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2.1.1《指南錄后序》教案 蘇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2.1.1《指南錄后序》教案 蘇教版必修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2.1.1《指南錄后序》教案 蘇教版必修3.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2.1.1《指南錄后序》教案 蘇教版必修3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基本句式。 2、反復誦讀,培養(yǎng)學生分析、理解、概括、鑒賞語段的能力。 3、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文天祥以死報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自譯、討論、串講相結合。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過零丁洋①【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②干戈寥落四周星。③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④零丁洋里嘆零丁。⑤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⑥ 講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边@慷慨激昂、大義凜然的詩句,表現(xiàn)了作者的錚錚鐵骨,耿耿忠心,表現(xiàn)了作者的英雄氣概和高風亮節(jié)。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市)從容就義。這兩句詩成了后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二、了解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號文山。宋理宗時曾被選拔為進士第一名,任官不到兩月即與權貴作尖銳的斗爭,屢遭彈劾仍堅持正義。 德佑(宋恭帝年號)元年(1275)正月,國事危急,朝廷召諸路“勤王”,文天祥積極響應,以全部家產(chǎn)充軍費,組織武裝力量。次年元軍大舉南下,駐軍于皋亭山,這時文天祥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議和,他不辱國體,慷慨陳辭,觸怒元方丞相伯顏,被扣,解送北方;至鎮(zhèn)江逃脫,歷盡艱險,才得南歸。端宗趙昰派遣他與南下元軍作戰(zhàn),景元三年(1278年)兵敗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為誘降條件,遭到文天祥的嚴辭拒絕。右丞相,漢奸鄧光薦勸其降元,亦遭唾罵。文天祥歷盡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義,年僅47歲。 三、解題 文天祥的詩歌,特別是他后期的詩歌,大多是敘述他抗元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和表達他以死報國的決心,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板書課題、作者)就是文天祥為自己的詩集《指南錄》寫的一篇序言。 “指南錄”取“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表達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歸的愛國之情。附文天祥的詩。 渡揚子江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序”作為一種文體,可分為“贈序”和“書序”?!皶颉睍蛟谡闹?,一般介紹作家生平或目的,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由于在這篇序文之前作者已經(jīng)寫過一篇《自序》,所以把這篇序文叫做“后序”。 “贈序”與“書序”性質(zhì)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如《送東陽馬生序》 四、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本文共八段,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你認為怎樣劃分,每部分寫什么內(nèi)容? 第一部分:(第1~5段),敘述出使元營的經(jīng)過及逃亡路上的種種磨難,抒發(fā)九死一生的感慨。第1至第4段重在記敘,第5段以抒情為主。 第二部分:(第6~8段),說明寫作情況和結集目的,并從當時社會的君臣父子倫理來闡述自己報國的心志。 五、對照課文注釋自學自讀自譯第一段。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若另有生字,寫出并注音。 德祐 縉紳 萃 紓禍 覘北 翌日 2、解釋重要詞語 ⑴ 除(被)授予官職 都督 路 修門 萃 會 紓難 覘 ⑵A、戰(zhàn)、守、遷皆不及施。遷:遷都。施:實施,布置。 B、莫知計所出。莫:無定指代詞,沒有誰。 C、予不得愛身;愛:顧惜,舍不得。