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上冊 1.5降水量的測量教學反思 教科版.doc
《四年級科學上冊 1.5降水量的測量教學反思 教科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年級科學上冊 1.5降水量的測量教學反思 教科版.doc(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降水量的測量 這是第二次上《降水量的測量》這一課。在第一次上這堂課的時候,我當初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了兩個教學目標,分別是:1、知道降水量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2、會用雨量器進行觀測,搜集有關數(shù)據(jù),會用柱狀圖描繪出降水量的變化。 但是,第一次上下來,張忠華老師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他發(fā)現(xiàn)我只是強制性地灌輸了一個雨量器的概念給學生。學生對于各種不同的雨量器為什么都能測降水量依舊沒有認識。所以,我在上述兩個目標的基礎上,增加了在“什么樣的容器適合做雨量器”這一問題能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這一教學目標。因為對于我校四年級的孩子,他們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抽象能力,增加這一目標只是引導孩子對雨量器有一個更理性的認識。 更改過的教學設計,確實活躍了課堂,特別是第一個探究環(huán)節(jié)“哪個容器適合做雨量器?”的討論很激烈。在展示的各種形態(tài)各異的容器中,我選擇的是舉手表態(tài)的形式。卻發(fā)現(xiàn)一個情況,6種容器,只有培養(yǎng)皿沒有學生選。其他的容器都會有學生選。當我問學生為什么不選培養(yǎng)皿的時候,他們的結論是因為它太矮了,雨下得大點就會溢出來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它們認為下大雨,水會滿出來就不適合做雨量器。這種想法還是比較感性的。其實在下小雨的時候,培養(yǎng)皿也可以做雨量器。 整堂課下來,確實讓孩子們深入的理解為什么雨量器是柱狀的,以及降水量為什么是以降水的高度計算的。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了不足,需要后續(xù)改進。 1、由于時間上課時間緊湊,所以在課堂沒有設置制作雨量器這有過程,而是把這一過程放在課后讓學生回家完成。并且模擬降雨這有過程也是演示實驗,所以學生并沒有體驗到研究降水量這一問題的全過程。建議是課前讓學生提前做好雨量器,在校內(nèi)操場分組模擬降水的過程。 2、因為整個降水過程是模擬的,學生沒有直觀了解氣象站中降水收集、測量的方法。所以可以適時使用遠程資源課件。 3、降水量柱狀圖的描畫比較費時,可以采用excel輸入數(shù)據(jù)獲得直觀柱狀圖的方式進行。-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四年級科學上冊 1.5降水量的測量教學反思 教科版 四年級 科學 上冊 1.5 降水量 測量 教學 反思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251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