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樊登讀書筆記.doc
《《正面管教》樊登讀書筆記.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正面管教》樊登讀書筆記.doc(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Figo ============== 樊登讀書 正面管教 1.溫柔而堅定 2.家庭會議,每周五晚飯后(如果當周沒事情或特殊情況,可偶爾間斷一兩次) 要點: 1)一家人圍在干凈的桌子 2)有人主持會議,有人記錄,輪流發(fā)言 先列出討論事項 3)以討論周末活動安排結束,尾聲可以吃個蛋糕之類的,喝點茶或咖啡 延伸:周末節(jié)假日,要跟孩子一起榨果汁,弄美食(包餃子,做餅干蛋糕等),創(chuàng)造家人在一起做一件事的機會,并有儀式感。 回憶:小時候,大概是小學二三年級的樣子,有一次母親給我們包餃子,結果弄得母親很生氣,說以后不想再弄了。 原因大概是事情比較多,我和姐姐淘氣,搗亂不配合。 =============== 薦 語 在教育這件事上,我們經常對孩子說“你不要……”句式,卻很少說“你要……”“如何做才能……”。這可能是因為,我們自身接收到最多的,也是來自父母、教育專家們的“你不要……”。 《正面管教》之謂正面,在于教我們用正面的和善而堅定的信念教養(yǎng)孩子,也在于作者正面講述教育的細節(jié)和執(zhí)行,一步一步教我們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既不嬌縱也不嚴厲。 作 者 簡 介 [美]簡尼爾森 教育學博士,杰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美國“正面管教協(xié)會”的創(chuàng)始人。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18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譯成超過16種語言,在美國銷量超過400萬冊。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正面管教》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yè)用途。 目 錄 一、什么是正面管教 二、為什么要使用正面管教 三、出生順序的重要性 四、重新看待不良行為 五、當心邏輯后果 六、關注于解決問題 七、有效地運用鼓勵 八、班會 九、家庭會議 十、你的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正 文 一、什么是正面管教 曾經,家長、老師們對孩子嚴厲控制、動輒懲罰。后來,很多人又矯枉過正,走向嬌縱、溺愛。誠然,過度嚴厲或嬌縱都不可取,但除了在兩者之間來回搖擺,人們不知道還有什么其他辦法。正面管教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 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 我們看一下,不同教養(yǎng)方式的特征。 1、嚴厲型——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過度控制,有規(guī)矩沒有自由,沒有選擇。 2、嬌縱型——沒有限制,有自由但沒規(guī)矩,無限制的選擇。 3、正面管教型——和善與堅定并行,有權威,有規(guī)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 無論采用以上哪種教養(yǎng)方式,父母的發(fā)心都是希望孩子幸福,但這能否實現(xiàn)取決于孩子是否被培養(yǎng)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須具備七項感知和技能。 ①對個人能力的感知——“我能行”。 ②對自己在重要關系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 ③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響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④內省能力,能理解個人的情緒,并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⑤人際溝通能力,善于和他人合作,并在溝通、協(xié)作、協(xié)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 ⑥整體把握能力,以有責任感、適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tài)度來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為后果。 ⑦判斷能力強,運用智慧,根據(jù)適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 長久以來的實踐證明,只有在和善而堅定、有尊嚴、受尊重的氛圍中,學習具備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價值的生活技能,培養(yǎng)出責任感,孩子才能具備以上七項重要感知和技能,從容面對人生的諸多挑戰(zhàn)與議題。 是什么在起作用? 很多人認為嚴厲和懲罰有效,且效果立竿見影。懲罰確實能立即制止不良行為,但是人們往往忽略它的代價和長期效果。事實上,孩子會用以下四個R中的一種或全部作為長期效果回敬我們的懲罰。 1、憤恨(Resentment)——“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報復(Revenge)——“這回他們贏了,但我會扳回來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對著干,以證明我不是必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4、退縮(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絕不讓他抓到” b、自卑——“我是個壞孩子” 這些反應是否稱得上有效呢?我們來對照有效管教的四個標準。 1、是否和善與堅定并行?(對孩子尊重、鼓勵)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建立心靈紐帶) 3、是否長期有效?(懲罰短期有效,但長期負面效果) 4、是否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格? 無疑,懲罰不滿足以上任何一條標準。一直以來,人們認為若要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認為懲罰能讓孩子吸取教訓。事實上,懲罰不會帶來改善的動力,只會是教給孩子四R中的一種或全部。孩子或許沒有意識到當下的心理動作,但是,他們未來的行為就是建立在這些潛意識之上。 和善與堅定并行 正面管教理論指出,父母和老師們應該堅持:和善與堅定并行,以互相合作為基礎,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孩子的各項生活能力。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于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貫穿整個教養(yǎng)過程的則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帶給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 假設孩子和你頂嘴,“和善而堅定”的一種處理方式是你走開,到另一間屋里去。你雖然不能迫使別人以尊敬的態(tài)度對待你,但你可以以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等大家情緒平復了,你可以再找孩子談一談:“寶貝兒,很遺憾你生這么大氣。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剛才的做法。今后,每當你不尊重我時,我都會暫時走開一下。我愛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當你覺得能夠尊重我時,就來告訴我,我會很樂意和你一起找出處理你怒氣的其他方法?!? 記住,生氣的當下,是最不適合解決問題的時候。在處理一個問題之前,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直到能夠用理性大腦來思考時再解決問題才有意義,這也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一項重要技能。 什么樣的語言稱得上“和善而堅定”,在我們此前講述的《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肯說》中曾詳細論述。以下這些常用語有助于增進你和孩子的合作: 等一下就輪到你啦。 我知道你能換一種尊重人的說法。 我很在乎你,會等到我們能相互尊重時再繼續(xù)談。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個好辦法。 我們待會兒再說這件事,現(xiàn)在應該上車了。 挑戰(zhàn)在于,很多父母認為,當孩子“故意惹惱他們”時,自己不應該和善。