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電大考試《西方行政學說》期末試題綜合資料匯編附答案(后附論述題)備考可編輯
《2019年電大考試《西方行政學說》期末試題綜合資料匯編附答案(后附論述題)備考可編輯》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電大考試《西方行政學說》期末試題綜合資料匯編附答案(后附論述題)備考可編輯(4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年電大考試《西方行政學說》期末試題綜合資料匯編附答案(后附論述題) 西方行政學說 一、西方行政學說 填充題 1、(沃爾多)著有《公共行政的事業(yè)》等大量行政學名著,是西方(新公共行政)運動的積極倡導者和參與者。 2、(政府的失?。┦枪策x擇理論的研究重點,分析政府行為的效率以及尋找使政府最有效率工作的(規(guī)則制約體系),是公共選擇理論的最高目標。 1、20世紀六、七十年代,行政學擺脫了長期以來對政治科學的過分依賴,由 純理論 研究轉向(應用)研究。 2、1968年,新公共行政學高舉(社會公平)的旗幟應運而生,它倡導關注(意義和價值)、著重建立規(guī)范理論,以期促使未來人類社會綻放出一線曙光。 A 1、奧斯本所強調的是要改變政府行為的內部驅動力——以“(任務驅動)的政府”取代“(規(guī)章驅動)的政府”。 2、奧斯本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上并沒有走極端,他強調的是政府要善于(利用市場機制),不能(只靠指令控制)進行管理。 3、奧斯本采用的企業(yè)家政府這一概念,實際上是試圖把企業(yè)經營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來,使政府這類公共組織能像私人企業(yè)那樣,合理(利用資源),注重(投入產出),提高行政效率。 B 1、巴納德認為,組織成員對組織共同目標的理解可以分為(協作性理解)和(個人性理解)。 2、巴納德認為組織是一個由(協作意愿)、共同目標和(信息交流)這三個相互關聯的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 3、巴納德認為權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主題或個人方面,把命令作為(有權威)來接受;二是客體方面,命令(被接受)的性質。 4、布坎南認為,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執(zhí)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這種政策不能確保(資源的最佳配置)。 C 1、從學科發(fā)展歷史來看,行政學是從(政治學)中分離出來而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 2、從思想淵源來看,威爾遜的行政學說特別受到了( 德 )國行政研究思想的影響,(斯坦因)是其中頗負盛名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任務。 3、從(《行政行為》)一書問世起,西方行政學便開始邁進了一個新的時代,即以(科學化的概念),實證的研究方法來取代傳統的、充滿含混命題和教條化陳述的內容。 D 1、多屆美國行政改革委員會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厄威克提出的(行政組織管理)原則。 2、德魯克提出的政府機構工作步驟實際上概述了包括目標制定、(分解)、實施、(評估)等環(huán)節(jié)在內的整個政府機構目標管理的過程。 3、德魯克認為,組織中的目標可分為戰(zhàn)略性目標、策略性目標以及(方案和任務),它們分別由組織中的各級管理人員和(一般工作人員)來制定。 4、登哈特認為,在新公共服務理論的思想來源和概念基礎中,更具當代代表性的理論先驅主要包括(民主公民權理論)、社區(qū)與公民社會的理論、(組織人本主義)和新公共行政學以及后現代公共行政理論。 E 1、厄威克認為,管理過程由三個職能組成:(計劃) ,組織和(控制)。 2、厄威克長期從事(著述)工作,他在管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把古典管理理論(系統化)。 3、厄威克認為管理控制的派生職能同組織的(人事因素)有關,主要包括配備人員、挑選人員、安置人員和(懲罰)。 F 1、法約爾對于管理的定義是通過將(經營與管理)進行比較并對管理活動的(要素分析)來揭示的。 2、法約爾的主要功績在于開創(chuàng)了組織研究領域。從組織理論上看,法約爾所討論的主要是(組織結構)問題。 3、法約爾的理論已由當代美國傳統管理學派的學者們加以繼承并發(fā)展。這個學派亦稱(管理過程學派)。這一學派的理論觀點對于我國管理界有較大影響,特別是(管理要素說和管理原則),在很大范圍內已經得到了直接或間接的應用。 4、法默爾認為,公共行政領域更多的認識和努力應致力于通過(語言解釋)而不是通過(實證研究)來發(fā)展。 5、法默爾更多的是希望告訴我們在公共行政中必須學會接受(反例),必須學會讓(矛盾)站住腳并且學會不再堅持單一的真理。 6、法國政治家布丹的《共和六論》以及近代英國政治思想家洛克的(《政府論》)和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等歷史性著作中,都蘊含著豐富的行政管理思想。 7、懷特指出,端正官紀應從(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進行,這兩個途徑要相互補充靈活運用。 8、懷特認為,政府的行政效率從根本上來說是以行政組織中(責任)與(權力)的適當分配為基礎的。 9、懷特作為西方行政學的奠基人,尤其擅長(人事行政)問題的研究。他堅信行政管理存在著一些具有(普適性)的理論原則。 10、懷特早在19世紀20年代便從經濟壞境和政治壞境、(客觀社會壞境)以及(科技壞境)等諸方面對行政壞境之于行政管理的重要影響作了較為深入、系統的探討。 11、霍哲認為,績效可以分為三個不同層次:個人的、(團體的)及(組織的)。 12、霍哲主張,評估政府的目的在于(改進服務),讓政府對(公民的需求)更負責。 13、霍哲強調,最高管理層應在對組織文化的評估和變革中扮演關鍵性角色,必須把(官僚組織)文化改變成為(創(chuàng)新型和支持性)文化。 G 1、古德諾對政治與行政“二分法”表現出的興趣,主要已不是在于政治與行政的 分離 ,而是在于二者的(協調)。 2、古德諾的行政學研究和威爾遜的研究有著相當一致的地方,他也是站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一邊,主張公共行政權力的(集中)。 3、古德諾關于“(政治)是國家意志的表達,(行政) 是國家意志的執(zhí)行”以及如何實現二者協調的創(chuàng)見對其后行政學的獨創(chuàng)研究頗有貢獻。 