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語文高頻考點剖析:專題11 說明文閱讀
《新人教版中考語文高頻考點剖析:專題11 說明文閱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人教版中考語文高頻考點剖析:專題11 說明文閱讀(1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新人教版中考語文高頻考點剖析:專題11 說明文閱讀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考試須知: 1、請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寫您的姓名、班級等信息。 2、請仔細閱讀各種題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區(qū)域內答題,否則不予評分。 一、 現代文閱讀 (共7題;共119分) 1. (15分) (2019溫州模擬)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題。 共享單車的“尷尬” ①自2017年起,杭州除了免費1小時的公共自行車外,各類共享單車品牌打著“共享單車”和“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問題”的旗號大量涌入。據初步統(tǒng)計,杭州現有的共享單車數量多達7.3萬輛,即將趕超8.68萬輛的公共自行車。目前,交通教育部部長李小鵬明確表態(tài)共享單車是一種模式創(chuàng)新,應積極鼓勵支持。 ②共享單車的好處不勝枚舉,它解決了出行最后公里的難題。單車出行既節(jié)約能源、減少污染,又益于健康,一舉兩得。正如Uber的出現及普及,共享單車順勢而生,讓閑置資源可以高效使用,并帶來選擇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單車在不同用戶手中流轉,一直在路上的單車終于能實現其作為單車的使命,用戶方便了,企業(yè)賺錢了,互利共贏。目前已經有很多城市在鋪設專門的自行車道,方便城市居民使用更環(huán)保健康的單車方式出行。但這一新事物一出現卻遭遇了不少的尷尬。 ③共享單車放置雜亂無章,甚至還有安全隱患。從單車經營者自身來說,并沒有按照合規(guī)合理的原則進行擺放。剛運營時,往往集中在地鐵口、公園旁、公交站臺邊等人員來往密集的地方,擠占了人行通道,也妨礙了環(huán)衛(wèi)工人清理衛(wèi)生。從使用者來說,更是隨心所欲,不負責任。由于一些人圖方便,圖省力,不是將單車放在指定地點或者安全地方,而是任意扔在居民樓下,居民區(qū)小孩玩要時弄不好會被壓到卡到。 ④人為損壞時有發(fā)生,追責難以落實。共享單車由于沒有人跟蹤監(jiān)管,也無法跟蹤監(jiān)管,有些人的劣根性就暴露無遺了。有些人使用完之后不擺放在指定安全地點不說,而是擺放在邊坡不穩(wěn)之地,稍有外力單車便會咣當倒地,更有甚者停放車輛干脆隨便一扔,任單車摔倒,可憐巴巴地趴在地上。還有膽大妄為者,殘忍“肢解”單車,讓車座、車鎖、鏈條等不翼而飛。 ⑤有人趁機敲竹杠,增加消費者負擔。有些人鉆到錢孔里了,什么錢都有臉賺,連共享單車這一剛出現的行當也立馬盯上了。 ⑥共享單車出現的尷尬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按照常理,這些尷尬本來就不應該存在的,但是卻莫名其妙地存在了。如要究其存在原因,與國民素質息息相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愛護公共財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些最起碼的道德難道不是人人都應該具備的嗎? ⑦共享單車無意惹誰,但共享單車卻無辜地遭到了一些人的傷害。共享單車若能言,一定會吶喊:誰能解除我的“尷尬”? (本文有刪改) (1) 第①段中畫橫線的句子寫杭州現有的共享單車數量即將趕超公共自行車數量,其作用是什么? (2) 共享單車遭遇了哪些“尷尬”?請根據文章內容簡要回答。 (3) 閱讀下列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①共享單車放置雜亂無章,甚至還有安全隱患。(“隱患”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②停放車輛干脆隨便一扔,任單車摔倒,可憐巴巴地趴在地上。還有膽大妄為者,殘忍“肢解”單車,讓車座,車鎖,鏈條等不翼而飛。(請簡要分析劃線詞語的表達效果。) (4) 請你從城市規(guī)劃者、共享單車經營者和單車使用者任意一個角度,就共享單車如何進一步健康發(fā)展,結合文章內容和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想法。 2. (12分) (2019七上天臺月考)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 遲子建 ①立春那天,我在電視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開了。粉紅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像一顆顆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這時節(jié)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沒有星星可看了,因為老天把最美的那條銀河,送到了人間天堂。 ②而我這里,北緯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時,卻還是-30℃的嚴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結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節(jié)氣變化了吧,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總是樹的形態(tài)。立春的霜花團團簇簇的,很有點兒花園的氣象。你能從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單瓣的矢車菊。不要以為這樣的花兒一定是銀白色的,一旦太陽從山巒中升起來,印著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鏡一樣,散發(fā)出奇詭的光輝。初升的太陽先是把一抹嫣紅投給它,接著嫣紅變成橘黃,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讓人懷疑蜜蜂看上了這片霜花,把它們辛勤的釀造撒向了這里。再后來,太陽升得高了,橘黃變成了鵝黃,霜花的顏色就一層層地淡下去、淺下去,成為雪白了,它們離凋零的時辰也就不遠了。因為霜花的神經,最怕陽光溫暖的觸角。 ③雖然季節(jié)的時針已指向春天,可在北方,霜花卻還像與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趕也趕不走。什么時候打發(fā)了它們,大地才會復蘇。 ④四月初,屋頂的積雪開始消融,屋檐在白晝滴水了,霜花終于熬不住了,撒腳走了。它這一去也不是不回頭,每逢到寒夜,它又來了。不過來得不是轟轟烈烈的,而是閃閃爍爍地隱現在窗子的邊緣,看上去像是一樹枝葉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頂的雪化凈了,林間的積雪也逐漸消融的時候,霜花才徹底丟了魂兒。 ⑤在大興安嶺,最早的春色出現在向陽山坡上。嫩綠的草芽像繡花針一樣頂破豐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給大地繡出生機時,背陰山坡往往還有殘雪呢。這樣的殘雪,還妄想著做冬的巢穴。然而,隨著冰河乍裂,達子香花開了,背陰山坡也綠意盈盈了,殘雪也就沒臉再賴著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著清香的樹、爛漫的山花和飛起飛落的鳥兒。那蜿蜒在林間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風吹拂得起了魚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陽光,便也跟著起了波痕,好像陽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結了。 ⑥我愛這遲來的春天。因為這樣的春天不是依節(jié)氣而來的,它是靠著自身頑強的拼爭,逐漸擺脫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溫暖,苦熬出來的。也就是說,極北的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它從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著果敢,心無旁騖,直到把冰與雪,安葬到泥土深處,然后讓它們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發(fā)的雨露。 ⑦春天在一點一點化開的過程中,一天天地羽翼豐滿起來。待它可以展翅高飛的時候,解凍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1) 作者在文中通過描寫霜花的變化來寫春天來臨的過程。請你把第②段中太陽升起后霜花顏色的變化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語句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作用? 粉紅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顆顆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3) 選文開頭寫杭州西湖的梅花有什么作用? (4) 結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為標題的理由。 3. (15分) (2019九下義烏模擬)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文本1)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被人為創(chuàng)造出來,用以吸引我們注意力的東西——偶像劇、商業(yè)大片、娛樂圈花邊新聞、網絡游戲、熱點消息等。我們每天光是保持對自己改做的事情的專注,就已經很困難了。 拿網絡游戲來說吧,背后可能是幾百人的團隊,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詳盡的數據,通過聲、光,交互、反饋等全方位途徑,在心理學、行為經濟學、認知神經科學等理論指導下,精心打造而成的。目的是什么呢?創(chuàng)造一個虛擬空間,吸引你的注意力并消磨你的時間。 可以說,一切娛樂產品背后的龐大團隊,考慮的更多的是用多種手段來減小你觸及它們時的心理阻力,誘導你一次次去點擊,耗費你的精力,讓你忘記自己該做什么,讓你很難保持專注,更不用說深度思考了。 (文本2) 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很難投入地、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我們的大腦已經習慣了輕而易舉獲得大量愉悅感,久而久之,當這種強度的愉悅感已經滿足不了你時,你需要更高強度、更持續(xù)、更深入的刺激。相對而言,付出更多、貌似愉悅感更少的事情——比如學習、閱讀、深度思考——自然也就沒有人愿意去做。 (文本3) 當我能夠在畫畫中其樂陶陶時,我的生活變得令人著迷。我驚訝地發(fā)現在自然景色中還有許多以前從未注意到的東西。每當走路坐車時,附加了一個新目的,那可真是新鮮有趣之極:山丘的側面有那么豐富的色彩,在陰暗處和陽光下不相同;水塘里閃爍著如此耀眼奪目的反光,光波在一層一層地淡下去,表面和邊緣那種鍍金鑲銀般的光亮真是美不勝收。在每一個平凡的景色中都能享有一種額外的興味。 在美術館,我會用一種剖析的理解的眼光來欣賞一幅幅藝術杰作,我常??匆娮璧K過我的難點,被一個個繪畫大師如何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真不知道還有什么在不精疲力竭消耗體力的情況下,比繪畫更使人全神貫注了。我的日子因專注于這一目標而使每一個空閑都很充實。我感到心滿意足。這就是思考帶給我的福利。 (節(jié)選自英國政治家丘吉爾的《我與繪畫的緣分》) (1) 這組文本的主要目的,表述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 闡述大眾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被毀掉的。 B . 呼吁大眾不要讓自己成為愉悅感的奴隸。 C . 呼吁大眾在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上磨礪專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D . 表現丘吉爾良好的藝術修養(yǎng),以及對自然、藝術、生活的熱愛。 (2) 根據文本信息,比較“生活中大多數人的愉悅感”和“丘吉爾的愉悅感”有什么不同? (3) 根據(文本1)(文本2),預測一下,大眾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失去什么能力? (4) 軍軍想將上面三則文本作為素材,寫一篇議論性文章,請幫他補充完成下列寫作提綱。 擺出難以保持專注和不愿深度思考的現象→分析難以保持專注和不愿深度思考的原因及影響→________ (5) 這組文本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悟。 4. (15分) (2019八下白山期末)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山崗上的禿樹 ①車過山崗的時候,忽然就發(fā)現了那株樹,它突兀地站在冬天的地平線上,遠離成片結隊的森林,獨自站立在寒風中,蒼老、孤獨、虬枝盤結,努力想把枝枝丫丫伸出生空,卻怎樣都伸不直的樣子。 ②那時節(jié),夕陽西下,有飛鳥還巢,金色的夕陽把那棵禿樹鍍了一層金,暗淡的背景里,那棵禿樹,彰顯,凹凸,浮雕一樣,像一張逆光的照片,唯美,清涼,沒有一絲煙火氣息,周遭的山崗,田野,石頭,兀自靜默,唯有風,像一個行吟詩人,撫過禿樹,撫過曠野,撫過泥土,撫過沙石,留下一行行蹩腳的詩句。 ③沒法兒不心動,沒法兒不震撼,為一種生命力,即使凋落,即便頹敗,仍然致致以求,向上是它不朽的生命力。 ④沒有一片葉子去裝飾的樹,像一個脫掉了華衣麗服的女人,裸露出來的,是無法掩飾的虛弱與丑陋??墒沁@棵禿樹,我一點都沒覺得它丑,它姿態(tài)從容優(yōu)雅,一幅經風見雨,處變不驚的模樣,讓我想起了老屋門前的那棵樹,也是這樣,也是光禿禿的,枝丫上沒有一片葉子,不管是春天還是夏天,也不管是秋天還是冬天,它一直都是這樣光禿禿,但是,它卻一直是有生命力的,是鮮活著的,它樹干里新鮮的養(yǎng)分和水分就足以見證。 ⑤如果樹記得自己的年齡,它一定是很老了,老到滄桑,老到連一片葉子,都承載不起。當然,它也曾有過燦爛年華,濃蔭如蓋,蔽日遮天。它也曾有過繁花似錦,蜂蝶縈繞,郁郁蔥蔥。我曾在它尚且美好的年華里遇到過它,也曾在它碩大的樹冠下,乘涼,奔跑,嬉戲,也曾在它的滿樹繁花下,憂傷,郁悶,思索。它記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它記得我們曾經的歡樂與悲傷,不管風雨雷電,不管冰凍霜寒,初衷不改地守護在老屋旁邊。 ⑥可是有那么一天,一個大雨之夜的早晨,那株蒼老的禿樹,一聲不吭地倒下了,它的枝干滿是皺褶,四分五裂地倒在地上,被摔成幾截,腐朽不堪。它有多少年沒有長過葉子?難道它已經老朽的承載不起一個鳥窩?它是老得再也沒有一絲力氣挺立了嗎? ⑦禿樹不在了,留下一個光禿禿的樹墩,那些鳥兒搬家了,我也遷徙了,遠離了禿樹,遠離了老屋,可是不管走到哪里,那棵樹,沒有一片葉子的禿樹,一直都默默地站在我的心里,像圖騰,像支柱,像我依戀不舍的伴侶。 ⑧車子越過山崗,飛馳而去,那棵站在山崗上的禿樹,轉瞬便被落下很遠。我回頭,這棵站立在冬天里,似曾相識的禿樹,透過車子帶起的風沙煙塵,依舊傲然挺立在山崗上,依舊肅穆安靜地挺立在寒風里。 ⑨丑陋嗎?其實也不見得,丑不丑,在人心。記得看過一幅漫畫,說一個人的思想就像底褲,你不能逢人就把自己剖開來,告訴人家你多有思想,也就是說,你不能遇到人就脫掉自己的衣服,露出底褲。 ⑩禿樹也是一樣,樹有樹的內涵,樹有樹的心靈,美與丑需要慢慢琢磨和參悟。禿樹自有禿樹的風韻和意味,懂得的人自然會體味它的好與妙,就像人生的每一個年齡段,童年有童年的純真和爛漫,華年有華年的美麗與憧憬,老年有老年的芬芳和韻味,不經歷,怎么知道其中的曼妙? ?站在冬天里的禿樹,裝飾別人的風景,也裝飾自己的夢,而有夢的人不會蒼老,而有夢的樹四季常青。 (1) 請從修辭角度賞析“它突兀地站在冬天的地平線上,遠離成片結隊的森林,獨自站立在寒風中,蒼老,孤獨,虬枝盤結,努力想把枝枝丫丫伸出生空,卻怎樣都伸不直的樣子”這句話的表達效果。 (2) 作者由“山崗上的禿樹”為什么聯想到了老屋門前的那棵樹? (3) 結合全文,分析文章第?段的作用。 (4) 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 . 作者在山崗看到的那株樹,雖然頹敗,獨自站立在寒風中,但令人心生敬意。 B . 老屋門前的那棵樹也是這樣光禿禿的,雖沒有樹葉,但自始至終傲然挺立在老屋前,一直都默默地站在“我”的心里。 C . 老樹也曾有過燦爛的年華,正像人一樣,也有自己的童真和韻味。 D . 第⑨段中“丑陋嗎?其實也不見得,丑不丑,在人心”兩句,作者意在告訴人們老樹也有美好的心靈,也有其獨特的內涵和風韻,這種美需要人們用心去琢磨和參悟。 5. (15分) (2019九上麗江期末)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綠色塑料 ①塑料問世后,即被人們廣泛地應用到了幾乎所有的領域。但是,在塑料應用極大地促進工農業(yè)生產發(fā)展,豐富和改善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帶來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塑料不會自行“腐爛”,如果塑料薄膜長期存在于田間,不僅妨礙耕作,而且破壞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對農作物生長造成不利影響。發(fā)達國家對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過掩埋!焚燒和回收利用等方法進行處理,但都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為此,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中外許多科學家為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紛紛投身于“綠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謂“綠色塑料”,并不是指綠顏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夠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會污染環(huán)境的塑料。具體地說,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內具有與普通塑料制品同樣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與自然環(huán)境同化的一類聚合物。因為它對保護環(huán)境具有重大意義,所以被稱為“綠色塑料”。 ③“綠色塑料”的品種很多,這里只介紹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轉基因型塑料四種。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劑生產出來的塑料。我國科學家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對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劑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過了技術鑒定,并在推廣中證明這一技術已經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長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會給土壤物化性能帶來影響,對土壤養(yǎng)分造成破壞。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纖維素、木質素等天然物質,用化學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業(yè)技術研究院利用農作物下腳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農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極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數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不會污染環(huán)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種叫真核產堿性細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產出生化聚酯,再經進一步加工生產出的生物塑料。德國格丁根大學的微生物學家通過對一種細菌的特定基因隔離,使植物細胞內部生成聚酯,再利用這種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這種塑料在細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環(huán)境,而且還可用做肥料回歸大自然。 ⑦轉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國密執(zhí)安州立大學教授索姆維爾等人研制的。