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魯教版地理一輪復習講義:必修一第2單元 第1講 巖石圈的組成及其物質循環(huán)
《高考魯教版地理一輪復習講義:必修一第2單元 第1講 巖石圈的組成及其物質循環(huán)》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魯教版地理一輪復習講義:必修一第2單元 第1講 巖石圈的組成及其物質循環(huán)(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1 最新考綱 1.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2.地殼物質循環(huán)。3.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因素。4.大氣受熱過程。5.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guī)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6.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tǒng)的特點。7.水循環(huán)的過程和主要環(huán)節(jié),水循環(huán)的地理意義。8.世界洋流分布規(guī)律,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分析解讀 1.結合景觀圖或區(qū)域圖示,考查內、外力作用與地貌、地質構造、河流地貌的發(fā)育及其對聚落分布的影響等。2.結合區(qū)域自然地理現(xiàn)實,以等值線圖、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示意圖、風向圖為載體,考查等壓線的判讀、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和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其對氣候的影響。3.結合特定條件下氣象數(shù)據(jù)或氣象圖像資料,考查常見天氣系統(tǒng)的判別、特點及其影響。4.結合區(qū)域判讀或有關資料,考查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等。 第1講 巖石圈的組成及其物質循環(huán) 一、地球內部圈層和巖石圈的結構 1.地球內部分層 (1)依據(jù):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圖中虛線M:________,實線N:________。 (2)分層 名稱 特征 界面 A層 ____ 連續(xù)圈層,平均厚度約____千米 a______ b古登堡界面 B層 ____ 厚度約2 800千米,上部存在c____________,是巖漿主要發(fā)源地 C+D層 地核 分C外核、D內核 2. 巖石圈 (1)構成:地殼與______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圖中字母____。 (2)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 巧學速記 地殼“厚薄”歌 大地厚,海洋薄——海陸差異;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異。 海嶺厚,海溝薄——海底差異;高處厚,低處薄——海拔差異。 二、巖石圈的組成與物質循環(huán) 1.巖石圈的組成 類型 形成 常見巖石 A________巖 侵入巖 巖漿侵入______________冷凝形成 花崗巖 噴出巖 巖漿噴出地表冷凝形成 _________ B________巖 地表巖石風化產生的碎屑物質經(jīng)搬運、堆積、固結成巖形成 ________、砂巖、頁巖 C________巖 高溫高壓下原有巖石礦物成分和結構發(fā)生改變而形成 ________、板巖、片麻巖 2. 地質作用 3.循環(huán)意義 (1)形成地球上豐富的________________; (2)改變了地表的形態(tài),塑造了千姿百態(tài)的______________; (3)實現(xiàn)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改變了地表的環(huán)境。 考點一 地球內部圈層及其特點 典例導入 1.(2011大綱全國文綜)讀下圖,完成下題。 組成該山體巖石的礦物直接來自 ( ) A.地表 B.地殼上部 C.地殼下部 D.地幔 疑難剖析 1.地球內部圈層結構 依據(jù)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地球固體表面以下可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具體分析如下圖、表所示: 圈層名稱 不連續(xù)面 深度(km) 地震波的速度變化 特征 地殼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平均17 2 900 (縱波和橫波速度明顯加快) (縱波速度突然下降,橫波消失) ①固體外殼;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陸地殼較厚,大洋地殼較薄 地幔 上地幔 ①固態(tài),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物質處于熔融狀態(tài);②溫度、壓力、密度增大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呈熔融狀態(tài) 內核 呈固態(tài),溫度很高,壓力、密度很大 考點二 三大類巖石的形成及特點 典例導入 2.