4、古德諾是西方行政學初創(chuàng)時期的另一位具有重要理論貢獻的行政學家。他不僅是一位著名的行政學家,還是享有盛譽的(政治學家)和(教育家)。 5、古利克的各人興趣一直都主要在(公共財政)、人事和(城市政府)這些領域。 6、古利克采用了威爾遜關于應該建構一門行政科學的主題,認為這樣一門科學應該建立在一些既可以應用于(公共部門)又能夠應用于(私人部門)的基本原則之上。 7、公共治理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主張通過(合作、協商、伙伴)關系,確定(共同的目標)等途徑,實現對公共事務的管理。 8、官僚制組織通常要制定一整套規(guī)則和程序來規(guī)范組織及其成員的管理行為,韋伯認為,它們可以保證官僚制組織的合理性、(合法性)、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 J 1、進入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西方行政學理論無論是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并且最終出現了由傳統意義上的(公共行政)向現代意義上的(公共管理)轉型的發(fā)展趨勢。 K 1、奎德將準備實施備選方案這一過程使用的方法叫“(執(zhí)行分析)”。 2、奎德認為,政策分析是在(運籌學)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3、奎德認為,政策分析的本質不僅是要考慮(應該怎么辦),而且更要首先考慮(應該干什么)因素 。 4、擴大職責范圍、權利下放、(分散責任)和(群眾參與管理),是麥格雷戈認為在組織中實施貫徹執(zhí)行Y理論的幾種具體方法。 L 1、里格斯提出的過度社會(發(fā)展中國家)公共行政的三個基本特點是(異質性)、形式主義和(重疊性)。 2、里格斯基于對不同社會形態(tài)國家的社會經濟結構及文化、歷史與公共行政之間的相互影響進行(比較研究)而創(chuàng)立了(行政生態(tài)學)這個重要的行政學分支學科的。 3、里格斯在《行政生態(tài)學》中以(泰國)作為溶合型行政模式的典型代表,以(菲律賓)作為棱柱型行政模式的典型代表,以美國作為衍射型行政模式的典型代表,對它們作了深入分析。 4、林德布洛姆對漸進分析的層次進行了劃分,即劃分為簡單的漸進分析、(斷續(xù)的漸進分析)和(策略分析)三個層次。 5、林德布洛姆認為,政策分析之所以不能進行理性化的周密分析,而要采用漸進分析,是因為決策與政策的制定必然要受到政治、(技術)和(現行計劃)的制約。 M 1、麥格雷戈在《企業(yè)的人性方面》中把Y理論叫做“(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的結合”。 2、麥格雷戈的人事管理理論主要就表現為他基于對傳統X理論合理內核的揚棄而提出的以注重發(fā)揮人的才干和熱情、重視(人的行為)、尊重(人格)為特征的Y理論。 3、目標管理這一概念最初是由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1954)—書中作為一種新管理方法提出來的,其宗旨是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壓制的管理)。 S 1、所謂公共選擇是指(非市場)的集體選擇,實際上就是(政府選擇)。 T 1、泰勒所謂的第一流的工人是(適合其工作)而又(愿意努力干)的人。 2、泰勒認為,規(guī)模較大的企業(yè)不能只依據(職能原則)來組織和管理,而必須應用例外原則。 W 1、威爾遜認為,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公共輿論) 將起權威性評判家的作用。 2、威爾遜的政治與行政二分法和韋伯的官僚制理論都認同行政管理的完善取決于從行政公務中積極排除(政治性)因素。 3、威爾遜的行政學研究方法論主張,應該運用(歷史)方法和(比較)方法對不同政府所共有的行政管理規(guī)律進行研究。 4、威爾遜在《行政學研究》一文中,從行政學(研究的起點)和(具體研究內容)兩個方面對行政學研究的目標和任務做了明確界定。 5、沃爾多說,在公共行政領域,除了(案例研究方法),尚很少有什么其他探討公共政策的方法。 6、沃爾多在公共行政領域除了是一個(創(chuàng)造者)之外他還更多的是一個(評論家)。因此,他所起的作用與其他行政學家有所不同。 7、沃爾多把組織理論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傳統組織理論時期,第二個階段稱之為(新傳統組織理論)時期,最后一個階段稱之為(現代組織理論)時期。 8、韋伯是最早對社會生活中的組織現象進 行系統研究的學者之一,因此,有人把韋伯稱作(組織理論之父)。 9、韋伯認為,盡管社會組織在不同發(fā)展時期具有不同的性質和特質,但(權威)和(控制)是各類社會組織都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10、為了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泰勒主張明確劃分(計劃職能)與(執(zhí)行職能),改變傳統的經驗工作方法。 X 1、以西蒙為代表的當代西方行為主義學派政治學者的重要方法論主張之一就是提出(新的概念)工具去從事研究。 2、西蒙的(有限理性)決策模式和林德布洛姆的(漸進決策)模式都是從實證角度對理性決策模式作了分析和批評。 2、西蒙對西方行政學的主要理論貢獻就在于他基于對行政學所謂“(正統)”研究方法的批判而提出的(行為主義)行政學說。 4、西方行政學的產生和發(fā)展是與西方(科學管理)運動密切相關的,而對于這場運動的形成起著決定性影響的乃是泰勒。 5、行政生態(tài)學是以(行政現象)、行政行為與(行政壞境)之間相互關系為研究對象的。 5、“行政管理”是英文“Public Administration”一詞的漢譯,傳統上亦稱(公共行政)或“公共行政管理”,最近一個時期,也有人將其譯為(公共管理)。 7、新公共服務理論是美國著名行政學家(羅伯特·登哈特)基于對(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反思,特別是針對企業(yè)家政府理論缺陷的批判而建立的一種新的行政學理論。 8、新公共行政學派鮮明主張社會科學家應該以其專業(yè)知識和才能從事價值判斷,它們強調(批判理論、道德哲學)對行政學研究的意義。因此,他們推崇后邏輯實證主義哲學的思辨方法,將(價值理論)放在優(yōu)先考慮的地位。 Z 1、在巴納德看來,所謂組織平衡實質上就是(貢獻)與(誘因)的平衡,它是組織生存和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2、在奎德看來,與政策分析密切相關的政治因素主要表現在(政治可行性)與(真正的委托人)兩個方面。 