但是,如果大人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難道要大人控制自己的行為過分嗎? 二、為什么要使用正面管教 關于正面管教,我們不僅要知道“怎樣做”,更應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阿德勒關于孩子及教育的相關基本概念,是我們必須使用正面管教的根本原因。 一、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正面管教的理論基礎,來自于魯?shù)婪虻吕卓怂购桶柛ダ椎掳⒌吕?。前者在和后者密切合作后,將他關于孩子的一些基本概念,落實到實際應用中,成為正面管教的理論基石。 1、孩子是社會人 人的行為取決于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及行事風格,是以他們怎樣看待自己與他人,以及他們認為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為基礎的。 2、行為以目的為導向 人們的行為是有目的的,包括孩子。但是,他們對此并沒有清醒的意識,孩子覺察能力很強,但解釋能力卻很差。所以,他們認定的達成目的方式可能也是錯誤的。 2歲的阿黛爾,在媽媽生下弟弟后,發(fā)覺媽媽給了小寶寶很多關注。她將此解釋為,因為小寶寶不會照顧自己,所以吸引了媽媽更多關注,媽媽愛小寶寶勝過愛她。她錯誤地認為,當自己也表現(xiàn)得像個小寶寶,愛哭,需要奶瓶,尿褲子,媽媽就會像關注小寶寶一樣地愛自己。結果自然適得其反,媽媽對此沮喪、厭煩,而非充滿愛意。阿黛爾的解釋并非事實,但她的看法比事實更重要,因為她的行為將取決于她所相信的事實。 3、孩子首要的目的就是獲取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 孩子的不當行為,建立對怎樣達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錯誤想法之上,孩子的首要目的就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4、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是在試圖告訴我們:“我感受不到歸屬感或自我價值,而且我對如何得到它們抱有錯誤的想法?!焙⒆有袨榱钊擞憛挄r,其實就在向你傳遞一個密碼,希望你能破譯它的真正含義。 5、社會責任感或集體感 培養(yǎng)孩子社會責任感非常重要。一些孩子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特別地照顧,理應享受特別地服侍,這種不良心態(tài)就是因為父母做得太多,剝奪了孩子發(fā)展對自己能力自信的機會。 6、平等 很少人否認人人平等的正當性。但當它變成孩子和父母平等時,很多人就會提出反對意見:孩子們沒有與我們一樣的經驗、知識或責任感,他們怎么能和我們平等呢?其實,平等并不意味著“完全相同”,阿德勒所說的平等,是指所有人對“尊嚴”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這也是正面管教堅決摒棄羞辱孩子的原因之一。 7、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 我們從小得到的教育是要為犯錯誤而羞愧??墒?,除非不進行任何嘗試,否則錯誤絕不可能100%避免。大人首先需要改變自己對犯錯誤的負面觀念,錯誤其實是學習的好機會。孩子的絕大部分錯誤,是因為我們沒有花時間訓練、鼓勵他們,而錯誤給了我們彌補改正的機會。 運用3R方法矯正自己曾經在孩子身上犯下的錯誤。 ①承認(Recognize)——“我犯了一個錯誤!” ②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③解決(Resolve)——“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問題?!? 當我們把犯錯看成是一個學習機會而不是什么壞事時,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就變得容易多了。否則,我們將傾向于認為自己無能,會為自己辯解、推托。 8、要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 一定要確保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了,不要想當然,必要時候核實孩子的感受。 二、“贏得”孩子 你是要“贏了孩子”還是要“贏得孩子”?人們通常用控制、懲罰,迫使孩子屈服來“贏了”孩子,而不是維護孩子的尊嚴,相信可以跟孩子合作來“贏得”孩子?!摆A了”孩子讓孩子成為失敗者,導致孩子反叛或盲從,“贏得”則意味著獲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彼此尊重。 