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地綜合操作 大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設計
《樹地綜合操作 大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樹地綜合操作 大數(shù)據(jù)結構課程設計(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word 數(shù)據(jù)結構 課程設計(論文) 樹的綜合操作 院〔系〕名稱 專業(yè)班級 學號 學生 指導教師 — 課程設計〔論文〕任務與評語 院〔系〕: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教研室:軟件工程 學號 學生 專業(yè)班級 課程設計〔論文〕題目 樹的綜合操作 課程設計〔論文〕任務 任務要求: 樹的綜合操作實現(xiàn)以下幾個功能:〔1〕創(chuàng)建二叉樹的存儲結構并保存;〔2〕非遞歸實現(xiàn)中序遍歷二叉樹〔3〕非遞歸實現(xiàn)先序遍歷二叉樹?!?〕遞歸實現(xiàn)層次遍歷二叉樹;〔5〕求出二叉樹的葉子結點數(shù)和層次數(shù)。 技術要求: 1、數(shù)據(jù)的邏輯結
2、構采用樹形結構,物理結構采用鏈式存儲結構〔二叉鏈表〕。 2、軟件能正常運行,界面清晰,操作要簡單。 3、系統(tǒng)要有主界面設計,調用各個功能項。 4、采用Viscal C++編寫代碼,可讀性強。 5、數(shù)據(jù)類型用typedef 定義。 指導教師評語與成績 平時成績:辯論成績:論文成績: 總成績:指導教師簽字: 年月日 注:平時成績占20%,辯論成績占40%,論文成績占40%。 19 / 23 摘 要 這次的課題主要是創(chuàng)建二叉樹的存儲結構并保存,通過這一過程了解并掌握數(shù)據(jù)結構與算法的設計方法,具備初步的獨立分析和設計能力并提高綜合運用所學
3、的理論知識和方法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①創(chuàng)建二叉樹的存儲結構并保存; ②非遞歸實現(xiàn)中序遍歷二叉樹; ③非遞歸實現(xiàn)先序遍歷二叉樹; ④遞歸實現(xiàn)層次遍歷二叉樹; ⑤求出二叉樹的葉子節(jié)點數(shù)和層次樹; 關鍵詞:存儲結構;二叉樹;C++ 目 錄 第1章緒論1 系統(tǒng)的開發(fā)背景1 開發(fā)工具與語言1 第2章概要設計1 模塊劃分1 2.2 數(shù)據(jù)結構的選擇1 第3章系統(tǒng)詳細設計與編碼2 完整的源程序2 程序的輸入和輸出3 調試程序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案4 第4章思考題解析5 4.1 思考題的選擇5 類C算法5 程序分
4、析5 第5章總結6 參考文獻7 附錄8 第1章 緒論 系統(tǒng)的開發(fā)背景 二叉樹結構是C語言中的難點,但是近年來二叉樹的應用越發(fā)的廣泛,實用性越來越強。為了應對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我參與了這個課題來提高自己對二叉樹的掌握 與語言 本系統(tǒng)使用Viscal C++語言開發(fā),主界面清晰顯示所有功能項,使用簡單。各個功能項均定義一個函數(shù)來實現(xiàn),在主函數(shù)中調用各個子函數(shù)實現(xiàn)不同的功能。 第2章 概要設計 模塊劃分 1〕題目應實現(xiàn)的具體功能; ①創(chuàng)建二叉樹的存儲結構并保存; ②非遞
5、歸實現(xiàn)中序遍歷二叉樹;
③非遞歸實現(xiàn)先序遍歷二叉樹;
④遞歸實現(xiàn)層次遍歷二叉樹;
⑤求出二叉樹的葉子節(jié)點數(shù)和層次樹;
2.2 數(shù)據(jù)結構的選擇
系統(tǒng)數(shù)據(jù)的邏輯結構采用樹形結構,物理結構采用鏈式存儲結構〔二叉鏈表〕。
存儲結構定義如下:
typedef struct lnode
{char data;
struct lnode *lchild,*rchild;
}lnode,*tree;
第3章 系統(tǒng)詳細設計與編碼
完整的源程序
#include
6、nclude
7、uct LNode *next; }LNode,*LinkList; //進棧 Status Push(LinkList& S,BiTree T) { LinkList stack; stack=(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分配空間 stack->data=T; stack->next=S->next; //進棧 S->next=stack; return OK; }//Push //出棧 Status Pop(LinkList &S,BiTree &T) { LinkList stack; stac