3、在德魯克看來,政府機構是“用經濟活動所得的盈余來支付的(服務性設施)”,其管理的目的在于“(出色的服務)”。 4、在古利克看來,在一個多元化社會中的(民主制)政府優(yōu)于(集權制)政府,因為前者能夠產生新思想,具有自由批評的矯正效應并且要求老百姓對最終結果做出評價。 5、在公共行政領域,對效率的解釋大致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即(機械性效率)與(社會性效率)。 6、在行政學研究中,西蒙是以(事實)與(價值因素)的區(qū)別為其方法論的出發(fā)點。區(qū)分這兩種因素的理論依據是邏輯實證主義學派的知識理論。 7、在方法上,漸進決策模式注重事物變化量的積累,以量變導致質變;它強調在進行改變時維持(社會和組織)的穩(wěn)定,因而主張(不間斷)的修改,而不是引起動蕩的變革,逐步對政策加以修改并最終改變政策。 8、在科學管理運動興起之后,一些行政學家便開始重視通過科學管理來尋求政府行政效率的問題。例如,萊芬韋爾就把科學管理的原則運用于(機關辦公室管理),庫克也曾將科學管理運用到(教育和市政機構);而懷特則用科學管理理論研究政府行政管理。 9、綜觀古利克的整個行政學思想,我們不難發(fā)現它明顯具有(一體化)和(實踐性)的特征。 10、正式法默爾選擇的哲學(認識論)高度才使得其理論對于公共行政尤其是行政理論的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11、作為一位與泰勒處在同時代的法國管理學家,法約爾沒有像泰勒那樣去過度關注作業(yè)現場的操作效率問題,而是試圖尋求一種具更廣泛適用性的“(一般管理)理論”。 12、自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美國政府部門廣泛推行了(全面質量管理)運動,倡導政府部門積極尋求(滿足公眾)的基本需求,盡力追求產品與服務品質,并通過不斷發(fā)展的組織體系與能力穩(wěn)定改進服務品質。 二、西方行政學說 名詞 目錄 41 1、政治 2、政治學 3、行政學 4、政黨分贓制 5、第四權力機關 6、傳統文官制度 7、“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 8、工時研究 9、職能工長 10、工資刺激系統 11、差別工資 12、泰羅的組織概念 13、法約爾法則 14、紀律 15、領導 16、集中 17、跳板法則 18、等級制度 19、管理職能 20、官僚制 21、權力 22、法理型統治 23、傳統型統治 24、個人魅力型統治 25、常規(guī)化 26、政治 27、由下而上 28、由上而下 29、正面職業(yè)終身制 30、POSDCORB 31、群體 32、互相滲透定律 33、整體學說 34、圓環(huán)形的反應 35、情況定律 36、權力 37、個性 38、自由 39、改造權力 40、增加權力 41、功能權力 42、政黨 43、社會差距 44、群氓假設 45、經濟人假設 46、霍桑 47、霍桑效應 48、協作 49、協作體系的效力 50、凈滿足 51、均衡理論 52、非正式組織 53、復合性正式組織 54、領導 55、特殊的誘因 56、一般誘因 57、權威 58、無關心區(qū) 59、滿意人模式 60、權威 61、效率 62、理性 63、引誘-貢獻功利量表 64、程序性決策 65、非程序性決策 66、目標轉移 67、形式推動的搜索 68、最佳壓力 69、行政生態(tài)學 70、融合型行政 71、衍射型行政 72、形式主義 73、同化性 74、中間均衡模型 75、棱柱型社會 76、一元化社會 77、政治神話 78、多元化社會 79、重疊性 80、外生性變革 81、內生性變革 82、需要層次論 83、社交需求 84、自我實現需求 85、X理論 86、x理論 87、Y理論 88、漸進主義方法 89、綱要式方法 90、層級集體主義 91、預算 92、公共行政 93、民主 94、美國使命 95、三人條例 96、權變理論 97、系統 98、組織結構 99、技術分析系統 100、指示型協調機制 101、凱恩斯主義 102、公共選擇 103、理性而無知 104、短見效應 105、政府失敗 106、政治創(chuàng)租 107、現代社會的尋租 108、尋租活動 109、路徑閉鎖 110、諾思悖論 111、暴力潛能 112、改革的實質 113、不平等的競爭 114、重塑 115、波紋效應 116、選民外交 1、政治:是指在重大而且?guī)е毡樾缘氖马椃矫娴膰一顒印? 2、政治學:政治學主要研究國家的性質、政府的“構成方式”、主權的本質 和地位、政治權力、政治制度等有關國家的根本制度的基本理論。 3、行政學:行政學側重于研究政府組織、政府行為等行政現象,研究如何設 置合理的組織體系,如何確定正確的組織目標和如何有效地達到目標。 4、政黨分贓制:政黨分贓制是指,執(zhí)政黨把官職當做戰(zhàn)利品分配給本黨成員,從而形成的一種,任人唯黨,任人唯派,任人唯親的選官制度。 5、第四權力機關:在日趨復雜的現代社會中,報刊廣播等公共輿論對政府行為的監(jiān)督,不斷增強,他們對于政府制定的執(zhí)行公共政策的活動也具有重大影響,西方國家因此稱其為第四權力機關。 6、傳統文官制度:是指建立在政治行政一體學說基礎上之上的,期顯著的特征表現為一種政黨分贓的體制。在這一制度下,官員并非是一種專業(yè)的,穩(wěn)定的職務,而是作為執(zhí)政黨的戰(zhàn)利品任意分配給笨本黨黨徒,政府的行政人員也經常隨著執(zhí)政黨的變動而大規(guī)模的更替。 7、“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傳統管理是驅趕式或者叫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這種管理采取單一的直線指揮,其特點是中央集權。昆斯伯里侯爵,這個詞是借用職業(yè)拳擊的用語,意指管理與工人雙方根據比賽規(guī)則展開體力和智力競賽。 8、工時研究:顧名思義,就是對于完成一件工作,應該用的時間進行精心的研究,而不是對于完成工作的實際時間進行研究,僅僅研究對一個工人完成一件規(guī)定任務的時間做出統計這并不是工時研究。 9、職能工長:是泰羅將來自一般管理層的權威分全,并將來自工長的權力集中,責權的心新的重點是規(guī)劃部門,在這一過程中,泰羅將以前有工長干的任務做了劃分,將一部分劃分給職能工長。泰羅指示,職能工長,要具備九種品質,教育,專門知識和技術知識,體力,機智,充沛的精力,毅力,調解力,判斷力和常識,良好的健康狀況。 10、工資刺激系統:泰羅指出,任務和獎金構成了科學管理結構上的兩個最重 要的因素。泰羅的刺激系統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通過時間和動作的研究,事先確 定工作表現的標準,這使得泰羅認為獎勵的實際方法——不管是計時還是計件 ——相對就不那么重要。 11、差別工資:是將刺激建立在工作表現的事先確定的標準上,對每一個工人 在個人基礎上獎勵,獎勵當即兌現的具體支付制度。 12、泰羅的組織概念:在這樣的組織中,和諧應當取代不和,合作應當取代沖突,應當強調勞資利益的一致性。 