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魚我所欲也導(dǎo)學(xué)案1魯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八年級語文下冊魚我所欲也導(dǎo)學(xué)案1魯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9《魚我所欲也》
溫馨寄語: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
【教學(xué)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lǐng)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二、能力目標
? 1.強化朗讀訓(xùn)練、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2.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三、德育目標
引導(dǎo)學(xué)生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xué)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xué)難點】
?理解“失其本
2、心”中“本心”的內(nèi)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guān)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本文議論性很強,其論證方法的運用是教學(xué)中的重,難點。
【學(xué)法指導(dǎo)】課堂上以誦讀為主。通過誦讀,認識孟子“舍生取義”的道德主張,理解本文邏輯嚴密、設(shè)喻巧妙的特點,體會排比、對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學(xué)習(xí)過程
一、導(dǎo)語 : 人生常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在關(guān)鍵時刻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呢?相信孟子會給我們提供幫助的。
二、復(fù)習(xí)鞏固: 回顧關(guān)于《孟子》及孟子簡介。
三、知識點撥與學(xué)法引導(dǎo)
(一) 整體感知
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側(cè)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
3、心。本文從這種理論出發(fā),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 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義重就會做出不義的事來,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身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就是從這種理論出發(fā),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本文行文流暢,論證嚴密,引譬設(shè)喻,排比鋪陳,氣勢恢宏。體現(xiàn)了《孟子》散文的藝術(shù)特點。
(二)學(xué)法引導(dǎo)
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在理解文句的基礎(chǔ)上,抓住那些表述作者觀點的語句和作者常用的術(shù)語加以分析,以此來剖析作者的“舍生取義”的思想,并逐步培養(yǎng)分析判斷能力。另外,反復(fù)朗讀,加深體會文
4、章的內(nèi)容和文章的氣勢,從而了解孟子善于論辯的特點。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xué)生朗讀,其余學(xué)生評點。
?可以從讀音準確、節(jié)奏分明、重音清晰、流暢自然等方面評價。
?3.教師點評。
字音:
(1)不為茍得也(wéi)??? (2)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wéi) (3)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wù)????
?停頓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學(xué)生齊讀課
5、文。
?5.學(xué)生自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準備質(zhì)疑。
?6.請學(xué)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確:人在進行選擇時,應(yīng)以義為重;人應(yīng)保持自己的“本心”。
?五、質(zhì)疑解疑,疏通文意
1.小組內(nèi)活動:你問我答
學(xué)生提出翻譯中的疑難問題、請同學(xué)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問師答
對學(xué)生不能解答的問題,教師酌情給予點撥。
?3.教師檢查學(xué)生自學(xué)情況
六、小組展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②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
③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
6、恩惠,這里是感激之意;“與”通“歟”,語氣詞。 )???
④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從前。 )
(2)辨析加點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這種 ) 是亦不可以已乎(這種做法 )
②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寧愿 ) 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 (為了;接受 )
③呼爾而與之 (表修飾,不譯 )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表轉(zhuǎn)折,卻。)
④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 萬鐘于我何加焉 (對 )
(3)翻譯下列句子。
?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譯: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
7、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zāi)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譯: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譯:?(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
?④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這就叫作喪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七、朗讀訓(xùn)練,體會語言特色,初背課文
?1.學(xué)生齊讀課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韻美
8、。
?2.學(xué)生背誦成組的排比句、對偶句。
?3.教師出示背誦練習(xí)。幫助學(xué)生背誦。
?4.學(xué)生齊背課文。
八、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第二題。
第二課時
【教學(xué)要點】
理清課文的論證思路,掌握論證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鑒賞本文的說理藝術(shù);品味《孟》散文的語言特色;古今對讀,品評孟子的思想價值,欣賞其人格魅力。
??學(xué)習(xí)過程
一、 檢查背誦情況
二、 重點、難點突破
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析]本題旨在從整體把握入手,抓住文章關(guān)鍵,同時初步了解作者說理的思路及其好處。
[參考答案]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9、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边@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shè)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這里運用了類比推理,由此及彼,由淺人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2、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析]本題目的非常明顯,就是要理解本文的論證結(jié)構(gòu),從而對本文的逐層深入的論證思路有一個較深刻的把握。
[參考答案]提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論點后,首先從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義”,是因為人皆有“欲生不為茍得,惡死有所不辟”的思想
10、。然后再從反面說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可是事實上,“義”超過了“生”,所以人能夠不貪生,不避死。這種羞惡之心,人人皆有,賢者更能保存而不喪失。接著舉例說明,人即使在饑餓時仍有羞惡之心,自古以來就有寧死不食“嗟來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轉(zhuǎn),“向為身死而不受”,現(xiàn)在“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又是為了什么呢?難道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先前為了“義”可以“舍生”,現(xiàn)在卻為了高官厚祿和物質(zhì)享受就舍掉了“義”,這種行為不是應(yīng)該停止嗎?
總之,這段文章是說,能做到“舍生取義”是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
11、行為是應(yīng)該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
3、簡要分析本文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進行說理的?
[析]論證方法是議論文三要素之一,好的論證方法,在說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因此,閱讀議論文,一定要揣摩其運用的論證方法。
[參考答案]1、用類比論證法提出論點。文章一開頭,就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著,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那就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進而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
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使讀者心悅誠服。如:文章將兩類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則失去本心,進行對比。第一
12、部分中用假設(shè)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作對比,然后自然得出結(jié)論。
4、《魚我所欲也》一文在思想內(nèi)容上有何進步性、局限性?
[析]對待任何文化等遺產(chǎn),都應(yīng)堅持批判吸收的態(tài)度,既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全盤吸收,設(shè)計此題,主要目的便是引導(dǎo)學(xué)生正確對待古人、對待傳統(tǒng)的文化遺產(chǎn)。
[參考答案]《魚我所欲也》的論點是“舍生取義”。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義更重要,就會做出各種不義的壞事來。他表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貪圖享受、為利忘義的人。這種思想顯然有它的進步性。當然,孟子在文中闡發(fā)了唯心主義的性善說,說什么羞惡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不合事實的。此類局限,應(yīng)予
13、剔除。
三、
四、 賞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提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學(xué)生討論。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比喻?!吧狒~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shù)卣f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yōu)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shè)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
14、,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quán)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四、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圍繞“我心目中的孟子”這一話題,學(xué)生自由發(fā)言。
生1:孟子本人是一個比較高傲的人,他不肯遷就,不肯趨炎附勢。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泵献釉?jīng)在齊國任客卿,后來因為與齊王意見不合,便決定辭去齊卿回家,斷然拒絕了齊王“萬鐘”的誘惑,這些言行都表現(xiàn)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
生2:仁義是最大的利益。有仁義,相關(guān)者都會有利益;無仁無義,所有人都不會有利益?!傲x”
15、作為一種道德規(guī)范,約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體、民眾的大利。孟子可謂高屋建瓴。
?生3:孟子是一個肩擔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著“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宏愿偉志。他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現(xiàn)出強烈的使命感和參與意識,展露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生4:孟子是一個聰明機智、豪爽直率的淪辯家。他義正辭嚴,直言不諱,敢于抨擊統(tǒng)治者,展示了一個狂放不羈、潑辣大膽、無私無畏的論辯家的形象。
五、課堂小結(jié)
孟子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著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著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fā)著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義,這是怎樣的崇高與豁達,這是怎樣的氣魄與壯志;這是男兒舍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讓我們高吟《魚我所欲也》,譜寫生命的壯麗篇章。
六、布置作業(yè)
?請以“義與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