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管理細則.doc
《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管理細則.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管理細則.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規(guī)章制度:________ 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管理細則 單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 1 頁 共 9 頁 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管理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guī)范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工作,根據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管理有關規(guī)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現場評審是通過對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申請單位(以下簡稱申請人)或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持證單位(以下簡稱持證人)生產現場進行生產過程和生產管理的檢查、考核,評價申請人(持證人)是否具備生產安全標志管理產品能力、滿足安全標志發(fā)放條件的活動。 第三條現場評審分為申辦評審和監(jiān)督評審。申辦評審是對首次申辦安全標志的產品及其申請人進行的評審;監(jiān)督評審是對取得安全標志的產品及其持證人進行的評審。 第四條安標國家礦用產品安全標志中心(以下簡稱安標國家中心)負責組織實施現場評審工作,建立和完善現場評審管理文件,組建和管理現場評審員隊伍,編制現場評審規(guī)范及準則,制訂和管理現場評審計劃。 第二章現場評審工作的組織 第五條申辦評審在產品技術審查完成后實施。安標國家中心制訂評審計劃,確定評審組成員,向評審組發(fā)出現場評審任務書,向申請人發(fā)出現場評審通知書。 申辦評審原則上在產品技術審查完成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實施。申請產品符合免評審條件的,可免于評審。 第六條監(jiān)督評審在安全標志監(jiān)督檢查或持證人申請變更、延續(xù)產品安全標志時實施。監(jiān)督評審原則上不預先告知。電話:?400--655--0539 13355038576 聯系人:秦經理 Q?Q:9xx7248 第七條評審組由在安標國家中心注冊的評審員組成,特殊情況下可聘請相關領域的技術專家,一般2~3人,實行組長負責制。 第八條現場評審實行回避制度。與申請人(持證人)有利益關系的評審員不能作為評審組成員。申請人(持證人)出于維護自身正當權益的需要,可提出評審員回避申請。 第九條評審組應按照現場評審計劃實施評審工作,申請人(持證人)應予配合。 第十條申請人不能按期接受申辦評審時,可提交延期申請。延期申請原則上只能提出一次,延期時限不超過90日。 由于申請人原因,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現場評審的,終止本次申辦。 第十一條持證人應按規(guī)定接受監(jiān)督評審。無正當理由拒絕評審的,按不合格處理。 第三章現場評審內容與要求 第十二條現場評審基本內容及要求: (一)主體資格,包括注冊資金、經營場所、生產規(guī)模、技術力量等,應與申辦產品所需生產條件相適應。 (二)技術文件,包括產品標準、圖紙、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細表等,應與安標國家中心審查備案的技術文件一致。 (三)生產設備應滿足產品生產要求,并具備關鍵零(元)部件生產能力。 (四)檢驗、計量儀器及設備,應滿足產品檢驗要求。 (五)影響產品安全性能的環(huán)節(jié),包括重要原材料采購、外購件或外協件的進廠檢驗、半成品的過程檢驗、產品總裝、成品的出廠檢驗等,應處于受控管理。 (六)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應完整、具有可操作性;質量管理體系,應運行有效。 安標國家中心根據產品的類型及特點,編制現場評審準則,細化現場評審內容及具體考核指標和要求。 第十三條申辦評審依據現場評審規(guī)范或準則,對申請人進行全面評審,重點考核申請人的生產能力和產品安全性能保障能力。 監(jiān)督評審依據相關規(guī)范或準則,對持證人是否按安全標志審核發(fā)放要求組織生產進行評審,重點考核主體資格、技術文件一致性、生產與檢驗能力等影響產品安全性能的環(huán)節(jié),并核實前次評審提出的整改意見的落實情況。 第十四條根據各生產要素對產品安全性能的影響程度,將現場評審規(guī)范或準則中的評審項目分為否決項目、考察項目和一般項目。 