三、贏得合作的步驟 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同情并不表示認同或寬恕,只是理解,最好告訴他你也有類似經歷。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 友善、關心和尊重是以上過程的根本。當孩子覺得被理解了,就更愿意聽取你的觀點,并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就是教會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于別人的贊揚或觀點獲得自尊。否則,孩子可能會變成“討好者”。 三、出生順序的重要性 孩子的信念,基于對周圍環(huán)境的觀察和理解。對出生順序影響的了解,能增進你對孩子特定觀念的理解,是走進孩子內心的一個途徑。 排行最大的孩子 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很可能認為自己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必須成為第一或最好的,才能顯得自己重要。責任、領導者、專橫、完美主義、挑剔、有條理、好勝、獨立、保守等等詞匯,是人們對老大固有的印象。不過,并非每一個老大個性都完全相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排行最小的孩子 排行最小的孩子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來激勵別人為他們做事,本身富有創(chuàng)造性、愛玩兒。受到嬌縱的老小,當別人不照顧他時,他就會認為不公平,被傷害。有些老小會選擇另一種信念,認為自己必須趕上并超越所有前面的人,以證明自己的價值。長大后,成為非常卓越但仍在企圖證明自己價值的人。 排行中間的孩子 中間的孩子常常會覺得自己受到擠壓,既沒有老大的特權,也沒有老小的好處。他們容易認為,自己必須在某些方面與人不同,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價值。表現(xiàn)為成功欲望過強或不充分發(fā)揮能力,成為“社交蝴蝶”或“含羞草”。他們大都比兄弟姐妹更隨和,同情弱者。 另外,獨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也有許多因素會造成例外,比如性別,老大和老二性別不同,極有可能兩人都成為老大式性格,而非按照出生次序分別形成老大、老二性格。比如年齡差距大于4歲,彼此之間干擾影響較小。又比如家庭氛圍,推崇競爭氛圍的家庭,孩子的差異會增強,反之,亦然。 四、重新看待不良行為 什么是不良行為?當你主動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所謂不良行為無非是缺乏知識或意識的行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為,因失望而產生的行為,以及發(fā)展適宜性行為。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邮且粋€喪失信心的孩子。當孩子喪失信心時,他們會產生錯誤目的,我們可以把這些錯誤目的分成四個類型。糾正不良行為的良好開端,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更多了解。 一、不良行為的四種類型 【尋求過度關注】 孩子的目的:尋求過度關注。 家長或老師的反應:心煩;惱怒;著急;愧疚。 想采取的行動:提醒;哄勸;替孩子做他已經會做的事。 孩子的回應:暫停片刻,很快回到老樣子,或換成另一種打擾人的行為。 孩子行為背后的信念:只有在得到你的關注時,我才有歸屬感。 家長或老師主動的、鼓勵性的回應:把孩子引向建設性行為。給孩子一個對大人有幫助的任務,比如給一個秒表,幫打電話的你計時。做孩子意想不到的事。一個大大的擁抱常常有效。設置特別時光,定期陪孩子。約定一些無言信號。避免給孩子特別服侍。給孩子安慰,表達你對他的信任。不管孩子的行為,關切地把手放在他肩膀上。彼此愉快時,花時間訓練孩子。閉上嘴,采取行動。停止哄勸,站起來,拉住孩子的手,帶她去洗漱間刷牙,撓撓她的咯吱窩。說出你的愛和關懷。 【尋求權力】 孩子的目的:尋求權力。 家長或老師的反應:被激怒;受到挑戰(zhàn);受到威脅;被擊敗。 想采取的行動:應戰(zhàn);投降;希望自己正確。 孩子的回應:變本加厲;屈從而內心不服;覺得自己贏了;消極對抗。 孩子行為背后的信念:只有當我說了算時,我才有歸屬感。 家長或老師主動的、鼓勵性的回應:從權力之爭中退出來,讓雙方都有時間冷靜,然后再按照下面的一項或幾項去做。承認你不能強迫孩子做任何事,并請孩子幫助你一起找到對彼此都有用的解決方案。用“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隨后開個一對一的解決問題的小會。引導孩子建設性地使用他們的權力。