13、法約爾法則:法約爾將管理看作是平行于一般技術專業(yè)等的另一種特殊專 業(yè),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管理職能專業(yè)化"思想的反映,但管理職能并非是只 屬于管理人員的職能,它是由從企業(yè)的最高領導到一般工人的各個成員分擔的 .從這一基本假設出發(fā),法約爾討論了組成企業(yè)人員才能的各方面能力的相對重要性,形成了有名的"法約爾法則"。 14、紀律:法約爾看來紀律是一種協定,一種規(guī)范在實質上表現為和企業(yè)及其下屬人員之間的協定相一致的服從,勤勉,積極的舉止以及尊敬的態(tài)度。 15、領導:是尋求從企業(yè)擁有的所有資源中獲得盡可能大的利益,引導企業(yè)達到他的目標,即保證,包括管理在內的六項基本職能的順利完成。 16、集中:是指在每個動物機體和社會組織中,感覺集中于大腦和領導部從大腦和領導部門發(fā)出命令時組織的各部分運動。 17、跳板法則:一個組織,在遇到一些需要快速辦理的事情時,為提高辦事效率,需要跳過原有的管理路徑,在平行的,兩者之間建立以直接聯系的渠道,系建立跳板和天橋,若兩者無法協調,再報告上級,有由上級協調,這一情況被稱作管理過程中的跳板法則。 18、等級制度:即層級制度,就是從最高權力機構,直至低級管理人員的領導系列。等級制度原則是法約爾管理理論的核心。 19、管理職能: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20、官僚制:就是建立于法理型統治基礎上的一種現代社會所特有的、具有專 業(yè)化功能以及固定規(guī)章制度、設科分層的組織制度和管理形式,是一種理性地 設計出來的,以協調眾多個人活動,從而有效地完成大規(guī)模管理工作,實現以 組織目標為功能的合理等級制組織。 21、權力:是指統治者的命令影響著被統治者的行為,被統治者必須接受和屈從于統治者的命令,以統治者的命令,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22、法理型統治:韋伯所說的法理型統治,指的是現代社會的統治形式,這種權力是以合理-合法性或已被提升為統治者的權力為依據的。 23、傳統型統治:韋伯認為如果一種統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遺傳下來的制度和統治權力的神圣的基礎之上,并且也被相信是這樣的,那么這種統治就是傳統型的。 24、個人魅力型統治:即卡里斯馬,它用來表示統治者的人格特征,他被認為天分過人具有超自然或者超人的或者特別非凡的任何其他人無法企及的力量和素質,或者被視為神靈差遣的,或者被視為楷模,因此也被視為領袖。 25、常規(guī)化:個人魅力型統治的結果是:權力要么轉變?yōu)橐环N更為傳統的類型 ,要么開始呈現官僚政治的特征。這些因素都促使產生于社會激烈動蕩和變革 過程中的卡里斯馬型統治向其他形式轉化,這就是韋伯所稱的“常規(guī)化”問題。 26、政治:古立克給政治這個詞賦予了雙重的含義,粗俗的看政治指的是通過對統治者的控制,來達到謀取私利的目的,真正來說政治指的是統治者為了控制而采取的行動,兩者的區(qū)別,實際上在于行事人的動機,而不在于行動的本身。 27、由下而上:古立克注意組織內部的分工和組合,并稱之為“由下而上”的 作法,這種作法強調了同一性的原則,但是它也有缺點,那就是忽視了控制和 協調的必要性。 28、由上而下:其著眼點在控制和協,實施這種作法,主要靠二條:一是建 立一個權威結構;二是突出組織的目的。 29、正面職業(yè)終身制:提拔新人,開誠布公,嚴格要求,公正對待。換句話說 ,政府工作人員要從年輕人里面挑選,從基層見習干起,逐步熟悉業(yè)務。與此 同時,把不稱職、不勝任的人員果斷淘汰。 30、POSDCORB:古立克將行政管理人員的主要職責概括為如今廣為流傳的八字方針,英語中的八個字母,posdcorb代表著行政管理人員應該執(zhí)行的七項重要功能既,計劃,組織,人員配備,指導,協調,匯報,預算。 31、群體:是一個有凝聚力的整體,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促成群體的成員間的互相配合,和睦共處。 32、互相滲透定律:即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接觸會造成分歧的綜合,從而使它們之間的結合出現新的形式,這時群里的成員實際上就成為彼此互相影響的調整力,換句話說這個互相滲透和綜合分歧的過程將生出一個新的整體,一個已經脫胎換骨與其組成部分完全不同的整體。 33、整體學說:是指對一個整體地了解僅僅靠其組成部分的分析是不行的,因為這個整體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交流接觸,有其本身的動力。 34、圓環(huán)形的反應:圓環(huán)形的反應,包括思想和活動的互相滲透,并導致互相的結合。這種結合則是通過我們各自從別人那里喚出某些東西寄即通過所謂的喚起過程來實現的。 35、情況定律:指的是當周圍的變化和反應,互相交織不斷出現時,針對這種情況,必然出現的敏感的能力。 36、權力:權力既成事的能力,權力的真正基礎應該是通過圓環(huán)形反應而取得的各種經驗的交織,故此,權利實際上是合作的產物,是互相推動而不是相互壓制的。 37、個性:是一種在整體鐘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能力,而不是簡單的與眾不同。 38、自由:在福萊特看來,自由是社會性的,是“個性的和諧而自在的發(fā)揮”。 39、改造權力:就是變“踞人之上的權力”為“與人共享”的權力。 40、增加權力:就是借助群體的力量,盡可能地滿足更多的個人需求,從而使 整體獲得更多的權力。 41、功能權力:工人應該有一定程度的和他的本職功能相關的控制權。 42、政黨:梅奧認為,政黨是建立起來教育公眾從而產生一種公眾輿論的形式,而事實上它們成了一種贏得選舉的工具。 43、社會差距:社會差距工業(yè)化過程造成的社會反常狀態(tài),導致在個人生活和社區(qū)生活中的社會解體,并造成了一種個人無能為力,和幻想破滅的普遍感受,用于對付工業(yè)變動的社會發(fā)明趕不上技術發(fā)明。 44、群氓假設:是指自然的社會由一群無組織的個人所組成,每一個人都按著能達到自我保護,和實現自我利益的方式來行事,每一個人都盡力按邏輯進行思考,為達到一定的目標而努力。 45、經濟人假設:即人類被描述為一群自私自利為爭奪稀缺資源和生存機會,而互相殘殺的游牧部落民。 46、霍桑:是西方電器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一家工廠的名字,這一試驗從1927年至1932年,歷時五載,這一事件因其社會人的假設,對非正式組織揭示以及對人際關系學派的形成,而載入史冊。 47、霍桑效應:在梅奧及其同仁進入霍桑試驗之前,西方電器公司的一些工程師已作了一系列有關照明部對工人效率的影響的試驗,這些實驗產生了比較混亂的結果,面對這種混亂的,結果公司領導層就尋求梅奧及其在哈佛的同仁的建議。