身:自身,自己。 D、于是,辭相印不拜拜:接受任命。 E、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翌日:第二天。 F、初奉使往來,無留北者。留:被扣留。 3、重點語句解析: ①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明確: “一”,是動量詞?!耙恍小?,是走一趟意思?!爸^……為……”是“說……是……”意思。全句譯作“大家說我走一趟是可以緩解國家的禍患的。” ②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 明確: “愛”,吝惜。“意”估計。“北”,元軍方面?!吧小?,還?!翱梢浴保梢詰{借?!翱谏唷保把赞o”?!皠印?,說動。全句譯作“國家的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不能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估計元軍方面也還是可以憑借言語說動的”。 4、學生舉疑問難。 5、翻譯第一段 譯文: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授予右丞相兼樞密使職位,統(tǒng)率全國各路兵馬。當時元兵已經(jīng)逼近都城北門外,迎戰(zhàn)、防守、轉(zhuǎn)移都來不及做了。滿朝大小官員會集在左丞相吳堅家里,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正當雙方使者的車輛往來頻繁,元軍邀約宋朝主持國事的人前去相見,大家認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禍患。國事到了這種地步,我不能顧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還可以用言詞打動。當初,使者奉命往來,并沒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虛實,回來謀求救國的計策。于是,辭去右丞相職位,第二天,以資政殿學士的身份前往。 6、理解內(nèi)容: (1)提問:文天祥是在怎樣的形勢下出使北營的? 明確: 是在“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zhàn)、守、遷皆不及施”和“縉紳、大夫、士,莫知計所出”的嚴重形勢下出使北營的。 (2)提問:文天祥當時的心情和意圖怎樣? 明確: 心情是:“予不得愛身”(我不能只顧愛惜自己),即已抱定了為國捐軀的決心。 其意圖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企圖以外交手段來挽回敗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 小結段意:挺身北行紓國難。出使北營的背景、心情與意圖;表達了作者在國事危急之際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 六、對照課文注釋自學自讀自譯第二、三段。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若另有生字,寫出并注音。 遽輕吾國 構惡 獻諂 羈縻 自度 詬虜帥 數(shù)呂師孟… 祈請 詣北 分當引決 2、解釋重點詞語: ⑴慷慨 遽 輕 度 數(shù) ⑵A、則直前詬虜帥失信 前,走上前。動詞。 B、不復顧利害 利害,偏義復詞,偏指“害”危害 C、北雖貌敬 貌,表面上,名詞作狀語 D、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北。 詣:到……地方去 E、然而隱忍以行 隱忍,勉強忍耐,不露真情。 3、理解重點語句: ①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 不幸的是,先有呂師孟干壞事,后來賈余慶又媚敵獻計,于是我被扣留不能回國,國事于是到了就不可挽救的地步。 ②昔人云:“將以有為也?!? “將”,將要。“以”介詞,憑。“以”后省略了表示“隱忍以行”意思的賓語?!盀椤?,讀wi,作為。,全句的意思是:(正如)古人所說:“將要憑(隱忍而行)的做法有所作為?!? 4、學生舉疑問難。 5、翻譯第二、三段。 譯文 剛到元營時,據(jù)理抗爭,言詞激昂慷慨,元軍上下都很吃驚震動,他們也未敢立即輕視我國??刹恍业氖?,呂師孟早就同我結怨,先在元人面前說我的壞話;賈余慶又緊跟著媚敵獻計,于是我被扣留不能回國,國事就不可整治了。我自料不能脫身,就徑直上前痛罵元軍統(tǒng)帥不守信用,揭露呂師孟叔侄的叛國行徑,只要求死,不再考慮個人的利害。元軍雖然表面尊敬,其實卻很憤怒,兩個重要頭目名義上是到賓館來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圍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國了。 不久,賈余慶等以祈請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軍驅(qū)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單。我按理應當自殺,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說:“將要有所作為啊!” 6、理解內(nèi)容: (1)提問:文天祥至北營大致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怎樣的? 