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大題精做03囚綠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大題精做03囚綠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大題精做03囚綠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大題精做03囚綠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xx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晉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開魏晉藝術史冊,一群生機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來,在山陰道上的竹林深處,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這當然是我三十幾歲以后才意識到的。我和魏晉間人相近之處,就是有過比較長的山野生活,與竹相近。常常會站在山頂,看山巒連綿起伏,竹海無際。那時我想著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纖塵不染,枝葉讓天水洗凈,搖曳中偶爾閃過陽光的亮澤,它們的頂端是最先接觸到每一天太陽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艷羨。山野稼穡,先是基于溫飽的認識——每一竿竹都可以構成生存的支架,把一個個家庭托住,不至于墜入饑寒之中。而每一枚筍,春日之筍也罷,冬日之筍也罷,對于一位腹內(nèi)空洞的人而言,簡單地烹調(diào)之后,無異于美味了。那些沒有成為餐桌美味者,不舍晝夜繼續(xù)伸長,令人仰望。那些被山農(nóng)認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聲中倒下,削去枝葉,順著規(guī)劃好的坡道滑下,被長長的平板車載著,進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樣,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貧瘠清苦中也會掙扎著生長。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確沒有長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塊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順暢,總是被壓制著扭曲著,不禁讓人生出憐憫。只是我一直認為它會更具備倔強的美感,它的根后來制成了一個老者形象的工藝品,比其他的更有鐵枝虬干的崢嶸了。 待到我在鶴峰原度假,已經(jīng)到了閑適的年齡了。風隨夕陽西下而愈加強勁,一些植物已在形態(tài)上倉皇失措,葉片翻飛如鳥獸驚散。竹林在隨風俯仰中顯示了一種從容,在徐徐的搖曳里,山野之風的張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開來。在魏晉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記錄,“徐徐”看起來只是肢體上的動作,實則是內(nèi)心的從容優(yōu)雅。內(nèi)心慢了,整個人的舉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風度了。竹被稱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為清俊的,風來了,風過了,余韻裊裊。 竹子從筍尖出土就開始了筆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從而略去了許多天下擾攘。竹子作為人格氣節(jié)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離騷》充滿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寫的都是湘沅澤畔之物。他一定離竹林很遠吧,要不,他一定會以孤竹自況,向楚懷王表示自己砥節(jié)立行的井渫之潔和安窮樂志卓然自異于俗常的格調(diào)——以竹子作為喻體,會勝過那些優(yōu)柔的香草,也會使屈原風骨遒勁,不至于最終絕望而自沉汨羅。當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爭相軒邈,思逐風云,都像梁山好漢單干時那般獨標奇崛。相比于王維在夜間的竹林里又是彈琴又是長嘯,弄得一片喧嘩,我則以為竹下獨坐靜聽風來會更與竹默契。