第十五條下列情況屬于否決項目不合格,有其中之一的,現場評審為不合格: (一)注冊資金未達到規(guī)定數額,或生產能力未達到規(guī)定規(guī)模; (二)關鍵零(元)部件的生產能力不滿足要求,或不具備產品總裝條件; (三)專業(yè)技術人員不滿足規(guī)定要求; (四)產品技術文件與安標國家中心審查備案的技術文件不一致,或未按審查備案的技術文件組織生產; (五)生產設備不能滿足生產要求,或計量檢測儀器及設備不能滿足檢驗要求。第十六條現場評審實行量化評定。在否決項目合格的基礎上,現場評審結論按評審情況分為A、B、C、D四級,A級為合格,B、C級為整改后合格,D級為不合格。 A級:考察項目中無不合格項; B級:考察項目中不合格項數不超過10%; C級:考察項目中不合格項數不超過20%; D級:考察項目中不合格項數超過20%。 第十七條申請人(持證人)在生產場所、技術力量、生產設備、檢驗設備等方面弄虛作假,或實際情況與其提供的自評估報告存在嚴重不符的,現場評審按不合格處理。 第十八條安標國家中心可對申請人(持證人)影響申辦產品重要安全性能的主要零(元)部件的供應商進行延伸評審。申請人(持證人)應為延伸評審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第四章現場評審流程與要求 第十九條現場評審流程主要包括首次會議、生產現場檢查、文件資料審查、檢驗能力考核、綜合評定、末次會議。 第二十條首次會議。 評審組組長主持召開首次會議,介紹評審組成員,宣布評審工作的依據、內容和要求、日程安排、評審紀律等。 第二十一條生產現場檢查。 評審組按照產品的工藝流程對生產現場重點環(huán)節(jié)進行檢查,必要時拍照取證并留存。 第二十二條文件資料審查。 核查申請人(持證人)的主體資格、生產過程中涉及的相關文件以及能夠證明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文件資料或記錄。 第二十三條檢驗能力考核。 考核主要原材料、外購件、外協件的進廠檢驗能力,產品的過程檢驗及出廠檢驗能力。監(jiān)督評審時,還須核查產品檢驗制度的執(zhí)行情況。 第二十四條綜合評定。 評審組根據現場評審實際情況,按照現場評審規(guī)范或相關產品評審準則獨立進行綜合評定,做出評審結論。 第二十五條末次會議。 評審組組長主持召開末次會議,通報評審情況,宣布評審結論,對現場評審中發(fā)現的不合格項提出整改要求。 第二十六條評審組應按產品類別,分別出具現場評審報告,并自評審結束之日起7日內,報送安標國家中心。 第二十七條現場評審中不合格項的整改要求: (一)評審結論為A級的,申請人(持證人)應對不合格的一般項進行整改,整改措施及結果應記錄存檔。 (二)評審結論為B或C級的,申請人(持證人)應對不合格項進行整改。申辦評審的整改期限為90日,監(jiān)督評審的整改期限為30日。完成整改后,申請人(持證人)應將整改報告及能證明整改結果的相關資料,提交評審組組長。評審組長審核并做出結論后,提交安標國家中心。必要時安標國家中心可安排對整改情況進行現場核查。 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終止本次申辦或暫停持證人相關產品的安全標志。 (三)評審結論為D級,或否決項不合格的,申請人(持證人)應按照本條第二款的要求進行整改。監(jiān)督評審不合格的,整改期間暫停持證人相關產品的安全標志。安標國家中心原則上對整改情況安排一次現場復評審。整改報告及相關資料足以證明申請人(持證人)已有效實施整改并符合安全標志管理相關要求時,可不進行復評審。 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終止本次申辦或撤銷持證人相關產品的安全標志。 第五章監(jiān)督管理 第二十八條安標國家中心對現場評審工作進行監(jiān)督管理,對評審報告、整改報告及相關材料的完整性、規(guī)范性進行審查,并對相關資料進行備案。 第二十九條評審組應依據現場評審規(guī)范或準則做出公正的評審結論,并對出具的現場評審報告負責。 第三十條評審員應遵守安標國家中心關于評審員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履行承諾,并嚴格遵守以下現場評審紀律: (一)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嚴格按現場評審規(guī)范或準則開展評審工作; (二)尊重申請人(持證人)的知識產權,保守其技術、商業(yè)秘密; (三)不提供任何有損評審結論公正性的指導和咨詢; (四)廉潔自律,不“吃、拿、卡、要”,不參加與現場評審無關的活動,不接受超規(guī)格接待。 第三十一條安標國家中心對違反現場評審規(guī)定的評審員,視情節(jié)輕重分別給予通報批評、暫?;虺蜂N評審員資格的處罰。 第三十二條現場評審結束后,申請人(持證人)應填寫現場評審紀律反饋單,報送安標國家中心。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申請人(持證人)應按規(guī)定承擔評審相關費用。 第 8 頁 共 9 頁 規(guī)章制度 本文至此結束,感謝您的瀏覽! (資料僅供參考) 下載修改即可使用 第 9 頁 共 9 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產品 安全標志 現場 評審 管理 細則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213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