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蘇科版中考模擬物理卷(I)卷.doc
《2020屆蘇科版中考模擬物理卷(I)卷.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屆蘇科版中考模擬物理卷(I)卷.doc(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20屆蘇科版中考模擬物理卷(I)卷 一、 選擇題 (共13題;共27分) 1. (2分)有一種新型鎖﹣﹣聲紋鎖.只要主人說出事先設定的暗語就能把鎖打開,別人即使說出暗語也打不開.這種聲紋鎖辨別聲音的主要依據是( ) A . 音調 B . 音色 C . 響度 D . 節(jié)奏 2. (2分)下面是對汽車的某些配置和行使有關規(guī)定的表述,其中與物體慣性無關的是( ) A . 汽車輪胎既寬大又刻有花紋 B . 駕駛員要佩帶安全帶 C . 轎車安裝安全氣囊,汽車碰撞時起保護作用 D . 汽車行駛時要保持車距 3. (2分)甲.乙兩物體的密度相同,甲的體積是乙的2倍.將它們疊放在水槽里的水中,水面恰好與甲的上表面相平,如圖所示.現將乙物體取下,當甲物體靜止時,甲物體將( ) A . 沉在水槽的底部 B . 懸浮在原位置 C . 漂浮,水下部分高度與甲的高度之比為1:2 D . 漂浮,露出水面部分的體積與甲的體積之比為1:3 4. (2分)下列有關廚房里的物理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 A . 擰開醋瓶蓋,醋味撲鼻——空氣在流動 B . 做飯使用高壓鍋——氣壓越大,水的沸點越高 C . 炒菜時用的菜鏟——省力杠桿 D . 廚刀刀口磨得很鋒利——為了增大壓力 5. (2分)如圖所示工具,在使用時屬于省距離杠桿的是( ) A . 天平 B . 瓶蓋起子 C . 食品夾 D . 門把手 6. (2分)如圖所示,對下列光學現象的描述或解釋錯誤的是( ) A . 圖(a)中漫反射的光線盡管雜亂無章,但每條光線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 圖(b)中木工師傅觀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特點 C . 圖(c)所示炎熱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樓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現象造成的 D . 圖(d)所示是太陽光經過三棱鏡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況 7. (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fā)減慢的是( ) A . 冬天用電熱吹風吹濕了的頭發(fā) B . 瓶中的酒精用后,及時蓋上瓶蓋并擰緊 C . 濕衣服晾在陽光直照的地方 D . 用掃帚把地面的積水向周圍散開 8. (2分)下列關于生活中常見熱現象的解釋,錯誤的是( ) A . 在高山上燒水時,溫度不到90℃水就沸騰了,是因為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 B . 天熱時,狗常把舌頭伸出口,實際上是利用蒸發(fā)致冷 C . 衣柜里防蟲的樟腦丸越來越小,這是升華現象 D . 春季植樹時剪除大量的枝葉是為了加快液體的蒸發(fā) 9. (2分)燈L1和燈L2連接在電壓為6V的電源上(電路中無其他用電器,且電源電壓保持不變,L1和L2電阻不隨溫度變化),L1的電阻為20 , 兩燈均發(fā)光時,測得L2中的電流為0.2A,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①L1和L2兩端的電壓之比可能是1:1②L1和L2的電阻之比可能是2:3 ③L1和L2的電阻之比可能是2:1④L1和L2中的電流之比可能是1:1 A . 只有①和② B . 只有③和④ C . 只有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均正確 10. (2分)6月1日,“東方之星”號郵輪在強暴雨和龍卷風的天氣中,倒伏沉沒在一處水深15米的長江里,社會各界全力實施了救援,對于事件的一些場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 當起吊船將沉船吊起不斷浮出水面的過程中,沉船受到水的浮力不斷減少 B . 用兩艘同為500噸的起吊船同時起吊船頭與船尾時,船尾露出水面的速度較慢(如圖所示),說明當時沉船的重心靠前 C . 船內受困人員通過敲擊船體發(fā)出求救聲,敲擊發(fā)出的聲是超聲波 D . 若江水的密度為1.0103kg/m3 , 則沉船處江水對江底的壓強為1.5104Pa 11. (2分)如圖所示的情景描述,正確的是( ) A . 使用測電筆測火線是正確的 B . 短路時,燈絲會立即燒斷 C . 圖中電路的接法是正確的 D . 發(fā)生觸電事故,立即用絕緣體挑開電線 12. (2分)如圖所示,要使流過靈敏電流計的電流反向,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 只將磁場反向 ② 只將線圈的運動方向反向 ③ 同時將磁場和線圈的運動方向反向 ④ 增加磁鐵的磁性或線圈匝數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 13. (3分)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 物體總是落向地球,表明地球對物體的作用力大于物體對地球的作用力 B .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物體上的同一點的平衡力其性質一定相同 C . 