………………… (1)
2.1零件的作用………………………………… (1)
2.1.1對變速操縱機構的要求 …………………………(1)
2.2零件的工藝分析 ……………………………(2)
第三章 工藝規(guī)程設計 ……………………………… (2)
3.1 確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
3.2 基面的選擇 ………………………………………(3)
3.3 制訂工藝路線 ………………………………… (4)
3.4 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
…………………………………………………… (5)
3.5 確定基本用量及基本工時
…………………………………………………… (7)
第四章 夾具設計 ……………………………………… (13)
4.1 問題的提出 ……………………………… (13)
4.2 夾具設計的基本要求和步驟
………………………………………… (13)
4.2.1 基本要求 ……………………………… (13)
4.2.2 設計步驟 …………………………… (13)
4.3 夾具設計 ……………………………… (14)
小結 ………………………………………… (16)
致 謝 …………………………………………(17)
參 考 文 獻 ………………………………… (18)
摘要
機床變速機構是機床主軸轉速或進給量實現變速的具體機構。它要求機床的使用性能良好,制造、安裝及維修方便,同時節(jié)約成本。變速操縱機構常用于工作部件的啟動、停止、變速、變向以及控制各種輔助運動等。本次設計為機床變速換檔叉的工藝過程及設計裝備,包括它的加工過程及夾具設計,切削用量的選擇,加工余量、工藝尺寸及毛坯尺寸的選擇,零件的分析等。
關鍵詞:變速、工藝、設計、裝備
第一章 緒論
1.1設計目的
畢業(yè)設計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理論知識,獨立解決機床設計問題的能力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通過設計應達到下述目的。
1)初步掌握正確的設計思想和設計的基本方法\步驟,鞏固\深化和擴大所學的知識,培養(yǎng)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方法和獨立工作能力。
2)獲得結構設計,零件計算,編寫說明書。繪制部件總裝圖(展開圖,裝配圖)和零件工作圖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及基本技能。
3)熟悉有關標準、規(guī)格、手冊和資料的應用。
4)對現有機械結構初具分析能力和改進設計的能力。
1.2設計任務和要求
設計基本內容及要求
按照設計任務,根據調查研究所提供的權據和有關技術資料,進行以下工作:制定工藝方案,確定選擇通用部件,設計專用部件,繪制有關圖紙(零件圖、毛坯圖、夾具零件圖、總裝圖等),編寫技術文件等。其基本內容如下:
1)繪制被加工零件工序圖、加工示意圖、夾具圖。
2)零件裝配圖設計。
3)按規(guī)定格式編制設計計算說明書。
第二章 零件的分析
2.1 零件的作用
題目所給的零件是變速器換檔叉(見附圖1),它位于主軸箱。主要作用:優(yōu)點是可以從一種變速直接變到另一種速度,而不需要經過中間的一系列,因此變速很方便;其缺點是比較復雜。
2.1.1 對變速操縱機構的要求
變速操縱機構常用于工作部件的啟動、停止、變速、變向以及控制各種輔助運動等。這些操縱機構的用途不同,但所應滿足的要求合設計原則卻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因此,這里僅僅介紹常用的變速操縱機構。機床的使用質量和結構的復雜程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操縱機構設計的完善程度。所以,操縱機構的形式應與機床的性能相適應。一般操縱機構應滿足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動作迅速
操縱機構動作是否迅速,對生產率提高或在加工中需要操縱次數較多的機床,尤為重要。
2. 省力方便
生產中,為了減輕工人的疲勞,保證加工質量,設計操縱機構力求省力。一般情況下,許用操縱力不應超過下列數值:
臺型機床精度位移手輪或儀表機床手輪————2㎏
普通機床精度位移手輪或臺型機床手輪————4㎏
≤10t的普通機床手輪————8㎏
普通機床很少操縱手輪或大于10t的機床手輪————16㎏
3. 記憶方便,安全可靠
為避免操縱錯誤并節(jié)省時間,以及防止意外事故,應盡量減少操縱機構的數量,操縱的運動方向和手輪操縱方向一致為好。手柄應以不同形狀或顏色加以區(qū)分,以便記憶。為保證安全,應防止手柄特別是運轉手柄碰傷人員;電器應注意防護和絕緣等。
