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的教學設計
《四年級科學《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的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年級科學《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的教學設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四年級科學《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前兩課聲音的產生、傳播的基礎上,繼續(xù)探究聲音的接收和感知問題。通過認識耳朵的結構,以及對耳朵聽聲音過程的假設和驗證,來學習耳朵聽聲音的原理和過程。最后引導學生認識噪聲的來源及對耳朵的危害,引導學生了解保護耳的方法。 一、教學目標: 1、在科學探究中運用理性思維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加工、解釋。 2、能夠利用模擬研究做出假設并驗證。 3、探究耳朵感知聲音的過程,關注科學,并從中體驗樂趣。 4、知道耳的構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5、能通過自主學習,認識耳廓的作用、主動探究鼓膜、 6、培養(yǎng)學生間的交流合作,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認識人耳的構造和聽覺產生的過程。認識耳廓的作用、主動探究鼓膜、 三、教學方法:實驗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演示實驗:紙屏、塑料泡沫小球、小鼓、鼓槌;有關耳朵的課件。 2) 學生分組實驗:學生自備一大張紙和透明膠帶、剪刀。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聽一聽,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豐富多彩的聲音,我們是憑借什么器官聽到聲音的呢? 生:耳朵。 師:人靠耳朵聽聲音,那么耳朵是怎么聽到聲音的? 出示相關課件,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以視頻的方式引出耳朵的功能,以問題的形式喚起對耳朵的探究欲,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 (二)互動學習新知。 活動一:認識聲音的傳播方式。 師:為了理解我們感知聲音的原理,需要我們首先了解一下聲音的傳播方式。讓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吧! 演示實驗:把拴有小球的紙屏立在桌上,在紙屏的側面用力敲鼓,使鼓聲有一定節(jié)奏。 師:當敲鼓時,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生:紙屏上的小球在不斷地跳動。 師:是什么使小球振動呢?你能說明其中的道理嗎? 生:是鼓聲使小球振動。 師:就像石子投在水中形成的水波可以一圈一圈地向遠處傳播的波紋一樣,當物體振動發(fā)聲時,會引起周圍的空氣也跟著振動。發(fā)聲物體周圍的空氣,就會形成一種不斷振動著的聲音的波浪。這種聲音的波浪叫做聲波。 百度水波圖片 出示聲波的圖片 【設計意圖】聲波比較抽象,而水波學生比較熟悉,通過百度圖片,使學生進一步在類比中了解聲波。 師:水波和聲波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并交流:水波只能沿水面向周圍傳播,而聲波可以通過周圍的物體,向四面八方傳播。 師:當敲鼓引起的聲波通過空氣傳到紙屏時,就會引起紙屏跟著振動,并且引起貼在紙屏上的小球也跟著振動。 活動二:認識人耳的構造和聽覺產生的過程。 (一)、認識耳朵的構造 師:我們知道聲音以聲波的方式傳播,那么,我們又是怎樣通過耳朵感知聲音的呢?那我們需要從耳朵的構造說起。 師:請同桌互相摸一摸,看一看對方的耳朵。觀察形狀,注意禮貌。 生相互觀察。 生匯報交流:耳朵軟軟的,有耳垂,里面有一條彎彎的洞。 師:通常我們只能看到耳朵的外部,耳朵的內部是怎樣的呢? 學生自學耳朵的構造。 出示課件幻燈片4,根據圖示說出耳朵的結構名稱,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二)、聽覺產生的過程。 (1)談話:我們已經知道了耳朵的構造,耳朵里鼓膜振動的原理和紙屏振動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聲波引發(fā)的振動。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聲音在耳朵里又是怎樣傳遞的呢?請同學們在實驗中推想一下。 2)學生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把假定的聲音傳播路徑畫出來) (3)小組匯報:聲音的傳遞路徑是“聲源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 → 聽小骨 → 耳蝸 → 大腦”。(板書) (5)進一步了解耳朵聽聲音的原理。繼續(xù)出示聽覺形成過程的課件,聲音的傳遞路徑,驗證學生猜想。 活動三、了解人耳各部分的作用 教師出示了解人耳各部分的作用的課件,讓學生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 (8)師總結:耳廓將聲音收集起來,通過外耳道送進耳朵,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又被聽小骨傳遞到耳蝸,耳蝸里充滿了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將振動信號轉化為神經信號后傳入大腦。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出示的百度圖片自主學習耳朵結構,再以檢查的方式出示百度課件,讓學生說出耳朵各部分名稱,為猜想驗證耳朵感知聲音的過程做好鋪墊。 