哈弗小組認為,人的反應戰(zhàn)勝了光亮度試驗的目的,工人是對事件本身做反應,而不是對于光亮度做反應,猜測管理層只關心試驗的含義是一個決定性因素,這一反應,后來成了著名的霍桑效應。 48、協作:巴納德看來,協作就是一種克服由物理環(huán)境或人的生物特征所強加的一些限制的手段。 49、協作體系的效力:協作體系的效率就是她它為成員個人提供滿足以維持體系的能力,這種能力,也可以成為體系的存在及對個人提供的滿足進行平衡的能力。 50、凈滿足:是指每個成員在協作體系中所得到的大于所投入的那部分。 51、均衡理論:在組織提供的誘因和個人為之作出貢獻之間維持一種均衡。 52、非正式組織:同有意識的形成的正式組織不同,它是由無意識的社會過程產生的。巴納德將非正式組織描述為暫時的,無結構形式的,涉及那些沒有任何具體聯系而發(fā)生的互動,用他的話來說,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種沒有固定形態(tài)的,密度經常變化的集合體。 53、復合性正式組織:是組織發(fā)展的最后一個階段,巴納德認為這一組織來自簡單的正式組織生長需要創(chuàng)立新的單位,但總的目標是作為復合性組織中統一的因素起作用的。溝通上的限制形成了復合性組織的結構,在復合型正式組織中,協調的需要和溝通的需要要求單一的指揮功能作為溝通中心,指揮所有相對自主的單位的活動。這樣,盡管相對自主,組織的亞單位必須在更大的組織強加的限制內行動。 54、領導:巴納德將領導定義為,一些通過建立信任來激發(fā)協作性的個人決定的人的權利或個人行為的質量,以此指導人們及其組織的活動。 55、特殊的誘因:巴納德對誘因分類的一種,其中包括物質誘因,個人的非物質機會,良好的物質條件,理想方面的思考。 56、一般誘因:一般誘因包括,社會上的吸引力,適合于自己習慣的想法和態(tài)度的條件,擴大參與的機會,思想感情交流的條件。 57、權威:是正式組織中信息交流的一種性質,通過它的被接受,組織的貢獻者和成員支配自己所貢獻的行為,即支配和決定什么是要對組織做的是,什么不是對組織要做的事。 58、無關心區(qū):巴納德認為這一區(qū)域包括,不考慮好處而接受,構成的一個命令自動得到執(zhí)行的區(qū)域,即下屬在這種狀況下并不停下來檢查一下命令,是否滿足表明有效行使權利的條件,相反,落入該區(qū)域的命令,包括了個人與組織有默契的行動,會得到毫不猶豫的執(zhí)行。 59、滿意人模式:即決策者,由于受知識和分析能力的限制,因而總是接受一些就其向往的程度來說只是滿意或者充分的選擇。 60、權威:西蒙將權威定義為一種與指示和命令形式出現,并指導另一人的權利。 61、效率:西蒙將效率界定為機會成本的凈收入比率最大化,換言之,以最少的可能的機會成本取得最大可能的結果。 62、理性:西蒙將理性定義為用評價行為后果的某個價值體系去選擇令人滿意的備選擇行為方案。 63、引誘-貢獻功利量表:在指出人為何參加組織時,西蒙采用了巴納德的基本框架,在這一框架中組織被看做是一個包含引誘和貢獻的交換系統,只要個人感到它的凈所得超過他的貢獻,他就會參加組織,并繼續(xù)留在組織內。當他感到兩者平衡時,組織就處于一種均衡狀態(tài),對于組織參加者來說,關鍵問題在于組織目標是否與他的個人目標充分接近,接近程度是否足以使他做出參加這個組織的選擇,西蒙將這一感受到的引誘,貢獻的功利性程度稱作是引誘-貢獻功利量表。 64、程序性決策:當角色刺激重復出現組織已確定了一種對付這一狀況的確定的程序后,程序性決策就發(fā)生了。這一程序體現在西蒙所說的決定對一個任 務的反應次序的"運作程序"中。運作程序因其程度不同而異。組織慣例對運 作程序來說是最具體的,決定是參照已通過的實踐而非對可供方案的優(yōu)點的考 慮而作出的。 65、非程序性決策:是對新的刺激的反應,這種反應不存在結構性,因而,非程序性決策需要一些搜索活動,這一搜索將遵循可預測的和規(guī)定的形式。 66、目標轉移:就組織決策的理性而言,西蒙認為目標轉移,是一個這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具性價值和目標和被用來取代組織最終目標,和因具有最初未意料到的理想結果而變得有價值。 67、形式推動的搜索:在問題領域搜索時,決策者可能采取任何這樣一個新的戰(zhàn)略,只要有一個標準的反應,搜索就很少或不存在,決策者只需簡單的使用慣例即可,如果慣例不能使用,搜索就會被標準化,并建立在記憶中儲存的計算相關行動的形式和規(guī)則上,西蒙稱之為形式推動的搜索。 68、最佳壓力:運作差距的大小,一般決定搜索努力的程度,如果差距太小,可能導致漠不關心,如果太大,可能會產生挫敗感,在這種情況下,運作差距不會刺激搜索活動,西蒙將處于這兩人中間的狀況成為最佳壓力。 69、行政生態(tài)學:可看做是行政學與生態(tài)學的一個邊緣學科,是運用生態(tài)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結果。它借助生態(tài)學研究生命體與其環(huán)境相互關系和作用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來研究行政系統與其社會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即通過生態(tài)系統的模擬來研究行政生態(tài)系統。 70、融合型行政:傳統農業(yè)社會的社會結構是混沌未分的,沒有明確,細致的分工,與之想適應,行政行為與立法,司法,戰(zhàn)爭,經濟等社會行為是混雜在一起的,更談不上有專業(yè)的行政機構,因而行政效率極其低下,里格斯把這種類型的行政成為融合型行政。 71、衍射型行政:現代工業(yè)化社會,整個社會有著明確的,細致的分工,政府職能也是明確的,有著分工極細的行政機構,執(zhí)行著各自不同的行政職能,各司其職,互補混雜,講求的是行政效率與科學,里格斯稱為衍射型行政。 72、形式主義:是指規(guī)定與描述之間,正式的權利與生效的權利之間,憲法,法律條例所產生的效果之間,組織,統計資料,與政府和社會的實際,事實之間存在的差異的程度。 73、同化性:同化性指全社會的人口與優(yōu)異分子分享同一的符號,認同與于統一的基本價值與目標的程度。 74、中間均衡模型:即代表著轉變中的社會的過度形態(tài),過度形代表了農業(yè)化形態(tài)和工業(yè)化形態(tài)的過渡階段,并且有農業(yè)化形態(tài)和工業(yè)化形態(tài)的特征。 75、棱柱型社會:里格斯認為在一個融合的社會里,一個單一的結構執(zhí)行多種功能,與此相反色一個衍射的社會里,建立了單獨的結構以執(zhí)行特殊的功能。在這兩個社會之間還存在著許多社會,融合社會和衍射社會的特征,在這些社會中間同時并存,這些社會就被稱為棱柱型社會。 76、一元化社會:一元化社會,指整個社會容易取得一致,上下融為一體。該社會的動員性和同化性都很高,在這種社會民眾與政府之間有著基本相同的價值觀和信念,雙方容易溝通,因而比較易于相互信任,相互了解,里格斯稱此種社會為一元化社會。 