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確定起跑線》教案和《圓的認識》教學實錄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確定起跑線》教案和《圓的認識》教學實錄及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確定起跑線》教案和《圓的認識》教學實錄及反思(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確定起跑線》教案和《圓的認識》教學實錄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確定起跑線》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了解田徑跑道的結構,學會確定跑道起跑線的方法。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 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有用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對跑道周長的計算,了解田徑場跑道的結構,能根據所學 知識解決確定起跑線的問題。 難點: 綜合運用圓的知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探究起跑線位 置的設置與什么有關。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決賽場面,博爾特以9秒58創(chuàng)新世界紀錄。 師:100米賽為什么那么吸引人?讓那么多人為這9秒58而歡呼不停?(因為公平,才吸引人。與學生聊一聊比賽中公平的話題。)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400米決賽場面。 師:看了兩個比賽,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又有什么想法?(組織學生交流) (100米跑運動員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400米跑運動員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400米跑的起跑線位置是怎樣安排的?外面跑道的運動員站在最前,這樣公平嗎?) 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走進運動場,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研究、解決這些問題,了解比賽的時候各跑道的起跑線是如何確定的。 【新知探究】 (一)觀察思考,找出問題關鍵。 (課件出示完整跑道圖) 觀察跑道圖,每條跑道一圈的長度相等嗎?差別在哪里昵?比賽的時候,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怎樣才能做到公平比賽? (二)分析比較,確定解決問題思路。 1. 小組交流:觀察跑道圖,說一說,每一條跑道具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內外跑道的差異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充分交流得出結論: (1)跑道一圈長度=2條直道長度+一個圓的周長 (2)內外跑道的長度不一樣是因為圓的周長不一樣。 2. 小組討論:怎樣找出相鄰兩個跑道的差距? (1)分別把每條跑道的長度算出來,也就是計算2個直道長度與一個圓周長的總和,再相減,就可以知道相鄰兩條跑道的差距。 (2)因為跑道的長度與直道無關,只要計算出各圓的周長,再算出相鄰兩圓的周長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鄰跑道的差距。 (三)計算驗證,解決問題。 計算圓的周長要知道什么? 直徑 第一道的直徑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方法一:計算完成下表。 ?《確定起跑線》教學設計 方法二: 75.1×3.14-72.6×3.14=7.85(m) 77.6×3.14-75.1×3.14=7.85(m) …… (引導學生將3.14159換成π進行計算) 剛才大家通過計算已經知道了400米跑相鄰兩個跑道長度大約相差7.85米,也就是相鄰跑道的起跑線應該相差7.85米。哪一種方法更快更簡便呢? 第二種方法更簡便。 如果我們在計算圓的周長時直接用π來表示,看你有什么發(fā)現?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1.25×2×π …… (相鄰跑道起跑線相差都是“跑道寬×2×π”) 師:從這里可以看出:起跑線的確定與什么關系最為密切? 生:與跑道的寬度關系最為密切。 師(小結):同學們經過努力終于找到了確定起跑線的秘密!對了,其實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寬度,就能確定起跑線的位置。 (四)鞏固應用,形成技能。 1. 小學生運動會的跑道寬比成人比賽的跑道寬要窄些,要開小學生運動會,你能幫裁判計算出相鄰兩條跑道的起跑線又該相差多少米嗎?400米的跑步比賽,跑道寬為1米,起跑線該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寬是1.2米呢? 2. 在運動場上還有200米的比賽,跑道寬為1.25米,起跑線又該依次提前多少米? 【知識梳理】 本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知識? 【隨堂練習】 請你設計一個200米的跑道。 《圓的認識》教學實錄及反思 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圓的認識”,以前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圓,但對于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點和性質還是比較困難的,小學數學概念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又是一個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學生正處在邏輯抽象思維形成的階段上,要使他們全面、正確的理解數學概念,就應該靈活采取各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下面,我從課前準備和課堂教學、課后反思談談自己的新的體會: 一、我該“怎么教”——教材線索分析和學情分析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行、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和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生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又是學生學習圓的周長和面積的重要預備知識。所以,它在整個幾何教學體系中起著承前起后的作用。教學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fā),結合具體情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這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上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查閱教材及教學參考書,關于“圓的認識”一課,教材的編排思路:實物揭示 “圓”(讓學生感受到圓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多種方式畫圓(初步感受圓的基本特征)——認識直徑、半徑 、圓心(掌握圓的基本特征)。