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 22 古詩兩首教案 蘇教版.doc
《六年級語文上冊 22 古詩兩首教案 蘇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六年級語文上冊 22 古詩兩首教案 蘇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2 古詩兩首 教學 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解釋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3.感受古詩的意境美,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明白從讀書中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重點 難點 1.能解釋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2.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古詩意境的優(yōu)美,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明白從讀書中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 課時 兩課時 知識點詳解 ? 古 詩 兩 首 冬夜讀書示子聿 ?、贂Y料浩如煙海,做學問必須日積月累,在年輕時就要肯下工夫,不能妄想一蹴而就,輕易成功。這兩句可以讓我們想到鑿壁借光的匡衡、牛角掛書的李密、懸梁刺股的蘇秦、孫敬……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①讀了這兩句,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想到了誰?] 詩意: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而青少年時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時才能有所成就。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谶@兩句是全詩的重點,深刻地闡述了知與行的關系,啟示我們,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變成真正的學問。 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chuàng)造。 ——陶行知 [②讀了這兩句,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想到了哪些名言?] 理論所不能解決的那些疑難,實踐會給你解決。 ——費爾巴哈 理論是軍官,實踐是士兵。 ——達芬奇 詩意: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實踐才行。 觀 書 有 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圻@兩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實質(zhì)上是詩人把自己的心智比作明鏡般的半畝方塘,并且又把反映天光云影的情景喻為心智容量之廣,鑒理之明。 ④這兩句仍然以方塘作為比喻來說明心智開豁的緣起,正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方塘變得如此清澈那樣,人的智慧也是由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而得來的。這兩句是詩人讀書后所產(chǎn)生的感想,一、二句的比喻是為這里的表達感想而作的鋪墊,說明感想不是憑空產(chǎn)生,而是有所依據(jù)。 [③這兩句只是在寫方塘嗎?] 詩意:半畝方方的池塘像一面鏡子似的打開,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④觀書有感,詩人有何感想?] 詩意: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是因為那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能解釋詩句中的關鍵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4.感受古詩的意境美,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 一 誦讀古詩,導入課文 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古詩?同學們在課外又積累了哪些?請同學們先來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 二 學習《冬夜讀書示子聿》 1.簡介陸游。 2.解釋詩人題目。 示:指示;訓示。 子聿:陸游的小兒子。 題意:用冬夜讀書產(chǎn)生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 3.初讀指導。 (1)教師范讀,學生畫出生字。 (2)學生讀生字,認讀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師再次范讀,學生畫出節(jié)奏。 (4)學生試讀詩文,把全詩讀通順。 4.理解前兩行詩句。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1)讀第一行詩,疏通字詞障礙,說說第一行詩句的意思。 學問:讀書學習。 無遺力:不遺余力。 詩意: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 (2)讀第二行詩,理解詩意。 始:才。 詩意:青少年時代下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時才取得成就。 (3)朗讀前兩行詩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連起來理解。 句意:做學問要不遺余力地下工夫。 5.理解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1)讀第三、四行詩句,理解“終、絕知、躬行”的意思。 終:到底;畢竟。 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 躬行:親自實踐。 (2)說說第三、四兩行詩的意思。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究還是不完善的,要想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實踐才行。 (3)體味第三、四句詩的含義。 第三、四兩句表述了知與行的關系,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變成真正的學問。 6.指導朗讀,體會古詩的思想感情。 (1)指名讀,師生評議。 (2)自由練讀。 (3)學生誦讀。 (4)指導背誦。 冬夜讀書示子聿 紙上得來終覺淺 知識 1.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古詩教學同樣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的語言,自主構(gòu)建新的語言積累。人們常說:“讀書貴在有疑?!闭n堂上,學生對自己不懂的問題進行質(zhì)疑,其他學生對學生的質(zhì)疑進行解答,老師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相關的點撥。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來理解整首詩的意思,這一節(jié)課可以讓學生自己來學。 2.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學生往往把“工夫”寫成“功夫”。在教學時我采取了以錯糾錯的方式,在把古詩抄寫到黑板上時我故意把“工夫”寫成“功夫”,接著讓學生預習來發(fā)現(xiàn)錯誤,并順勢接受錯誤,引導學生辨析“工夫”和“功夫”的區(qū)別:“功夫”一般指本領、本事,而“工夫”一般指花的心血和時間等。在《冬夜讀書示子聿》這首古詩里用“工夫”指古人在做學問時花的心血和時間多。 1.按原文填空。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再積累陸游的一首詩。 示 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3.把詩歌的作者、題目和詩句用線連起來。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中所描繪的景象,感悟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深刻道理。 4.領悟從讀書中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圖片,光盤。 一 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朗讀《冬夜讀書示子聿》。 2.背誦古詩。 二 學習《觀書有感》 1.按自學提綱自學古詩。 自學提綱: (1)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借助字典或聯(lián)系詩句,理解“鑒、徘徊、渠、如許”等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記下不懂的問題。 2.交流自學情況。 (1)配樂范讀,邊聽邊思考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學生談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時指導。 準確理解下列詞語。 鑒:鏡子。 徘徊:在一個地方走來走去,詩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閃耀浮動。 渠:你,這里指方塘?!∪缭S:如此?!?因為。 (3)理解“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思。 (4)看圖,聽音樂,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5)學生自由練讀。(讀中領悟:正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池塘變得如此清澈那樣,人要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變得更加聰明。)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4.教師小結(jié)。 《觀書有感》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詩中不僅寫了池塘的美麗景色,還通過看到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池塘,池塘中的水才會如此清澈這一現(xiàn)象,聯(lián)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會更加開闊,更加敏銳,這就告訴了我們要想獲取新知識,就要不斷學習。 思考: 《觀書有感》寫的是池塘里的水,作者卻用了“觀書有感”作題目,這是為什么? (詩人是想借池塘里的水說明一個讀書的道理,要想知識淵博,就必須多讀書。這是最重要的。) 三 學習本課的生字 1.記憶字形,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渠、鑒、徘徊”這幾個字的。 2.練習書寫。 觀書有感 ↙ ↘ 共徘徊 為有源頭活水來 ↓ ↓ 在一個地方走來走去 因為 1.古詩的教學,只有讓學生進入詩中所描繪的畫面,方能品悟到詩人的感情,揣摩到作者的寓意。抓住關鍵字,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教師再引導學生將自己腦海中的畫面用語言表達出來。課堂上學生盡情地表達,自由地想象,詩文中簡練的語言此刻已變成了學生自己的語言。 2.語文教學在很多地方注重模糊教學,但是在詩歌教學中,字義的理解是不能含糊的。在這首詩的前兩句中,有“鑒、開、徘徊”等字眼晦澀難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利用多媒體等手段,或是幽默的語言、合理的體態(tài)等讓學生對這些字詞有準確的理解,從而為理解詩意掃除障礙。 1.把下列內(nèi)容補充完整。 (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2)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2.根據(jù)古詩《觀書有感》的內(nèi)容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清澈見底的池塘有源源不斷的水流進來,藍天、白云倒映在水中,池塘邊長滿了青翠的水草,不時會聽見幾聲鳥鳴,這美麗的景色怎不讓人陶醉?(答案不唯一) 1.關于學習的古詩 勸 學 [唐]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勸 學 文 [宋]王安石 讀書不破費,讀書利萬倍。 窗前讀古書,燈下尋書義。 貧者因書富,富者因書貴。 勸 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2.古代“勸學詩”集錦 ◆立志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惜時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方法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六年級語文上冊 22 古詩兩首教案 蘇教版 六年級 語文 上冊 古詩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2548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