77、政治神話:政治神話是指用于表達主權的最后源泉,人之天性與命運,人之權利和義務,以及主要的關系等等的信念。 78、多元化社會:如果一個社會的溝通渠道不暢通,人們之間語言不能互通,傳播媒介落后,交通閉塞,人們之間的情感思想信念,價值觀無法溝通,社會動員性和同化性極低,則該社會為多元化社會,整個社會分散零亂,,各自為政,互相阻隔。 79、重疊性:是指衍射社會形式上分化的結構與融合社會未分化的結構和平共處的程度。 80、外生性變革:在棱柱社會中,變革這壓力來自于,國內外兩個方面,假如變革的壓力主要來自于國外,他就可被稱為外生性變革。 81、內生性變革:在棱柱社會,變革的壓力來自于國內外兩個方面。假如這種壓力主要來自于國內,它就可以被成為(“內生性”變革)。而且,假如這種變革是同時來自國外和國內的壓力的結果,它就可以被稱為(“共生性”變革)。 82、需要層次論:是指馬斯洛提出的一個金字塔形結構的假設,該結構分做五層,自下而上的代表人的需求的逐步發(fā)展,較低的需求得到滿足,后人就產生了高一層的需求。 83、社交需求:指的是人對歸屬感的渴望,渴望能交朋結友,渴望為周圍的同伴所接受,渴望有機會給別人友情和愛慕,也有機會享受別人給與的友情和愛慕。 84、自我實現需求:就是對實現自己權利的需求,對繼續(xù)進行自我開發(fā)的需求,以及對,敢想,敢做,敢與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需求。 85、X理論:按照常規(guī)的概念,管理階層的主要任務就是按照組織的要求來利用人的能力,麥格雷戈把這一概念,簡稱為x理論。 86、x理論:所謂x理論,實質上就是那些主張權利至上作風專制的領導的指導思想。 87、Y理論:理論認為,工作就像休息和娛樂一樣自然,人懂得自我導向自我控制,以達到他們承諾要達到的目標,人愿意承諾,是因為知道做出來成績就會獲獎,只要環(huán)境合適人就會主動承擔責任,在多數情況下都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有創(chuàng)意的辦法。 88、漸進主義方法:在林德布洛姆,看來在政治上要解決社會問題作出決策有兩種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在各方互動的基礎上,并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來做決定,并最終為各方所接受,林德布洛姆稱之為漸進主義方法。 89、綱要式方法:綱要式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理性模式,既全面研究可能的行動方案,及其結果根據自己的價值來評價這些可能的結果,并最終在各種選擇中選出一種最佳決定。 90、層級集體主義:威爾達夫斯基認為層級結構有許多的類型,所以官僚結構也不會千篇一律,層級集體主義推崇中央領導,主要內部各組分界鮮明,成員受數量眾多規(guī)定詳盡的約束。 91、預算:就是設法把預算文件上說的話,標的數字和人們今后的行為之間的聯系一一的具體化。 92、公共行政:沃爾多把公共行政定義為應用于國家事務的一門藝術和科學。 93、民主:所謂民主,指的是實質上,而不是程序上的民主,要實現民主就要建立起一個能夠為人民的需要服務的,想人民所想,堅強有力,敢挑擔子的政府。 94、美國使命:說的是先于其他民族看到民主,并將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和物質的祝福傳遍全世界各個民族。 95、三人條例:指每招聘一個新人必須先邀請三個有資格的申請人面試,再做決定。 96、權變理論:這種理論從系統觀點出發(fā),認為在企業(yè)管理中不存在什么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管理理論和方法,而是要根據企業(yè)所處的內外環(huán)境條件隨機應變。 97、系統:指能與其環(huán)境超系統劃分明確界限的一個有組織的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依存的部分成分和分系統所組成的整個單位。 98、組織結構:組織結構可分為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正式組織是指經過籌劃的組織,并且體現了為有效地達到組織目標而建立各組成不分關系形態(tài)的經過深思熟慮的意圖,非正式組織指的是系統中那些未經明確地籌劃,但卻從組織成員的活動和相互間的作用中,自發(fā)產生的東西。 99、技術分析系統:是指組織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即在將投入轉化為產出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知識設施方法手段等。 100、指示型協調機制:又稱等級協調性,是指各種各樣的活動,置于一個權力中心之下,通過權力中心的指示,使各個部分協調統一。 101、凱恩斯主義:是興起于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學理論,該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凱恩斯主張放棄自由,放任主義實行政府干預,特別是通過宏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調控市場經濟活動,挽救資本主義經濟與危難中。 102、公共選擇:是通過集體行動,和政治過程來決定資源在公共物品間的分配。即指人們選擇通過民主政治過程來決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給與產量,是把各人私人選擇轉化為集體選擇的一種過程和機制,是對資源配置的非市場決策。 103、理性而無知:由于選民作出決策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以收集有關候選人的信息的,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他在權衡自己的成本收益計算時,如果成本太大,選民將不去投票,在現實生活中許多選民往往也會出于打便車心理,而寄希望別人去投票以使自己坐享其成,這被稱為全民的理性和而無知。 104、短見效應:由于政策效果的復雜性,大多數選民難以預測期對未來的影響,因而只著眼于眼前的影響。 105、政府失?。菏侵競€人對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現在代議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滿足,公共部門在提供公共物品時趨向于浪費和濫用資源,這是公共支出規(guī)模過大或者效率降低,預算上出現偏差,政府的活動并不總像應該的那樣和向像理論上所說能夠做到的,那樣有效。 