教學參考書中 “圓的認識 ”一課的目標定位是: 1. 學生能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圓的特征;學會使用圓規(guī),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步驟 。 2.體驗圓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3.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學情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注重四基,提高四能,并加強與社會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的基礎知識、認識水平、理解能力參差不齊。有一部分同學雖然對圓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但對圓的理性認識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上本課時,必須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通過折、量、畫、議的手段,在動手操做中獲得知識的體驗,得到成功愉悅。 二、我怎樣才能“教得更好”——別人的經驗和知識點取舍 1.經典課例如何取舍? 上文中說到“圓的認識 ”這節(jié)課許多名師都有自己的研究,華應龍老師從不同的背景中體驗圓的本質屬性,同時讓學生感受研究問題的“規(guī)矩”,讓學生體驗追問為什么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朱樂平老師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入手,抓住學生的差異認識圓;張齊華老師從圓的美人手,放大圓的文化特性……名師們的經典課例各有特色,我們該如何進行取舍? 2.知識點如何取舍? “圓的認識 ”這節(jié)課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1)基本知識:圓的概念。圓的各部分名稱:半徑、直徑、圓心。 圓的特征:圓是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同圓或等圓內直徑是半徑的兩 倍,同圓內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有無數條半徑和無數條直徑。 ? ? (2)基本技能:用圓規(guī)畫圓。 ? ? 面對這么多知識點及技能,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是平均用力?還是有所取舍?人人 要學會的目標是什么?即基本的目標是什么?學有余力的學生的目標是什么?怎樣設計出拓展練習的數學味? 3.圓與生活的聯系僅僅是圓很美嗎? 很多教師 “圓的認識”這節(jié)課在課的結束部分,都會與生活進行聯系,在欣賞生 活中的圓時,讓學生感受圓是一個完美的圖形,圓有圓滿的意味。但對于一個事物的美與丑是非常個性化的,有人認為圓很美,也有人認為矩形最美,甚至有人 認為不規(guī)則的最美,所以圓與生活聯系只是感受圓很美是不夠的,而且美不美更多的是從圓的物理屬性去發(fā)現圓與生活的聯系,并沒有從圓的本質屬性上去建立 生活的聯系,缺少了數學味。那么如何把圓的本質屬性與生活進行聯系呢?有了上面的思考,我對“圓的認識 ”有了自己的實踐。 四、我的教學實踐——教學材料與路徑、方法的反復磨合 教學目標: 1、組織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體驗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系。能根據這種關系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2、讓學生了解、掌握事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圓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并學會畫圓。 難點:根據圓的特征,學會畫規(guī)定大小的圓。 教法設計:觀察法、演示法、探索法、動手操作法、講解法、練習法。 學法設計: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動手操作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不同的圓形實物、圓規(guī)、直尺、圓形紙片等。 學具準備:各種不同的圓形紙片、圓規(guī)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1、師:大家看教師手上拿的是什么呀?(圓形笑臉)希望我們每個人也要像這張笑臉一樣,開心、快樂的面對每一天,好嗎?(好)那就從現在開始,請大家都自信地微笑一下嗎?。ㄕn件出示) 2、請看大屏幕幕,這些同學們在玩套圈游戲,你認為哪種方式更公平呢? 左圖:站一排? ?? ?中圖:圍成一個正方形? ?? ?右圖:圍成一個圓 生:我認為右圖更公平。因為每個人到小旗的距離都相等。 師:那圓中到底蘊藏著怎樣的秘密呢?今天讓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領略其中的奧秘。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把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學起來自然親切、真實,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和習慣。] (二)、動手操作,探索特征 1、感受生活中的圓 師:對于圓,同學們非常熟悉,生活中你看到哪些物體是圓形的,誰來說一說。 生:硬幣、紐扣、光盤、桌面、鐘面……年輪。 師:看來同學們非常善于觀察,真不錯,老師也給大家?guī)硪恍╆P于圓的美麗的圖片,讓我們一起欣賞吧?。ㄕn件出示) 這些圖片美嗎?(美)古希臘數學家稱,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圓形物體,既體會圓形物體的美,又初步感受圓的一些特征。] 2、動手摸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征。 師:這個紙箱里有各種形狀的平面圖形,誰愿意上來幫我把圓形摸出來(閉上眼)說說你是怎么把圓摸到的呢? 生:以前學的平面圖形邊是直的,圓邊是曲的,沒有棱角。 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對)正是同學們所想的,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讓學生動手摸一摸的游戲,既符合學生的學習特征,又新穎有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在摸的過程中感受圓形與其它平面圖形的區(qū)別。] 3、借助實物創(chuàng)造圓。 師: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實物和學具袋中的工具,想辦法創(chuàng)作一個圓。 同學們真是心靈手巧,一會兒功夫,桌上畫出了很多的圓,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創(chuàng)作的? 生:我是用硬幣、用杯子蓋、三角板中間的空心部分、圓柱。 師: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這么多圓,下面請同學們聽清楚老師的要求。 第一,把剛才你畫的圓用剪刀剪下來。第二把這些圓像老師這樣沿著不同的方向反復對折,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第三,把你的發(fā)現說給你的同桌聽聽,好,按老師的要求開始吧! 