讓孩子參與問題的解決。決定你自己做什么,而不是試圖讓孩子做什么。(等大家都準備好以后,我會繼續(xù)講課。)設定特別時光。讓孩子參與建立日常慣例。提供有限制的選擇。讓孩子把他們的問題放到家庭會議,或班會的議程上。說出你的愛和關懷。 【報復】 孩子的目的:報復。 家長或老師的反應:傷害;失望;難以置信;憎惡。 想采取的行動:反擊;以牙還牙;心想“你怎么能這樣對我”。 孩子的回應:反擊;傷害別人;毀壞東西;以牙還牙;行為升級,或換另一種武器。 孩子行為背后的信念:我得不到歸屬,但至少能讓你同樣受到傷害。 家長或老師主動的、鼓勵性的回應:不要還擊,要從報復循環(huán)中退出來。保持友善的態(tài)度,等孩子冷靜下來。猜測孩子因為什么受傷,表達同情和理解。坦誠地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反射式傾聽,啟發(fā)式提問?!澳憧雌饋砗軅摹D芨嬖V我發(fā)生什么了嗎?”如果你造成了傷害,用矯正錯誤的3R。 【自暴自棄】 孩子的目的:自暴自棄。 家長或老師的反應:絕望;無望;無助;無能無力。 想采取的行動:放棄;替孩子做;過度幫助。 孩子的回應:更加退避;消極;毫無改進;毫無響應。 孩子行為背后的信念:不要放棄我,請給我一點鼓勵、肯定。 家長或老師主動的、鼓勵性的回應:花時間訓練孩子,把事情細分到能體驗成功的簡單步驟。向孩子演示他可以照做的小步驟。安排一些小成功??隙ê⒆拥娜魏畏e極努力,無論多么微小。放棄你對孩子的任何完美主義的期待。關注孩子的優(yōu)點。不要放棄。 二、幫助識別錯誤目的和觀念的線索 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觀念,但是有兩條線索可以幫助我們識別孩子的錯誤目的。 第一條線索:大人對孩子行為的情感反應。 如果你感覺到以上類型對應的情感反應,孩子的錯誤目的就有可能識別出。雖然很多成人都說自己的情感反應是憤怒和沮喪,但事實上,這是對最初感覺的第二反應。受到威脅、傷害或無能為力,都會讓人有非常無助的感覺,以致于我們很快用憤怒作為第二回應把它們掩蓋起來。憤怒至少讓我們有種虛假的力量感。問一問自己,憤怒和沮喪背后是什么感受,對照以上類型。 第二條線索:當你要求孩子停止行為時,孩子的反應。 對照以上類型,你就能懂得孩子行為背后的信念。一旦懂得,大人就會樂意去鼓勵孩子,而一個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為不當。 對每一種錯誤目的的有效鼓勵方式 按照對應的情況鼓勵孩子。請注意,同一個行為可能代表著所有四種錯誤目的,并且,次序也不是必然從尋求關注開始,依次過度到自暴自棄,被動的孩子受到打擊,很有可能直接就進入自暴自棄。 對待十幾歲的孩子 十幾歲孩子不良行為的錯誤目的,不同于以上常規(guī)歸納,有著更多因素。其中,同齡人壓力對十幾歲的孩子極其重要。此時,同齡人的認可比大人的認可更重要。而且研究表明,此時,大腦的額葉前部可能有迅速地發(fā)育,十幾歲的孩子常常把周圍其他人的身體語言誤解為挑釁行為。因此,養(yǎng)育十幾歲的孩子時,必須格外注意表達清晰,而且不要妄加猜測。贏得他們的最好方式,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態(tài)度來解決問題。 五、當心邏輯后果 傳統(tǒng)意義上理解的管教,大多是讓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以便之后做得更好。很長時間內,家長們都認為唯有懲罰可以達成這個效果,結果卻常常事與愿違。正面管教中有一個工具叫邏輯結果,因為與懲罰有些許形式上的相似,在實際應用時經常被家長們誤用,作為懲罰的偽裝。邏輯后果區(qū)別于自然后果,需要家長的介入。 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地發(fā)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沒有大人的干預。站在雨中,就會淋濕。不吃東西,就會餓。這里不允許借題發(fā)揮。比如,孩子總是忘了帶午餐,你可以嘗試不再給孩子送去,讓他體驗忘帶午餐餓肚子或只能找同學分享的后果。但是,不要試圖說教“我早就告訴過你了……”。 注意,有些情況不宜采用自然后果。比如,危險,妨礙到他人,或孩子不在乎結果時。 邏輯后果 邏輯后果不同于自然后果,它要求大人或其他人介入,決定哪種后果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有益的學習體驗,鼓勵孩子選擇負責任的合作。區(qū)別邏輯后果和懲罰的,是它的4R準則。 1、相關(Related) 2、尊重(Respectful) 3、合理(Reasonable) 4、預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 “相關”是指后果必須是與行為相關的?!白鹬亍笔侵负蠊欢ú荒馨ㄘ熾y、羞辱或痛苦,并且應該和善而堅定地執(zhí)行?!