李白就是這般靜靜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肅之物,鄭板橋曾在《蘭竹石圖》上題寫了“各適其天,各全其性”,認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個人,一定是心懷素淡,性喜蕭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都會有一個位置來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謂風骨,就是內(nèi)在的支撐。 一個人愛竹,在他筆下會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兩個字說道,那就是“清”和“簡”了。庾子山《小園賦》中有不少數(shù)字,不過最讓人欣賞的是“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讀到此處,清出來了,簡也出來了。在魏晉這樣一個尚竹時代,竹是環(huán)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觀察他們的雅集軌跡,竹林七賢、金谷宴集、蘭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間,在這里揮麈清談、稽古觀心,是很有一些清簡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獻之的《鴨頭丸帖》、王珣的《伯遠帖》,都那么小,一張便箋般大小,清簡出風塵,三筆兩筆,精氣神都聚于此了。在筆墨清簡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個人可以奇點、怪點,也可以不循常軌劍走偏鋒,卻不可落入塵俗的泥淖里。想想當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內(nèi)懷奔競之心,好冠蓋征逐之交,那時節(jié)的人在處理人的關系上顯然清簡得多。 我是在農(nóng)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尋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緊緊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個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漸漸地,在竹林環(huán)繞中的人們也有了堅韌和忍耐。實在的勞作泥泥水水寒暑無間,使人長于自守,默然無語。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覺到民風的強悍,只是平素在體內(nèi)蓄積著,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農(nóng)耕者遠沒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時過早地負重,后來再也長不高了。盡管我離開那里很久了,我還是固執(zhí)地認為他們就是一片會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與園林建筑相匹配的纖纖細竹,優(yōu)雅而有骨感。進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鐘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動圖籍殘紙。忽然有一縷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來——日子是越發(fā)小巧婉約起來了。算算此時,是農(nóng)歷的六月七月之交,時晴時雨,山野在潮濕中,無數(shù)的竹鞭在奮力吮吸,竹節(jié)爭先向上,風雅鼓蕩,場面奇崛,整座山嶺充盈著大氣與生機,讓熱烈的陽光照徹。 (選自《散文選刊》,有刪節(jié))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 A.文章第三段運用了比喻、比擬、排比等修辭,文意生動,兼之長句短句錯雜,富于變化,體現(xiàn)了散文之美。 B.文章第四段認為屈原不能“砥節(jié)立行”、王維不能領悟竹的節(jié)操,而推許李白和鄭板橋能循自然之道的風骨。 C.“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都會有一個位置來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這句話是說,每一個懂竹的人都會獲得內(nèi)在支撐,成為有風骨的人。 D.隨著年齡的增長、境遇的改變,同樣的竹子,“我”卻“讀”出了不同的內(nèi)涵。 E.文章采用倒敘、插敘的手法,綜合運用了記敘、說理、抒情等表達方式,談古論今,托物言志,旨在表達對農(nóng)耕兄弟的贊美,對鄉(xiāng)村文化的眷戀。 