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doc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doc(4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 1.?怎樣才能省力 教學目標: 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輕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務的方法,認識一些常見的簡單機械,知道可以利用它們提高工作效率。 2.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各種簡單機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小組合作探究,樂于和他人交流所得。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各種簡單機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簡單機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學準備: 圖釘?磁鐵?小鐵片?繩子?木板?釘錘??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歡迎同學們度假歸來。過了一個年大家都精神抖擻,有些同學又長胖了不少啦。同學們都大一歲了,看看是不是也長高了、長力氣啦?老師想選幾個同學先來玩玩掰手腕比賽,看看誰的力氣大? 2、掰手腕比賽: 選三至五組同學進行比賽,請大家留意觀察他們是怎樣玩這游戲的,(看看新一年回來大家的觀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強了),誰贏了?為什么能贏? (同學評判) 老師參與比賽:(1)先是懸腕進行比賽:請同學們觀察點評。 ?????????????(2)找個支點進行比賽:請同學們點評。 3、認識簡單機械: 有了支點,我們可以借力,或者說可以省力。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把整個地球撬起來。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發(fā)現的科學原理。我們把這種借助支點省力的原理稱作杠桿原理。杠桿是簡單機械之一。簡單機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們是怎樣幫助人們工作的?是怎樣提高工作效率的? 4、?拔圖釘比賽: 設計方法:盡可能多地設計出省力的方法,看誰拔得快。 方法:手拔??磁鐵吸出來?用小鐵片撬 體驗使用機械和不使用的區(qū)別(不使用機械會手痛,感覺很用力,使用機械感覺很輕松,省力。) 討論:人們還使用那些簡單機械來提高工作效率? 二.??新授 1.簡單機械的應用 出示任務:我們怎樣才能輕松省力的完成任務? 將油桶送上臺階 將桶蓋打開 將泥桶送上房檐 將谷物磨碎 分組討論、交流(使用各種機械,也有同學會說到機械的組合使用。) 小結:杠桿、斜面、滑輪、輪軸都是簡單機械。 2.簡單機械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圖片(看書中插圖):我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那些工具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人們在生活中利用了那些簡單機械? 小組討論:將自己找到的簡單機械與同學交流 全班匯報交流 3.動物的省力“工具” 動物身體上的那些器官或結構具有省力的作用?仔細觀察,比比誰的發(fā)現多。將自己的發(fā)現與同學交流。 啄木鳥:杠杠、斜面 蜘蛛、螞蟻:杠桿 虎:斜面 教學反思: ? ? 2、撬棍的學問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杠桿的特點和作用,以及對各種杠桿的省力情況進行分析。 2.通過實驗,找出使杠桿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 3.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杠桿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 正確找到杠桿上的支點、動力點和阻力點。 保持杠桿平衡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簡單機械實驗盒?鉤碼?各種重物?平衡尺?天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講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問:要幫助阿基米德實現他的設想,我們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條件? 二.??新授 1、杠桿三要素。 生討論回答:支點、長棍、用力點。 師:由此可見,要使木棍成為杠桿必須滿足三個要素:支點、動力點、阻力點。 1.將重物抬起來 師:根據大家的討論結果,想辦法利用繩子和木棍制作一種簡單機械,將重物輕易的抬起來。 學生實驗制作,記錄。匯報交流。 交流小結:實驗中能繞一個支點旋轉的棍子就成為杠桿。 認識杠桿的三個點:動力點、支點、阻力點。 在自己的記錄表中標明杠桿的三個點。 2、怎樣使杠桿保持平衡 出示杠桿尺,簡單介紹。 提出探究任務:怎樣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小組討論,涉及探究的方法過程并簡單記錄。 匯報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第二課時 小組實驗并記錄,分析自己小組的實驗記錄,能發(fā)現杠桿尺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嗎? 小結:規(guī)律?阻力X?阻力臂?=?動力X?動力臂 3、怎樣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再次實驗,完成以下任務: 怎樣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是最省力? 如果物體很輕,怎樣才能很容易的將它抬高? 實驗中自己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學生實驗并用圖畫記錄實驗結果。 4、?尋找生活中的杠桿 討論: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桿,它們的杠桿三點在那? 蹺蹺板??蒜夾壓汁器?夾子等 討論分析:剪刀、船槳、高爾夫球桿用到了那種杠桿? 5、拓展: (1)幫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幫阿基米德設計一個能抬起地球的裝置,并劃出簡圖。 (2)閱讀“科學在線”,認識天平,了解它的使用原理。 (3)設計并制作一架自己的簡易天平。 板書設計: 2.撬棍的學問 阻力X阻力臂?=?動力X?動力臂 教學后記: ? ? ? 3、輪子的妙用 教學目標: 1、知道輪軸的基本組成及輪軸在什么情況下省力,在什么情況下費力。 2、通過比較、分析說出應用輪軸工作時省力的原因,并用實驗找出各種輪子的優(yōu)點和不足。 3、能與同學交流自己對變形輪軸的認識,并能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輪子的作用。 