昂侠怼笔侵负蠊欢ú荒馨ń桀}發(fā)揮,并且從孩子和大人角度看都是合理的?!邦A先告知”就是預先讓孩子知道,如果他選擇了某種行為將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如果遺漏了這四個R中的任何一個,就不能再被叫做邏輯后果了。 自然后果和邏輯后果是很難運用的,理性時,人們明白自己的目的,但被情緒支配時,大人很容易把“贏得”孩子變成“贏了”孩子。邏輯后果對于處理大多數(shù)問題來說,并不是最佳工具。 六、關注于解決問題 傳統(tǒng)的管教方式關注的是教給孩子不要做什么,正面管教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么。思路從關注懲罰轉向關注解決問題。 關注解決問題的主旨是:問題是什么以及其解決的辦法是什么?對此,有關注于解決問題的3R1H原則,和邏輯后果的4R非常相似,只多了一項H。 1、相關(Related) 2、尊重(Respectful) 3、合理(Reasonable) 4、有幫助(Helpful) 在一次班會上,老師讓大家頭腦風暴,對兩名因為沒聽到鈴聲遲到的同學討論邏輯后果。下面是孩子們列出來的清單: 1、讓他們把名字寫在黑板上。 2、讓他倆放學后留下,時長等于遲到時間。 3、從課間休息中扣除相應時間。 4、取消他倆明天的課間休息。 5、向他們吼叫。 然后,老師讓大家忘掉邏輯后果,為有助于同學準時回來教室的解決方案做一次頭腦風暴。下面是他們列出的清單: 1、大家一起喊:“打鈴啦!” 2、遲到的同學可以在靠近電鈴的地方玩。 3、遲到的同學注意別人什么時候回教室。 4、把電鈴調得更響一些。 5、遲到的同學選一個好朋友,提醒他該回教室了。 6、打鈴的時候,大家拍他們肩膀來提醒。 兩個清單之間的差別是非常大的。前一個看上去像懲罰,它關注的是過去,后一個更像解決問題的方案,關注的是兩個學生在將來如何做得更好。其焦點在于把錯誤當做學習的機會。其實,只要給孩子機會,孩子們常常比大人更善于解決問題。 積極的暫停 在試圖解決問題之前,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都需要一段時間的冷靜,讓大腦從“原始腦”切換到“理性腦”,而“積極的暫?!笨梢詭椭覀冏龅竭@一點。和孩子溝通合作,在家里設立積極暫停區(qū),遵循以下四項指導原則。 1、花時間訓練。在使用 “積極的暫?!敝埃秃⒆诱務勊暮锰?,將“冷靜期”的價值,以及解決沖突前要等每個人都好起來的重要性告訴孩子。 2、讓孩子們布置他們的“暫?!眳^(qū)。和孩子一起做頭腦風暴,提出一些期間幫助他們心情好轉的活動,比如讀書、玩玩具、休息或聽音樂,為暫停區(qū)起一個他喜歡的名字。 3、事先和孩子商量好一個計劃。 4、要教給孩子,當他們感覺好起來之后,如果問題仍然存在,就要緊跟著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或做出彌補。 啟發(fā)式問題 很多人質疑“積極的暫?!?,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其實,“積極的暫?!敝皇亲尨竽X切回理性狀態(tài)的過渡,通過啟發(fā)式問題來幫助孩子探討他們的選擇造成的后果以及改進意見,是緊接著的重要步驟。這一點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能力》一書。 提問時要格外注意不能有腹稿,關鍵在于要走進孩子內心。不要輕易使用“為什么”,因為這個句式聽起來像在指責,會招致孩子的戒備。 作者的一位女兒跑來告訴媽媽,她打算在聚會時一醉方休。作者倒吸了一口涼氣,但仍平靜問她:“跟我說說,你想那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女兒說,很多孩子都那樣,而且看上去他們喝醉了都很開心。作者克制說教沖動,問道:“你現(xiàn)在不喝酒,你們朋友們是怎么說你的?”女兒想了下,說朋友們總說如何欽佩她為她驕傲。作者繼續(xù)啟發(fā)提問,讓女兒想如果她喝了酒,朋友又會怎么看,女兒說:“我敢肯定他們會感到失望。我大概也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我想我不會那樣做的。”就這樣,女兒喝酒的風險化解了。 七、有效地運用鼓勵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鼓勵,是給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培養(yǎng)“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知道該怎么回應”的感知力。通過鼓勵來幫助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邮亲詈玫姆椒?,當失望感被消除的時候,不良行為的動機也就不存在了。 鼓勵并不簡單,需要把握好很多方面。 