一個受力物體可以找到多個施力物體 D . 一個力總與二個物體相聯系 二、 實驗題 (共4題;共14分) 14. (3分)如圖所示是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已知∠2=∠3=40,∠1=50,FG⊥DE.則界面為________,反射光線為________,折射角為 ________度. 15. (5分)小聰同學為了測量醬油的密度,進行以下實驗: (1)將待測醬油倒入燒杯中,用已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燒杯和醬油的總質量(如圖甲所示),由圖可知天平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g,燒杯和醬油的總質量是________g. (2)將燒杯中的醬油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圖乙所示),量筒中醬油的體積是________cm3 . (3)用已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量剩余醬油和燒杯的總質量(如圖丙所示),由此可知醬油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 (4)小方設計另一種測量醬油密度的實驗方案: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1;向燒杯內倒入適量醬油,再測出燒杯和醬油的總質量m2;然后把燒杯內的醬油全部倒入量筒內,測出量筒內醬油的體積為V;醬油密度的表達式是ρ= . 按該實驗方案測出醬油的密度_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 16. (4分)小王同學做“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現有額定電壓為“2.5伏”、“2.2伏”的小燈各一個.他選取一個小燈并正確連接電路,剛閉合電鍵時,觀察到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分別為1伏和0.14安.他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觀察到小燈泡逐漸變亮.突然,小燈熄滅,無論他怎樣移動變阻器的滑片,小燈都不亮,電壓表的示數始終如圖(a)所示,則電源電壓為________伏,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________歐.他將另一小燈接入該電阻中,重新進行試驗,發(fā)現當小燈正常發(fā)光時,滑片的位置恰好在變阻器的中點上,電壓表的示數如圖(b)所示,則此小燈的額定電壓為 ________ 伏,額定功率為________ 瓦. 17. (2分)凸透鏡的焦距為7cm,物體放在離凸透鏡16cm處時,在凸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將出現物體________(選填“放大”或“縮小”)、________(選填“正”或“倒”)立的實像. 三、 計算題 (共2題;共35分) 18. (15分)太陽能熱水器是把太陽能轉化為內能的設備之一.某品牌太陽能熱水器每小時平均接收4.2106J的太陽能,在5小時的有效照射時間內,將熱水器中容積為100L、初溫為20℃的水溫度升高到40℃.求: (1)熱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熱量Q;[已知:c水=4.2103J/(kg℃),ρ水=1103kg/m3] (2)熱水器的效率η; (3)若改用煤氣來加熱這些水,需要完全燃燒多少千克煤氣?(煤氣的熱值q=4.2107J/kg,假設煤氣燃燒放出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 19. (20分)小明寒假到農村的爺爺家探親,他發(fā)現原來爺爺家冬天用煤球爐取暖,而現在改用電暖器取暖。設備如圖甲所示,上下各一根中空的金屬管,在管道中充滿絕緣、導熱性良好的導熱油。如圖乙是其工作原理圖,有“低溫”“中溫”“高溫”三檔,其中發(fā)熱電阻R1>R2 . 已知該電暖器額定電壓為220V,低溫檔電功率為550W,中溫檔電功率為1100W,導熱油質量為6kg,導熱油的比熱容c油=1.8103J/(kg?℃)。 (1)求R1的阻值。 (2)求電暖器在高溫檔正常工作時,5min內產生的熱量。 (3)不考慮電暖器的熱散失,(2)中產生的熱量最多可使6kg導熱油溫度升高多少攝氏度。(保留一位小數) (4)假如(2)中產生的熱量由原來效率為30%的煤球爐提供,需要燒煤多少千克?請你談一談使用電暖器取暖比使用煤球爐好的理由。(q煤=3107J/kg) 四、 作圖題 (共1題;共5分) 20. (5分)在下圖中,補上適當的導線,使兩燈并聯,電流表測干路中的電流.(每盞燈的電流為0.4A) 第 12 頁 共 12 頁 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共13題;共27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二、 實驗題 (共4題;共14分) 14-1、 15-1、 16-1、 17-1、 三、 計算題 (共2題;共35分) 18-1、 18-2、 18-3、 19-1、 19-2、 19-3、 19-4、 四、 作圖題 (共1題;共5分) 20-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20 屆蘇科版 中考 模擬 物理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868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