地殼中含有大量的化學元素,化學元素形成了礦物,礦物組成了巖石。據(jù)此回答(1)~(2)題。 (1)大多數(shù)變質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 ) A.表面有大量氣孔 B.具有明顯層理構造 C.含有動植物化石 D.礦物顆粒定向排列 (2)花崗巖、砂巖和石英巖分別屬于 ( ) A.變質巖、巖漿巖和沉積巖 B.沉積巖、巖漿巖和變質巖 C.巖漿巖、變質巖和沉積巖 D.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 疑難剖析 三大類巖石的形成、特點和用途 類型 形成 特點 用途 巖漿巖 侵 入 巖 地下巖漿在內部壓力作用下,侵入巖石圈上部,冷卻凝固而成的巖石 礦物結晶顆粒較大 花崗巖是堅固、美觀的建筑材料;多種金屬礦是工業(yè)生產的原料 噴出 巖 地下巖漿在內部壓力作用下,沿地殼薄弱地帶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巖石 礦物結晶顆粒細小,有的有流紋或氣孔 沉 積 巖 地表巖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壞,形成碎屑物質,被搬運到低處沉積、固結而成的巖石 層理構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guī)r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鉀鹽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變 質 巖 巖石受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影響,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使原來成分、結構發(fā)生改變而成的巖石 片理構造 大理巖是建筑材料;鐵礦石是鋼鐵工業(yè)的重要原料 特別提醒 (1)沉積巖一般形成于當時地勢比較低洼的地方,而且沉積物顆粒的大小取決于外力搬運的強弱。 (2)引起巖石變質的溫度、壓力等條件主要來自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 考點三 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 典例導入 3.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1)~(2)題。 (1)圖中B、D代表的巖石分別是 ( ) A.侵入型巖漿巖、沉積巖 B.沉積巖、侵入型巖漿巖 C.變質巖、噴出型巖漿巖 D.沉積巖、變質巖 (2)圖中②表示的是 ( ) A.外力作用 B.變質作用 C.上升冷卻凝固作用 D.重熔再生作用 疑難剖析 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 巖石圈的物質在內外力作用下不斷運動和變化,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巖漿的產生,周而復始,構成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可歸納為下面的模式圖: 代碼 原物質 地質作用 生成物質 ① 巖漿 冷卻凝固作用 巖漿巖 ② 巖漿巖、變質巖和已生成的沉積巖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 沉積巖 ③ 巖漿巖、沉積巖和已生成的變質巖 變質作用(溫度、壓力) 變質巖 ④ 各類巖石 重熔再生作用 巖漿 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的判讀 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 由上圖可知:當熾熱的巖漿(圖中C)從地球內部噴出后,便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如果巖漿未噴出地表便冷卻凝固,形成的巖漿巖為侵入巖(圖中D);如果巖漿到達地表后冷卻凝固,形成的巖漿巖為噴出巖(圖中E)。巖石在地表暴露,受風化、侵蝕、搬運、堆積作用,形成常含有化石的沉積巖(圖中A)。沉積巖在高壓、高溫條件下,發(fā)生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圖中B),變質巖在地殼深處被高溫熔化變成巖漿。從巖漿到各種巖石的形成,再到新巖漿的產生,這一過程就是地殼的物質循環(huán)。 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過程,實際上是巖漿與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關系,要想正確掌握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關系可以從下列三個方面入手: 1.