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政治 哲學常識認識論基礎知識鞏固清單教案 舊人教版.doc
《2019-2020年高二政治 哲學常識認識論基礎知識鞏固清單教案 舊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二政治 哲學常識認識論基礎知識鞏固清單教案 舊人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二政治 哲學常識認識論基礎知識鞏固清單教案 舊人教版 一、主干知識(必背) ★★★1、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原理 ⑴原理內容: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活動,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是人區(qū)別于物的特點。(主觀能動性包括相互聯(lián)系著的三個方面: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發(fā)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地表現(xiàn)為我們通常說的“想”;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即通常說的“做”;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tài),即通常說的決心、意志干勁等。) ?、品椒ㄕ撘螅哼@一原理要求我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2、制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的因素原理 ⑴總: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受客觀因素和一系列主觀因素的制約,我們要正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從客觀實際條件出發(fā),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 ⑵分一:制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的客觀因素原理 客觀規(guī)律與客觀條件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我們要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同尊重客觀規(guī)律、正視客觀條件結合起來,以客觀規(guī)律為指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利用有利條件、改變不利條件、創(chuàng)造新的有利條件,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斷前進。(此點可分為客觀規(guī)律、客觀條件兩個要點來運用) ⑶分二:制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的主觀因素原理 人的主觀能動性隨著實踐與學習的積累而不斷形成、逐步增強,這些不斷增強的因素,包括業(yè)已形成的觀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成為制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發(fā)揮的主觀因素。積累起來的主觀因素越正確,越有廣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進一步正確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因此,我們應當自覺地總結經驗,不斷排除錯誤的主觀因素,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時取得更大的成績。 ★★★3、客觀規(guī)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此原理亦為唯物論原理) ⑴原理內容:規(guī)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被消滅,具有不可抗拒性。客觀規(guī)律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尊重客觀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和前提;人在規(guī)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尊重客觀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離不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或可表述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的條件) ⑵方法論要求: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又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有機結合起來。 ★4、現(xiàn)象與本質的關系原理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現(xiàn)象和本質。本質和現(xiàn)象密不可分,現(xiàn)象是本質的表現(xiàn),本質總要表現(xiàn)為現(xiàn)象。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5、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原理 ⑴原理內容:①區(qū)別:含義不同: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xiàn)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可靠、更深刻;作用不同:正確的理性認識能比感性認識更好地指導實踐。②聯(lián)系: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 ⑵方法論要求: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6、認識(理論)對實踐的反作用原理 實踐決定認識(理論),認識(理論)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 ★★7、認識的根本任務 本質和規(guī)律是事物內在的根本性的東西,人們對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是高一級的認識,正確的理性認識對實踐活動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因此,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xiàn)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占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透過現(xiàn)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 ★★★8、認識的辯證過程原理 ⑴原理內容:在實踐基礎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把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指導實踐,并接受實踐的檢驗,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若干次反復和提高,當認識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時候,人們對某一的認識過程才算結束了。 ?、品椒ㄕ撘螅哼@一原理我們要不斷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反對把認識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淺嘗輒止。 ★★★9、認識是不斷發(fā)展的原理 任何一個具體的認識只是對整個世界一個層次,一個方面,一個發(fā)展階段上的認識,而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人們應當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展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因而,認識總是不斷發(fā)展的。我們要反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反對一切把認識凝固化、僵化的觀點。 ★★★10、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原理 事物的客觀性質決定了我們要運用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法。分析與綜合密不可分,二者是統(tǒng)一的科學思維方法,我們既要注意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 二、其他重要知識(熟悉、理解) 1、如何把握認識的概念 ⑴含義: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一個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進行邏輯思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逐步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過程。 ⑵人類能動地認識世界的能力和活動的表現(xiàn):教材第3頁。 2、人類改造客觀世界的含義、特點和表現(xiàn)。教材第4頁。 3、為什么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教材第7頁。 4、真理、理論、科學理論的含義。教材第14-15頁。 5、實現(xiàn)認識的根本任務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及其地位、作用。教材第17頁至19頁。 6、理解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過程。教材第18至19頁。 7、分析、綜合的含義、作用及要求。注意系統(tǒng)綜合。教材第27至29頁。 8、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教材第30頁。 9、合理想象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含義、作用、要求、如何培養(yǎng)。教材第31頁至33頁。 10、知識創(chuàng)新及其作用。教材第32頁至33頁。 11、創(chuàng)新的哲學依據(jù)、意義及辦法。資料19至20頁。 三、常見誤區(qū)輯錄(含前言)(理解、識別) 1、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物質是認識的來源。() 2、只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事物的本質與規(guī)律,想問題,辦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3、任何事物的表現(xiàn)形式和事物的本質都是直接合二為一的。() 4、假象常常引起錯覺,是主觀的。()假象是人腦對事物的歪曲反映,錯誤的認識。() 5、假象只是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質。() 6、事物的本質是穩(wěn)定的東西,是永恒不變的,對事物本質的正確認識也是穩(wěn)定不變的。() 7、現(xiàn)象是本質的表現(xiàn),本質是現(xiàn)象的總和。() 8、現(xiàn)象本身不一定是正確的,本質則都是正確的。()現(xiàn)象是主觀的,本質是客觀的。() 9、本質是眼睛看不見的東西。() 10、不同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不同的本質,同一現(xiàn)象表現(xiàn)同一本質。() 11、人們揭示了事物的本質規(guī)律,辦事情就能獲得成功。() 12、現(xiàn)象與本質沒有嚴格的界限。()認識了事物的現(xiàn)象,就等于把握了事物的本質。() 13、現(xiàn)象屬于感性認識,本質屬于理性認識。()(倒過來說也錯) 14、感性認識來自于客觀事物,理性認識來自于人腦。() 15、感性認識是錯誤的,理性認識則是正確、可靠的。() 16、理性認識不必以感性認識為基礎()。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基礎() 17、任何情況下,理性認識都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深刻、更可靠。() 18、沒有感性認識就沒有理性認識,感性認識的總和就是理性認識。() 19、理性認識、科學理論、真理都屬于正確認識,都對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起促進作用。() 20、感性認識離不開理性認識,獲得正確的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目的。() 21、感性認識必然上升到理性認識(√),理性認識通過感性認識表現(xiàn)出來()。 2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感性認識是低級認識,理性認識是高級認識。() 23、感性認識是認識的起點,理性認識是認識的終點;感性認識來源于實踐,是客觀的,理性認識來源于感性認識,是主觀的。() 24、堅持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是堅持認識論中的辯證法;堅持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是堅持認識論中的唯物主義。() 25、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對實踐起重大的指導作用。() 26、實現(xiàn)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關鍵是參加實踐,占有十分豐富的感性材料。() 27、敢想敢干就是創(chuàng)新精神,不固守書本才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 28、把理性認識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意味著認識過程的結束。() 29、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核心方法是一分為二。() 30、合理想象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是打破一切常規(guī),敢想敢做。() 31、事物的客觀性質決定了認識事物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 32、人的認識是一個圓圈、一條直線。() 33、只有正確的認識才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才能對事物的發(fā)展起作用。() 34、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真理。()認識的目的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35、對同一現(xiàn)象不同的人必定會有不同的認識。() 36、人的認識具有主觀隨意性。()并不是所有的認識都是由客觀存在決定的。() 37、主觀因素(如精神狀態(tài)等)決定著人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能否收到積極的效果。() 38、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遵循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 39、人的認識必須符合終極真理。()真理和理論都是系統(tǒng)化的科學認識。() 40、人類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人們難以正確認識復雜的事物。() 第八課 自覺投身社會實踐 第一節(jié) 實踐及其作用 一、主干知識(必背) ★1、實踐及其特征原理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又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它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進行的(是社會性的活動),是歷史地變化發(fā)展的?! 