【答案】BE 【名師點睛】文學類文本閱讀5選2的題目,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nèi)容的考查,考查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賞析。分析文意要先讀懂文章,設誤點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態(tài)表述不當,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當。 2.題目為“挺拔之姿”,但畫線部分卻寫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題旨?為什么? 【答案】合乎題旨。竹子雖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質(zhì),象征著艱苦環(huán)境下頑強奮進的人生,深化了主旨。 【名師點睛】解答本題首先要結合文本主旨理解題目“挺拔之姿”的含義,然后到文中去查看有關“扭曲的竹子”部分的文字描寫,明確這“扭曲的竹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思考作者刻畫這一形象的用意及作用,與文本題旨有無聯(lián)系,那么有關它的描寫是否合乎題旨就很明了了。 3.賞析文章末段的文字。 【答案】①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機勃發(fā),與城市里竹子的優(yōu)雅纖細形成對比。②贊美了竹子爭先向上的頑強生命力,給讀者更深廣的思考空間。③照應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增強了抒情性。 【解析】末段的文字寫的是作者回到城里的所見所想,看到的多是與園林建筑相匹配的優(yōu)雅而有骨感的纖纖細竹和古色古香的庭院,感慨日子過得小巧婉約。又想象山野中無數(shù)的竹鞭在奮力向上生長,整座山嶺充盈著大氣與生機的情形。這些都體現(xiàn)了作者對竹子的一種特殊的情感,另外末段寫竹抒情也照應前文,以景收束全篇。 【名師點睛】賞析文章的句子或段落,首先要找出句子或段落在文本中的位置。這一題目標很明確,即賞析文章末段的文字,答題時不僅要賞析段落的內(nèi)容,還有分析它作為文本結尾段的作用,所以要結合文本主旨從內(nèi)容和結構兩方面進行解答。 4.(1)文章寫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氣質(zhì)? (2)你最欣賞其中哪種精神氣質(zhì)?結合生活經(jīng)驗談談你的體會。(80字左右) 【答案】(1)堅韌忍耐、從容優(yōu)雅、孤高兀傲、風骨高潔、清簡、爭先向上等。(2)考生可以任取一點自由發(fā)揮。 【解析】竹子的精神氣質(zhì)在文本中有很多,主要體現(xiàn)在作者對竹子的描寫中及作者自己對竹子所作的評價里,如堅韌忍耐、從容優(yōu)雅、孤高兀傲、風骨高潔、清簡、爭先向上等,要一一從文本中篩選并概括,還要盡量答全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竹子的精神品質(zhì),除了考查考生對文本的理解外,還考查考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答題內(nèi)容一定要積極樂觀向上。 【名師點睛】這一題第一問比較簡單,問“文章寫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氣質(zhì)”,這是對竹子形象的分析概括。第二問要求考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談談你的體會”,考生只需選擇竹子的某一種精神氣質(zhì)進行解讀即可,但解答時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并且有一定的字數(shù)要求,只有做到這些才能獲得高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我身上的三片葉子 朱成玉 我握住時間的白色根須。我以為我可以讓時間停留片刻,可是歲月依然瘋長。到了收割的時節(jié),突然發(fā)現(xiàn),我的身上,除了三片葉子,再無其他可以收割的東西。 三片葉子,依然倔強地??吭谖疫@根經(jīng)風歷雨的枝條上,不容許我對生有絲毫的怠慢。那葉子依然是綠色的,還不肯就此萎謝。 我是多么強烈地愛著綠色。就像我自己,不肯枯黃,用盡全力拽住青春的尾巴,不讓青春將我甩掉。 但多么新鮮的綠,也始終掙脫不了既定的結局。世界上有很多種顏色,所有的顏色都有一個相同的命運,變成灰色。就像再有激情的人,也有穿著睡衣,等待睡去的那一刻。 灰色是所有人的睡眠。 盡管這灰色遲早要來,如同兩鬢間隱隱的秋霜,我還是盡可能地向后拖延我的青春,就像下午的陽光,把我的影子拖得很長很長,那影子里,還有著上午的芬芳。 有時候被陽光燙傷了,皮膚針扎似的疼,可是依然不舍得關上窗子。