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祭石曼卿文》教案 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 .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祭石曼卿文》教案 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 .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祭石曼卿文》教案 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 .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祭石曼卿文》教案 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 一、教學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情感、主題。 2.掌握本文的藝術特色,進而了解歐陽修散文的風格特點。 二、學習要點 1.題解關鍵詞 歐陽修;石延年;祭文;唐宋八大家 2.內容提示 本文是歐陽修給好友石延年寫的一篇祭文。本文略于敘事,詳于抒情、議論,且議論中融注深厚的感情。祭文基本上沒有追敘石曼卿的生平事跡,而主要是通過物之盛衰、人之生死、形名之存亡的議論抒發(fā)對摯友的懷念之情。在議論中交織著主觀與客觀、常理與心理的矛盾,千回百轉,低回凄惻,愈轉愈深,體現(xiàn)了歐文“紆余委備,往復百折”的特點。整篇文章情真意厚,纏綿悱惻,是這篇文章的動人之處。 三、創(chuàng)作背景 石曼卿(994—1041),北宋文學家,才高而未遇,遂飲酒自放,憤世嫉俗。歐陽修是其摯友,兩人相識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當時同官館閣???,不到一年。其后兩人分別多年,當再度相聚時,石曼卿已憔悴衰老,不久,48歲的石曼卿就英年早逝。歐陽修曾作《哭曼卿》和《石曼卿墓表》等詩文對石曼卿予以深切悼念。《哭曼卿》詩中說:“嗟我識君晚,君時猶壯夫。信哉天下奇,落落不可拘。軒昂懼驚俗,自隱酒之徒。一飲不計斗,傾河竭昆墟。作詩幾百篇,錦組聊瓊琚。時時出險語,意外研精粗。窮奇變云煙,搜怪蟠蛟魚。詩成多自寫,筆法顏與虞。旋棄不復惜,所存今幾余。往往落人間,藏之比明珠?!陨絻A歲出,我亦斥江湖。乖離四五載,人事忽焉殊。歸來見京師,心老貌已癯。但驚何其衰,豈意今也無。才高不少下,闊若與世疏。驊騮當少時,其志萬里途。一旦老伏櫪,猶思玉山芻。……而今壯士死,痛惜無賢愚。歸魂渦上田,露草荒春蕪?!痹娭袑κ涞脑姼璨湃A、書法藝術作出高度評價,對彼此相識甚晚,相聚無多表示遺憾,對石曼卿的才高不遇,英年早逝表示了極度的哀痛。在《石曼卿墓表》中,歐陽修對其文章、才能、奇節(jié)、偉行作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在石曼卿去世26年后,歐陽修又派人到石曼卿墓前祭奠,并作祭文,抒發(fā)了對摯友的深切懷念。 四、課文講解 1.課文朗讀 背誦課文。 2.課文分析 首段是例行公事。凡是祭文,都需在首段點明時間與人物關系。 第二段始進入祭文正文,劈空就是一句“嗚呼曼卿”,行文突兀,而情感真切。仿佛要將亡友從地下喚醒,對他細細傾訴。所要傾訴的又是什么呢?“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八個字正是這一段的眼目。這八個字又仿佛是勸慰亡友的魂靈可以放心安息。所謂“身去德音存”,人固有一死,美好的名聲卻必將流芳百世。 第三段又以“嗚呼曼卿”領起,正是欲將一腔心事都說與亡友來聽。這一段,以“奈何”為界是兩層意思?!澳魏巍敝暗膸拙涫墙又弦欢握f,仍是說“生而為英,死而為靈”?!澳魏巍币韵拢P鋒陡轉,“荒煙野蔓”數(shù)句將一幅荒冢凄涼景象刻畫得淋漓盡致,不由人不起“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之悲。兩層意思之間,一客一主,前一層只是引起,只是為了反襯,后一層才是重點,也是全篇的核心。 第四段仍以“嗚呼曼卿”領起,正是欲將心中蘊含的感情都與亡友說盡了。而一段之精神乃在不能忘情?!肮讨淙绱恕钡摹肮獭弊趾?,與下文的“而”字構成轉折。名可不朽的道理,我不是不知;萬古長空,空悲無益的道理,我不是不知??墒?,追念往昔,我又怎么能忘卻那些歌哭笑悲的記憶!理智,終究抑制不住情感。從理智上明白和接受一些大道理,并不是很難的事;可心靈的感受終究是點點滴滴,往昔的感傷無聲無息地滲透。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祭文正文分三段:第一段寫不朽之名,第二段寫萬古之空,第三段寫不能忘情。三段皆以“嗚呼曼卿”領起,在情感上有很強的震撼力。岳飛《小重山》詞云:“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本篇亦是知音云亡之悲。 文章不長,但情感富于轉折。正文一段與二段之間是轉折,末段自身又含一層轉折。一段的不朽之名,終究敵不過二段的萬古之空;末段的理智超脫,終究敵不過情感的悄然滲透。轉折之后,方見分量,方見沉重,而終不外“悲”與“情”二字。歐陽修曾云:“人生自是有情癡”,信然。 全文以情馭筆,一氣呵成,不假修飾,卻又得結構之妙。文中以“軒昂磊落、突兀崢嶸”八個字推許曼卿,實可移來評此篇。正文第一段寫名之不朽,是何等斬釘截鐵!全然是劈空說起,有游龍出海之勢。第二段寫萬古之空,卻又將第一段全盤抹倒,非力挽山河的筆力,絕不能做到。