明確:第一階段是:“初至北營……北亦未敢遽輕吾國?!钡诙A段是:“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予不得歸矣?!保ò矗簠螏熋鲜逯断群笸督翟?,文天祥曾上書要求宋朝殺掉他們的親屬,因此和呂師孟結下了仇恨?!皹嫛保斐?、結成;“惡”,怨恨、仇恨。“構惡”,即“結仇”。賈余慶在德祐二年二月元軍使者入臨安城封府庫之后,他以右丞相充“祈請使”出使元軍,與元軍合謀扣留文天祥?!矮I諂”,向敵人獻媚,指合謀扣留文天祥。這兩個分句也可澤為:呂師孟以前和我有仇,先在元人面前說我的壞話。后有賈余慶在背后(賣國)媚敵出賣我。)第三階段是:“未幾……北驅(qū)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2)提問:文天祥既然“分當引決”(按理應當自殺),為什么卻又“隱忍以行”(隱忍,勉強忍耐,不露真情,暗中忍受著去了)? 明確:“將以有為也”(“以”后省代詞“此”。全句可譯為:是打算借此機會有所作為?。∵@句話出自韓愈《張中丞傳后敘》:“巡呼云曰:‘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云笑曰:‘欲將以有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小結段意:慷慨陳詞遭扣押。出使北營,震懾敵方,身受羈縻和被驅(qū)北上;表達了他忍辱負重,圖謀再舉的思想。 七、強化檢測: 1、選出誦讀時停頓正確的一項:(C) A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B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C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D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 2、注音并解釋詞語: [靡] A動詞mǐ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劌論戰(zhàn)》) 相如傳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頗藺相如列傳》) B動詞m 徒靡彈藥,無益吾事(浪費《馮婉貞》) C形容詞mǐ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奢侈《訓儉示康》) D副詞mǐ 天高地迥,號呼靡及(無,不。靡及:達不到) 數(shù) 數(shù)(音shǔ義列舉罪狀)呂師孟叔侄為逆 ②此數(shù)(音sh義幾<不確定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 ③范增數(shù)(音shu義屢次)目項王 ④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音shǔ義計算) ⑤今夫弈之為數(shù)(音sh義技術),小數(shù)也 分 ①予分(音fn義名分)當引決 ②五谷不分(音fēn義區(qū)分) ③舟首尾長約八分(音fēn義長度單位)有奇 ④衣食所安,……必以分(音fēn義分給)人 ⑤自分(音fn義料想)已死久矣 第二課時 學習內(nèi)容:課文第四、五兩段。 一、學習第四段 1、對照課文注釋自學自讀自譯第四段。 注意下列重點字詞語句: ⑴重點字詞: 注音 天高地迥( ) 號呼靡( )及 庶幾( ) 未幾( ) 解釋詞語 A、詭蹤跡,草行露宿 (詭,隱蔽;草,在荒草間,名詞做狀語;露,在露天地,名詞作狀語) B、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日,每天,時間名詞作狀語) C、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窮,困窘;餓,饑餓;無聊,沒有依靠) C、已而得舟 (得,得到) D、以至于永嘉 (到) ⑵重點語句解析: “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一句翻譯最正確的一句是(B) A(我)貧困饑餓,深感無聊,敵人懸賞捉拿又很緊急,天高地遠,呼喚求救都辦不到。 B(我)困窘饑餓,無所依托,懸賞捕捉又很緊急,天高地遠,呼喚求救都辦不到。 C(我)貧困饑餓,無所依托,敵人又緊追不舍,天高地遠,喊(天)呼(地),(天地)也無法聽到。 D(我)困窘饑餓,無所依托,敵人又緊追不舍,天高地遠,喊誰都聽不見。 2、學生舉疑問難。 3、翻譯第四段。 譯文:到了京口,得到機會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虛實情況告訴淮東、淮西兩位制置使,相約他們聯(lián)兵討元。復興宋朝的機會,大概就在此一舉了。留住了兩天,駐守維揚的統(tǒng)帥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只能改變姓名,隱蔽蹤跡,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為躲避元軍的騎兵出沒在淮河一帶。困窘饑餓,無依無靠,元軍懸賞追捕得又很緊急,天高地遠,號呼不應。后來得到一條船,避開元軍占據(jù)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過揚子江口,進入蘇州洋,展轉(zhuǎn)在四明、天臺等地,最后到達永嘉。 4、語段小結: ⑴第4自然段寫北行路中得脫的行程。