時機 有時候,在沖突發(fā)生的時刻,尤其是當錯誤目的是尋求權力或報復時,大人和孩子可能都會感到太憤怒,而不能給與或接受鼓勵??赡苤挥性谝欢卫潇o期之后,鼓勵才能令人滿意地接受。 相互尊重 這意味著: 1、對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信任; 2、對別人的觀點以及自己觀點的興趣; 3、承擔起你對問題所應負責任的意愿。 成人教授孩子這些的最好方法是以身作則。 改善,而不是完美 完美是一種極不現(xiàn)實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會陷入深深的沮喪之中。孩子寧愿不做任何嘗試,也不愿意因為無法達到一個大人或自己期待的完美而體驗持續(xù)的挫折感。而以改善為目標,承認孩子的進步,會鼓舞孩子,激勵孩子繼續(xù)努力。 著眼于優(yōu)點而不是缺點 無論多么糟糕的事情,都有值得肯定的部分。當你關注積極方面時,對你自己和別人都是令人鼓舞的。孩子告訴你他喝酒了,那么至少他的誠實值得鼓勵。 將不良行為轉向積極的方面 擾亂課堂紀律的孩子,往往具有一定的領導能力。當你看到這一點,幫助孩子將其不良行為轉向有貢獻的方向就不那么困難了。 作出彌補 當孩子做出了什么不負責任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行為時,給他們一個機會做一些能讓被他冒犯的人感覺好起來的事情,以此作為彌補。作出彌補是鼓勵,它教給孩子社會責任感和擔當能力,當孩子幫助別人時,對自己的感覺也會更好。 避開社會壓力 當朋友、鄰居、親戚等人在一旁觀看你如何對待行為不良的孩子時,你可能會覺得,自己的能力與形象就取決于你對此事處理的好壞。此時,你很容易覺得旁觀者期待著立竿見影的完美,而這會給你造成壓力,走向懲罰。你要做的是避開這樣的壓力,帶孩子離開被圍觀的情境,單獨解決問題。 安排特別時光 為什么特別時光具有鼓勵效果?因為1、當孩子能期待特別時光,他們會感到歸屬感和價值感。2、特別時光是對你的一個提醒,提醒你當初為什么要孩子,為了和他在一起的快樂。3、當你太忙而孩子希望關注時,讓他們接受你當下沒時間更加容易。 鼓勵與贊揚 鼓勵與贊揚不同。贊揚指向人,只針對已經完成的事,有操縱性,讓孩子尋求別人的認可。而鼓勵指向行為,針對努力以及改進,是尊重的欣賞的,讓孩子為自己而改變,自信、自立。 贊揚試圖給予孩子自尊,但自尊既不能給予也不能接受,而是培養(yǎng)出來的,是從應對失望、解決問題以及有錯誤中學習的機會中獲得的自信和能力感培養(yǎng)出來的。 日常慣例表 避免晚上就寢和早上起床斗爭的一個最好辦法,就是讓孩子參與制作日常慣例表,然后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慣例表行事,而不是你來告訴他們該做什么??梢宰尯⒆恿谐銮鍐?,一起排好次序,最好拍下孩子做這些事的圖片,做成日常慣例表張貼在孩子看得見的地方。孩子越能自我照料,就覺得自己越能干,越能受到鼓勵。 花時間訓練孩子,很多父母往往只告訴孩子自己的期盼,而不愿費時間準確說明這些期盼如何才能達到。教孩子如何收拾玩具、房間,如何洗衣服,一步一步,足夠細致可復制。不斷檢查跟進學習效果,并且讓孩子知道何時要開始實施。 八、班會 會議可以為大人和孩子提供最好的環(huán)境,讓他們能夠學習和實踐合作、相互尊重以及專注于問題的解決等民主程序,是培養(yǎng)孩子七項重要感知力和技能的最好途徑之一。 在學校,這種會議表現(xiàn)為班會。孩子們在會議上會學到正確的表達、開闊的思路、傾聽的技巧、記憶的技巧、客觀思考的技巧以及自己選擇造成的邏輯后果。 班會的目的應該是教孩子們相互尊重、相互致謝、專注于問題的解決方案、籌劃班級活動。老師應該花時間把有效班會的八大要素教給學生。包括: 1、圍成一個圓圈 2、練習致謝和感激 3、設立一個議程 4、培養(yǎng)溝通技巧 5、懂得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 6、角色扮演和頭腦風暴 7、分辨人們之所以做一件事情的四個理由 8、專注于非懲罰性的解決方案 老師要格外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和技巧。要放棄控制,邀請孩子合作。為孩子做出榜樣,習慣于問一些啟發(fā)式問題。要為一些問題承擔責任。要客觀,不要評判。尋找每個行為背后的積極意圖。 九、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和班會有很多相似的概念,之前《不吼不叫》中我們也詳細講述過家庭會議的具體進程。家庭會議應該每周一次,定下來就不輕易改變,決定要在全體一致同意的基礎上做出,內容包括對下周活動的討論,結束前應該計劃下周家庭娛樂活動,并且以全家人都參與的活動來結束。會議中的主席、秘書等角色要輪流擔任。冰箱是張貼會議議程的理想之所,議程包括家人之間相互致謝、解決問題、計劃家庭活動、家庭娛樂。 家庭會議可能會有一些特殊的挑戰(zhàn)。