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 19 黔之驢導學案 蘇教版1
《七年級語文下冊 19 黔之驢導學案 蘇教版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語文下冊 19 黔之驢導學案 蘇教版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十九 黔之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提高學生借助工具書及注釋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匯、語句,如:蔽、窺、稍、慭慭然、狎、跳踉等,疏通文意,翻譯全文。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寓意。理解本文的內(nèi)容即老虎懼驢、識驢、戲弄驢、吃掉驢的過程和本文啟示人們應該認識事物本質(zhì)、克服對未知事物畏懼的心理,從而駕馭并征服客觀事物,掌握真本領,真才干的重要的寓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教育學生認識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zhàn)勝困難。 【教學重難點】 重點:1、積累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詞,學會翻譯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內(nèi)容和寓意。 難點:1、學習本文對心理和動作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龐然大物”“黔驢技窮”這兩個成語。 【導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平時大家一定會經(jīng)常遇到一些成語,成語中有不少來源于我國古代寓言故事,“黔驢技窮”就是其中一例,它來源于我國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驢》。而要正確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們就必須先來一起接觸這篇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所謂“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過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所以,我們閱讀本文時,要看它講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并理解這個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二、走進作者: 柳宗元(773--819),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代文學家。二十一歲登進士第,三十一歲為監(jiān)察御史。順宗即位,王叔文等執(zhí)政,他參加了王叔文的集團,被任命為禮部員外郎。這時,他和王叔文、劉禹錫等積極從事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罷宮市、免進奉、擢用忠良、貶謫贓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王叔文執(zhí)政不到七個月,因為遭到宦官和舊官僚聯(lián)合反攻而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后,改為柳州刺史。憲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歲,所以他還有另外一個稱號就是“柳柳州”。在這里,他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以欣賞美麗的山水來排遣自己郁悶煩惱的心情,感悟人生哲理,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chǎn)。這時的有些是采取寓言的形式,諷刺了當時腐敗的政治和社會,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無能,殘暴兇殘,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文章短小警策,含意深遠,表現(xiàn)了杰出的諷刺才能。《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是著名的諷刺小品,包括《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作者認為這三則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為戒,故稱“三戒”。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諷刺了封建剝削階級丑惡的人情世態(tài)。 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和韓愈合稱為“韓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與韋應物并稱,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著有《柳河東集》。