師:誰來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發(fā)現折痕相交于一點。 師:我們把折痕相交的這一點稱作圓心,一般用字母O來表示。(板書)在你的圓中標出圓心。 [設計意圖:充分相信學生的聰明才智,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創(chuàng)造圓,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圓是一個封閉圖形。為接下來的學習作鋪墊。] 4、自學匯報,感知概念。 師:我們認識了圓心,其實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一樣,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稱,自學課本56頁的內容,看一下圓的各部分名稱。 師:通過自學,你知道了什么? 生:匯報、半徑、直徑(課件出示)理解圓上、圓內、圓外各點。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哪條是圓的半徑? 師:大家理解的都不錯,請在你的圓中畫出一條半徑,一條直徑并用字母標出來。 [設計意圖:運用課本并不是死讀課本,而是要把教材內容吃透、用活。學生經過上面的學習,對圓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自學課本,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完整的概念。] 5、動手實踐,理解概念。 ①師:通過自學,我們認識了圓心,半徑和直徑,關于半徑和直徑有哪些秘密呢?接下來我們繼續(xù)進行探究。 請同學們4人為一小組,動手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你有什么發(fā)現?在小組里討論。 課件出示:活動要求,學生討論、交流。 ②小組匯報。 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的發(fā)現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我們發(fā)現,圓內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驗證圓的直徑和半徑有無數條。(畫對折) 師: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所有半徑長度都相等、直徑長度都相等。(同意)你是怎樣驗證的。 生:我們是看出來的(半徑都是3cm,直徑都是6cm) 生:我們還發(fā)現,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師:你們是用什么方法得出這個結論的? 生:測量、對折。 師:你能將直徑和半徑的關系用字母表示出來嗎? 板書:d=2r? ???r= 強調:說得非常好,課件出示直徑、半徑都相等,在這里一定要注意,在同一個圓內有無數條直徑,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改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從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中逐漸形成了一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主去探究。這樣的設計更突出了對學的過程的重視,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相互交流、討論、補充、啟發(fā),得到圓的特征,不僅使學生的認識從具體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學生感悟了研究數學問題的基本方法。] 6、口答:d=?? ? r=? 7、用圓規(guī)畫圓。 師:請同學們拿出圓規(guī),用圓規(guī)任意畫一個圓(老師在欣賞大家畫圓的過程中,怎么發(fā)現有的同學畫的圓大,有的同學畫的圓?。? 誰來說一下這是為什么,你是怎樣畫的? 生:兩腳叉開,固定針尖,旋轉一周。(課件出示畫圓) 師:那在畫圓的過程中,應注意些什么呢? 生:針尖不能動,兩腳的距離必須保持不變。 師:請同桌互相看一下,你們畫的圓的位置在不在同一個地方?、 生:不在。師:那誰決定圓的位置(圓心) 師:同桌比一比,你們剛才畫的圓大小一樣嗎?(不一樣) 生:那誰決定圓的大?。ò霃剑ㄕn件出示) 師:現在我們用圓規(guī)畫一個半徑3cm的圓。欣賞同桌的圓,那如果老師想讓大家畫一個直徑4cm的圓,該怎么辦? [設計意圖:“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眲邮植僮鞯倪^程,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看似簡單的畫圓問題,實則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表述、概括等步驟,循序漸進地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體驗出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為后續(xù)教學奠定好基礎。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用數學語言表述的能力,發(fā)展數學思維。] (三)、實際應用,深化認知 師:老師想檢測一下大家的掌握情況。你們敢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嗎? 1、搶答:知道半徑填直徑或知道直徑填半徑。 2、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①連接圓心和圓上的直線叫半徑。 (??) ②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 ③圓里有無數條半徑和直徑。??? ?(??) ④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⑤兩條半徑可以組成一條直徑。(??) ⑥半徑2厘米的圓比直徑3厘米的圓大。(??) 3、你知道手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軸應裝在哪里? (一中是指一個圓心,同長可能是指半徑一樣長,也可能是指直徑一樣長)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關于圓的記載、墨子,“圓,一中同長也”課件出示,學了今天的知識,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難易適中、有梯度,體現了層次性,靈活性、啟發(fā)性和生活性。一是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新知,另一方面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思。]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對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圓不僅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也走進了人們的心靈,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像圓那樣完美!