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4.1《牛頓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二物理4.1《牛頓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二物理4.1《牛頓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1 4.1 牛頓第一定律 一、 教材分析 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運動和力的關系,是牛頓物理學的基石,力學的第一原理,它破除了長達兩千年以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改變了人類的自然觀和世界觀,本身還包含著力、慣性和參考系的科學概念,是物理學理論的支柱和基石.在教學中,不能把它看作牛頓第二定律的特殊情況,它意在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本節(jié)課采用的理想實驗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程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和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知道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邏輯推理的結果,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3.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要能透過現(xiàn)象了解事物的本質,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憑經(jīng)驗,對物理問題決不能主觀臆斷.正確地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科學研究問題的態(tài)度.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認識慣性與質量的關系.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并學以致用. 三、 教學重點 1.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 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知識慣性與質量的關系. 四、 教學難點 慣性與質量的關系. 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常識導入 1.我國公安交通部門規(guī)定,從1993年7月1日起,在各種小型車輛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機)必須系好安全帶,為什么? 2.常見的柴油機、電動機等機器的底座非常沉重,而參加作戰(zhàn)任務的戰(zhàn)斗機卻要拋掉副油箱以減小質量,這是為什么呢?你能解釋一下嗎? 情景導入 用多媒體播放牛耕地的畫面:牛耕地時,牛拉著犁前進;牛停止拉犁,犁也停止運動.邊播放邊介紹,牛拉犁,犁前進;牛停犁也停.由此看來,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運動;沒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就不運動——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這個結論正確嗎? 學生討論,教師借機導入新課. 推進新課 一、理想實驗的魅力 自主探究 讓學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設計實驗,分別研究: 1.力推物動,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供選用器材:小車、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等. 學生操作時,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完成以下操作: 1.桌子上鋪毛巾,小車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動,不推就停; 2.將毛巾換成玻璃板,或直接用桌面,把小車在桌面或玻璃板上推一下,它運動一段時間才停下來. 學生操作結束后,教師可以讓一個學生說一下他的操作過程及看到的現(xiàn)象,由此可以得到結論. 結論: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為了證明這個結論的正確性,再讓學生舉出一些其他的實例來說明.如:蹬一段時間自行車后停止蹬車,自行車還會滑行一段距離;在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塊要運動一段距離才停止運動;空中飛行的飛機制動后仍然還會向前滑翔;射出槍蹚的子彈等等. 既然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剛才的兩個實驗為什么會出現(xiàn)兩種現(xiàn)象呢?矛盾出現(xiàn)在哪里呢?下面用小球來做個對比實驗. 實驗探究 圖4-1-1 A.使斜槽下端與桌子上鋪好的毛巾吻合,讓小球從斜槽上自由滾下,標出小球在毛巾上滾動的距離; B.使斜槽下端直接與桌面吻合,讓小球從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滾下,標出小球在桌面上滾動的距離; C.使斜槽下端與桌面上的玻璃吻合,讓小球從斜槽上同一位置自由滾下,標出小球在玻璃上滾動的距離. 通過觀察對比實驗,讓學生分析實驗,總結實驗: 接觸面越光滑,小球滾動的距離越遠. 結論:運動小球停下來的原因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為了引出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教師可繼續(xù)設疑:若接觸面光滑無摩擦小球會怎樣? 學生討論、交流,大膽猜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空間,發(fā)散思維)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結合實驗進一步總結. 結論: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為摩擦力.若無摩擦力,運動物體會一直運動下去.最早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的科學家是伽利略,他是怎樣研究這個問題的呢? (課件展示)用多媒體播放伽利略的理想實驗(邊播放邊介紹)要動態(tài)出以下效果: 圖4-1-2 A.對稱斜面,無摩擦小球滾到等高. B.減小另一側斜面傾角,小球從同一位置自由釋放要滾到等高,滾動距離越遠. C.把另一側斜面放平,小球要到等高,就會一直滾下去. 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伽利略得出了:運動的物體若不受力,物體將勻速運動下去. 為了驗證這個理論的正確性,下面通過氣墊導軌實驗來驗證一下: (介紹氣墊導軌、光電門工作原理) 演示1:利用氣墊導軌消除摩擦,讓滑塊在導軌上滑動,利用光電門測出滑塊在不同位置的速度. 學生記錄數(shù)據(jù)并比較,感受伽利略理論的正確性. 讓學生閱讀課本找出: 1.伽利略的觀點. 2.笛卡兒的補充和完善. 3.牛頓第一定律. 對比三個人的觀點,他們都是敘述力和運動關系的,誰的更全面? 學生回答問題: 1.伽利略:物體不受力時,運動的物體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2.笛卡兒:物體不受力時,物體將永遠保持靜止或運動狀態(tài),永遠不會使自己沿曲線運動,而只保持在直線上運動. 3.牛頓: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 綜上所述,牛頓第一定律更全面、更完善. 二、牛頓物理學的基石——慣性定律 為了進一步加深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教師可繼續(xù)設疑:既然牛頓第一定律更完善,那么它從幾個方面闡述了力和運動的關系? 讓學生討論交流并回答: 兩個方面:不受力時,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受力時,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tài). 在學生回答基礎上,進一步總結: 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設疑:牛頓第一定律能否用實驗來驗證? 結論:不能,因為不受力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受力但合力為零可看作不受力.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出肯定,并指出:牛頓第一定律雖然所描述的是一種理想化狀態(tài),但它卻正確揭示了自然規(guī)律. 三、慣性與質量 演示2:在小車上豎放一長條木塊,讓小車在光滑玻璃板上運動,前面固定一個物體, 當車被物塊擋住時,車上的木塊向前傾倒,為什么? 圖4-1-3 引導學生分析:木塊隨車一起運動,當車被擋住時,車停止運動,木塊的下半部分受到車的摩擦作用也隨車停止運動,而上半部分由于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故向前傾倒.物體這種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舉例說明:①木塊立在靜止的車上,忽然拉動小車,木塊后傾. ②人站在勻速行駛的車廂內(nèi)豎直向上跳起,仍落回原地. 總結:慣性是指物體具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 從牛頓第一定律我們得知,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它們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所以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當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時,它就會有抵抗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本領”.這個“本領”與什么因素有關?請大家通過實例分析. 討論交流:載重貨車啟動時,由靜止到高速得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百米沖刺到終點后,體重大的運動員較難停下來. 通過這樣的實例分析,使學生總結出: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難易程度與質量有關. 結論:慣性大小與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質量小的物體慣性小. 六、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 1.歷史上幾位科學家對力和運動關系的看法和研究. 2.伽利略得到力和運動關系的研究方法. 3.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 4.慣性及應用慣性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二物理 物理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855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