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至京口……中興機會,庶幾在此”,寫得脫后的喜悅。 第二層,“留二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睂懯苷`會后的困境。 第三層,“已而得舟,……以至于永嘉?!睂懙弥酆蠹庇谀舷碌募逼刃那椤? ⑵要求學生注意畫出那些既能準確表明作者活動的特點,又能表達作者急切、緊張的心情,以及連續(xù)所經(jīng)歷的坎坷的動詞;領會作者用詞靈活多樣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明確: 極富表現(xiàn)力的動詞有:“奔”寫出了當時迫不擇路的極快速度;“變”“詭”二字反映了形勢突變以及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動;“避”“出”“渡”“入”“展轉(zhuǎn)”“至于”等一連串動詞,反映了作者迅速離開險境的情況,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急于南下組織力量抗元以報效國家的急切心情。 小結段意:歷經(jīng)艱險歸南方。寫出京口抵永嘉的苦難歷程,表現(xiàn)了作者經(jīng)歷艱險,仍力圖中興的心愿 二、學習第五段 1、對照課文注釋自學自讀自譯第五段。 ⑴重點字詞: 注音 詆( )大酋當死 幾自剄( )死 殆( )例送死 制府檄( )下 幾邂逅( )死 解釋詞語 至海陵,如( )高沙,道( )海安、如皋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 )迫死 境界危惡,層見( )錯出 ⑵翻譯句子,注意文言句式 經(jīng)北艦十余里,為巡船所物色 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 質(zhì)明,避哨竹林中, 坐桂公堂土圍中,騎數(shù)千過其門 重點語句解析: A、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 《莊子》中有“死生為晝夜”和“死生終始將為晝夜”的話。意思是:死和生,就像有晝夜有夜的自然現(xiàn)象一樣平常。文天祥這樣講是表現(xiàn)他在生命面臨危險面前泰然有若。全句譯作:死與生,如同有晝有夜一樣是極平常的事,死就死了??墒俏ky險惡的處境不斷出現(xiàn),(真)不是人生在世能夠忍受的。 2、學生舉疑問難。 3、翻譯第五段。 譯文:唉!我瀕臨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罵元軍統(tǒng)帥該當死;辱罵叛國賊該當死;與元軍頭目相處二十天,爭論是非曲直,多次該當死;離開去京口的路上,帶著匕首以防意外,幾次想要自殺死;經(jīng)過元軍兵艦停泊的地方十多里,遭遇巡邏船只搜尋,幾乎投江喂魚而死;真州守將把我逐出城門外,彷徨無路,幾乎死掉;到揚州,路過瓜洲揚子橋,假使遇上元軍哨兵,也不會不死;揚州城下,進退兩難,幾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圍中,元軍數(shù)千騎兵從門前經(jīng)過,幾乎落到敵人手中而死;在賈家莊幾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而死;夜晚奔向高郵,迷失道路,幾乎陷入沼澤而死;天亮時,在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邏的騎兵有好幾十,幾乎無處逃避而死;到了高郵,制置使官署的通緝令下達,幾乎被捕而死;經(jīng)過城子河,在亂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敵方哨船一前一后行進,幾乎不期而遇被殺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擔心白白受冤而死;經(jīng)過海安、如皋,總計三百里,元兵與土匪往來其間,沒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幾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條小船渡過驚濤駭浪,實在無可奈何,對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過是晝夜之間的事罷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這樣境界險惡,危難層疊交錯涌現(xiàn),實在不是人世間的人所能忍受的。痛苦過去以后,再去追思當時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 4、語段理解: ⑴解讀第5段。 ①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一顯著特點,即“敘述和抒情相結合”。請指出第五段在結構上與前面1、2、3、4段的關系: 明確:第1—4自然段側重記敘曲折艱難的經(jīng)歷,第5自然段則偏重于對這種經(jīng)歷的慨嘆,前者是后者的必要鋪墊,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的自然流露與抒發(fā)。例如,第2自然段有“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第5自然段則有“詆大酋當死……”;再如,第4自然段有“至京口,得間奔真州”,第5自然段則有“去京口……幾自剄死。” ②本段的層次結構。 