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和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五、我的教學反思——實踐帶來的啟示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1、聯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來自現實生活,學生生活周圍處處有數學,結合生活實際引入概念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因此,我從生活中引入圓,通過看一看、想一想,抽象出圓的表象,培養(yǎng)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自主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本節(jié)課中,我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例如,在教學中,同學們用各種學具創(chuàng)造圓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3、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自己“做”數學的過程,因此,要將學生形成數學概念的過程轉變?yōu)樵诓僮髦兴伎己头治龅倪^程。例如,在教學中,學生通過畫一畫、量一量、折一折、觀察等一系列活動中,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性思維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1.探究要從學生的已有經驗開始 奧蘇伯爾認為 “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本褪钦f,學生的學習不是從空白開始,而是帶著已有的特定行為傾向和獨特的經驗來面對學習環(huán)境和新的學習任務。也就是說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興趣等基礎就是探究的起點,順應學生需要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探究只有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實際出發(fā),才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才可能是主動的。否則就會造成“假探究”現象。 2.探究的目標要有層次,全體學生與個別學生區(qū)別對待 在進行探究活動時,探究的目標要有層次,全體學生與個別學生區(qū)別對待,探究活動采用由淺及深、逐步深入的方式,使探究具有層次性。在“圓的認識”實踐嘗試中,我們設計了畫圓不同層次的探究目標,首先是全體學生必須掌握的圓規(guī)畫圓的基本技能,其次是理解圓的大小由半徑決定,圓的位置由圓心決定,最后是了解其他畫圓的方法,初步感知圓周上的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相等。有了層次性的探究目標,我們把畫的活動分成了三個探究活動進行,一是讓學生探究如何用圓規(guī)畫好一個圓;二是畫大小不同、位置不一的圓,探究圓的大小和位置分別由誰來決定;三是其他方法畫圓。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前兩個環(huán)節(jié)是針對全體學生設計的,因此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探究,而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針對部分學生設計,探究時間相對較少,并且結合了教師介紹不同的畫法,目的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更多拓展的空間,并讓全體學生感受圓的本質屬性。 3.探究要體現數學味 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條件豐富多彩的今天,數學課堂上更是精彩紛呈,在這種“熱鬧”的課堂氛圍下,數學課的“數學味”被低層次的操作活動、表層思維的討論所代替。數學探究活動中如何體現“數學味”成了一個難題。在“圓的認識”探究活動設計中試圖體現更多的“數學味”,如在畫圓的環(huán)節(jié)中當學生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后,進一步提出“畫圓一定要用圓規(guī)嗎?”“籃球場上的圓是怎么畫出來的?還有其他的畫圓方法嗎?”又如在找圓的探究活動中,當學生找到了圓形紙片的圓心后,進一步提出如果不是紙片,是一個硬幣,我們該怎樣找到圓心呢?探究活動的設計,都在學生解決了問題后,進一步提出新的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在“建構——解構——重構”中一次次激起學生學習的興奮點,把學生的思維活動推向高潮,體現探究的數學味。 (三)、創(chuàng)設合適情境,多一點探究味 1、情境要有現實性 ? ???情境的現實性包含兩部分,一是問題來源于學生的生活,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經常在他們身邊發(fā)生的事;二是問題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直接來源于數學學習中的問題。如:“圓的認識”第一次實踐嘗試中,我們用平面圖形引入圓,初步地感知了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區(qū)別,讓學生在平面圖形背景中認識圓。又如:我們在上“設計起跑線 ”一課時,課的一開始讓學生看了一段錄像:第一部分是一些運動員在100米的直道上進行比賽,起點在同一條直線上,學生看了以后沒有什么意見;第二部分是一些運動員在同一起跑線進行400米的比賽,看完錄像后,學生很氣憤,都一致認為起跑線設置不夠合理,經過討論發(fā)現同一起跑線跑400米,跑在外道的運動員在彎道時跑的半徑較大的圓弧,因此他們跑的路要比跑在內道的運動員多。于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開始想辦法設置一條公平的起跑線。正是因為對跑步比賽的熟悉,學生才會產生學習的熱情,不僅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更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數學知識能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 2、情境要有針對性 創(chuàng)設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有關的知識,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注意情境的針對性。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我們不僅要考慮情境是否有現實性,我們更要考慮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否有利于本節(jié)課的目標達成,情境是否與所學的數學內容緊密相關,情境是否有利于生活模型向數學模型跨越。顯然,情境如果沒有針對性,不僅不能達成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就連教學目標也很難達成,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為了提出一個問題,有針對性的問題才有它存在的價值。 總之,這節(jié)課既有優(yōu)點又有缺點,最重要的是我從這節(jié)課的準備、上課和反思中學到了很多對以后教學實踐有用的經驗,在此特別感謝姜老師提供這樣的機會。-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確定起跑線 圓的認識 人教版 六年級 數學 上冊 確定 起跑線 教案 認識 教學 實錄 反思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147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