106、政治創(chuàng)租:政府官員為了獲得經濟租金,想方設法的去利用種種特權尋求租金,這就是所謂的政治創(chuàng)租和抽租問題。 107、現代社會的尋租: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來阻礙生產要素在不同產業(yè)之間自由流動,自由競爭,以維護和賺取既得利益。 108、尋租活動:是指人類社會中非生產性的追求經濟利益活動,或者是指那些維護既得的經濟利益或是對既得利益進行再分配的非生產性活動。 109、路徑閉鎖:有時政府追求自身報酬的結果是企業(yè)的大量破產和經濟的嚴重衰退,也就是說政治組織的報酬遞增以經濟組織的報酬遞減為代價,這時制度變遷的陷入路徑閉鎖,而政府官僚機構成為經濟不發(fā)展的重要根源。 110、諾思悖論:國家權力就構成有效產權安排和經濟發(fā)展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此看來,沒有國家就沒有產權。另一方面,國家權力介入產權安排和產權交易是對個人財產權利的限制和侵害,導致無效的產權安排和經濟的衰落,這就是有名的諾思悖論。 111、暴力潛能:暴力潛能范疇,具有豐富的內涵,他即包括軍隊,警察,監(jiān)獄等暴力工具,也包括權威特權,壟斷權等無形資產,國家的暴力潛能類似于企業(yè)擁有資金,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后所具備的生產能力。 112、改革的實質:凱登認為,改革的實質就是為了迫使某些人做他們自己本來不愿意做的事情,因此對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類組織對改革三心二意的,和對改革公然抗拒的組織。 113、不平等的競爭:隨著大型政府的來臨,大量的政府組織在各自領域里建立了高度的壟斷,包括人才知識,專業(yè)技能實踐經驗等方面的壟斷。因為大權在握,有誰略表不滿說個不字他們,就給予拉攏,和于孤立,甚至時期身敗名裂,和任何其他的組織一樣,萬一受到威脅,他們必定奮起抗爭無所不用其極,面對強敵,沒有多少人膽敢與之據理力爭!一絕勝負。這種和官僚的對抗凱登稱之為不平等的競爭。 114、重塑:是政府部門,或者私人企業(yè),自己采取主動,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的重新檢查,預定目標,組織結構改善本單位本部門和周圍環(huán)境關系,重新認識對組織成員,對服務對象責任的工作。 115、波紋效應:由于每一項新政策,都必然和其他政策有關,出乎意料的后果越來越在所難免,一批新政策的出臺,雖然解決了一些問題,卻往往帶來了更多的新問題,凱登稱之為波紋效應。 116、選民外交:即為自己選區(qū)選民的特殊利益而進行的外事活動。 三、西方行政學說 單選題 1、(奎德)與德羅爾一起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政策科學》理論刊物。 2、(奎德)長期在享譽世界的公共政策思想庫――蘭德公司從事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3、(維爾達夫斯基)在西方行政學的發(fā)展歷史上率先深刻揭示了預算的政治本質。 4、(計劃)不僅是管理的首要因素,具有普遍適用性,而且是一切組織活動的基礎。 5、(自治型)行政組織體制的特征是多數的行政官員均系民選,有任期限制,體現民治,行政官員向民眾負責。 1、1994年克林頓政府行政改革所依據的理論主要是(企業(yè)家政府理論)。 2、19世紀50年代英國創(chuàng)立的(文官制度)為行政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范疇和規(guī)范。 3、1993年,美國行政學會為了紀念一位學者在公共預算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專門設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獎項,這位學者是(維爾達夫斯基) 4、一個全面改進政府公共部門績效的綜合模型的關鍵性概念不包括有(追求效率)。 A 1、奧斯本強調,改進政府工作效率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改革政府的不良體制)。 2、奧斯本認為,企業(yè)家政府對政府各部門表現的評估和資助的依據是(政策效果)。 3、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人的基本需要層次不包括(生活的需要)。 B 1、被稱作“組織理論之父”的是(韋伯)。 2、被視為世界各國公認的第一本大學行政學教科書的是懷特所著(《行政學導論》)。 4、被譽為“現代管理理論之父”,并成為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社會系統學派創(chuàng)始人的是(巴納德)。 5、被里格斯定義為研究“自然以及人類文化環(huán)境與公共政策運行之間的相互影響情形”的學說是(行政生態(tài)學)。 6、被視為20世紀最后25 年內最有影響并榮獲美國政治學會的最高榮譽獎---威爾遜政治學術獎的林德布洛姆的政治學名著是(《政治與市場》)。 7、布坎南提出要借助于(需求顯示法)來完善選舉制度,因為它可…………共物品的數量和質量最大限度的接近投票者的實際偏好結構。 C 1、從組織理論上看,法約爾所討論的主要是(組織結構問題)。 2、長期從事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并享譽世界的公共政策思想庫----蘭德公司地處(美國) 3、從思想淵源來看,威爾遜的行政學說受到了來自歐洲大陸行政研究思想的影響, 尤其是(德國)的影響。 D 1、德魯克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目標管理概念。 2、德魯克基于目標管理理論提出的在政府機構中廣泛運用的理論是(公共服務機構管理理論)。 3、登哈特認為,(社區(qū))已經成為美國人生活中的一個主題。 4、對(公民權)理念的認識是我們準確把握庫珀行政倫理概念的基本前提。 E 1、厄威克在管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把古典管理理論系統化)。 2、厄威克認為,一個行政領導人員直屬的下級人員數量應有一定的限度,至少不能超過(6人)。 3、厄威克認為,(高級參謀)的工作宗旨在于使行政領導者免除某些事務的負擔,使他能夠擴大控制幅度并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問題。 F 1、法約爾的管理五要素不包括(決策)。 2、法約爾的主要功績在于(開創(chuàng)了組織研究領域)。 3、法約爾認為,管理人員的(每周例會)是協調工作的最好方法之一。 4、法默爾認為,所謂公共行政理論,從某種重要意義上說,就是一種(語言)。 5、法默爾認為可以與我們經常在韋伯以及許多主流公共行政理論家著作中所見到的“合理化”一詞相提并論的、一個用來表明后現代主要特征的語詞是(想象)。 