4、將自己發(fā)現的生活中遇到的應用了輪軸的實例與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 知道輪軸的基本組成及輪軸在什么情況下省力,在什么情況下費力。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分析說出應用輪軸工作時省力的原因,并用實驗找出各種輪子的優(yōu)點和不足。 教學準備: 螺絲刀、扳手、簡單機械實驗盒、測力計、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談話:人們利用杠桿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使用中發(fā)現,還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于是人們又進一步地改造了杠桿,發(fā)明了其他簡單機械。 二、杠桿和輪軸 1、多媒體出示石磨工作圖。 (1)學生觀察、分析石磨上使用木棍有什么好處? (2)進一步分析石磨杠桿的工作原理;并試著找出石磨杠桿的三個點。 2、多媒體出示汽車方向盤圖。 (1)比較汽車方向盤與石磨工作原理的相同點;并試著找出方向盤上杠桿的三個點。 (2)分析汽車方向盤工作時的優(yōu)點,它可以給人們帶來哪些方便? 3、教師介紹:像方向盤一樣由一個圓輪和軸組成的機械,叫輪軸。 4、找一找,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輪軸。 (1)小組討論交流。 (2)全班交流。 三、巧用“輪子” 1、談話:實際工作中,人們經常對輪子進行改造,使它變成另一種簡單機械,幫助我們完成一些特殊的工作。 2、多媒體課件出示改造的“輪子”。 3、小組討論:我們用“輪子”改造的簡單機械有什么優(yōu)點?有什么缺點? 4、交流。 第二課時 四、研究吊車上的“輪子” 1、分組觀察吊車圖片,討論 ???吊車上使用了幾種“輪子”?它們有什么作用? 2、交流。 3、分小組研究吊車上的一種“輪子”。 (1)分組制定研究計劃,教師指導。 (2)交流研究計劃。 (3)分組實施研究。 要求填寫好實驗記錄,并給自己研究的“輪子”取一個名字。 4、交流研究結果。?? 5、活動:到底誰的力氣大。 第三課時 五、研究另一種“輪子” 1、談話: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另一種輪子——齒輪,看看齒輪有什么作用。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研究計劃,并制定出本小組的研究計劃。 3、發(fā)放材料,分組開展研究活動。 4、交流研究結果。 六、課后作業(yè):設計一種新“輪子”。 板書設計: 3.輪子的妙用 杠桿和輪軸 像方向盤一樣由一個圓輪和軸組成的機械,叫輪軸。 教學后記 ?? 4、斜坡的科學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簡單機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實際中的應用。 2.他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說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實驗。 3、愿意與同學交流使用斜面的好處和不足。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簡單機械實驗盒、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談話:要把一大桶油從地面運到汽車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種既簡單又省力的方法,是從地面到車廂斜著搭一塊木板,把油桶沿著傾斜的木板推上去。一塊木板,當把它從低處到高處搭成一個傾斜的平面,并沿著它向上搬運物體時,它就成為一種簡單的機械——斜面。(板書課題:斜坡的科學) 二、研究斜面的作用 1、討論:一大桶油很重,一個人搬不動;可是沿著斜面,一個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車。這說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2、感受:把一個物體提高到一定的高度,體驗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由什么不同。 3、分析斜面的工作圖,提出自己的猜想: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2)重物被抬高時所走的距離是否相同? ???(3)重物被抬高時是否有其他物體幫助托住了該物體? ????我們小組的猜想是(???????????????????????)。? 4、設計實驗方案,分小組開展實驗。 ①把木塊立在桌上,將木板(光滑面朝上)的一頭支在桌面上,另一頭架在木塊上,使其成為一個斜面。 ②每組滾輪用測力計把它提起,觀察用多少力? ③把滾動的圓木放在斜面下端,通過測力計拉著它沿斜面向上滾動,速度要慢、勻,觀察用多少力? ④及時記錄好有關數據。 5、分析整理。 6、匯報交流實驗結果。? 第二課時 三、把斜面“卷”起來 1、照圖做一做,看看斜面卷起來會變成什么樣子? 2、討論交流: ??(1)分析兩圖中螞蟻爬行的路線由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卷起來的斜面由什么優(yōu)點? 3、畫出幾個不同坡度的斜面,將它們剪下來,卷在鉛筆上,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 4、交流本組的發(fā)現。 四、斜面的應用 1、多媒體課件出示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學生分析。 2、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應用斜面的實例? 板書設計: 4、斜坡的科學 斜面能省力 斜面不省距離 斜面越長越省力 課后小結: ? ? ? 5、自行車 教學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機器的主要組成部分。? 2.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分析常見的機器由哪幾部分構成。? 3.能設計并制作一架簡單的機器。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前幾課教過的幾種機械:杠桿、斜面、輪軸、滑輪。? 二、新授? 1.分析一種復雜的機械? 出示掛圖。? 自行車的三個部分:剎車:杠桿。龍頭:輪軸。腳踏:輪軸。? 2.機器的四個部分? 出示自行車掛圖 工作部分:轉動的車輪。? 動力部分:它靠什么力量轉動。? 傳動部分:是通過什么把動力部分的能量傳到工作部分的。? 操縱部分:是通過什么來操作自行車的運轉的。? 小結:完整機械有四個部分。? 選擇自行車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研究。 第二課時 3.認識動力機和傳動部分 蒸氣機:通過燃燒煤產生熱蒸氣,再變成動力。? 內燃機:燃燒油料產生動力。? 皮帶傳動:通過皮帶把相距較遠的兩輪連起來。? 鏈條:通過鏈條把相距較遠的兩輪連起來。? 齒輪:通過嚙合的齒輪來傳動。? 4.鞏固? 分析洗衣機、機械表、縫紉機的四個部分。? 找出拖拉機的主要組成部分。 三、作業(yè):? 1.找出生活中常見機器的組成部分,分析各部分中簡單機械的作用。 2.制作一個機械模型---我的機器。? 板書設計: 5.自行車 動力部分 傳動部分 工作部分 控制部分 課后小結: ? ? 