理清三大類巖石相互轉化圖上箭頭的方向: (1)巖漿巖只能由巖漿轉化而來,巖漿指向外的箭頭一定指向巖漿巖。 (2)巖漿巖和變質巖能轉化成沉積巖,巖漿巖和沉積巖能轉化成變質巖。 (3)沉積巖和變質巖均不能轉化成巖漿巖。 (注:巖漿巖和沉積巖在轉化為巖漿的過程中,由于高溫高壓的作用,必然經(jīng)歷變質的過程,因而有的資料強調只有變質巖才可形成巖漿。這個變質過程很短,在轉化過程中僅僅是一個短暫的過渡,因而也有的教輔資料把變質作用忽略掉,認為各類巖石都可直接形成巖漿。) 2.熟悉地殼物質循環(huán)的各種變式圖,如下所示: 例題 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1)~(2)題。 (1)喀斯特地貌區(qū)巖石類型屬于圖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沙丘的地質過程屬于 ( ) A.① B.② C.③ D.④ 思維過程 答案 (1)A (2)B 考查點一 地球的內部圈層 右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數(shù)碼所代表的地球圈層正確的有 ( ) A.①為地殼 B.②為巖石圈 C.③為軟流層 D.④為下地幔 2.下列有關地球圈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有 ( ) A.①圈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B.②圈層的厚度陸地較海洋大 C.③圈層橫波不能穿過 D.④圈層的物質狀態(tài)為固體 考查點二 巖石圈的物質組成 丹霞地貌是巨厚的紅色砂巖、礫巖經(jīng)外力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2010年8月,廣東丹霞山等六處南方濕潤地區(qū)的丹霞地貌,被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據(jù)此回答3~4題。 3.形成丹霞地貌的巖石類型主要是 ( ) 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 D.火山巖 4.該類巖石的最主要的特點是 ( ) A.礦物晶體顆粒較粗 B.巖石中有許多氣孔 C.有明顯的層理構造 D.能剝成薄片、薄板 考查點三 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 5.讀下圖,分析回答問題。 (1)圖中箭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表示變質作用的是 。(填圖中序號) (2)在a、b、c中,a表示的巖石名稱是 ,b表示的巖石名稱是 。 (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遺體存在的是 ,由巖漿冷凝而形成的是 。 (4)據(jù)圖,簡要說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過程。 課時規(guī)范訓練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據(jù)新華社電: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富士山等13座活火山活動加劇,應密切關注。據(jù)此回答1~2題。 1.此火山口噴出的大量巖漿可能來源于 ( ) A.巖石圈 B.地殼 C.地核 D.軟流層 2.地面發(fā)生震動時,地面上人們的感覺是 ( ) A.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 B.先左右搖晃,后上下顛簸 C.只有上下顛簸 D.只有左右搖晃 3.下列地區(qū)中,地殼厚度最大的是 ( ) A.青藏高原 B.東北平原 C.太平洋 D.四川盆地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4~6題。 材料一 中新社沈陽2010年1月23日電:遼寧省丹東市發(fā)現(xiàn)一座大型金礦,初步探明蘊藏金資源量20.5噸,可供可采20年。 材料二 人民網(wǎng)沈陽2010年2月5日電:遼寧省沈陽市新民境內發(fā)現(xiàn)特大油氣地質帶。地質資料分析顯示,新民市遼河西緣蘊藏石油地質儲量超過14億噸,可供開采100年。 4.研究表明許多貴金屬如金等,與花崗巖有關。關于花崗巖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屬于巖漿巖中的噴出巖 B.可能含有化石 C.表面有氣孔 D.質地致密,良好建材 5.油氣礦藏屬于沉積巖,下列沉積巖中形成過程不同于其他三個的是 ( ) A.石灰?guī)r B.頁巖 C.砂巖 D.礫巖 6.材料一、二顯示出地殼物質循環(huán)的地理意義是 ( ) A.塑造地貌形態(tài) B.能量傳輸 C.形成礦產資源 D.物質流動 讀“我國大陸部分地殼等厚度線圖”,完成7~8題。 7.圖示地區(qū)的地殼厚度 ( ) A.由西向東逐漸增厚 B.由北向南逐漸增厚 C.由東向西逐漸增厚 D.由南向北逐漸增厚 8.若繪制地殼厚度剖面圖,其0千米為 ( ) A.海平面 B.巖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軟流層中部 讀下列甲、乙兩圖,完成9~10題。 9.