前二段是放得開,末段卻是收得緊,如一道閘門,將兩條游龍緊緊關鎖。正可見當時文壇巨匠的文字工夫。 譯文: 在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具官歐陽修,謹派尚書都省令史李旸前往太清,以清酒和幾樣佳肴做祭品,在亡友曼卿的墓前設祭,并寫一篇祭文來吊祭: 唉,曼卿!生前您是個英才,死后必化為神靈。那同萬物一樣有生有死,而又回到無物的,是您暫存聚合的肉體;不同萬物一起消滅,而卓立不朽的,是您留傳后世的英名。這是古來圣賢,沒有一個不是如此。那些被紀錄在史籍上的,如同太陽、星星般地光明。 唉,曼卿!我好久沒看到您了,還彷佛記得您平日的樣子。您的意態(tài)超凡,儀容俊偉,卓立高邁,而被埋葬在地下,我想不會化成土壤,應該化成金玉的精粹。不然,也會生長出千尺高的松樹,或九根莖的靈芝。怎禁得滿目荒煙野草,荊棘交錯叢生,在凄風雨露下,飛螢野火流動;只見牧童和樵夫,在那里上下往來歌吟,再加上那些受驚的飛禽走獸,悲傷地徘徊而咿嚶鳴叫!今日固然如此,就是千年萬年后,怎知它不變成躲藏狐貉或鼯鼪的洞穴呢?古來的圣賢也是如此的遭遇,您難道沒看見連綿不絕的曠野和荒城! 唉,曼卿!盛衰的道理,我固然曉得它是這樣,然而感念往日,心里覺得悲涼凄愴,不知不覺臨風而掉下眼淚,實在感到慚愧無法達到古圣人不動情的境界。希望您來享用! 3.課文難點討論 請討論一下第三自然段作者對石曼卿墓的想象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答案要點:悲涼;失望;對于古來圣賢命運的同情。 4.相關評論 凄清逸韻。(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三十一) 胸中自有透頂解脫,意中卻是透骨相思,于是一筆已自透頂寫出去,不覺一筆又自透骨寫入來。不知者乃驚其文字一何跌蕩,不知非跌蕩也。(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卷十三) 公祭文奇崛不及韓,清峭不及王,獨情致纏綿凄惻而亦微帶俗韻,若此篇是也。(清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六一居士全集錄》卷五) 此文三提曼卿,分三段看:第一段許其名垂后世,寫得卓然不磨;第二段悲其生死,寫得凄涼滿目;第三段自述感傷,寫得唏噓欲絕,可稱筆筆傳神。(清孫琮編《山曉閣選歐陽廬陵文選》卷四) 擬柳子《祭呂化先文》,無味,不知人何以多好之。(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卷三十九) 此一祭,蓋葬既久而近經其處,觸眼蒼涼,不禁侘傺噓唏,一寫其宿草之悲也。或把作隨常祭文批解,傖子又從而剿之以為活套,不足一哂。文雖極悲涼,卻能向已墟境象,點出不朽精神。(《古文眉銓》卷六十二浦起龍評) 篇中三提曼卿:一嘆其聲名,卓然不朽;一悲其墳墓,滿目凄涼;一敘己交情,傷感不置。文亦軒昂磊落、突兀崢嶸之甚。(《古文觀止》卷十) 此遣祭曼卿墓下之詞,非始死而吊奠,故全在墓上著筆,而以曼卿生平之奇,串入生發(fā)。其大意從雍門子鼓琴一段脫化來。文情濃至,音節(jié)悲涼,不忍多讀。(清林云銘《古文析義》卷十四) 意勢矯健,音節(jié)蒼涼,非六一不能為此。(清王文濡《評校音注古文辭類纂》卷七十四) 七、練習 1.選擇題 (1)歐陽修所作的著名史書是( ?。? A.《新五代史》 B.《舊五代史》 C.《宋史》 D.《新唐書》 答案:A ?。?)下列不屬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A.歐陽修 B.司馬光 C.蘇軾 D.蘇洵 答案:B (3)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作于他任職()時期。 A.杭州 B.滁州 C.揚州 D.洛陽 答案:B 2.填空題 (1)歐陽修卒后的謚號是( )。 答案:文忠。 (2)《祭石曼卿文》中“石曼卿”的名字是( ?。?。 答案:石延年 3.簡答題 簡要介紹一下《祭石曼卿文》在抒情方面的特點。 答案要點:反復詠嘆;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相結合;運用對比、聯(lián)想的手法。 八、研習與思考 1.本文主體部分由三句“嗚呼曼卿”提起,每一句之后分別是從哪個方面追思亡友石曼卿的? 答:參課本上的評析第二段。目的在于讓學生抓住文章結構框架。 2.清人林云銘感嘆《祭石曼卿文》“文情濃至,音節(jié)悲涼,不忍多讀”(見《古文析義》)。由此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抒情方式。 答:參課文上的評析第三段。(1)直接抒發(fā)與托物寓情相結合;(2)情景交融,尤其是第三段;(3)所用詞藻色澤灰暗,給人悲冷的氣息。 九、相關藝術作品展示 歐陽修書法真跡欣賞 《灼艾帖》 《集古錄跋尾》-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祭石曼卿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 2019-2020年高中語文祭石曼卿文教案 蘇教版選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教案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教案 蘇教版 選修 唐宋八大家 散文 選讀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260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