生活中是不是也經(jīng)常有這樣過分的熱情? 夜晚的大街上,年輕人喝完酒在路燈下大聲地向不同的女孩兒喊著:我愛你!他們的愛情,輕得像草葉上的露珠兒,危險地晃蕩,用一點點謊言支撐著,真相的太陽一出來就蒸發(fā)掉了。 還有一個年輕人,抱著一棵樹痛哭,為了剛剛與他分手的戀人??墒请x開這棵樹,走到另一棵樹的時候,笑容就重新回到他的臉上了。 看啊,他們懷著怎樣明目張膽的悲傷,又是多么快地抖落了那些悲傷。 年輕本身就有著極快的自愈能力。 張揚的青春,張揚的愛,年輕多好,可以盡情揮霍。在那樣的青春里,沒有人會慌了神色,就算受了委屈,也不會難過多久,他們永遠有未來可以依傍,他們堅信未來可以還他們清白,堅信未來可以碩果滿滿。未來就像他們心底的一座美麗的彩虹橋,連著他們的今天和明天,他們固執(zhí)地相信著,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人們,為太陽唱著上升的贊歌,為月亮合起祈愿的雙手。我喜歡躺在夜晚的草垛上看星星,但我自己卻不愿意做星星。 佛說,人只有常常往下看看,才能看到更通透的自己。我看著我自己,似乎可以稱得上是通體透明的人了。曾經(jīng),我枝繁葉茂,如今,只剩下空蕩蕩的三片葉子。也算美好。一片用來遮羞,一片用來納涼,一片用來做夢的溫床。 三片葉子,依然可以讓露珠過夜的吧,依然可以引來幾聲鳥鳴的吧。 或許已到了去看夕陽的年齡了,可是依然喜歡停留在青春的陰影里。夕陽是被人們無數(shù)次擎過的酒碗,醉過從青春里走來的一茬又一茬的人。 有人說,少年是童話,青年是詩歌,中年是小說,老年是散文。而我已過不惑,仍不肯去講故事,敘述很累,所以更多的時候,我選擇抒情。老去的那一天,我甚至會想,有沒有一天,我可以返老還童呢? 就像春天再來的時候,我還會發(fā)出新芽嗎? 猶太詩人保羅策蘭說,春天來了,樹木飛向它們的鳥。 我也要飛向我的美好。我不再怕老,因為老了,就可以變回孩子。變回了孩子,就會從時光的百寶箱里翻出無數(shù)美好的曾經(jīng),像小時候擺積木一樣,為自己堆積幸福的城堡。 舊日時光,從眼前唰唰地飛奔而去,別指望去追上它,那里有我們永遠到達不了的遠方。 騎著巫婆的掃帚也好,騎著法師的魔毯也罷,你追不上逝去的時光。 懺悔你追不上,怨懟你追不上,曾經(jīng)的誓言和祝福也追不上。 我身上的三片葉子,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都閃著亮晶晶的光。 我身上的三片葉子,我叫它們:回憶,回憶,回憶。 (摘自《散文》,xx年第5期,有刪改) 1.文章為什么要以“我身上的三片葉子”為題? 【答案】①“我身上的三片葉子”是文章的線索?!叭~子”將作者的經(jīng)歷和感受貫穿起來,使文章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②“三片葉子”的內(nèi)涵豐富,是青春在作者身上留下的深深的印跡,是作者對年輕時的美好回憶。 2.分析文中畫線的兩個句子的表現(xiàn)手法與表達效果。 (1)三片葉子,依然倔強地??吭谖疫@根經(jīng)風歷雨的枝條上,不容許我對生有絲毫的怠慢。 (2)少年是童話,青年是詩歌,中年是小說,老年是散文。 【答案】(1)該句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將“我”比作“經(jīng)風歷雨的枝條”,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了“三片葉子”和“我”的關系。 (2)該句運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將“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分別比作“童話”“詩歌”“小說”“散文”,形象且具有詩意,給人以美感,耐人尋味。 【解析】本題考查對重點語句的鑒賞能力。要積累一些關于寫作手法和表達效果的常用術語;同時,答題時要規(guī)范,譬如先明確要點,然后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本題涉及比擬、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在分析時要聯(lián)系具體的句子,切忌泛泛而談。 3.如何理解第五段中“灰色是所有人的睡眠”? 【答案】“灰色”是相對于上文的“綠色”,也就是“青春”而言的;“睡眠”是相對于上文的“激情”而言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隨著青春的消逝,人們都會失去激情。 【解析】本題考查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抓住該句中的關鍵信息,譬如“灰色”“睡眠”;然后,結合語境來具體分析;最后規(guī)范表述。 4.文章對人生作了深層思考。結合文本,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從中得到了哪些啟示。 