6、負責指揮的管理人員不應該做到(留用沒有工作能力的人)。 G 1、古利克總結的POSDCORB 職能中不包括(控制)。 2、古利克認為,可以將一個組織的單元任務分組歸類的根據有(目標程序服務對象地點)。 3、古德諾認為,(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zhí)行。 4、古德諾對西方行政學的理論貢獻主要體現在(《政治與行政》)一書中。 5、古德諾認為,政治與行政的協調的基礎是政治必須對行政取得某種形式的(控制)。 6、古德諾對西方行政學的理論貢獻主要就體現在下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名著中(《政治與行政》)。 7、古德諾發(fā)現,美國政府體制得以順利運行所必不可少的“適度控制”和“必要行政集權”全來自于一種法定體制外的調節(jié)功能,即(政黨)。 1、溝通的程序不包括(并行)。?? 2、公共選擇理論的基本假設是(經濟人)假定。 3、公共治理語境下的政府在社會公共網絡管理中扮演著(元治者)。 H 1、懷特指出,在行政協調過程中,(行政首長)的裁定就是最后的決定。 2、懷特提出的(開放性)晉升制度,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在公務員晉升制度中引入競爭機制,………給懷能擅才者以晉升的機會。 3、懷特認為,為了保證監(jiān)督的有效性,保證權力運行機制的正常運轉,………其有效監(jiān)督不能超出的行政單位的數目為(7個)。 4、霍哲認為對政府績效最具有決定性影響的要素是 (對人力資源尤其是人的無形資源的開發(fā))。 5、霍哲從績效管理的視角提出的構成一個全面改進政府公共部門績效的綜合模型的關鍵性概念不包括(追求效率)。 J 1、決策的漸進性是由現行計劃的(連續(xù)性)所決定的。 2、就產生背景而言,威爾遜行政學說的產生主要源自對(自由放任主義)的反對。 3、進入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最能夠代表西方行政學理論主要發(fā)展趨勢的理論是(公共治理理論)。 K 1、奎德認為,無論問題屬于何種性質,政策分析過程的基本階段不包括是(前期調研)。 2、奎德認為,執(zhí)行分析主要考慮的是政策實施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人 )。 L 1、林德布洛姆的論著不包括(《公共行政》)。 2、里格斯所說的社會要素不包括(經濟環(huán)境)。 3、里格斯認為,人類歷史上存在的基本社會形態(tài)不包括(原始社會)。 4、里格斯將根植于美國人心中的主權在民、人生而平等、天賦人權神圣不可侵犯等觀念叫做(政治神話)。 5、諾貝爾獎歷史上唯一的一位以非經濟學家的身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者是(西蒙)。 M 1、麥格雷戈人事管理理論的思想基礎是(需要層次說)。 2、麥格雷戈在《管理評論》雜志發(fā)表了(《企業(yè)的人性方面》)論文,其中提出了著名的“Y理論”。 3、麥格雷戈提出的建立在對人的特性和人的行為動機具有更為恰當的認識基礎上的人事管理新理論是(Y理論)。 4、美國行為科學家和組織學家阿吉利斯博士在(《個性與組織》)中探討了傳統管理方法對復雜組織內部個體心理發(fā)展的影響。 R 1、人們認為,如果說在美國只有一個人是行政管理的化身,那么這個人就是(古利克)。 S 1、所謂“新公共管理”(NPM),最初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歐洲現象)。 2、實際上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許多國家行政決策基本模式的是(漸進決策模式)。 3、斯坦因以(國家有機體)為基礎,規(guī)定了行政研究的任務,建構了行政研究的體系。 4、“神秘化組織”行使權威的方式是基于(領導者個人的人格),它以對個人的崇拜、迷信為基礎。 T 1、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主要體現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 2、泰勒認為,提高勞動生產率關鍵在于(為工作挑選“第一流的工人”)。 3、泰勒認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配合)。?? W 1、沃爾多1942年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2、威爾遜擔任的職務不包括(耶魯大學校長)。 3、威爾遜行政學說的產生主要源自對(自由放任主義)的反對。 4、威爾遜認為,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公共輿論)將起權威性評判家的作用。 5、韋伯認為效率較好的組織類型是(與合理合法權威相適應的組織)。 6、“我為什么應該遵守道德規(guī)范?”是哪一個倫理思考層次最典型的表現形式?(后倫理思考層次)。 X 1、行政學的直接理論基礎是(政治學)。 2、行政管理真正形成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 3、行政學產生的標志是曾任美國第28屆總統的伍德羅.威爾遜于1887年在《政治學季刊》上發(fā)表的文章(《行政學研究》)。 4、新公共行政學的基本主題不包括(集權)。 5、新公共行政學的基本主題不包括(案例研究)。 6、新公共行政學的效率觀指的是(社會性效率)。 7、新公共行政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森)。 8、新公共行政學者直接從美國當代政治哲學家(羅爾斯)的“作為公平的正義”思想體系中獲取堅實的理論依據。 9、下列不是威爾遜著作的是(《政府論》)。 10、下列不屬于庫珀著作的是(《管理備要》)。 11、下列人物中,不屬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行政學說在初創(chuàng)過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布坎南)。 12、尋租的本質在于(獲得更大利潤)。 13、西蒙在行政行為研究上是以(決策)為基本概念提出一組概念工具的。-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西方行政學說 2019 電大 考試 西方 行政 學說 期末 試題 綜合 資料匯編 答案 論述題 備考 編輯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1679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