比如,十幾歲的孩子,可能權力之爭和報復循環(huán)已經根深蒂固了。家庭會議剛好能夠極大改善這個狀況,只是父母要謙虛承認自己曾經的做法不管用,并且向孩子承認這一點。又比如,單親家庭,家長的態(tài)度非常重要,如果你內疚,那么孩子就會感覺悲劇正在發(fā)生。如果你接受現(xiàn)實,認為自己在盡力走向成功,孩子也會感受到這一點。 當家庭會議作為一個傳統(tǒng),能提供給孩子幸福感、自信感、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 十、你的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我們從孩提時代開始,就積累了大量的潛意識,形成生活態(tài)度取向。大體上,生活態(tài)度取向可以歸納為四種類型:安逸、控制、取悅和力爭優(yōu)秀。 四種生活態(tài)度取向 安逸型 最擔心:情感和身體上的痛苦壓力;他人的期望;受人脅迫。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擔心發(fā)生:追求安逸;尋求關照;讓別人感到舒適;怎么容易怎么做。 優(yōu)點:隨和;很少所求;圓熟;同情;容易預測;和事佬。 缺點:不能發(fā)展才智;追求個人成長;效率不高。 收獲意外的反應:厭煩;惱怒;不耐煩。 造成結果:效率越來越低;沒有耐心;缺乏自我成長。 控制型 最擔心:羞辱;批評;意外。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擔心發(fā)生:把握自己;把握局勢;把握周圍的人。 優(yōu)點: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堅持不懈;高效;守規(guī)則。 缺點:僵化;沒有創(chuàng)造力;沖動或社會隔離。 收獲意外的反應:反叛;抗拒;挑戰(zhàn);沮喪。 造成結果:別人不愿與之交往或靠近;感到拘謹。 取悅型 最擔心:拒絕;拋棄;爭吵。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擔心發(fā)生:討好他人;積極型-要求別人認可;消極型-博取憐憫。 優(yōu)點:友善;折中;謙和;體諒;自愿。 缺點:不考慮別人是否愿意被討好;不關心自己。 收獲意外的反應:開始愉快,后來要求認可和回報。 造成結果:對自己和他人都缺乏尊重;怨恨。 力爭優(yōu)秀型 最擔心:無意義;無關緊要。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擔心發(fā)生:做得更多;比別人好;保持正確;讓自己更有價值、競爭力。 優(yōu)點:有見識;堅持不懈;社會責任感;能把事情做好;理想主義。 缺點:工作狂;超負荷;太投入;把太多責任攬上身。 收獲意外的反應:覺得力不從心和愧疚;撒謊以避免評判。 造成結果:招架不住;時間不夠用。 找出你的生活態(tài)度取向 每一種取向的優(yōu)缺點,都影響著我們作為家長的行為,當孩子從我們身上習得了我們的優(yōu)點,極有可能也學會了對應的缺點。了解自己,承認可能存在的缺陷,你就能夠承擔起更多責任,想辦法克服它,而不是表現(xiàn)得像個受害者。 安逸型的大人如果能夠讓孩子在會議上參與制定限制、日常慣例、設立目標并一起解決問題,他們就能更加有效。 控制型的家長,練習掌握如何給孩子提供選擇、問啟發(fā)式問題、讓孩子參與決策,教養(yǎng)效果會更好。 取悅型家長如果教會孩子及自己不再只關注別人的需要,照顧到自己,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覺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別人與他們想的一樣,就會受益無窮。 力爭優(yōu)秀型的家長如果能夠盡力拋開自己凡事都要正確并最好的要求,嘗試走進孩子內心,去發(fā)現(xiàn)對孩子更重要的事,他們就會更有效。 最后,當前正面管教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可,相關的培訓機構也如雨后春筍,在此,也要提醒廣大書友,學習時注意甄選資質。 結語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著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是我們?yōu)槿烁改?、師長可以、更應該采用的正確教養(yǎng)方式。 愛孩子,愛自己,洞見缺憾,尋求第三選擇,就是美好人生! 積分換書-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正面管教 正面 管教 讀書筆記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910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