明確:第5自然段,以抒情為主,表明愛國、憂國的心志。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嗚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幾矣!”此句引出“及于死”的危難,總起下文。 第二層,“詆大酋當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共用17個排比句。情感真摯,氣勢磅礴,再現(xiàn)了文天祥此次北行歷經(jīng)的磨難。 第三層,“嗚呼!……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思想感情向前推進,進一步抒發(fā)了出生入死而國事難為的傷痛。 ③本段中間連用多少個“死”字,這樣寫是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確:“死”字共二十二處。這些“死”字,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既準確鮮明,又形象生動,可謂妙語紛呈,出神入化! 從這段文字的結構來分析,“死”①為總述“死”的境地及危險性,具有提領下文“死”②至“死”(19)共十八個“死”字的作用。這十八個“死”字句,以并列排比形式出現(xiàn),每句均以分號隔開。“死”(20)至(22)三個“死”字歸納以上十八種“死”的可能性,表明作者對“死”的看法和態(tài)度,“死而死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充分顯示其以“死”報國的宏偉決心和凜然正氣。 ⑵誦讀練習。 基本方式是齊誦、自由練習誦讀、誦讀的檢查。以下是指導誦讀的要點: ①可以分層練習,難背誦的地方(主要是上表中③④⑤三項,即由揚州經(jīng)高郵至通州這一段經(jīng)歷)要反復進行練習。 ②要提示學生,18個排比句中包含著敘事成分,作為前兩段概括敘事的補充,但它們的基調(diào)是抒情,抒發(fā)了作者為國捐軀、萬死不辭的情懷,讀時要表現(xiàn)出這種基調(diào)來。 ③為了有效地表現(xiàn)出這種基調(diào),首先要突出各句中的重音,如“詆”“罵”“爭”“備不測”“物色”“仿徨”等等;其次要注意停頓,每個分號處都應有較長的停頓。 ④要細心品味兩上“嗚呼”和三個“矣”所表現(xiàn)的語氣是有區(qū)別的。 第一個“嗚呼”表達了已將生死置于度外的感情; 第二個“嗚呼”表達了山河破碎、國事難為的傷痛; 第一個“矣”處于統(tǒng)領句末,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宜重讀; 第二“矣”處于前一層結句之末,有總結上文的作用,宜輕讀; 第三個“矣”,處在文意轉(zhuǎn)折(“而境界危惡”)之前,宜急收。 小結段意:以抒情為主,表明愛國、憂國心志。 以上第1~5自然段是全文的第一部分,第5自然段是全文抒發(fā)感慨、表達心志的高潮,是前一部分的深化和后一部分的提引 三、強化練習: 1、注音并解釋詞語: 間 ①至京口,得間(音jin義空隙)奔真州 ②間(音jin義間或與有時)以詩記所遭 ③道芷陽間(音jin義從小路)行 ④中間(音jiān義介入,夾雜)力拉崩倒之聲 ⑤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音jiān義一會兒) ⑥又間(音jin義秘密地)令吳廣至次所旁叢林中 ⑦于亂石間(音jiān義中間)擇其一二扣之 2、與“予之及死者”的“者”用法不同的是:D A、北邀當國者相見 B、無留北者 C、使來者讀之 D、以上三項都不是。 3、與“幾無所逃死”的“所”用法不同的是:D A、莫知計所出B、夜則以兵圍所寓舍 C、間以詩記所遭D、為巡船所物色 四、點擊高考: 續(xù)寫句子,使整段文字銜接順暢 掀開中國歷史的重重帷幕,一個個發(fā)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歲月的煙塵,清晰地昭示著后人,假如當初商紂王能聽從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個國破人亡的下場?假如___?話又說回來,如果當初秦孝公不聽取商鞅之諫而變法,又哪能稱雄于六國?如果___?綜上所論,不難看出___。 提示:吳王夫差------伍子胥蔡桓公--------扁鵲楚懷王---------屈原 魯莊公--------曹劌齊威王--------鄒忌唐太宗--------魏征 答案: 1、(假如)當初楚懷王能聽取屈原的意見,又何至落得個客死他鄉(xiāng)的下場? 2、(如果)當初魯莊公不聽取曹劌的建議,又哪能取得長勺之戰(zhàn)的勝利? 3、是否能采納正確的意見,是成敗得失的關鍵。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第三課時: 學習內(nèi)容:課文第六、七、八三段。 一、妙語珍藏: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蘺趣未窮。寧可枝頭搶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我送走了那個可棄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過,我就被遠兵的羅網(wǎng)網(wǎng)住。 我回頭看那無止境的路,從臨安到嶺南,這一路我的確奔過來的。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當年,我心懷抗元大志,跨上戰(zhàn)馬,馳騁沙場。