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水龍吟導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辛棄疾水龍吟導學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江漢學校高二年級( 語文) 導學案
執(zhí)筆:趙香格 審核:語文組 使用:語文組 時間:20150916 學案編號: yw20150907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導學案
【學習目標】
感悟辛棄疾詞的豪放風格,體會詞人的情感。
體會景色和典故所蘊含的深層含義,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
【重點難點】
1.分析詞人形象及作品的寫作技巧,學習知人論世的分析方法。
2.分析典故及妙用。
【課前預習】
關于辛棄疾:
他是一把倚天巨劍,被愛國的烈焰灼燒,
他是一支如椽巨筆,把歷史的詞章抒寫,
他完美地將文韜與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無數文人墨客與將士仰望。
他是鐵骨錚錚的民族
2、英雄,是慷慨悲壯的一代詞宗!
他就是南宋豪放詞人辛棄疾,人稱“人中之杰,詞中之龍”。
郭沫若為辛棄疾紀念祠題寫對聯(lián):“銅板鐵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遙岑( ) 玉簪( ) 螺髻( ) 鱸魚堪膾( ) 搵( )英雄淚
遙岑遠目:
玉簪螺髻:
斷鴻:
季鷹:
求田問舍:
劉郎才氣:
樹猶如此:
紅巾翠袖:
4.借助課文注釋,弄清詞作大意,思考詞人寫作意圖。
5.反復誦讀,嘗試背誦
【問題探究】
1. 上片中最能體現詞人情感的是哪一句話?這句話蘊含了怎樣的感情?
2. 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品中的情與景往往相互交融,上片中
3、描寫了怎樣的情和景?
3. 與上片相比,詞的下片描寫的對象變成了歷史人物,那么詞人寫到了哪些人?各有何特征?
4. 探討這首詞的表現手法。
【當堂檢測】
(1)楚天千里清秋, 。
(2)?????? ,獻愁供恨 ,???? ?。?????
(3)????? ?, ,江南游子。
(4) , ,無人會,登臨意。??
(5)求田問舍, , 。?
????????????
【課外賞析】
賞析辛棄疾《鷓鴣天·送人》一
4、詞,完成思考題:
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1)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蘊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2) 這首詞以“送人”為題,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
【延伸閱讀】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稈,山東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辛棄疾出生前十三年,正值“靖康之難”,中原淪入金人之手,北方的抗金斗爭此起彼伏。在遍地烽煙之中,辛棄疾降生了。他出生的第二年,南宋朝廷與金人簽訂了屈辱條約,從此形成南北分裂的政治
5、格局。
辛棄疾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膚碩體胖,紅頰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壯健如虎。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濟南人耿京聚眾數十萬反抗金朝的暴虐統(tǒng)治,年僅22歲的辛棄疾,也乘機揭竿而起,拉起2000人的隊伍奔耿京部下,擔任全軍書檄文告的掌書記職務,顯示出非凡的膽略和胸襟。紹興三十二年,辛棄疾勸耿京與南宋政府取得聯(lián)系,并以文人的身份跟隨諸軍提領賈瑞等奉赴建康(今江蘇南京)面見宋高宗。在完成使命返回山東途中,辛棄疾獲知耿京被降金的叛徒張安國殺害,便立即率領50名騎兵,直奔濟州(今山東巨野)有五萬之眾的金兵營地,將張安國生擒綁縛于馬上,疾馳送到建康處死。這一壯
6、舉充分表現出辛棄疾非凡的膽略勇氣。
辛棄疾深謀遠慮,智略超群。南歸后,年26歲的辛棄疾向孝宗上奏《美芹十論》,31歲進獻《九議》,指陳任人用兵之道,謀劃復國中興的大計,切實詳明。平生以氣節(jié)自負、以功業(yè)自許的辛棄疾,南歸后本來希望盡展其雄才將略,揮擁萬夫,橫戈殺敵,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破陣子》)。然而,自隆興元年(1163)符離之役失敗后,南宋王朝一戰(zhàn)喪膽,甘心向金朝俯首稱臣,納貢求和,使得英雄志士請纓無路,報國無門。而辛棄疾受到歧視而不被信任,只好轉而在詞壇上開疆拓土,將本該用以建樹“弓刀事業(yè)”(《破陣子》)的雄才來建立詞史上的豐碑。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并稱“蘇、辛”。
本文這首詞作于1174年,辛棄疾在建康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時。這時,他自江東率領人馬來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卻一直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當年他滿懷報國熱情,希望能有一番作為,不料事與愿違,遭到的是冷遇、閑置,自己的濟民救國之志難以實現。在這種境遇下他深感受壓抑,內心充滿了憤懣不平。當為了消愁解悶而登上賞心亭時,面對這大好江山,他郁結在心頭的激憤之情終于不可遏止的抒發(fā)了出來,遂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詞。
【課后反思】
教師“復備”欄或學生筆記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