。▽嵺`的物質性,能動性,社會性和歷史性等特點可以拆開使用) ★★★2、實踐對認識(理論)的決定作用原理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認識的最終目的、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重視參加實踐。(說明:來源、動力、目的、檢驗標準可單獨使用) ★★★3、實踐與認識(理論)的辯證關系原理 實踐決定認識(理論),認識(理論)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又要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4、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⑴哲學依據(jù):實踐和理論的辯證關系原理。 ⑵理論之所以必須和實踐相結合,是因為,一方面,實踐只有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另一方面,理論只有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得到檢驗和發(fā)展。 ⑶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要堅持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統(tǒng)一;科學理論要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和變化了的客觀情況相符合,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歷史的統(tǒng)一。 ⑷怎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首先必須學習、掌握科學理論,關鍵是要把握、領會科學理論的精神實質和精髓。其次,要把科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接受實踐的檢驗,并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完善和發(fā)展,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⑸如何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要點同⑷ 歷史唯物主義知識 ★★★5、實踐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原理 ⑴生產實踐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原理 生產實踐是人們改造自然的活動,是處理人和自然界的關系的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起著決定作用。生產實踐決定著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和發(fā)展;決定著各種社會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人們從事政治、教育、科學、藝術等實踐活動的基礎。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重視生產實踐和生產勞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 ⑵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原理 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社會關系的調整和變革能夠反作用于生產實踐,促進社會生產的發(fā)展;能夠促進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時期以后,人們調整社會關系的實踐主要表現(xiàn)為改革,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適時調整和變革社會關系,促進社會生產的發(fā)展,促進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 ⑶科學實驗的作用原理 科學實驗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杠桿,其作用集中表現(xiàn)在提高物質生產和改造社會活動的水平上,使人類能夠更合理地從自然界獲取物質生活資料,使社會獲得全面進步。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重視科學實驗的作用,把科學實驗與生產實踐和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促進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 二、其他重要知識(熟悉、理解) 1、如何理解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教材展開論證體系) 2、獲得知識的兩個途徑: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學習書本知識或向他人學習獲得間接經驗。所以,我們既要注重參加實踐,又要善于學習書本知識,把讀書與實踐密切結合起來。教材第132頁。 3、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學風問題。教材第123頁。 4、實踐為什么能夠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如何檢驗?教材第124-125頁。 5、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 6、實踐的形式:三種基本形式及教育活動、藝術活動等。 三、常見誤區(qū)輯錄(含前言)(理解、識別) 1、實踐是與意識根本對立的客觀物質性的活動。() 2、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 3、成功的實踐檢驗正確的認識,失敗的實踐檢驗錯誤的認識。() 4、實踐是認識的一個來源(有些認識不通過實踐即可獲得),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一個標準。() 5、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是指實踐決定認識,認識依賴于實踐。() 6、認識對實踐有科學的指導作用。任何實踐都是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 7、認識的根本任務是把認識應用于實踐,去指導實踐;認識的根本目的在于透現(xiàn)象抓住事物的本質。() 8、“眼見為實”,凡是實踐中得來的知識都是可信的。() 9、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是檢驗人們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10、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11、矛盾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觀點。(() 12、實踐是一切科學知識的源泉(√),而錯誤的認識則是人腦的產物()。 13、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實踐中獲得的()親身實踐是獲得知識的惟一途徑。() 14、理論同實踐相結合,就能促進事物發(fā)展。() 15、“三個有利于”是獨立于實踐之外的真理標準;()與實踐標準是一回事;()是與實踐標準不同時期的標準;()是實踐標準的具體化。(√) 16、直接經驗是感性認識,間接經驗是理性認識;直接經驗是膚淺的,間接經驗是深刻的。() 17、認識既來源于直接經驗,也來源于間接經驗。()但間接經驗不如直接經驗可靠() 18、人們能否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關鍵是能否使客觀符合主觀。()-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二政治 哲學常識認識論基礎知識鞏固清單教案 舊人教版 2019 2020 年高 政治 哲學 常識 認識論 基礎知識 鞏固 清單 教案 舊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266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