我在奔向戰(zhàn)場,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處歸鴻:大丈夫志在軍營。 可是臨安府,容得了一代糊涂君王,容得了一群窩囊庸臣,卻容不了一顆誓死效忠的赤誠之心!所以,我深深明白,我只能永遠奔跑,哪怕只殺一個元兵,收復一寸疆土。荊棘算得了什么,刀光劍影又有何畏懼。 今夜,我卻被困在暗牢,也許永遠不能跨上我心愛的坐騎,去馳騁邊疆,馳騁信念,馳騁人生了。簫聲吹得人哀怨,但哀怨從來不屬于偉丈夫,士可殺不可辱。鐵骨錚錚的文天祥怎能跪著生! 燕山月靜靜灑下,秋菊無聲無息地盛開,塑一座圣潔的雕像。 奔跑讓我遍體鱗傷,拋頭灑血,奔跑又讓我在心靈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躍——意志,應該在殘酷和無情中超強。 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寫了熱情和奔放,教人在激情中意氣風發(fā); 生命是一瀉瀑布,宣誓了堅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要求。 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靈上跨躍 二、學習第六、八段 (一)對照課文注釋自學自讀自譯第六、八段。 1、注意下列重點字詞語句: ⑴重點字詞: A、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 B、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C、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 D、是年夏五,改元景炎。 2、學生舉疑問難。 3、翻譯第六、八段 我在患難中,有時用詩記述個人的遭遇,現(xiàn)在還保存著那些底稿,不忍心廢棄,在逃亡路上親手抄錄?,F(xiàn)在將出使元營,被扣留在北門外的,作為一卷;從北門外出發(fā),經(jīng)過吳門、毗陵,渡過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揚州、高郵、泰州、通州的,作為一卷;從海路到永嘉、來三山的,作為一卷。我將把這詩稿收藏在家中,使后來的人讀了它,同情我的志向啊。 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號為景炎,廬陵文天祥為自己的詩集作序,詩集名《指南錄》。 4、語段理解: 要求用課文原句回答并解說。 (1)提問:詩集的由來是怎樣的? 明確:文天祥“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廢,……” (2)提問:結集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目的是“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小結第二部分6、8段段意:第六段:說明詩篇的寫作情況和結集的目的。 第八段:交代寫作的時間和詩集的命名。 三、學習第七段 1、對照課文注釋自學自讀自譯第七段。 ⑴解釋詞語 幸 何為 僇 遺體 行殆 責 無以 義 賴 修 雪 九廟、 所謂 向 委 愧怍 微 誠 正丘首 ⑵重點語句解析: A、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為? 明確: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運了,可幸運地活下來要干什么呢? B、生無以救國,死猶為厲鬼以擊賊,義也 明確:人活著不能拯救國難,死后還要變成惡鬼去殺賊,這就是義 C、嗟夫!若予者,將無往而不得死所矣。 明確:唉!像我這樣的人,將是無處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 D、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親,君親其謂予何? 明確:以前,假使我喪身在荒野里,我雖然正大光明問心無愧,但也不能掩飾自己對國君、對父母的過錯,國君和父母會怎么講我呢? 2、學生舉疑問難。 3、翻譯第七段。 譯文: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運了,可幸運地活下來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個忠臣,國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還是有罪的;要求做一個孝子,用父母留給自己的身體去冒險,即使死了也有罪責。將向國君請罪,國君不答應;向母親請罪,母親不答應;我只好向祖先的墳墓請罪。人活著不能拯救國難,死后還要變成惡鬼去殺賊,這就是義;依靠上天的神靈、祖宗的福澤,修整武備,跟隨國君出征,作為先鋒,洗雪朝廷的恥辱,恢復開國皇帝的事業(yè),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誓不與賊共存”,“恭敬謹慎地竭盡全力,直到死了方休”,這也是義。唉!像我這樣的人,將是無處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喪身在荒野里,我雖然正大光明問心無愧,但也不能掩飾自己對國君、對父母的過錯,國君和父母會怎么講我呢?實在料不到我終于返回朝廷,重整衣冠,又見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國的土地上,我還有什么遺憾呢!