8、k=S->next; //出棧 S->next=stack->next; //棧頂指向下個元素 T=stack->data; return OK; }//Pop //是否為空棧 Status StackEmpty(LinkList S) { if(S->next==NULL) return OK; else return ERROR; } //以先序次序建立二叉樹 Status CreatBiTree(BiTree &T) { TElemType ch; cin>>ch; if(ch=='#') T=NULL; else{
9、 if(!(T=(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exit(OVERFLOW); //分配存儲空間 T->data=ch; //生成根節(jié)點 CreatBiTree(T->lchild); //生成左子樹 CreatBiTree(T->rchild); //生成右子樹 } return OK; //創(chuàng)建成功 }//CreatBiTree //非遞歸中序訪問二叉樹 BiTree GoFarLeft(BiTree T,LinkList &
10、S) //指到二叉樹最左邊結點 { if(!T) return NULL; while(T->lchild) { Push(S,T); //結點進棧 T=T->lchild; } return T; //返回樹頭結點 } void Inorder_I(BiTree T) { BiTree t; LinkList S; S=(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 S->next=NULL; t=GoFarLeft(T,S); //找到最左下的結點 while (t) {
11、 cout< 12、>0)
{
while(p!=NULL)
{
cout< 13、p;
p=(BiTree)malloc(sizeof(BiTree));
stack=(LinkList)malloc(sizeof(LinkList));
stack->next=NULL;
Push(stack,b); //二叉樹頭結點進棧
while(!StackEmpty(stack)) //是否為空
{
Pop(stack,p); //出棧
while (p)
{
cout< 14、問右指點
p=p->lchild;
}
}
cout< 15、 cout< 16、->rchild,count); //右子樹葉子個數(shù)
}
}//CountLeaf
//計算雙結點個數(shù)
void CountParent(BiTree T,int &count)
{
if(T)
{
if(T->lchild&&T->rchild)
count++;
CountParent(T->lchild,count); //左子樹雙結點個數(shù)
CountParent(T->rchild,count); //右子樹雙結點個數(shù)
}
}
//計算二叉樹結點個數(shù)
void Count(BiTree T,int &count)
{
if(T)
{
17、 Count(T->lchild,count);
Count(T->rchild,count);
count++; //結點個數(shù)
}
}
//單結點個數(shù)
void CountChild(BiTree T,int &count)
{
if(T)
{
if((T->lchild&&(!T->rchild))||(T->rchild&&(!T->lchild)))
count++;
CountChild(T->lchild,count); //左子樹單結點個數(shù)
CountChild(T->rchild,count); 18、 //右子樹單結點個數(shù)
}
}
//計算樹的高度
int Depth(BiTree T)
{ int depthval,depthLeft,depthRight;
if(!T) depthval=0;
else
{depthLeft=Depth(T->lchild); //左子樹高度
depthRight=Depth(T->rchild); //右子樹高度
depthval=1+(depthLeft>depthRight ?depthLeft:depthRight); //取高度最高
}
return depthval; //返回
19、}
//計算任意結點所在的層次
int NodeLevel(BiTree T,TElemType &p,int &count)
{
if(T==NULL)
return 0;
if(T->data==p)
return 1;
if(NodeLevel(T->lchild,p,count)||(NodeLevel(T->rchild,p,count)))
{
count++;
return 1;
}
return 0;