4. 控制準確
對于精密機床部件移動準確要求較高時,設計時應特別注意。
一般操縱機構大致都由三大部分組成:操縱部件(如手輪、手柄等);傳動裝置,可以是機械裝置(如杠桿、齒輪齒條、絲杠螺母和凸輪等)、液壓裝置或電氣裝置等;執(zhí)行部件(如撥叉、滑塊等)。
2.2 零件的工藝分析
變速器換檔叉有組加工表面,他們有一定的加工要求。現分析如下:
1. 以9.65表面為中心,加工的孔。
2. 以孔為中心,加工和的表面。
這組加工表面之間有著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1) 和 的表面與孔的軸線的垂直度公差為0.15。
由以上分析可知,對于這組加工表面而言,應該先加工孔,然后借助于專用夾具加工和的表面。并且保證它們的位置精度要求。
第三章 工藝規(guī)程設計
3.1 確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為35鋼??紤]到車床主軸在運行中要經常的加速及正、反向轉動,零件在工作過程中則經常承受交變載荷及沖擊性載荷,因此應該選用鍛件,保證零件工作可靠。由零件年產量為4000件,已達到大批量生產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輪廓尺寸不大,故可采用金屬型鑄造。這樣即保證了產量,也保證了零件的精度要求。
3.2 基面的選擇
基面選擇是工藝規(guī)程設計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孢x擇得正確與合理,可以使加工質量得到保證,生產率得以提高。否則,加工工藝過程中會問題百出,更有甚者,還會造成零件大批報廢,使生產無法正常進行。
1. 粗基準的選擇
(1) 當有不加工表面時,應選擇不加工表面作為粗基準
如果有幾個不加工表面時,應選擇與加工表面有密切關系的不加工面作為粗基準。
(2) 具有較多的加工表面時,應從以下幾點著重考慮合理分配各加工表面的余量。
1) 應選擇零件上加工余量最小的面為粗基準。
2) 對一些重要表面要求切除余量少而均勻時,就應選擇該表面作為
準,以滿足其工藝要求。
3) 粗基準的選擇應使各加工面切除的總的材料量為最小。
(3) 粗基面在同一尺寸方向上,一般只允許使用一次。
(4) 粗基面應相當平整,無澆冒口、飛邊等缺陷,使工件定位可靠穩(wěn)定。
選擇9.65表面為粗基準
2. 精基準的選擇
精基準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加工精度與質量,影響工件安裝的可靠性與方便程度,一般可按下列原則來選?。?
(1) 盡可能把設計基準作為定位基準 ——— 基準重合原則
(2) 盡可能選用統(tǒng)一的定位基準加工各個表面 ——— 基準統(tǒng)一的原則
(3) 以加工表面本身作為定位基準 ——— 自為基準的原則
(4) 加工表面與定位基面反復輪換使用 ——— 互為基準的原則
選擇孔為精基準
3.3 制訂工藝路線
制訂工藝路線的出發(fā)點,應該是使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術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證。
1.工藝路線方案一
工序Ⅰ 按照圖示要求,鑄出毛坯。
工序Ⅱ 粗銑9.65表面。
工序Ⅲ 精銑9.65表面。
工序Ⅳ 粗鏜的孔。
工序Ⅴ 精鏜的孔。
工序Ⅵ 倒圓角0.4 X 45°。
工序Ⅶ 粗銑的表面。
工序Ⅷ 精銑的表面。
工序Ⅸ 粗銑的表面。
工序Ⅹ 精銑的表面。
工序Ⅺ 倒角0.8 X 45°兩端。
工序Ⅻ 檢查。
2.工藝路線方案二
工序Ⅰ 按照圖示要求,鑄出毛坯。
工序Ⅱ 粗鏜的孔。
工序Ⅲ 精鏜的孔。
工序Ⅳ 倒角0.4 X 45°。
工序Ⅴ 粗銑9.65表面。
工序Ⅵ 精銑9.65表面。
工序Ⅶ 粗銑的表面。
工序Ⅷ 精銑的表面。
工序Ⅸ 粗銑的表面。
工序Ⅹ 精銑的表面。
工序Ⅺ 倒角0.8 X 45°兩端。
工序Ⅻ 檢查。
3.工藝方案的比較與分析
上述兩個工藝方案的特點在于:方案一是先加工9.65的表面,然后以此為基準加工的孔;而方案二則與此相反,先加工的孔,然后再以此的孔為基準加工9.65的表面。兩相比較可以看出,先加工9.65的表面,再加工的孔可以容易的保證位置精度,并且定位及裝夾都很方便。故選擇方案一。
3.4 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
“變速器換檔叉”零件材料為35鋼,硬度HBS180,生產類型為大批量生產,采用模鍛毛坯。
1. 的孔
(1)確定加工路線
由成品尺寸mm,Ra3.2um,HBS180的要求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5-5,確定工藝路線。
