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 第1章 不等關系與基本不等式 1.3 第1課時 平均值不等式學案 北師大版選修4-5
《高中數學 第1章 不等關系與基本不等式 1.3 第1課時 平均值不等式學案 北師大版選修4-5》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數學 第1章 不等關系與基本不等式 1.3 第1課時 平均值不等式學案 北師大版選修4-5(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3 平均值不等式 第1課時 平均值不等式 1.了解兩個(三個)正數的算術平均值與幾何平均值.(易錯、易誤點) 2.掌握平均值不等式性質定理,能用性質定理證明簡單的不等式.(重點、難點) [基礎初探] 教材整理 平均值不等式 閱讀教材P10~P12“思考交流”以上部分,完成下列問題. 1.定理1:對任意實數a,b,有a2+b2≥2ab(當且僅當a=b時取“=”號). 2.定理2:對任意兩個正數a,b,有≥(當且僅當a=b時取“=”號). 語言敘述為:兩個正數的算術平均值不小于它們的幾何平均值. 3.定理3:對任意三個正數a,b,c,有a3+b3+c3≥3abc(當且僅當a=b=c時取“=”號). 4.定理4:對任意三個正數a,b,c,有≥(當且僅當a=b=c時取“=”號). 語言敘述為:三個正數的算術平均值不小于它們的幾何平均值. 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x+≥2.( ) (2)ex+≥2.( ) (3)當a,b,c不全為正數時,≥成立.( ) (4)++≥3.( ) 【解析】 (1) 當x>0時,x+≥2,當x<0時,x+≤-2. (2)√ 因為ex>0,∴ex+≥2,當且僅當x=0時取等號. (3) 如a=1,b=c=-1時,=-,但=1.這時有<. (4) 當a,b,c同號時,,,均為正數,有++≥3,當且僅當a=b=c時取等號. 【答案】 (1) (2)√ (3) (4) [質疑手記] 預習完成后,請將你的疑問記錄,并與“小伙伴們”探討交流: 疑問1: 解惑: 疑問2: 解惑: 疑問3: 解惑: [小組合作型] 平均值不等式的條件判定 命題:①任意x>0,lg x+≥2;②任意x∈R,ax+≥2(a>0且a≠1);③任意x∈,tan x+≥2;④任意x∈R,sin x+≥2. 其中真命題有( ) A.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精彩點撥】 關鍵看是否滿足平均值不等式. 【自主解答】 在①,④中,lg x∈R,sin x∈[-1,1],不能確定lg x>0與sin x>0, 因此①,④是假命題. 在②中,ax>0,ax+≥2 =2,當且僅當x=0時取等號,故②是真命題. 在③中,當x∈時,tan x>0,有tan x+≥2,且x=時取等號,故③是真命題. 【答案】 C 本題主要涉及平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條件及取等號的條件.在定理1和定理2中,“a=b”是等號成立的充要條件.但兩個定理有區(qū)別又有聯系:(1)≥是a2+b2≥2ab的特例,但二者適用范圍不同,前者要求a,b均為正數,后者只要求a,b∈R;(2)a,b大于0是≥的充分不必要條件;a,b為實數是a2+b2≥2ab的充要條件. [再練一題] 1.設a,b為實數,且ab>0,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個數是( ) 【導學號:94910010】 ①+≥2;②a+b≥2; ③+≥;④+≥a+b. A.1 B.2 C.3 D.4 【解析】 ∵ab>0,∴+≥2=2,①成立; a,b<0時,②不成立; +≥,③成立; 當a=-1,b=-2時,④不成立. 因此,①③成立. 【答案】 B 證明簡單的不等式 (1)已知a,b,c∈R.求證:a4+b4+c4≥a2b2+b2c2+c2a2; (2)設a,b,c都是正數,求證:++≥a+b+c. 【精彩點撥】 本題考查平均值不等式及不等式的性質等基礎知識,同時考查推理論證能力.解答此題需要先觀察所求式子的結構,然后拆成平均值不等式的和,再進行證明. 【自主解答】 (1)a4+b4≥2a2b2, 同理a4+c4≥2a2c2,b4+c4≥2b2c2, 將以上三個不等式相加得: a4+b4+a4+c4+b4+c4≥2a2b2+2a2c2+2b2c2, 即a4+b4+c4≥a2b2+a2c2+b2c2. (2)∵當a>0,b>0時,a+b≥2, ∴+≥2=2c. 同理:+≥2=2b, +≥2=2a. 將以上三個不等式相加得: 2≥2(a+b+c), ∴++≥a+b+c. 平均值不等式具有將“和式”和“積式”相互轉化的放縮功能,常常用于證明不等式,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分析不等式兩邊的結構特點,選擇好利用平均值不等式的切入點.