6、小鳥和小貓 教學目標: 1、保持與發(fā)展想要了解自然、珍愛并善待周圍環(huán)境中的自然事務,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圖表和表述研究過程的結果能力 3、知道不同類型的動物的生殖方式是不同的,及什么叫做生殖。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圖表和表述研究過程結果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圖表和表述研究過程結果能力 教學準備: 各種動物的生殖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講述:動物的種類繁多,生活環(huán)境各不相同。不同種類的動物是怎樣產生后代的,讓生命得以延續(xù),使人類擁有更多朋友的呢?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新生命的誕生 1、交流匯報:各種不同的動物它們是如何產生下一代的? 2、匯報形式:以小組為單位,每組匯報一類動物 3、動物類型舉例:昆蟲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 4、教師適當板書 5、比較分析:各種動物是怎樣進行生殖的? ?????????????它們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6、分類:怎樣根據生物產生新一代的方式給他們分類,說說自己的理由 7、比較分析鯉魚、青蛙、海龜、麻雀四種動物的繁殖方式 a、填寫記錄表 b、討論交流:表中四種代表動物的產卵環(huán)境、卵的數量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有規(guī)律嗎? 表中每種動物一次產卵數量有什么差異?所產的卵都能成活嗎?為什么? 鳥和貓在產生下一代的過程中有哪些相同與不同?與大多數哺乳動物相比,表中四種動物產生下一代的方式各有什么特點? 第二課時 三、特殊的本領 1、閱讀資料 2、搜集信息,介紹更多特殊的本領 四、閱讀科學在線,并討論: 試管嬰兒為人類解決了哪些問題,帶來了那些弊端? 板書設計: 6.?小鳥和小貓 新生命的誕生 生殖 試管嬰兒 課后小結: ?? 7、落地生根 教學目標: 1、了解植物繁殖的方式。 2、通過搜集有關植物繁殖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能與同學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植物繁殖的知識。 教學重點: 植物的繁殖方式。 教學難點: 掌握有關的植物繁殖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或掛圖、花盆、剪刀、植物枝條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二、?認識植物的繁殖方式 1、交流:學生根據課前搜集到的資料,舉例說說植物可以通過哪些方式進行繁殖。 2、討論: (1)植物的這些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動物的生殖方式和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匯報交流討論結果 4、小結:大多數植物是通過種子進行繁殖,有些植物也可以通過根、莖、葉進行繁殖。 第二課時 三、幫助植物繁殖 1、談話:人們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莖、葉在自然條件下就能夠進行繁殖的特性,在農業(yè)生產和園藝上,創(chuàng)造了一些人工營養(yǎng)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扦插、壓條和嫁接等。 2、提問:你們想知道這些方法嗎?? 3、指導學生閱讀課本30頁有關內容。 4、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介紹用以上方法進行植物繁殖的實例。重點介紹扦插的方法。 5、分小組利用扦插的方法繁殖一株植物。 6、課后作業(yè):利用其他方法繁殖一株植物,并將幫助植物繁殖的方法和經驗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7.?落地生根 開花??傳粉??受精 扦插??壓條??嫁接 課后小結: ? ? 8、相似與差異 教學總目標: 1、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觀察的興趣及團結協作的精神。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收集、整理數據的能力。 3、知識目標:了解遺傳與變異,學習數據整理,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重點: 了解遺傳與變異,觀察人與人、動物與動物的相似與變異之處。 教學難點: 數據整理,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分目標: 1、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觀察的興趣及團結協作的精神。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收集、整理數據的能力。 3、知識目標:了解遺傳,學習數據整理,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重點: 了解遺傳,觀察家人、同學與自己的相似之處。 教學難點: 數據整理,繪制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具準備: 小組分類統(tǒng)計圖表兩張(34面上圖及左下方圖)。 全班分類統(tǒng)計圖表兩張(34面上圖及右下方圖)。 教學方法:討論法——小組觀察法——歸類統(tǒng)計法——課外延伸法 教學過程: 1、討論法:啟發(fā)學生尋找觀察人物相似特征的方法。 A、目標激趣: 這節(jié)課,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尋找自己的特征與同學有哪些相似之處?然后進行歸類統(tǒng)計,看你能從中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B、質疑討論: 你用哪些方法可以找出自己與同學的相似特征?(五官、體形、舉止、言談……) 你從哪些方面去觀察尋找自己與同學的相似特征?(看照片、照鏡子、相互看……)為縮小觀察范圍,請看書33和34面,書中要我們著重觀察人物哪幾個方面的特征?(舌、額頭、耳垂、手指) 2、小組觀察法:將自己這四個方面的特征與同學進行比較、記錄。 A、發(fā)表格:每人兩張(34面上圖及左下方圖)。 B、分小組:六人一組。 C、觀察:組內人員相互觀察,統(tǒng)計,完成下發(fā)的兩張統(tǒng)計表格。 3、歸類統(tǒng)計法:引導學生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人。? A、出示全班分類統(tǒng)計圖:四個方面逐一用打鉤方式進行統(tǒng)計。 B、出示全班坐標統(tǒng)計圖:按A、B、C、D四類用柱狀圖表示。 C、學生討論:從統(tǒng)計圖中,你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4、課外延伸法: A、個人課外觀察作業(yè): 觀察自己與家人在舌、額頭、耳垂、手指4個方面的特征,并填入33面的表格中。 B、小組課外觀察作業(yè)選題: 花叢中飛舞的蝴蝶,它們的顏色、形態(tài)都一樣嗎? 