}
//主函數(shù)
void main()
{
char flag;
cout<<"操作選項"< 20、t<<"1,非遞歸打印二叉樹(前序,中序,后序)"< 21、;
CreatBiTree(T);
cout<<"先序非遞歸輸出二叉樹(兩種算法)"< 22、)"< 23、 CountLeaf(T,leafCount);
cout<<"結點總數(shù)目為:"< 24、
cout<<"請輸入要建立的二叉樹,以'#'表示空樹"< 25、T);
cout<<"請輸入要查詢的結點:";
cin>>ch;
if(T==NULL)
cout<<"空樹"< 26、 }
} while (flag=='y'||flag=='Y');
}
問題: 首先要按照提示輸入,在創(chuàng)建二叉樹的時候,要注意二叉樹的輸入,要用“#〞代替空,否如此程序不能正確運行;每次執(zhí)行新的任務的時候都要重新輸入新的二叉樹。
解決方案:按照先序遍歷輸入二叉樹,如果結點左孩子或右孩子為空如此用“#〞代替;求葉子結點數(shù)和求層次時,所先用的子函數(shù)中的參數(shù)初始賦值為零,再從頭結點出發(fā)開始計數(shù),直到所求結點。
第4章 思考題解析
4.1 思考題 27、的選擇
所選擇的思考題:編寫一個算法,求一顆二叉樹中每個結點平衡因子
類C算法
int btheight(BitTNode *BT)
{
int lh,rh,t;
if(BT==NULL)
return 0;
else
{
lh=btheight(BT->lchild);/*計算左子數(shù)的高度*/
rh=btheight(BT->rchild);/*計算右子數(shù)的高度*/
if(lh<=rh)
t=rh;
else
t=lh;
BT->num=lh-rh;/*計算結點的平衡因子*/
return t+1
}
}
結點的平衡因子等于其左子樹結點層次減去 28、其右子樹結點層次,因此要想求得每個結點的平衡因子,就得在遍歷每個結點的時候,算出其左,右子樹的層次,程序中用到了遞歸調用子函數(shù) btheight(bitnode *bt)
第5章 總結
這是一門純屬于設計的科目,它需用把理論變?yōu)樯蠙C調試。剛開始學的時候確實有很多地方我很不理解,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給我們出不同的設計題目,對于我們一個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具大的挑戰(zhàn),撞了幾次壁之后,我決定靜下心來,仔細去寫程序。教師會給我們需要編程的容一些講解,順著教師的思路,來完成自己的設計,我們可以開始運行自己的程序。?
29、
剛開始學的時候確實有很多地方我很不理解,每次上上機課時教師都會給我們出不同的設計題目,對于我們一個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具大的挑戰(zhàn),撞了幾次壁之后,我決定靜下心來,仔細去寫程序。教師會給我們需要編程的容一些講解,順著教師的思路,來完成自己的設計,我們可以開始運行自己的程序,可是好多處的錯誤讓人看的可怕,還看不出到底是哪里出現(xiàn)了錯誤,但是程序還是得繼續(xù)下去,我屢次請教了教師和同學,逐漸能自己找出錯誤,并加以改正。TC里檢查錯誤都是用英文來顯示出來的,經(jīng)過了這次課程設計,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了解很多錯誤在英文里的提示,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突破性的進步,眼看著一個個錯誤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我眼前消失,覺得很是開心 30、。此次的程序設計能夠成功,是我和我的同學三個人共同努力作用的結果。在這一段努力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的編程設計有了明顯的提高。?
其實現(xiàn)在想起來,收獲還真是不少,雖然說以前非常不懂這門語言,在它上面花費了好多心血,覺得它很難,是需用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編寫出來的?,F(xiàn)在真正的明白了一些代碼的應用,每個程序都有一些共同點,通用的結構,相似的格式。只要努力去學習,就會靈活的去應用它。
本人簽字:
參考文獻
[1] 徐孝凱編著. 數(shù)據(jù)結構[M]第一版
[2] 文博編著.數(shù)據(jù)結構[M]第二版
[3] 許卓群編著.數(shù)據(jù)結構[M]第一版
[4] 廉治編著.數(shù)據(jù)結構教程[M]第一版
[5] 晉良潁編著.數(shù)據(jù)結構簡明教程[M]第三版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