但應注意連續(xù)多次使用平均值不等式定理的等號成立的條件是否保持一致. [再練一題] 2.設a,b,c為正數,求證:(a+b+c)2≥27. 【證明】 ∵a>0,b>0,c>0, ∴a+b+c≥3>0,從而(a+b+c)2≥9>0, 又++≥3>0, ∴(a+b+c)2 ≥39=27. 當且僅當a=b=c時,等號成立. 故原不等式成立. [探究共研型] 平均值不等式的變式及條件不等式的證明 探究1 不等式≥,≥成立的條件都是a,b,c為正數,在條件b≥a>0成立時,a,,,,,b之間有怎樣的大小關系? 【提示】 a≤≤≤≤≤b. 探究2 若問題中一端出現“和式”,另一端出現“積式”時,這便是應用不等式的“題眼”,那么若條件中有“和式為1”時,應如何思考? 【提示】 應用平均值不等式時,一定要注意條件a>0,b>0,c>0.若有“和式為1”時,常反過來應用“1”的代換,即把“1”化成“和”,再試著應用平均值不等式. 已知a>0,b>0,c>0,求證: (1)≤ ; (2)++≥(a+b+c). 【精彩點撥】 (1)式兩端均是“和”,不能直接利用平均值不等式,解決的關鍵是對 的處理,先考慮平方關系,化難為易;(2)注意兩邊都是“和”式,可利用(1)題的結論. 【自主解答】 (1)∵a2+b2≥2ab, ∴2(a2+b2)≥(a+b)2, ∴≥ . 又a>0,b>0,∴≤ . (2)由(1)得 ≥(a+b). 同理:≥(b+c),≥(a+c). 三式相加得:++≥(a+b+c). 當且僅當a=b=c時,取“=”號. 1.第(2)問利用了第(1)問的結論≤ ,記住這一結論可幫我們找到解題思路,但此不等式要給予證明. 2.一般地,數學中的定理、公式揭示了若干量之間的本質聯系,但不能定格于某種特殊形式,因此平均值不等式a2+b2≥2ab的形式可以是a2≥2ab-b2,也可以是ab≤,還可以是a+≥2b(a>0),≥2b-a等.解題時不僅要會利用原來的形式,而且要掌握它的幾種變形形式以及公式的逆用. [再練一題] 3.已知a,b∈(0,+∞),且a+b=1,求證:+≥. 【證明】 因為a,b∈(0,+∞),且a+b=1, 所以≥,當且僅當a=b時,等號成立, 所以≤?ab≤?≥4, a2+b2=(a+b)2-2ab=1-2ab≥1-2=,+≥≥8. +=a2+b2+4++≥+4+8=,所以+≥. [構建體系] 1.“a>0且b>0”是“a+b≥2”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答案】 A 2.設x,y,z為正數,且x+y+z=6,則lg x+lg y+lg z的取值范圍是( ) A.(-∞,lg 6] B.(-∞,3lg 2] C.[lg 6,+∞) D.[3lg 2,+∞) 【解析】 ∵6=x+y+z≥3, ∴xyz≤8, ∴l(xiāng)g x+lg y+lg z=lg (xyz)≤lg 8=3lg 2. 【答案】 B 3.設a>b>0,把,,a,b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是________. 【導學號:94910011】 【解析】 ∵a>b>0, ∴a>>>b. 【答案】 a>>>b 4.不等式+>2成立的充要條件是________. 【解析】 由+>2,知>0,即ab>0. 又由題意知,≠,∴a≠b. 因此,+>2的充要條件是ab>0且a≠b. 【答案】 ab>0且a≠b 5.設a,b,c均為正數,且a+b+c=1,求證:++≥9. 【證明】?。剑?+++≥3+2+2+2=9. 當且僅當a=b=c=時取等號. 所以++≥9. 我還有這些不足: (1) (2) 我的課下提升方案: (1) (2) 學業(yè)分層測評(四) (建議用時:45分鐘) [學業(yè)達標] 一、選擇題 1.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A.x+≥2 B.sin x+≥2 C.+≥2 D.ex+≥2 【解析】 根據≥知,條件需a>0,b>0.∴A,B,C均不成立,D中,∵ex>0,∴成立. 【答案】 D 2.a,b為非零實數,那么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A.|a+b|>|a-b| B.≥ C.≥ab D.+≥2 【解析】 a,b為非零實數時,A,B,D均不一定成立. 而-ab=≥0恒成立. 【答案】 C 3.設a>0,b>0,且a+b≤4,則有( ) A.≥ B.+≥1 C.≥2 D.≤ 【解析】 4≥a+b≥2,∴≤2. ∴≥,+≥2≥1. 【答案】 B 4.設02ab,b>a2+b2,且>b. 故2ab-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數學 第1章 不等關系與基本不等式 不等 關系 基本 不等式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1197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