他們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從一種叫做營養(yǎng)佳良產堿桿菌的土壤細菌中分離出生產塑料的基因,然后把這一基因轉移到一種遺傳結構墑單的油菜子屬植物中,培育出一種適宜種植的名叫多羥丁酸的塑料植物.這種植物的葉、稈、根都能長出多羥丁酸顆粒塑料,用這種顆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維爾研究的啟發(fā),美國密茨根大學的生物學家則干脆將這種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長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們就可以像種植莊稼那樣大面積種植和收獲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還處在研究或試產階段,距大規(guī)模推廣使用還有一段時間,但科學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經為人們展現出光明的前景。我們堅信,隨著研究的加速進展,綠色環(huán)保塑料的新時代一定會很快到來。 (1) 通讀全文,說說文章圍繞“綠色塑料”說明了什么內容。 (2) 文中第②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 仔細閱讀第⑤、⑥段文字,說說“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異同。 相同:________ 不同:________ (4) 請你結合本文有關知識,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傳“綠色”塑料袋的特點及使用意義,提高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 6. (25分) (2019天水)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涵養(yǎng)幾分靜氣 宋威 ①一則故事,讀來耐人尋味。父親丟了一塊表,抱怨著四處尋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兒子悄悄進屋,不一會兒就找到了。父親很好奇,兒子則回答:我就安靜地坐著,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表就找到了。 ②這就是“心靜”的力量?!办o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一事當前,苦惱抱怨無濟于事,煩躁驚慌也于事無補,唯有穩(wěn)住陣腳、靜下心來、凝神細思,方能尋覓解決之道。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一語道破“靜”的重要,“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堅守內心的寧靜,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見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guī)律。那么,“靜心功夫”從何處得來? ③“不奮發(fā),則心日頹靡;不檢束,則心日恣肆?!焙B(yǎng)靜心功夫,離不開嚴格的自律。毛澤東同志在湖南一師求學時,特意到最喧鬧的地方讀書,目的就是鍛煉意志,讓自己能夠胸懷靜氣,心緒不受外界所擾。為了讓自己安靜下來,有人給自己定下“靜坐”的“日課”,堅持每天獨坐兩小時,終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嚴格的自律,助人逐漸養(yǎng)成寧靜、專一的心態(tài),讓人雖得意而不忘形、處困頓而不沉淪、臨誘惑而不搖擺,也因靜而明志,因靜而生慧。 ④有人說,每臨大事有靜氣。大事當前的靜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艱難困苦的歷練。蘇軾《書舟中作字》記載,一次乘船途中,灘險舟危,舟中士子面無人色,唯獨他“作字不少衰”。這份從容蓋因其“更變亦多矣”,所以能臨事不懼,處變不驚。可見,不憚于在難事、煩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煉,就能將內心打磨得成熟豁達,沉穩(wěn)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時一事的得失;多經歷幾番雨疏風驟的洗禮,耐得幾回興衰榮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來臨之時,氣定神閑、沉著冷靜,抵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讀書以養(yǎng)性,書畫以養(yǎng)心?!办o心功夫”,還可從讀書中來。寂寞憂愁時讀一闕《定風波》,心會變得豁達敞亮;委屈不平時讀一卷《寬容的哲學》,能收獲“既忍且耐”的智慧。身處低谷之時,從書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縱使“山重水復”也終將迎來“柳暗花明”;得意之時,時常讀書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端起沉甸甸的書本,走進書中的世界,浮躁之氣便能蕩滌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尋得“此心安處”。 ⑥古人云:“人心多從動處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云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瀟然自得。何地無真境,何物無真機?!焙B(yǎng)幾分靜氣,絕非暮氣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潛、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從容不迫、少一些進退失據?!办o心”的功夫,助人眼界開闊,胸襟豁達,挺過如磐風雨,包容萬千氣象,尋得生命真諦。 (選自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報》) (1) 請概述本文的中心論點。 (2) 閱讀全文,談談如何才能做到“涵養(yǎng)靜氣”。 (3) 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文中第③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5) 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再寫出一個“涵養(yǎng)靜氣”的方法。 7. (22分) (2019八上紹興期末)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筷子春秋 ①我們的祖先何時開始使用筷子,已無可考。但這兩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練 操縱,使用起來靈巧無比,難怪西方有學者贊揚筷子是古老東方文明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時稱為“梜”,是木字旁,不是“挾”?!抖Y記曲禮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鄭玄的注釋是“梜,猶箸也”。司馬遷的《史記宋微子世家》謂“紂始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桮’?!闭f明“箸”的稱呼始自商代。 ③“箸”變成今天的“筷”,有個說法是與江南沿海的船民有關,因“箸”與“住”同音,對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稱“箸”為“快兒”。又因多數“快兒”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頭,成為“筷子”。雖明代已經有人稱“箸”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僅收錄了“箸”而并未收錄“筷”。 ④《禮記》有所謂“飯黍毋從箸”,先秦時人們吃飯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夾菜。從飲食進化推想,原始社會以手抓食可謂自然不過,其后的食器發(fā)展為“匕”,曲柄淺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發(fā)展而來,但總不及用箸夾菜更為方便。 ⑤理論上,促成“箸”的誕生,契機應是熟食燙手。先民發(fā)明鉆木取火,將食物煮熟后,隨手用樹枝撈取是合理推測,因為原始人類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樹枝。從現在筷子的形體來看,它還帶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雖是餐具,卻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學者指出,用筷子進食時,要牽動人體三十多個關節(jié)和五十多條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筷子不過是小小餐具,卻魅力十足,成為文明進步的標志。法國思想家羅蘭?巴特談到筷子時認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樣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為人們暴力之下的獵物,而是和諧傳送的物質”。 (作者 李陽波 選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報》 略有刪改) (1) 本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有關“筷子”的知識? (2) 第④段劃線部分采用了哪種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 第⑤段劃線的“理論上”能否刪去?結合文意說明理由。 (4) 文中寫筷子作為餐具有哪些優(yōu)勢? 第 13 頁 共 13 頁 參考答案 一、 現代文閱讀 (共7題;共119分)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3-4、 3-5、 4-1、 4-2、 4-3、 4-4、 5-1、 5-2、 5-3、 5-4、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新人教版中考語文高頻考點剖析:專題11 說明文閱讀 新人 中考 語文 高頻 考點 剖析 專題 11 說明文 閱讀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1300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