孔直徑,其T=0.027,公差等級為IT9;硬度HSB180,粗糙度Ra3.2um。
由《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5-13得:粗鏜 - 精鏜。
(2)確定各路線的經濟精度
由《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5-5得:粗鏜IT11; 精鏜IT9
(3)查表確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
由《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5-22:精鏜余量0.5㎜
由于粗鏜前的孔是鍛造而成,并非用鉆頭鉆出,故先確定毛坯的總余量。
參照《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5-16經修正后:毛坯鍛件孔的余量為6±2㎜
則由 ZΣ=
可知: 粗鏜余量為6㎜ - 0.5㎜ = 5.5㎜
(4)計算各工序的基本尺寸
精鏜后的工序基本尺寸為㎜
粗鏜后的工序基本尺寸為㎜ = ㎜
毛坯基本尺寸為㎜ = ㎜
(5)各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查公差表:精鏜IT9,即IT9 = 0.027
粗鏜IT11,即IT11 = 0.19
故精鏜工序尺寸為㎜
粗鏜工序尺寸為㎜
毛坯公差對稱分布,故毛坯尺寸為㎜
(6)最大、最小加工余量計算
精鏜加工時: Zbmax = ㎜-㎜=0.534㎜
Zbmin = ㎜-㎜=0.326㎜
粗鏜加工時: Zbmax = ㎜-㎜=7.69㎜
Zbmin = ㎜-㎜=3.5㎜
2. 51的表面
(1)確定加工路線
由成品尺寸51㎜,Ra6.3um,HSB180的要求查表,確定工藝路線。
表面尺寸51,其T = 0.1,公差等級為IT9;硬度HSB180,粗糙度Ra6.3um。
由《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5-13得:粗銑 - 精銑。
(2) 確定各路線的經濟精度
由《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5-5查得:粗銑IT11;精銑IT9。
(3) 查表確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
由《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5-22:精銑余量1㎜
由于表面是鍛造而成,故因確定毛坯的總余量。
參照《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5-16經修正后:毛坯鍛件表面的余量為11±4㎜
則由 ZΣ=
可知: 粗銑余量為11㎜ – 1㎜ = 10㎜
(4)計算各工序的基本尺寸
精銑后工序基本尺寸為51㎜
粗銑后工序基本尺寸為(51-1)㎜ =50㎜
毛坯基本尺寸為(50-10)㎜ = 40㎜
(5)各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查公差表: 精銑IT9,即51IT9 = 0.1㎜
精銑IT11,即50IT11 = 0.19㎜
按“入體”分布,故精銑工序尺寸為51㎜
粗銑工序尺寸為50㎜
毛坯公差對稱分布,故毛坯尺寸為40㎜
(6)最大、最小加工余量計算
精銑加工時: Zbmax = 51.1㎜ – 50㎜ = 1.1㎜
Zbmin = 51㎜ – 50.19㎜ = 0.81㎜
粗銑加工時: Zbmax = 50.19㎜ – 36㎜ = 14.19㎜
Zbmin = 50㎜ – 44㎜ = 6㎜
3. 5.9的表面
(1)確定加工路線
由成品尺寸5.9㎜,Ra6.3um,HSB180的要求查表,確定工藝路線。
表面尺寸為5.9,T = 0.19,公差等級為IT9硬度HSB180,粗糙度Ra6.3um。
由《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5-13得:粗銑 - 精銑。
(2) 確定各路線的經濟精度
由《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5-5查得:粗銑IT11;精銑IT9。
(3) 查表確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
由《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5-22:精銑余量1㎜
由于表面是鍛造而成,故因確定毛坯的總余量。
參照《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5-16經修正后:毛坯鍛件表面的余量為11±4㎜
則由 ZΣ=
