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運動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5 第二節(jié)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2018宿遷市高三調研測試 如圖所示 在粗糙水平面上有A B C D四個小物塊 它們用四根相同的橡皮繩連接成一個菱形并保持靜止 已知 DAB 120 每根橡皮繩的彈力大小為F 當剪斷AD間橡皮繩后 物塊A。
浙江專版2019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Tag內容描述:
1、第二章相互作用,第二章相互作用,第一節(jié)重力彈力摩擦力,豎直向下,恢復原狀,相互接觸,彈性形變,相反,正比,勁度系數(shù),自身性質,變化量,相對運動趨勢,相對運動,相對運動,相對運動趨勢,相對運動,相對運動趨勢,相反,相對。
2、5 第二節(jié)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2018宿遷市高三調研測試 如圖所示 在粗糙水平面上有A B C D四個小物塊 它們用四根相同的橡皮繩連接成一個菱形并保持靜止 已知 DAB 120 每根橡皮繩的彈力大小為F 當剪斷AD間橡皮繩后 物塊A。
3、2 第二節(jié) 機械波 建議用時 60分鐘 一 選擇題 1 一簡諧橫波沿x軸正向傳播 圖甲是t 0時刻的波形圖 圖乙是介質中某質點的振動圖象 則該質點的x坐標值合理的是 A 0 5 m B 1 5 m C 2 5 m D 3 5 m 解析 選C 由y t圖象知 t。
4、4 第四節(jié) 光的波動性 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同種介質中 光的波長越短 傳播速度越快 B 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說 楊氏干涉實驗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動說 C 某同學在測單擺的周期時將全振動的次數(shù)多記了一次 則。
5、3 第一節(jié) 重力 彈力 摩擦力 一 單項選擇題 1 如圖所示 人向右勻速推動水平桌面上的長木板 在木板翻離桌面以前 則 A 木板露出桌面后 推力將逐漸減小 B 木板露出桌面后 木板對桌面的壓力將減小 C 木板露出桌面后 桌面。
6、3 第一節(jié) 功和功率 一 單項選擇題 1 如圖所示 兩箱相同的貨物 現(xiàn)要用電梯將它們從一樓運到二樓 其中圖甲是利用扶梯臺式電梯運送貨物 圖乙是用履帶式自動電梯運送 假設兩種情況下電梯都是勻速地運送貨物 下列關于兩電。
7、8 第三節(jié) 機械能守恒定律 1 如圖所示 固定的豎直光滑長桿上套有質量為m的小圓環(huán) 圓環(huán)與水平狀態(tài)的輕質彈簧一端連接 彈簧的另一端連接在墻上 且處于原長狀態(tài) 現(xiàn)讓圓環(huán)由靜止開始下滑 已知彈簧原長為L 圓環(huán)下滑到最大。
8、1 第一節(jié) 機械振動 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擺鐘走時快了必須調短擺長 才可能使其走時準確 B 挑水時為了防止水從桶中蕩出 可以加快或減慢走路的步頻 C 在連續(xù)均勻的海浪沖擊下 停在海面的小船上下振動 是共振現(xiàn)象 D 部。
9、14 實驗四 探究動能定理 1 2018宿遷市高三調研測試 如圖甲所示 在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 的實驗中 主要過程如下 A 設法讓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為W 2W 3W B 分析紙帶 求出橡皮筋做功使小車獲得的速度v1 v2 v3 C。
10、12 第四節(jié) 功能關系 能量守恒定律 一 單項選擇題 1 2018南京高三模擬考試 一顆小鋼珠從水面上方由靜止釋放落入水中 濺起的水珠跳得比鋼珠釋放時的位置還高 如圖所示 對這種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水珠濺起的高度。
11、實驗二 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 在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的實驗中 有下列實驗步驟 a 在桌上放一塊方木板 在方木板上墊一張白紙 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 b 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 通過細繩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
12、2 第二節(jié) 機械波 1 2018南京 鹽城 連云港三市高三模擬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機械波波源在均勻介質中無論運動與不運動 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均不變 B 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中 小球的質量不需要測量 C 紅外線是不可。
13、5 第二節(jié) 動能 動能定理 1 多選 如圖所示為一滑草場 某條滑道由上 下兩段高均為h 與水平面傾角分別為45和37的滑道組成 滑草車與草地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質量為m的載人滑草車從坡頂由靜止開始自由下滑 經過上 下兩段。
14、11 第四節(jié) 功能關系 能量守恒定律 1 多選 2015高考江蘇卷 如圖所示 輕質彈簧一端固定 另一端與一質量為m 套在粗糙豎直固定桿A處的圓環(huán)相連 彈簧水平且處于原長 圓環(huán)從A處由靜止開始下滑 經過B處的速度最大 到達C處的。
15、8 題型探究課 受力分析 共點力的平衡 1 2018宿遷月考 如圖所示 一箱蘋果沿著傾角為 的斜面 以速度v勻速下滑 在箱子的中央有一個質量為m的蘋果 它受到周圍蘋果對它作用力的合力的方向 A 沿斜面向上 B 沿斜面向下 C 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