我們學校種植的蝴蝶花,它們的花瓣、色彩、形狀一樣嗎? 我們愛吃的玉米,顆粒的顏色都一樣嗎? 搜集某類動物或植物的下一代與其自身相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個體異同的興趣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愿意把自己組的研究結果和別人交流。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收集,整理數據的能力。 知識目標:了解生物的變異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生物的變異現象。 教學難點:變異現象資料的收集、整理過程。 教學準備:燈片(雞冠的圖片)、記錄卡、大蒜瓣(或豌豆) 教學過程: 1.交流課外觀察。 A、我們愛吃的玉米,顆粒的顏色都一樣嗎? B、花叢中蝴蝶的顏色、形態(tài)都一樣嗎? 2.觀察雞冠的差異。 A、燈片出示各種雞冠。 B、觀察。 C、交流。 ??觀察雞冠的顏色、形狀都一樣嗎?各有什么特點? ??其他生物不同個體之間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差異? 2.?研究大蒜瓣個體之間的存在的差異。 A、展示書上研究方案 B、小組討論制訂研究方案。 C、小組研究。 D、小組之間交流研究結果。 ???學生自由的將自己組的研究成果展示給其他人看。 3.?講解:變異。 A、講解:變異。 B、學生舉例:有關生物變異現象的實例。 4.??統(tǒng)計全班各組中大蒜瓣的數量,并制成統(tǒng)計圖,分析它的變異。 A、統(tǒng)計全班各組中大蒜瓣的數量。 B、學生畫統(tǒng)計圖 C、看圖分析: (1)?每組的各個大蒜瓣的數量是否一樣?有什么規(guī)律? (2)對大蒜瓣的數量多少的規(guī)律作何解釋? 5.?課外拓展。 分析變異現象的利弊。 板書設計: 8.??相似于差異 體形 舉止 音容笑貌 繁殖?——基因 課后小結: ? ? 9、克隆羊--多莉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 1.學會收集資料,能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收集到有關克隆技術的發(fā)展和基因工程的資料; 2.學會交流和匯報,能夠將自己的收獲展示給大家,并能夠在交流活動中獲得他人的信息。 知識目標:了解克隆技術的利弊,認識到克隆技術和基因工程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情感目標: 1.體會在收集資料過程中的各種困難; 2.學會與人交流,學會與人合作; 3.激發(fā)對生物技術發(fā)展研究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收集到有關克隆技術的發(fā)展和基因工程的資料; 教學難點: 了解克隆技術的利弊,認識到克隆技術和基因工程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與克隆技術和基因工程相關的資料和圖片; 布置學生在課前準備和收集相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進入沙龍 出示“克隆羊---多莉”的圖片 介紹多莉的相關資料(包括誕生的時間、特別之處、對世界的影響) 學生提出問題 介紹課的形式,進入沙龍 二、沙龍活動 (一)、走進“克隆” 老師作為主持人組織學生將各自收集到的有關克隆的資料與大家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對各種信息進行整理,并補充不全面的地方。 (二)、親近“克隆” 提出問題:克隆技術給人類帶來了那些影響? 討論形式: a.學生與學生展開討論 b.學生與老師展開討論 c.個別與集體展開討論 引導學生歸納對克隆技術的認識。 第二課時 (三)、拓展“克隆”—基因工程 1.學生推舉小主持人介紹“科學在線”的內容,和組織學生進行資料的展示; 2.組織開展:對基因工程的討論 3.匯報自己對基因工程的認識和展望。 三.沙龍結束 教師對本節(jié)課做出評價(多方面); 展望并激發(fā)學生的繼續(xù)研究的興趣。 相關的資料鏈接: 1938年:德國科學家首次提出克隆設想。 1952年:科學家開始用青蛙進行克隆實驗。 1970年:克隆青蛙實驗取得突破,青蛙卵發(fā)育成了蝌蚪,但是在開始進食以后死亡。 1981年:科學家進行克隆鼠實驗,據稱用鼠胚胎細胞培育出了正常的鼠。 1984年:第一只胚胎克隆羊誕生。 1997年2月24日:英國羅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羊培育成功??茖W家用取自一只6歲成年羊的乳腺細胞培育成功一只克隆羊。 1998年2月23日:英國PPL醫(yī)療公司宣布,該公司克隆出一頭牛犢“杰弗遜先生”。 1998年7月5日:日本科學家宣布,他們利用成年動物體細胞克隆的兩頭牛犢誕生。 1998年7月22日:科學家采用一種新克隆技術,用成年鼠的體細胞成功地培育出了第三代共50多只克隆鼠,這是人類第一次用克隆動物克隆出克隆動物。 1999年5月31日: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利用成年體細胞克隆出第一只雄性老鼠。 1999年6月17日:以美藉華人科學家楊向中為首的研究小組利用一頭13歲高齡的母牛耳朵上取出的細胞克隆出小牛。 2000年1月3日:美國著名華人楊向東,用體外長期培養(yǎng)后的公牛耳皮細胞成功克隆出6頭牛犢。 2000年1月:美國科學家宣布克隆猴成功,這只恒河猴被命名“泰特拉”。 2000年3月14日:曾參與克隆小羊“多利”的英國PPL公司宣布,他們成功培育出5頭克隆豬。 課后小結: ? ? 10、生命從哪里來 ?教學目標: 1、了解生命起源的幾種觀點,認識人類對生命起源的探索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整理材料的能力; 3、通過討論、分析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教學重點: 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教學難點: 分析有關觀點和依據,提出自己的觀點。 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 2、分組準備一張記錄表如45頁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長期以來,人類探索生命起源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而生命的起源依然是一個謎,對于這個問題,不同時期的人有不同的認識,讓我們來互相交流有關資料。 二、了解有關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觀點: 1、學生匯報,老師將其分類板書 古代:中國—女媧造人 ??????西方—上帝造人 ??????學者推測—由非生命的物質直接轉化而來。 近代:由非生命物質逐步演化而來—來源于科學實驗 現代:生命來自于地球之外—推測 2、教師小結: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生命的蹤跡,人類從未放棄過對生命起源的探索,但幾千年來對生命起源的問題仍然處于探索中。 ?第二課時 三、交流:地球之外有生命的存在嗎? 1、講解:有觀點稱生命來自于地球以外的星球,那么地球外有生命的存在嗎? 2、交流有關觀點 3、收集、整理在資料卡片中。 4、小結:人類目前沒有發(fā)現在地球外的生命,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類也許會有新的發(fā)現。 