今天我們要學習他另外一種風格的文章:寓言《黔之驢》。 三、預習檢測: 讀準下列字音: 好(ho) 載(zi) 黔(qin) 窺(kuī) 慭(yn) 駭(hi) 遁(dn) 噬(sh) 狎(xi) 踉(ling) 倚(yǐ) (hǎn)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節(jié)奏、圈畫疑難)。 2、讀完課文后,請大家分組討論文章翻譯。教師指定每小組的翻譯范圍。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同時思考導致驢悲劇的原因有哪些。 歸納:(1)老虎要吃它,驢并未有侵犯虎之意,是虎主動入侵。(直接原因) (2)驢本身無能 , 僅一“鳴”、 一“蹄” 。(根本原因) 4、教師板書重點詞: 之:①的,結構助詞。“黔之驢?!? ②它,代詞,代驢?!胺胖较??!薄?虎見之。”“ 蔽林間窺之?!薄?稍出近之。” 黔:文中指今指四川貴州一帶,今為貴州省的簡稱 船載以人:船:用船 “以”,連詞,相當于“而” 然:①“……的樣子”,形容詞詞尾?!褒嬋淮笪镆病!薄皯€憖然?!?②然而。如“然往來視之” 以為:① 把(它)當作,“以為神?!?②認為?!耙詾榍沂杉阂??!? 蔽:隱藏 窺:偷看 稍:漸漸地 憖然:小心謹慎的樣子 他日:有一天 遁:逃走 且:將要 噬:咬 勝:能承受 甚恐:“甚”,很 能:特殊的本領 益:更加 習:習慣、熟習 終:始終 稍近:漸漸靠近 狎:親近而不莊重 因:①因而,“虎因喜?!?②于是?!耙蛱源簋\?!? 計:盤算 ——怒吼 技:技藝,本領 跳踉:跳躍 乃:才 去:離去 近:接近,靠近 勝:能承受 蹄:用蹄子踢(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 5、請每組的學生代表到講臺前說出文言文翻譯,教師予以指正。(略) 6、提醒學生注意兩個句子的翻譯。 ①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船”,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詞充當狀語?,F(xiàn)代漢語中除時間名詞外,名詞一般不能充當狀語。) ②驢不勝怒,蹄之。(“蹄”,踢,用腳踢。這里作動詞用。) 7、課文寫虎從“畏驢”到“食驢”的過程可分為幾個層次? 找出各層次中表現(xiàn)虎的心理活動及行為動作的詞語? 它們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文中寫虎從“畏驢”到“食驢”的過程可分為六個層次,即 (1)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 (2)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3)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4)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 (5)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⒁蛳玻嬛唬骸凹贾勾硕?!” (6)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第一層,寫虎被驢這個“龐然大物”所嚇住,“以為神”三個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寫活了。下面極形象地用“蔽”、“窺”、“稍”等詞,勾畫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態(tài)。 第二層,寫虎漸漸出來靠近驢,“憖憖然”寫出虎小心謹慎的樣子,希望能摸清驢的底細而又小心謹慎的心理。 第三層,寫虎被驢的叫聲嚇了一大跳,遠遠地逃走,以為將要來咬自己了。驢子不僅外形大,而是嗓門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驢的叫只是它的本能,并沒有對虎構成威脅,所以虎來來回回又觀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 第四層,寫虎日久天長,更加熟悉了驢的叫聲,又試探地靠近驢子,在它周圍走動,心有余悸,始終不敢向驢進攻。 第五層,寫虎又漸漸靠近驢子,又進一步戲弄它,碰闖、依靠、沖撞、冒犯它,來激怒驢子,看看驢還有什么本領。果然,驢禁不住發(fā)起怒來,使出了自己的絕招“蹄之”。經(jīng)過多日的調(diào)查研究,虎終于摸清了驢的虛實,自然非常高興。 第六層,寫虎吃掉了驢,取得了勝利。這一層寫得痛快淋漓,老虎威風大震,“跳踉大”,從動作、聲音兩個方面寫出它一往直前的氣勢,終于把龐然大物的驢吃掉。 心理:① 以為神 ②憖憖然,莫相知 ③“虎大駭”“以為且噬已也”“甚恐” ④“覺無異能”“終不敢搏”⑤ 益押 ⑥技止此耳(恐→疑→探→喜→計→吃) 動作:①蔽林間窺之 ②稍出近之 ③遠遁 ④往來視之,近出前后 ⑤蕩倚沖冒 ⑥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 說明:各層次中表現(xiàn)虎的心理的語句分別是“以為神”、“覺無異能者”、“莫相知”、“終不敢搏”、“以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初見驢時,虎“蔽”“窺”,勾畫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驢一鳴,虎大駭,遠遁”,“駭”“遁”,進一步刻畫了虎的恐懼心理;接下來“稍出近之”、“往來視之”、“近出前后”直至“蕩倚沖冒”而激怒驢,寫虎再三試探,處處可見虎的生性大膽和工于心計;最后的“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等語句,句式短促,節(jié)奏鮮明,寫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滿的情態(tài)。 ——這些語句生動逼真地描繪了虎對驢的認識的全過程,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且使其波瀾起伏,引人人勝。 8、虎開始為什么害怕驢?虎后來又為什么吃掉驢? 明確:虎見到驢形體大,是個“龐然大物”,把它當作神奇的東西,所以非常害怕驢;又因為虎通過多次觀察,知道驢的本領只不過“鳴”和“蹄”,“技止此耳!”沒有什么別的能耐,才吃掉它。 五、合作探究: (一)研讀第一段 1、 故事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你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明確:故事發(fā)生的背景——“黔無驢”“船載以入”。這樣安排,一可見其是外來戶,二來鋪墊虎被迷惑的情節(jié),三來暗說其形體龐大。 2、能否刪掉文中第一句,為什么? 明確:第一句為故事的發(fā)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合理的情境,也為故事的發(fā)展埋下了伏筆,文中所有的情節(jié)都無法展開。所以這一句不能刪除。 3、“蔽”可見虎的什么心理?“蔽而不逃”又可見什么? 明確:a畏懼心理,視之為龐然大物;以為神;因不識而害怕;b、雖怕卻不甘心,不逃而“窺”;虎以“窺”來摸對方底細;為下面情節(jié)發(fā)展作鋪墊。 4、文中有很多詞語用得準確生動,我覺得有一個字用得特別妙,大家能猜得出嗎? 明確:“蔽”用得好,“窺”用得更妙,意思是“偷看”,現(xiàn)在仍然適用,“窺視”、“窺探”,一個“窺”字,勾畫出老虎初見驢時,既好奇,又害怕,又不心甘的心理,可謂一字傳神,我覺得換任何一個字都不恰當。 5、“近之”怎么理解?為什么要“近之”? 明確:a“近”作動詞解;b揭示虎要認識對方的決心;c“稍”和“然”照應,說明“近”的程度,虎還在探求階段,故而謹慎。 6、本段寫虎的心理活動扣住了哪一個字?文中表現(xiàn)在哪些字詞上? 明確:這一節(jié)寫虎的心理活動扣一“怕”字,但又有起伏變化。 7、那么虎開始為什么害怕驢? 明確:因為虎見到驢形體大,是個“龐然大物”。把它“以為神”,當作神奇的東西。 (二)研讀第二段 1、黔驢之技有哪些? 驢的如此本領可用一個什么成語表示? 明確:黔驢之技不過一“鳴”一“蹄”,這兩個詞生動傳神地寫出驢在“龐然”的形體掩蓋下的平庸技能;驢的這種本領可用成語“黔驢技窮”(或“黔驢之技”)來表示。 2、“龐然大物”“黔驢技窮”“黔驢之技”均可比喻本領不過如此,被人看穿,多用于貶義,諷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無法解決的窘境等等。請同學們試用這幾個成語造句明確:例①:帝國主義看起來是龐然大物,實際上外強中干,沒有什么可怕的。朝鮮戰(zhàn)爭、越南戰(zhàn)爭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 例②:囚犯想了個越獄的辦法,但黔驢之技,怎能逃得出保衛(wèi)人員的眼睛! 例③:小明夸下???,說他會修理電視,等到他家的電視真的壞了,他卻黔驢技窮,束手無策了。 3、能說說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驢的嗎? 明確:作者從聲音(驢一聲長鳴)、動作(驢大怒,啼之)、形體(龐然大物)三個方面來寫驢的。 4、對于虎的細心觀察,驢的回應是什么?面對驢的回應,虎又如何表現(xiàn)? 明確:從三個角度來看驢、虎的相互反應:a.驢“鳴”,虎“駭”和“遁”;b.從“以為神”到“以為且噬己也”,虎對敵手的認識并無實質(zhì)性進展;c.但它放棄了沒有呢?引出下文。 5、“然”的作用是什么?“益習”“近出”“終不敢搏”,是對虎的什么描寫?作用是什么? 明確:“然”,表轉(zhuǎn)折;“往來視之”,仍然堅持觀察,且細心而頻繁;“覺”和前面的兩個“以為”一脈相成,是懷疑的開始,因而也標志著情節(jié)的轉(zhuǎn)折。 后面那些則是虎的心理和動作(理解“益”“習”的一字多義)。表現(xiàn)虎在心理上習慣、行動上更大膽,同時又不貿(mào)然行事的思想。煞費苦心只為最后一吃,虎的形象也逐漸清晰。 6、虎是怎樣取得了對驢的徹底認識并終于消除了顧慮呢? 明確:“跳踉大”,以一縱一吼震懾對方;“斷其喉”,擊其要害,機警而精明;“盡其肉”,大嚼大吃,徹底享用。這一切,對虎是多么酣暢,對驢又是多么可悲啊! 7、對驢的正面描寫有幾次,分別是什么?以此表現(xiàn)了它的什么特點? 明確:驢正面出場兩次,一次是“一鳴”,一次是“不勝怒,蹄之”,表現(xiàn)了驢在別人暗算面前的麻木和乖乖進入圈套的愚蠢。 8、當驢出現(xiàn)時,“虎見之”的最初反應是什么?為什么會如此? 明確:虎的最初反應是“以為神"。因為從來沒有見過,而且“龐然大物也”,所以覺得神奇。 9、虎對驢的態(tài)度有改變嗎?從哪里看出? 明確:虎對驢的態(tài)度有改變,如:“蔽”“窺之”,“近之然”,“遠遁”“甚恐”,“覺無異能者”,“近出”“不敢搏”,“稍近”,“蕩倚沖冒”,“跳踉大”等?;⒌膽B(tài)度變化為:恐懼—懷疑—挑釁。 10、故事的結局是什么? 