甲圖中與③所示的地質作用相同的箭頭是 ( ) A.① B.② C.⑤ D.⑥ 10.乙圖中若沿⑦處向下鉆探100米,發(fā)現(xiàn)地層由黏土、淤泥、巖石等物質組成,巖石中含蘆葦化石。如果⑥代表變質作用,該巖石屬于甲圖所示的 ( ) A.A類巖石 B.B類巖石 C.C類巖石 D.難以判別 (2009江蘇地理)下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圖中Ⅰ、Ⅱ、Ⅲ分別代表沉積環(huán)境、熔融環(huán)境和變質環(huán)境,箭頭線代表不同的地質過程。讀圖,回答11~12題。 11.2008北京奧運金牌上鑲的昆侖玉和大理巖的形成過程同屬 ( ) A.② B.③ C.④ D.⑤ 12.古生物進入并成為巖石中化石的地質環(huán)境和過程是 ( )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⑥——Ⅰ 讀“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圖”,回答13~14題。 13.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 A.A為沉積巖 B.C為巖漿 C.D為巖漿巖 D.E為變質巖 14.圖中各個數(shù)碼對應的地質作用,正確的是 ( ) A.①為冷卻凝固作用 B.③為重熔再生作用 C.⑤為外力作用 D.⑥為變質作用 15.用簡潔的圖形語言可以表達或揭示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讀圖判斷圖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質作用分別是 ( ) A.變質作用、巖漿冷凝、外力作用、高溫熔融 B.外力作用、高溫熔融、變質作用、巖漿冷凝 C.巖漿冷凝、變質作用、高溫熔融、外力作用 D.高溫熔融、外力作用、巖漿冷凝、變質作用 二、綜合題(共40分) 16.讀“某地殼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8分) (1)填出圖中空格中所代表的巖石類型: A: ;B: ;C: 。 (2)由圖可知,裸露的巖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質基礎,先后經(jīng)過 作用和 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質又成為 作用的對象,最后在低洼地區(qū)經(jīng)過 作用和 作用形成沉積巖。 (3)用圖中數(shù)碼填出形成下列地貌的地質作用: a.黃土高原的溝壑縱橫 ; b.大理巖的形成 ??; c.含煤巖層的形成 ; d.海底火山噴發(fā) 。 17.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22分) (1)判斷圖中的地貌類型及在我國分布的主要地區(qū)。 (2)圖中A處的巖石為三大類巖石中的 巖,試說明理由。 (3)巖石A、B接觸地帶可能形成 巖;其中能找到化石的為 (填字母)層。 (4)比較A、B地層形成時間的早晚。 (5)依據(jù)所學知識說明圖示的自然規(guī)律。 復習講義 基礎知識 一、1.(1)橫波 縱波 (2)從左往右,從上到下依次是:地殼 17 地幔 軟流層 莫霍界面 2.(1)軟流層 E 二、1.從左往右,從上到下依次是:巖漿 地殼上部 玄武巖 沉積 石灰?guī)r 變質 大理巖 2.冷凝作用 變質作用 重熔再生作用 3.(1)礦產資源 (2)地貌景觀 (3)物質交換 能量傳輸 典例導入 1.D 2.(1)D (2)D 3.(1)A (2)B 對點練習 1.C 2.B 3.B 4.C 5.(1)② ③ (2)巖漿巖 沉積巖 (3)b a (4)從圖中可以讀出:地球內部的巖漿,經(jīng)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巖漿巖受到流水、風、冰川、海浪等侵蝕、搬運、堆積作用形成沉積巖;同時這些已形成的巖石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作用下發(fā)生變質形成變質巖;各類巖石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發(fā)生重熔再生作用,又形成新的巖漿,這就是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 課時規(guī)范訓練 1.D 2.A 3.A 4.D 5.A 6.C 7.C 8.C 9.D 10.B 11.D 12.A 13.D 14.A 15.B 16.(1)沉積巖 變質巖 巖漿巖 (2)風化 侵蝕 搬運 堆積 固結成巖 (3)③ ⑤?、堋、? 17.(1)沙丘;西北地區(qū)。 (2)沉積 該巖層具有層理構造。 (3)變質 A (4)A地層形成年代早于B地層。 (5)一個地區(qū)的地表形態(tài)是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魯教版地理一輪復習講義:必修一第2單元 第1講 巖石圈的組成及其物質循環(huán) 高考 魯教版 地理 一輪 復習 講義 必修 單元 巖石圈 組成 及其 物質 循環(huán)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8555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