可知: 粗銑余量為11㎜ – 1㎜ = 10㎜
(4)計算各工序的基本尺寸
精銑后工序基本尺寸為5.9㎜
粗銑后工序基本尺寸為(5.9+1)㎜ = 6.9㎜
毛坯基本尺寸為(6.9+10)㎜ = 16.9㎜
(5)各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查公差表: 精銑IT9,即5.9IT9 = 0.19㎜
精銑IT11,即6.9IT11 = 0.21㎜
按“入體”分布,故精銑工序尺寸為5.9㎜
粗銑工序尺寸為6.9㎜
毛坯公差對稱分布,故毛坯尺寸為16.9㎜
(6)最大、最小加工余量計算
精銑加工時: Zbmax = 6.9㎜ – 5.71㎜ = 1.19㎜
Zbmin = 6.69㎜ – 5.9㎜ = 0.79㎜
粗銑加工時: Zbmax = 20.9㎜ – 6.69㎜ =14.21㎜
Zbmin = 12.9㎜ – 6.9㎜ = 6㎜
3.5 確定基本用量及基本工時
1. 確定的孔基本用量
(1)粗鏜時的切削用量
a .背吃刀量 單邊加工余量Z = (15.81㎜-9.81㎜)/2 = 3㎜,粗鏜取ap粗 = 2.75㎜,精鏜取ap精 = 0.25㎜。
b .進給量 根據零件材料,刀桿截面尺寸,工件直徑及背吃刀量,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15得f≈0.3~0.4㎜/r,按機床說明書選取進給量f=0.35㎜/r。
c .切削速度 切削速度可用公式計算得到,也可通過查表得到。先根據已知條件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17得:VC = 90 m/min
再根據Vc和已知條件,計算工件轉速
n = 1000 VC/dw = 1000×90/9.81×= 2922r/min
按機床說明書選取實際主軸轉速n=2800 r/min ,為此,實際切削速度為
VC = dw/1000 = 3.14×9.81×2800/1000
= 86.25 m/min
d. 機床功率校驗
切削力 FC = 9.81CFc apxFc fyFc VCnFc KFc
式中 CFc ———— 決定切削條件和工件材料的因數;
xFc、yFc、nFc ———— 分別為三個分力公式中ap 、f 、VC 的指數;
KFc ———— 為分力的總修正系數,用下式表示
KFc = KmFcKr0FcKKrFcKλsFcKrεFc
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3、2-4、2-5得:
FC = 9.81×100×2.75㎜×0.350.75㎜×86.25 m/min0×1.1×0.92×1×1×0.93 = 1155.4N
切削功率PC = FC VC/60000 = 1155.4×86.25/60000=1.66KW
從機床說明書可知,車床電動機功率PE = 7.5KW
取機床傳動效率m = 0.8,則機床有效功率為
P′E = PE m = 7.5KW×0.8 = 6KW
因為PC = 1.66KW < P′E = 6KW,所以機床功率足夠。
粗鏜時的切削用量為:ap = 2.75㎜,VC = 86.25 m/min,
f=0.35㎜/r。
(2)精鏜時的切削用量
a.背吃刀量 ap = 0.25㎜
b.進給量 根據表面粗糙度Ra3.2um,rε = 1㎜,工件材料為35鋼。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18(預估切削速度VC預 > 50m/min)
得:f = 0.3~0.35㎜/r。
按機床說明書取實際進給量f = 0.3㎜/r
c. 切削速度 根據已知條件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17得:VC = 140 m/min
在根據VC和已知條件,計算工件轉速
n = 1000 VC/dW = 1000×140/3.14×(9.81+5.5)
= 2912r/min
按機床說明書取實際主軸轉速n = 2800 r/min。
為此,實際切削速度為: VC = dW/1000
= 3.14×15.31×2800/1000
= 134.6 m/min
精鏜時的切削用量為:ap = 0.25㎜,VC = 134.6 m/min,f=0.3㎜/r。
(3) 工時定額的設定
查《工藝手冊》表6.2-1
l = 43.4㎜ l1 = 0 l2 = 0
粗鏜時: t1 = 43.4/86.25×0.35 = 1.44 (min)
精鏜時: t2 = 43.4/134.6×0.3 = 1.07 (min)
2. 確定5.9的表面
(1)粗銑時的切削用量
a .背吃刀量 單邊加工余量Z = (16.9㎜-5.9㎜)/2 = 5.5㎜,粗銑取ap粗 = 5㎜,精銑取ap精 = 0.5㎜。