明確:結局——“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11、為何虎最后敢吃了驢?(虎后來為什么能吃掉驢?) 明確:虎通過多次觀察,漸漸了解了驢的“本領”僅是“鳴”、“踢”,雖然驢外觀看上去是“龐然大物”,但“技止此耳”,沒有什么別的能耐,才吃掉它。 12、文中描寫老虎吃掉驢的過程所用的句子是? 明確:(齊答)“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 六、精讀品析: 1、觀看flash 影片《黔驢技窮》,概括虎、驢的形象。形象塑造,對比鮮明,相映成趣。師生根據(jù)演出共同評點,概括老虎、驢子的性格特點。 2、怎樣概括驢、虎兩個寓言形象的特點? 明確:黔驢——龐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虛有其表、外強中干、遲鈍麻木、不辨形勢。 老虎——在沒有弄清對方底細之前,存有恐懼心理;它反應迅速,行動靈活,謹慎小心,善于觀察,反復試探,在摸清驢子的底細以后,大膽果斷地攻擊對方要害,立即致敵于死命,是一個勇猛機警、謹慎小心、善于觀察、狡猾果斷的形象。 3、總結寓意:本文只是在講驢子和老虎的故事嗎?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明確: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鮮明的針對性、現(xiàn)實性。本文意在諷刺那些無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聯(lián)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諷刺的是當時統(tǒng)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又無才無德、外強中干的上層人物。但我們也可以不從驢被虎吃掉的角度,而從虎吃掉驢這一相反的角度,來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強大的東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zhàn)而勝之。(言之有理皆可) 4、將原文結尾內(nèi)容及譯文材料發(fā)給學生閱讀。 原文: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譯文:哎!外形龐大好似很有德性,聲音洪亮好似很有本領,如果不露出它的可憐的技能,即使虎很勇猛,卻疑慮畏懼,最終不敢進取;像今天這樣,可悲啊! 5、通過本文你對寓言有什么認識? 通過一個小故事來講明一個道理的文體就叫寓言。這種寫作方法可以叫做“托物寓意、借古諷今、以小見大”等等。 七、拓展延伸: 1、從本文派生出那些成語?寫出三個跟動物有關的成語。 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已經(jīng)使完了。 黔驢之技:比喻虛有其表,僅有的一點伎倆也用完了。龐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強大而實際上脆弱的東西。 2、改寫故事結局,讓驢子戰(zhàn)勝老虎:《黔驢新編》(字數(shù)200字,想象要合理) ①一場驢虎之爭以驢死虎口而宣告結束,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虎家族正在為它們的英雄召開慶功會,驢家族卻在沉痛哀悼他們的不幸同伴,請你代表虎家族寫一份賀詞,代表驢家族寫一份悼詞。 ②柳宗元在這則寓言中塑造了一個不光彩的“蠢驢”形象,其實驢也很無辜,請你改編《黔之驢》,為驢平反,重塑驢的形象。 明確:想象合理皆可。 板書設計: 黔之驢(寓言) 柳宗元 驢(外強中干、不辨形勢) 虎(勇猛機警、善察果斷) 形 態(tài):龐然大物 ———以為神 畏驢(害怕) 聲 音: 鳴 ——— 甚 恐 ↓過程:恐→疑→探→喜→計→吃 動 作: 踢 ——— 喜(技止此耳) 食驢 結局:被吃掉 (黔驢技窮) 教學反思 1、以作者為線索,連接課堂內(nèi)外、新舊知識,可以幫助形成知識網(wǎng)絡,拓展閱讀面,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學會一種學習的方法、思維的方式,即:編織知識網(wǎng)絡也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溫故可以知新。 2、通過小組討論弄懂文意,再由教師評點強調(diào),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既學會在合作中學習,學會探索,又能強化基礎知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故事情節(jié)較強的文章,讓學生進行課堂表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效果,有利于拓展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閱讀與理解。-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七年級語文下冊 19 黔之驢導學案 蘇教版1 年級 語文 下冊 驢導學案 蘇教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1313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