四、作業(yè):寫一篇科學短文——地球外有生命的存在嗎? 課后小結: ? ? 11、尋找進化的證據 教學目標: 情感:培養(yǎng)學生善于交流愿意與人交流的美好精神。 探究: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知識: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基本了解生物進化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 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準備: 化石標本、沙子、熟石膏、紙盒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生命在地球上出現后,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發(fā)展出形態(tài)各異的生物,并逐步演變成現在的樣子。科學家是如何知道生物進化的過程的呢? 二、新授 1、講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和遺跡。 2、學生活動?? 觀察化石并對他們進行分類。 3、學生交流將自己的分類結果與同學交流 思考:化石能告訴我們古生物的哪些信息? 4、化石形成的模擬實驗(教師演示實驗) 思考:這個實驗說明了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5、作業(yè): 恐龍是地球上曾經繁榮昌盛的動物,后來突然從地球上消失。 科學家根據恐龍的化石研究了很多種恐龍。 那么你知道哪幾種恐龍呢? 收集關于恐龍的資料,并以恐龍檔案卡的形式記錄下來。 第二課時 6、學生活動: 展示恐龍檔案卡,比一比誰制作的更精美。 7、學生活動: ???閱讀教材上相關的資料,推測恐龍滅絕的原因。 將推測的結果填入表中。 8、交流: 將自己的推測結果與同學交流。 生物進化的秘密 教學目標: 1、能解釋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含義; 2、能以某類生物為例,闡釋生物進化的過程; 3、關注一些和進化有關的有趣問題; 4、培養(yǎng)學生“世界是運動”的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含義,能以某種生物為例闡述生物進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舉例說明某種生物的進化過程。 教學準備:相關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言: 在我們地球上,生存著成千上萬種生物,目前已經命名的有150多萬種。我們現在看到的生物與遠方時期的生物有很大的差異(燈片或其它電教手段出示相關圖片)。這是為什么呢?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來探究一下生物進化的過程。 二、講授新課 (一)活動1(搜集和整理有關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1、教師:簡介達爾文不怕困難,跋山涉水、采集標本、挖掘化石的故事。 (板書:自然選擇) 2、學生將自己搜集和整理的有關達爾文的其它資料相互交流、討論。 3、說一說達爾文的科學精神對自己的影響,我們應該向達爾文學習些什么? (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怕困難、敢于開拓的精神) 4、教師結合學生討論,進行小結。 第二課時 (二)活動2 1、以長頸鹿進化過程為例,認識“自然選擇”物種的含義; 2、學生討論長頸鹿的進化過程; 3、選擇一類其他的動物,試著解釋他們先怎樣進化的。 (要求學生大膽想象,熱烈討論) 4、教師小結:生物的進化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的過程。 三、全課小結: ? 13、山脈的變化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風化作用及地表巖石不斷破碎的原因。 2、通過模擬實驗驗證巖石破碎的假設;從而推測出使巖石破碎的各種因素。 3、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地表巖石的變化。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假設,設計并完成模擬實驗,初步認識風化作用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教學難點:推測出使巖石破碎的各種因素。 教學準備:酒精燈、試管夾、玻璃、一杯冷水和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觀看視頻資料,感受“幼年山脈”和“老年山脈”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小組討論后回答: (1)幼年山脈和老年山脈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想象“老年山脈”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老年山脈”會變成現在的樣子? 2、推測:山脈的變化受到哪些自然力量的作用? 3、交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自己的假設。 4、小組根據自己的假設,設計模擬實驗研究一種自然力量對山脈的影響。 2、匯報交流實驗結果,認識風化作用。 第二課時 三、拓展延伸 1、看圖,認識蘑菇石。 2、推測蘑菇石形成的原因。 3、設計實驗證明自己的推測并寫出實驗報告。 課后小結: ? ? ? 14、沙洲的形成 教學目標: 1、通過模擬實驗證明水和風對土壤、沙有搬運作用以及對石子的搬運和磨圓作用。 2、?知道平原、沙洲的形成過程和原因以及沙塵暴的成因。 3、?體驗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陸地變遷的壯觀過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假設,設計并完成模擬實驗,初步認識沖刷、搬運作用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教學難點: 體驗大自然的力量以及陸地變遷的壯觀過程,形成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噴壺、沙土、各種大小不同的石子、托盤和視頻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欣賞沙洲圖片 二、?探究沙洲的形成 1、提出問題:沙洲是怎樣形成的? 2、學生觀察示意圖,猜想沙洲是怎樣形成的。 思考: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石塊有什么不同?沙洲的形成需要什么樣的條件? 3、匯報自己的猜想。 4、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沙洲形成的模擬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 5、比較噴水前后的“景觀”。 6、討論:如果注入更多水的時候,會發(fā)生什么現象? 7、小結沙洲的形成。 8、拓展:試著用模擬實驗的結果,解釋自然界洪水的沖刷和搬運現象。想象一下,連續(xù)一周的大暴雨,會使地表發(fā)生什么變化?為什么? 第二課時 三、探究鵝卵石的形成 1、?欣賞鵝卵石 2、學生猜想,提出假設:鵝卵石原來的形狀是什么樣子?