b .進給量 根據零件材料,刀桿截面尺寸,工件直徑及背吃刀量,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15得f≈0.4~0.6㎜/r,按機床說明書選取進給量f=0.5㎜/r。
c .切削速度 切削速度可用公式計算得到,也可通過查表得到。先根據已知條件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17得:VC = 90 m/min
再根據Vc和已知條件,計算工件轉速
n = 1000 VC/dW = 1000×90/16.9× = 1696 r/min
按機床說明書選取實際主軸轉速n=1600 r/min ,為此,實際切削速度為
VC = dW/1000 = 3.14×16.9×1600/1000
= 84.9 m/min
d. 機床功率校驗
切削力 FC = 9.81CFc apxFc fyFc VCnFc KFc
KFc = KmFcKr0FcKKrFcKλsFcKrεFc
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3、2-4、2-5得:
FC =9.81×81×5㎜×0.50.75㎜×84.9 m/min0×1.1×0.92×1×1×0.93 = 2223.4 N
切削功率PC = FC VC/60000 =2223.4×84.9/60000=3.15KW
從機床說明書可知,車床電動機功率PE = 7.5KW
取機床傳動效率m = 0.8,則機床有效功率為
P′E = PE m = 7.5KW×0.8 = 6KW
因為PC = 3.15 KW < P′E = 6KW,所以機床功率足夠。
粗銑時的切削用量為:ap = 5㎜,VC = 84.9 m/min,
f=0.5㎜/r。
(2)精銑時的切削用量
a.背吃刀量 ap = 0.5㎜
b.進給量 根據表面粗糙度Ra6.3um,rε = 1㎜,工件材料為35鋼。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18(預估切削速度VC預 > 50m/min)
得:f = 0.4~0.55㎜/r。
按機床說明書取實際進給量f = 0.45㎜/r
c. 切削速度 根據已知條件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17得:VC = 120 m/min
在根據VC和已知條件,計算工件轉速
n = 1000 VC/dW = 1000×120/3.14×(16.9-10)
= 5538r/min
按機床說明書取實際主軸轉速n = 5400 r/min。
為此,實際切削速度為: VC = dW/1000
= 3.14×6.9×5400/1000
= 117 m/min
精銑時的切削用量為:ap = 0.5㎜,VC = 117 m/min,f=0.45㎜/r。
3. 確定51的表面
(1)粗銑時的切削用量
a .背吃刀量 單邊加工余量Z = (51㎜-40㎜)/2 = 5.5㎜,粗銑取ap粗 = 5㎜,精銑取ap精 = 0.5㎜。
b .進給量 根據零件材料,刀桿截面尺寸,工件直徑及背吃刀量,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15得f≈0.4~0.6㎜/r,按機床說明書選取進給量f=0.5㎜/r。
c .切削速度 切削速度可用公式計算得到,也可通過查表得到。先根據已知條件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17得:VC = 90 m/min
再根據Vc和已知條件,計算工件轉速
n = 1000 VC/dW = 1000×90/51× = 562 r/min
按機床說明書選取實際主軸轉速n= 550 r/min ,為此,實際切削速度為
VC = dW/1000 = 3.14×51×550/1000
= 88.08 m/min
d. 機床功率校驗
切削力 FC = 9.81CFc apxFc fyFc VCnFc KFc
KFc = KmFcKr0FcKKrFcKλsFcKrεFc
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3、2-4、2-5得:
FC =9.81×81×5㎜×0.50.75㎜×88.08m/min0×1.1×0.92×1×1×0.93 = 2306.7 N
切削功率PC = FC VC/60000 =2306.7×88.08/60000=3.39KW
從機床說明書可知,車床電動機功率PE = 7.5KW
取機床傳動效率m = 0.8,則機床有效功率為
P′E = PE m = 7.5KW×0.8 = 6KW
因為PC = 3.39 KW < P′E = 6KW,所以機床功率足夠。
粗銑時的切削用量為:ap = 5㎜,VC = 88.08 m/min,
f=0.5㎜/r。
(2)精銑時的切削用量
a.背吃刀量 ap = 0.5㎜