還有什么遺憾呢! 4、小結: 第七段正面闡述自己的報國心愿。這段議論體現(xiàn)了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文天祥作為正直士人的代表所能體現(xiàn)的最高思想境界。這段議論是在前文敘事的基礎上展開的,慷慨激昂,一氣呵成。 四、全文總結: 1、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過自身的艱險經(jīng)歷表達了以身許國的決心和奔走報國的意志,抒發(fā)了自己在九死一生的情況下的愛國情懷。 文天祥的英雄壯舉與歷史上一切愛國志士一樣,他們的報國行為是非常感人的。他們在強敵面前威武不屈,表現(xiàn)了高度的民族氣節(jié),實在可歌可泣。 文天祥北行之舉對敵方的實力估計是不足的,他企圖以言辭說服敵人退兵是極不切實際的幻想。他的愛國思想的實質(zhì)是對于南宋朝廷的忠心,具有歷史的局限性。 2寫作特點:.本文記敘,抒情,議論很完美地結合。 表現(xiàn)在: ①在記敘的基礎上抒情。例如第2段,寫被驅(qū)北上時,指出“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昔人云:‘將以有為也?!边@里包含著克制內(nèi)心無限痛苦的強烈感情。這是在記敘基礎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帶有議論成分。 ②在敘事的前后,用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句直接抒情。例如第4段關于生與死的問題,文中用大段抒情與描寫相結合的文字表達心境。 ③有時將感情融入敘事。如第3段,既寫出了當時由中興有望到無可投奔的處境,又反映出作者由興奮而悲憤的急劇變化的感情。 四、強化練習: 1、詞性活用 A.名詞作狀語 北雖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當引決(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與北騎相出沒(日:每天) B.名詞作動詞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則直前詬虜帥失信(前:走上前) 2、一詞多義 [間] A名詞jiān 扁鵲立有間(一會兒《扁鵲見蔡桓公》) 出沒于長淮間(之間) B動詞jin 中間崩倒之聲(夾雜《口技》)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曹劌論戰(zhàn)》) C量詞jiān 安得廣夏千萬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D副詞jin 間以詩記所遭(間或,有時) 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陳涉世家》) [如] A動詞 如揚州,過瓜洲揚子橋(往……去,到……去) 勞苦功高如此(像《鴻門宴》) 固不如也(比得上《鴻門宴》)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唯恐,就怕《鴻門宴》) B介詞 絕無有者,則治之如所言(按照《獄中雜記》)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樣”《愚公移山》) 3、古今異義 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古:沒有依托。今:單調(diào),沒有價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達。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詞。) 初至北營,抗辭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為巡船所物色(古:搜尋。今:尋找需要的人才或東西。) 幾彷徨死(古:走投無路。今:猶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4、句式解析:“為”與“所”相呼應,表示被動 為巡船所物色 為巡徼所陵迫死 五、搜集文天祥的相關資料 1、浙江溫州文信國①祠聯(lián):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誼若龜鑒②,忠膽若鐵石; 敢問何為浩然正氣③,鎮(zhèn)地為河岳,麗天為日星④。 花外子規(guī)⑤燕市⑥冷;柳邊精衛(wèi)⑦浙江潮。 2、北京文天祥祠聯(lián): 南宋狀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氣貫人寰,河岳日星傳萬世;明禋⑧崇廟觀,丹心碧血照千秋。 3、海豐縣方飯亭聯(lián): 熱血腔中只有宋;孤忠?guī)X外更無人。-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指南錄后序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2.1.1指南錄后序教案 蘇教版必修3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2.1 指南 錄后序 教案 蘇教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263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