它們上怎樣形成的? 3、匯報自己的猜想結果。 4、教師出示實驗材料。 5、學生分組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設計模擬實驗。 6、交流、完善實驗方案。 7、分組開展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做好實驗記錄。 8、匯報交流實驗結果。 9、觀察打磨機,概括鵝卵石的形成。 10、拓展: (1)風的搬運作用; (2)冰川的沖刷和搬運作用 課后小結: ? ? 15、溶洞里的鐘乳石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通過觀察鐘乳石的有關圖像提出關于鐘乳石的各種假設。 2、能設計模擬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用文字的語言贊美鐘乳石構成的千奇百怪、撲朔迷離的景象。 2、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 科學知識 能用自己的話解釋鐘乳石、石筍以及石柱的成因。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關于鐘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想和模擬實驗等探究活動,初步認識流水的侵蝕作用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教學準備 石灰石、稀鹽酸、滴管、盤子、盡可能豐富的鐘乳石圖片、視頻資料。 燒杯、玻璃瓶、碟子、曲別針、線繩、蘇打晶體、蒸餾水。 教學過程 一、科學引入 我們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美麗景色吸引著眾多的游人。同學們是否知道那里還有許多美麗的溶洞,溶洞中的鐘乳石隨處可見,形成了奇妙無比的溶洞景觀,更體現了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多媒體展示鐘乳石景觀) 二、科學探究 1、語言描述通過觀察,談談你對鐘乳石的印象? (觀看鐘乳石圖片,用自己的話對鐘乳石進行描述。) 2、猜測鐘乳石的形成 你知道溶洞里的鐘乳石是怎樣形成的嗎? 教師適當提示: 鐘乳石主要形成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靠什么力量形成的?在短時間里能形成嗎? 3、指導實驗 (1)選擇一塊石灰?guī)r (2)用滴管將稀鹽酸滴在石灰?guī)r上。 (3)認真觀察實驗現象。 (4)滴稀鹽酸時要注意安全。 (5)觀察巖石滴酸后的變化時,不要用手去摸。 4、匯報實驗結果 ?誰能把剛才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匯報給大家。 交流時要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匯報實驗中看到的現象交流時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并和自己小組的實驗結果進行比較。 5、自制鐘乳石 (1)、自然界中鐘乳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人類很難看到鐘乳石的形成過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模擬實驗來觀察鐘乳石是怎樣形成的。 (2)、提示實驗過程(多媒體展示) (3)、教師展示提前一周的實驗裝置,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按教師的提示,組裝好實驗裝置,準備進行長時間的觀察。 自己設計記錄表,將實驗結果用條形圖畫下來。 結合自己的實驗裝置,觀察教師的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4)、解釋觀察到的現象:鐘乳石是怎樣形成的? 6、閱讀科學在線,驗證自己的推斷。 三、拓展活動 1、繼續(xù)觀察自己的實驗現象,并隨時做好記錄。 2、在家長的幫助下,利用節(jié)假日,到廣西桂林或其他有溶洞的地區(qū)旅游,感受鐘乳石、石筍、石柱等自然景觀。 寫一首小詩或短文,表達自己的感受 ? 16、人類改變地表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通過觀察和調查發(fā)現人類的哪些活動起到了改變地表的作用。 2、能將人類各種改造地表的活動進行分類 3、能設計一個清晰的方式整理辯論或研究的結果。 4、能按照“對保護地表是否有利”的標準對人類影響地表的活動進行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從正反兩方面看待人類改造地球的活動。 2、能客觀公正地評價與自己持不同看法的同學的觀點。 3、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不怕被別人否定。 科學知識:能有根據地舉例說明人類那些改造地表的活動是對人類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收集和整理資料、召開辯論會等方式來探究“人類活動隊地表的影響”的問題。 教學準備:有關自然力量對地表改變作用的圖片、視頻資料、有關人類引起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的活動圖片、視頻材料。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我們知道,今天我們看到的壯美的自然景觀,高山、河流、平原等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前三課的研究,你認為是哪些自然力量引起地表變化的?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某種地表形態(tài)的改變往往是由許多種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除了自然力量,還有那些力量能引起地表的變化? 科學探究 一、人類活動改變地表 對于人類的那些活動影響著地表的變化,我們已有所了解,把課下搜集的資料展示出來。 1、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3、板書學生總結的人類改變地表的活動方式 人類的這些活動使地表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按著???對保護地表是否有利把這些活動進行分類。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地表不受破壞呢? 二、辯論會 1、提出問題:某地由于人口增加,人均耕地數量減少,不足以維持當地的糧食供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人提出圍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積的方案。對這一方案,你的意見是什么? 2、自由結組 贊成圍湖造田的為正方,反對圍湖造田的為反方,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觀點自由結組。 3、組內準備辯論材料 提示學生在準備材料時要注意,觀點是什么?圍繞這些觀點的理由都有哪些?怎樣總結。 4、展開辯論? (教師隨機組織,但教師不要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 5、總結 經過辯論,我們的觀點是什么? 談談自己對上述觀點的理解,并向周圍的人們進行宣傳 閱讀科學在線,了解有關信息。 