b.進給量 根據表面粗糙度Ra 6.3um,rε = 1㎜,工件材料為35鋼。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18(預估切削速度VC預 > 50m/min)
得:f = 0.4~0.55㎜/r。
按機床說明書取實際進給量f = 0.45㎜/r
c. 切削速度 根據已知條件查《機械加工工藝及裝備》表2-17得:VC = 120 m/min
在根據VC和已知條件,計算工件轉速
n = 1000 VC/dW = 1000×120/3.14×(51-10)
= 932r/min
按機床說明書取實際主軸轉速n = 900 r/min。
為此,實際切削速度為: VC = dW/1000
= 3.14×41×900/1000
= 115.87 m/min
精銑時的切削用量為:ap = 0.5㎜,VC = 115.87 m/min,f=0.45㎜/r。
第四章 夾具設計
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加工質量,降低勞動強度,需要設計專用夾具。
經過與指導老師的協商,決定設計工序Ⅶ ~ 工序Ⅹ---粗、精銑、的表面的銑床夾具。本夾具將用于X63臥式銑床。刀具為兩把高速鋼鑲齒三面刃銑刀,對零件的表面進行加工。
4.1 問題的提出
本夾具主要用來加工、的表面,這兩表面與孔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加工這幾道工序粗銑不要求精度問題,主要是精銑要保證表面粗糙度和位置精度。
4.2 夾具設計的基本要求和步驟
4.2.1 基本要求
對機床夾具的基本要求是保證工件加工工序的精度要求,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工件的制造成本,保證夾具有良好的工藝性和勞動條件。在這些基本條件中,有一些是有矛盾的,例如,提高工序的精度,夾具的制造成本就要提高,隨著工件制造精度的不斷提高,對夾具本身也提出更高的精度,那末,工件制造成本也將提高。因此,必須綜合考慮零件批量和制造成本,是否用夾具保證加工精度,或采用其它方法加工。
夾具設計所涉及知識面較廣,對同一零件可有不同的設計方案,而且從設計構思到出圖制造有一定周期。以前,結構修改、出圖等多是人工的重復勞動?,F在CAD夾具設計軟件使許多人工勞動由電腦完成,而且修改、出圖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大大縮短了夾具設計周期。
4.2.2 設計步驟
1. 設計準備 首先應分析、研究工件的結構特點、工藝要求、工件的材料生產批量以及本工序的技術要求。然后,了解所使用機床的規(guī)格、性能、精度及使用刀具、量具的規(guī)格,了解本廠工人的技術要求等。
2. 方案的確定 在經過設計準備階段后,擬定設計方案。
1) 確定夾具類型。
2) 確定工件定位方案,選擇相應的定位裝置。
3) 確定夾緊方式,選擇夾緊裝置。
4) 確定刀具調整方案,選擇合適的導向元件及對刀元件。
5) 考慮各種裝置、元件的布局,確定夾具的總體結構。
在設計時,同時構思幾套方案,繪出草圖,經過分析、比較選出最佳方案。
3. 夾具的精度分析 為保證夾具設計的正確性,必須對夾具精度進
析,驗證夾具公差≤(1/3~1/5)工件允許公差。
4. 繪制夾具總圖 夾具總圖應遵循國家制圖標準來繪圖,總圖比例除特殊情況外,一般按1∶1繪制,以保證良好的直觀性。主視圖應取操作者實際工作時的位置,以作為裝配夾具時的依據并供使用時參考??倛D中的視圖應盡量少,當必須能夠清楚地表示出夾具的工作原理和整體結構,表示出各種裝置、元件相互位置關系等。繪制總圖的順序一般可采用:
1) 用雙點劃線繪出工件輪廓外形,并顯示出加工余量。
2) 把工件輪廓線視為“透明體” ,按照工件的形狀及位置依次繪出定位、導向、夾緊及其它元件或裝置。
3) 繪出夾具體,形成一個夾具整體。
4) 確定并標注有關尺寸和夾具技術要求。如標注輪廓尺寸,裝置、檢驗尺寸及公差,主要元件、裝置之間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等。
5) 總圖上標出夾具名稱、零件編號,填寫夾具零件明細表和標題欄。
6)繪制夾具零件圖 夾具總圖中非標準零件都需繪制零件圖。零件圖上的尺寸、公差和技術要求都必須滿足總圖的要求。
4.3 夾具設計
1. 定位基準的選擇
由零件圖可知,、的表面與孔的軸線有垂直度,其設計基準為孔的軸線。為了使定位誤差為零,最好選擇心軸為定位。
2. 夾緊力
工序采用的是螺旋夾緊機構
3. 定位誤差
ΔD = d孔max – d軸min = 15.853-15.78 = 0.073
故 d孔 = d軸 = 15.81
因此,誤差不影響它們垂直度要求。
4. 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