活動四:認識耳廓的作用。 1.學生制作喇叭狀的“助聽器”,教師巡視。 方法:把一張大紙卷成圓錐狀,再用膠帶把末端貼好以固定形狀,將小的一端靠近耳朵。 2.猜想實驗。 師:如果把助聽器朝向一個細微的聲音,感覺有什么不同?用一定的音量對著“助聽器”小的一端講話,音量會不會發(fā)生變化? 學生活動,交流發(fā)現:將紙筒的大端靠近耳廓后,會感覺聲音明顯增大,反之減小。 4.思考交流。 師:如果沒有耳廓我們的聽力會受到影響嗎?如果為我們換上一個更大的耳廓又會怎么樣呢? 生:聽力進一步增強。 5.師生小結:耳廓具有收集聲波的作用,同時還有保護耳朵內部構造的作用。耳朵真神奇,我們可要好好保護它啊! 【設計意圖】通過對耳廓模擬實驗研究,進一步了解耳廓的作用,激發(fā)保護耳朵的意識。 ? 活動五:探究鼓膜作用: 1.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認識了鼓膜具有產生振動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做實驗驗證。 2.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3.交流設計方案: (1)將桌上準備的細紙屑放少量在“鼓膜模型”的氣球皮上。 (2)再用手鼓在“鼓膜”——氣球皮的上方制造聲音。 (3)觀察“鼓膜”——氣球皮上的紙屑有什么變化 4.分組實驗: 溫馨提示: ? (1)、當手鼓與“鼓膜”------氣球皮的距離保持不變時,用不同的力 ? 使手鼓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觀察氣球皮的振動與什么不同? ? (2)、當手鼓與“鼓膜”------氣球皮用力保持不變時,在距離遠近不同地方敲擊手鼓,仔細觀察氣球皮的振動又有什么不同? ? (3)、通過以上的實驗操作,你發(fā)現了什么? ? (4)、認真填寫好實驗報告單。 實驗報告單 班級 組別 實驗時間 實驗名稱 觀察“鼓膜”的作用 實驗器材 氣球皮,橡筋,紙屑,拉罐筒,手鼓 實驗過程 先將少量紙屑放在“鼓膜”——氣球皮上。 再用手鼓在“鼓膜”——氣球皮的上方制造聲音。 仔細觀察“鼓膜”——氣球皮及以上紙屑有什么變化? 實驗結果 手鼓發(fā)出聲音,鼓膜會產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匯報: 生1. 鼓膜______振動的作用。 生2. 發(fā)聲強, 鼓膜振動強。 生3. 距離近,鼓膜振動強 發(fā)聲弱, 鼓膜振動弱。 距離遠,鼓膜振動弱。 6.小結:鼓膜很深,而且有彈性,即使很輕的聲音,它都會產生振動。我們耳朵里的鼓膜和氣球皮一樣,當外界的聲音傳到鼓膜時,就會引起鼓膜振動。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中,我重視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自主實驗探究。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發(fā)展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了他們的思維朝著科學的方向發(fā)展。 六.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1. 通過學習,說說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2. 今天的科學讓你有哪些收獲?你在哪些方面表現比較棒? 3. 鼓膜是耳朵十分重要的器官。我們應該怎樣呵護呢? 設計意圖:使學生所經歷的活動再回顧,總結經驗,提高認知水平,體驗科學探究的快樂。延伸學習將課堂上的探究拓展到課外,使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經驗延伸到課后探究。 (三)科學素養(yǎng)訓練 訓練1.觀看春晚千手觀音舞蹈:了解節(jié)目“千手觀音”中的舞蹈演員都是聾啞人,她們通過什么途徑感知聲音?學生百度搜索:訓練2.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后是怎樣感知聲音的?學生百度搜索:【設計意圖】利用視頻、學生自主搜集資料等手段解決問題,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探究樂趣。 六、教學反思: 本課采用學生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過渡。 活動一:認識聲音的傳播方式。首先以實驗引導學生思考聲音的傳播方式。再以圖片引導學生認識聲波。 活動二:認識耳朵的構造和聽覺產生的過程。學生以多種方式認識耳的構造,用模擬實驗及課件展示、猜想、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耳朵感知聲音的過程,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探索、思維。 活動三:認識耳廓的作用。 圍繞“助聽器”開展的體驗活動,采用的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相似研究法,將耳廓與“助聽器”的相似點突出出來。 活動四:引導學生認識噪聲,了解減少噪聲的方法。 讓學生將實際生活中的噪聲與所學內容結合起來,既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同時解釋問題,學以致用。 本課如果分成兩課時來教學,把“認識噪聲,了解減少噪聲的方法”單獨列為一課時,在教學時間分配上會更合理一些,實驗探究會更深入一些,學生在動手實踐也能更得心應手一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四年級 科學 我們 怎樣 聽到 聲音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9531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