拓展活動 我國是一次性筷子的生產大國,每年出口量很大,同時也是使用大國。使用一次性木筷有什么利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保護環(huán)境,拯救森林的角度思考,可采用何種解決方案? 課后小結: ? ? 17、常見礦物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從多角度描述礦石的特點。 2.能根據礦物的不同性質對礦石進行分類。 3.能舉例說明每一種分類方法(或標準)的優(yōu)缺點。 4.能用科學的方法測量各種礦物之間的相對硬度。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礦物。 2.能舉例說明什么是礦物的條痕。 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目標: 1.能舉例說明礦物在人類生活中的用途。 2.能舉2個以上的實例說明寶石的用途 教學準備:常見礦物、刻刀、?磁鐵、無釉瓷片、銅鑰匙、銅幣、鐵釘、玻璃片、砂紙等。 教學過程: 1、談話:地球上的巖石大多是由多種礦物組成的。礦物是人類生存所需的重要自然資源。關于礦物,你都知道些什么? 2、出示各種常見礦物。 3、討論:你希望研究礦物的什么性質?需要什么養(yǎng)的工具?采用什么養(yǎng)的方法?怎樣記錄實驗結果? 4、交流。 5、閱讀教材:77頁 6、提問:怎樣觀察礦物的顏色? 7、講解:條痕就是礦物再無釉瓷片上刻劃留下的痕跡,是礦物的粉末,能夠轉為準確地反映礦物的顏色。礦物條痕的顏色與礦物的實際顏色是有一定區(qū)別的,條痕的顏色才是礦物的準確顏色。 8、認識摩氏硬度計。 9、分組活動、做好紀錄。 10、交流觀察和實驗的結果,比較各種礦物的特征。 11、根據對礦物的觀察和實驗結果,選擇適當的標準給礦物分類。 12、交流各族的分類標準和結果,比一比誰的分類標準更科學。 13、評價學生和分類活動。 14、講述:有些礦物經切割和磨光后可制成美麗的寶石,關于寶石你知道些什么? 15、認識一些寶石及其用途。 16、布置作業(yè):搜集寶石及寶石的用途。 附板書: ???????????????????????????形狀 ???????????????????????????顏色 ????????????????????????????光澤 17.常見礦物????條痕 ???????????????????????????硬度:摩氏硬度計 ???????????????????????????磁 ?課后小結 ? ? 18、金屬的來歷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辨別出常見的金屬制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能舉3個以上的實例說明金屬材料是從什么礦物中提煉出來的。 3.能通過觀察發(fā)現大多數金屬礦石的共同特性。 4.能設計實驗研究“銅、鐵、鋁”等金屬有哪些特性。 5.能舉3個以上的實例說明常見金屬的用途。 6.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研究過程和結果。 教學準備: 生活中各種金屬制品,如鐵鍋、銅鑰匙、電線、鐵刀、銅幣等;分別含有銅、鐵、鋁、鋅、鉛、鎢等各種金屬礦物質的金屬礦石,電池、燈泡、小刀、酒精燈等實驗工具。 金屬用途方面的資料或圖片。 教學過程: 1、談話:2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知道從礦物中冶煉銅和鐵,鑄造出銅器和鐵器。自從掌握了冶煉技術以來,人們從礦物中提出許多有用的金屬,如銅、鐵、鋁等?,F在,利用金屬制成的工具、機器等隨處可見。 2、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由金屬制作的各種物品,你知道嗎哪些? 3、交流。 4、打開書,80頁,圖中這些物品分別是由那種金屬制成的用直線將礦物、金屬及其制品聯系起來。 5、匯報結果: 6、交流:從金屬礦物中能提煉出哪些金屬?這些金屬有什么用途?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資料給大家展示一下。 7、提問:你想研究金屬的哪些性質? 8、選擇問題設計實驗進行研究。提示學生設計對比試驗,進行比較分析。 9、匯報實驗方案,并加以改正。 10、分組活動并將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11、分析實驗結果。 12、討論:金屬的這些性質有哪些用途? 13、總結:金屬的共同性質與用途。 附板書: 18.金屬的來歷 ????????????????????????????有金屬光澤 ???銅?????????????導電性能好 鐵????????????傳熱性能好 ????鋁????????????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延展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描述煉鐵的基本過程,體驗到煉鐵的復雜性。 2.能模擬開采礦物的主要過程。 3.將本組的開采方法與其他小組交流。 4.能為本“公司”的產品設計一段較好的廣告詞。 5.能從保護環(huán)境的角度提出處理廢礦渣的方法。 教學準備: 有關煉鐵的資料和圖片; 幾種礦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錘子、棉布、泡沫塑料杯、護目鏡。 教學過程: 1.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金屬的共同性質,金屬通常是從巖石或礦物中提取出來的。 2.出示人們從鐵礦石中提煉鐵的資料和圖片 3.講解:鋼鐵的冶煉過程包括:⑴傳送帶將原料送入鼓風爐內,再由下方送進熱風,爐里的最高溫度為2300攝氏度。⑵從鼓風爐的出鐵口中流出熔化的鐵的成分,這就是生鐵。其中還有很多雜質。⑶將生鐵轉移至爐內制成鋼。⑷將鋼壓成各種形狀。 4.交流:煉鐵過程的感受。 5.閱讀科學在線 6.提問:什么是冶金工業(yè)? 7.講述:礦產資源一般都埋藏在地層里,開采礦產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讓我們通過實驗模擬開采金屬礦產的過程。 8.出示實驗材料。 9.按課本中的過程進行操作。 10.提問:實驗中泡沫塑料杯和熟石膏分別模擬什么? 11.課后完成記錄結果,課上交流: A.(1)我們小組開采出來的礦物是:???????????? (2)設計圖表,表示出本組開采的礦物名稱和質量 (3)概括出本組開采礦物的方法:???????????????? (4)將本組開采的結果與事前交給老師的信封中的相關礦物信息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是:?????????????????????? (5)給本組開采礦物做一個廣告,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們的用途。 B.在制作和開采過程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將本組開采礦物的方法和過程與其他小組比較,誰的方法有效? C.討論:當礦物從“礦石體”中開采出來以后,剩下的廢棄物就是“礦渣”,“礦渣”會對環(huán)境造成危害,想一想該怎樣處理? D.評價學生活動。 附板書: 金屬的來歷(第二課時) 原料?????鼓風爐??????熔化的鐵?????爐內成鋼?????壓成各種形狀 課后小結: ? ? 19、煤與石油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說出從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煉出哪些原材料。 