如前所述,在設計夾具時應該注意提高勞動生產率,本道工序的銑床夾具選擇了螺旋夾緊機構。且在粗加工切削力較大時,剛性也易于保證。結果,本夾具總的感覺還比較緊湊。
銑床夾具的裝配圖及夾具體零件圖分別見附圖3及附圖4。
小結
這學期過來,說實在的輕松倒是蠻輕松的,因為每天不用怕上課遲到而起早趕到教室去,同時也覺得蠻有壓力的,因為一來要去公司上班,二來還要做畢業(yè)設計。
剛開學,早早的趕到學校來,想把心穩(wěn)定下來,好好做做設計,前期在還沒有確定課題時,每天都要工作,說句心里話比較累人,有過好多的挫折,我本想把工作辭掉的,來做畢業(yè)設計,我去和老師說明一下情況,老師說,現在找工作非常的困難,你要做到工作和設計兩不誤。我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沒有辭職。后來在一邊工作一邊做設計的情況下也完成了任務。
在工作時,另一件比較心煩的事來了,那就是要做設計,剛領到課題時,心里還是比較忐忑,我對那個課題一無所知。變速箱我見過不少(如分離傳動的變速箱、Z35型搖臂鉆床的變速箱、T68型鏜床的變速箱等)。經過在網上和圖書館相關資料的查閱后,我還是對變速器一無所知啊,唉,的確心煩啊,于是想到去找孫老師討教一下,他畢竟經驗比較豐富,好不容易了解了一些基本情況,心里還算有點安慰.經過兩周的時間找資料,終于畫了一些圖和寫了一部分說明書,倒是感覺有了些許輕松.不過還是帶了幾分忐忑的心情去給了指導老師看了下,得到的答案是基本符合要求,還不算很失望啊,起碼是算合格了。在后來的七周里我看了很多資料,總算給設計好了。剩下的就是打印和等通知答辯了,唉,感覺程序是那么的復雜的??赡芫褪谴髮.厴I(yè)必經的形式吧。希望一切都順利吧。
通過一邊工作一邊做論文,讓我學了很多東西,做人最起碼的就是要塌實,現在才感覺自己有時比較浮躁,比較清高的,挫折后才認識到做事情要塌實點,做人要謙虛點,考慮問題要全面點,對于很多自己不懂的問題句要多與別人交流交流,多請教別人。走上社會才感覺以前沒有好好學習,才發(fā)現有好多東西要學習啊,以后我會注意的.現在就要走出學校了,似乎對很對東西還有點戀戀不舍的,可能是剛進入社會對新的生活和新的環(huán)境不習慣吧,也許過段時間就會習慣了,那時一切就會好了,走向成熟總要有段時間的,不過希望時間不會太長就好了。學期結束了,我祝福大家一切都好,期望大家都會有個很好的未來。努力吧!
致 謝
在此次變速器換檔叉的畢業(yè)設計中,通過對變速器的分析,對其進行了許多改進,解決了一些關鍵技術難點:1.完成了零件設計的全過程;2.熟悉裝配工藝過程;3.怎樣選擇機床夾具。在設計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難題,在指導老師孫老師不遺余力的幫助指導下我順利完成了零件圖、毛坯圖、夾具圖等的設計。使我把所學知識進行了一次系統(tǒng)性的使用,通過這一課題的實施可以使我們把所學知識學以至用。
孫老師以他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豐富的理論知識為我糾正了設計中的錯誤,為我解答了設計中的疑問,為我的說明書的編寫提出了許多寶貴性的意見,付出了很多心血。而我始終感覺到孫老師那種誨人不倦的高風亮節(jié),這將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永遠激勵著我。另外,孫老師定期檢查設計完成情況,確保了質量和進度。在此,我感謝孫老師在這次畢業(yè)設計中予以我的極大幫助。
最后,對各位專家、老師審閱我的論文深表感謝,并渴望給予批評指正!
參 考 文 獻
1.《機床夾具設計手冊》 王光斗、王春福主編 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95
2.《切削用量簡明實用手冊》 黃如林主編 化學工藝出版社 2001
3.《機械設計綜合課程設計》 王之標、王大康主編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2
4.《機床制造工藝設計手冊》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王紹俊主編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4
5.《金屬切削機床》 宋玉鳴主編 -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1998
6.《機械加工工以及裝備》 上海市職業(yè)技術教育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委員會組編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6
- 19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