2.能通過調查發(fā)現煤和石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哪些關系。 3.把自己的調查結果與其他同學交流。 4.認識煤和石油的形成過程。 5.認識人類開采煤和石油的方法。 教學準備: 煤與石油的資料或圖片 煤與石油的形成和開采的資料或圖片 教學過程: 1.談話:煤、石油和天然氣是重要的能源,除了作能源,它們還有哪些用途? 2.教師出示自己搜集的資料 3.分析:從煤和石油中可以獲得哪些提煉物?說說它們的用途? 4.舉例說明一些日常用品是有哪些提煉物制成的? 5.小結:塑料、滌綸、尼龍、涂料、阿司匹林和糖精等都是由煤和石油的提煉物經過復雜的化學加工制成的。 6.討論:如果沒有煤和石油,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 7.出示煤與石油的形成資料或圖片 8.認識煤和石油的形成 9.講解:煤和石油都是遠古時代的生物的遺骸經過幾億年的變化而形成的,含有碳、氫的可燃性礦物質,它們含熱能較高,使用方便,因此成為礦物燃料。 10.出示煤與石油的開采資料或圖片 11.認識煤和石油的開采過程 12.小結:煤、石油在地球上的蘊藏量是有限的,將來必定用完,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這些寶貴的資源,不能隨意浪費。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資料計算地球上現存的煤和石油還能開采的年限。 2.能通過模擬實驗發(fā)現從煤中怎樣提煉各種原材料。 3.舉例說明煤與石油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 4.體驗煤來之不易。 5.能采取行動避免浪費能源。 教學準備: 酒精燈、試管、帶玻璃的試管塞、棉花、煤、火柴。 教學過程: 1.談話: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煤和石油的形成過程太漫長了。根據下面的資料,分別計算目前地球上已探明儲量的煤、石油和天然氣還能開采多少年?將計算結果填入表格中。 2.學生打開書87頁計算 3.匯報結果 4.討論:通過以上資料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5.交流啟示。 6.講述:人們很早就開始使用煤了,從煤中可以提煉出什么呢?讓我們來做個煤的分離實驗吧! 7.演示實驗 8.觀察現象并做好記錄 9.匯報交流 10.閱讀科學在線 11.交流:閱讀科學在線的感受,說一說我們應該學習地質學家李四光的哪些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12.總結 課后小結: ? ? 20、礦產資源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根據對搜集到的資料和以前做過的模擬實驗分析,意識到物質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 2.能發(fā)現過度開采礦產資源對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 3.能設計一種簡潔清晰的方式把調查的結果公布于眾。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意識到人類生存與資源的密切關系。 2.意識到保護陸地物質的重要性。 3.能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采取行動保護礦產資源。 科學知識目標: 能舉例說出我國礦產資源的危機。 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目標: 能夠與同學一起寫一份保護礦產資源的建議書。 教學準備:收集礦產資源浪費或破壞的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1.談話:人類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礦產資源。我們在生產生活中使用的各種金屬器具、塑料制品、建筑材料、主要能源等,都來自于礦產資源,然而,地球上的礦產資源卻面臨枯竭的危險,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哪些浪費、破壞或過渡開采礦產資源的現象? 2.將自己的調查結果與同學交流 3.比一比誰的調查更全面? 4.講述:在調查基礎上,根據不同的礦產資源所受到的破環(huán)提出保護礦產資源的建議。 5.小組討論交流 6.總結:根據提出的建議我們要從我做起,讓寶貴的礦產資源盡快得到保護。 課后小結: ? ? 21、工具——人類的幫手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能具體分析某一類工具的發(fā)展過程和發(fā)展趨勢。 科學探究目標: 1、能設計一種標準對知道的工具進行分類。 2、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發(fā)現技術的發(fā)展對工具發(fā)展的影響。 3、能對某種工具在結構和功能上存在的問題或不足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或方案。 4、能根據生活或學習的某種具體需要,獨立或與其他同學合作設計一種工具。 5、能從不同的角度設計調查問卷,考察自己設計工具的市場效益。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說明自己在做同一件事情是,使用與不使用工具的體會。 2、能把調查結果與其他同學交流。 ST-SE 1、能從效率、省力、效果等方面說明使用工具的好處。 2、能說明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工具的發(fā)展——結構日益復雜化、功能得到了極大加強;同時工具的發(fā)展也促進了技術的發(fā)展。 教學準備: 開瓶器、鉗子、剪刀、鐵絲、未打開蓋的瓶子、白紙、投影儀、繩子、布條或紙條、分類結果記錄表、不同類工具的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師:人的身體不如大象強壯,力量不如牛馬強大,牙齒不如猛虎雄獅鋒利……但人的智慧卻比其它動物高得多,人們發(fā)明和使用工具。工具的發(fā)明和使用是人類能夠做許多其它動物不能做的事情。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它們對人類有哪些幫助?把你知道得寫下來。 每組一張白紙,小學生分組統(tǒng)計各種工具及對人類的幫助。(3分鐘) 小組代表匯報本組的統(tǒng)計結果,師把各種工具用統(tǒng)計大表展示出來, 評價并表揚優(yōu)勝小組 二、體驗工具對我們的幫助 師: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切斷鐵絲、撕開布條、觀察細小物,在解決這些問題時,使用和不使用工具有什么不同嗎?讓我們動手試一試。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體會使用工具與不使用工具的區(qū)別。 師提示: 1、注意安全 ????2、確保在比較過程中所用的材料相同,只是使用工具與不使用工具這組-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冀教版五 年級 科學 下冊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117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