【答案】作者回想枝葉繁茂的青年,反思人生,感到時間流逝的無情,同時,也表達了積極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文章啟示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不應沉迷于已消逝的過去,這樣我們才能夠收獲美好的人生。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等待槐花開 錦 墨 窗外有一株老槐樹,我每天清晨都在拉開窗簾的霎時間,與它相對而視。在這仲春時節(jié),它依然含蓄。黑黢黢的皮膚,裹藏著耐得住寂寞的心靈,在它的丫枝間我找不到一絲綠意。我更不知道她什么時候會悄然間給我一樹繁花。 可即使繁花滿枝,誰還會和我一起分享氤氳的香氣?誰還會給我采摘帶著露珠的花串做香噴噴的槐花糕?誰還會站在槐花紛飛的午后等待我的腳步?沒有了——那青藍的衣衫、佝僂的身背、慈祥的目光、稀疏的白發(fā)…… 有一年,村外的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后,猛然間漲了上來。河水翻騰著,攪起渾濁的泥沙,偶爾還會從上游跌宕盤旋地在激流中飛下幾個麥秸垛,又在漩渦中時而浮起、時而下沉地向下游沖去。岸邊一個七歲的小女孩,抱著一棵粗壯的楊樹,焦急地望著河的對岸。她扎著羊角辮,穿著紫紅的小衫,襯著青藍的短褲,斜背著粉色帶著白花邊的書包。她喃喃自語:“我——我——怎么上學去?”她似乎聽見從河對岸楊樹林深處的校園里,傳來了打鈴的聲音。小女孩急了,淚水撲撲地打在臉頰上??珊铀膭蓊^絲毫不減,打起的水花似一個個狂野的笑。小女孩蹲下來,撿起一個個石塊猛扔進河里,恨不得填平它。她越是憤怒,嘴唇咬得越緊,淚水越是洶涌,直到有一雙有力的手把她拉起來,背在肩上。 外公一邊安慰著我,一邊在黃泥路上急行。“小燕子不哭,姥爺背你從楊莊大橋上繞過去。” “姥爺那太遠啦,咱要繞好大一圈子!老師說過,下大雨沒法過河時,可以不去上學!” “不去?你都哭了!只要小燕子高興,姥爺不怕遠!我可不愿意讓你當逃兵!” “哈——哈——” 河岸邊,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可是雨后,經(jīng)常會有一老背著一少在穿行。老人的褲管總是高高地挽起,水鞋里可以聽見撲哧、撲哧的聲音,身后濺起的泥點子伴著孩子的說笑,飛揚成黃色的小花。他們趟過淺淺的水洼、翻越高高的堤壩、走過密密的高粱地頭……就這樣,外公背了我五個夏天。我趴在你的脊背上走出了小學的門檻,同時漸漸地走出了你的視線——到鎮(zhèn)上去上初中了。 無論星期天還是寒暑假我都會去外公家。我們一起游戲過:跑到獅子山里捉蟈蟈、東南嶺上打棗子、村外河里捉小魚。我們一起勞動過:去“瓢頭子”嶺上種花生、“十畝”地里掰玉米、“清水灣”里收高粱。忘不了春天你打的槐花糕、夏天你搖的小團扇、秋天你摘的甜石榴、冬天你送的厚棉襖…… 直到二○○六年“五一”放假期間,我回來探望你!那是老家槐花怒放的時節(jié),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彌漫著甜膩膩的味道。到處都是一樹樹乳白的槐花。蜜蜂在花串間飛舞,蝴蝶在已經(jīng)竄出麥穗的田野間嬉戲。我和母親手挽著手,走在我兒時奔跑過的土地上。遠遠地我就看見了你:站在桃園外,柵欄旁那棵老槐樹底下,穿著一件深藍的短袖襯衫,青色的褲子,青幫布底鞋,正在舉目眺望著我要回的小路。背已經(jīng)駝了,頭發(fā)也稀疏而花白。可那是我內(nèi)心最唯美的畫面,定格在我心靈的帷幕上。 可為什么風一起,這畫面就在紛揚的槐花里漸漸地模糊、模糊、又模糊……我極力地去抓住你粗糙而又布滿老繭的雙手,可它卻時而在桃樹林里修剪枝條,時而在鎬頭的把手上緊握,時而在兒孫的額頭上撫摸……抓不住了!那手再也無法拉起我哭泣的肩膀,捧起我微笑的臉龐,提起我離家的行囊…… 槐花落盡的時節(jié),一個享年七十三歲的老人也悄然地走了。他生前愛著的這些人都參加了他的葬禮。我想放聲大哭,可他們在小聲啜泣。我又怎么忍心揭開他們的傷疤,使之再次流血?我走在穿著喪服的親人隊伍的最后面,我用喪服的蓋頭蒙住臉,任淚水滴落在我的衣襟上。木然而又絕望地走到外公的墓地。它在一片玉米地里。青青的一米多高的玉米棵,織成青色的帷幔罩在您的墳外,墳東約十米外是一片桃樹園,墳北約一千米是京滬高速公路,墳南三百多米就是他的村莊。 我想這墓地很合他的心愿。因為他最愛在桃樹林里忙碌,春天可以有桃花的芬芳為伴,夏天會有蟈蟈在玉米棵梢頭鳴叫,秋天會有晚熟的桃兒掛滿枝頭,冬天可以看見村落里裊裊炊煙……更重要的是,可以看高速路上車來車往,不會寂寞,不會孤單! 那是我們最好的分別。一棵槐樹,發(fā)出點點的芽,開出串串的花,灑下濃濃的蔭,剩下粗粗的枝丫。一年年,樹長大。呼,風一陣……青藍的衣衫,沾染著槐花花瓣,如一只只白蝴蝶停息在那兒,伴著你慈祥的微笑,鑲嵌在我永遠的夢里。 只剩下我,獨自站在老槐樹下,一年年,等待槐花開! (有刪改) 1.文章開頭第一段描寫槐樹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在它的丫枝間我找不到一絲綠意”,暗示了作者惆悵的心境;②照應了文章的題目;③與結尾“等待槐花開”形成呼應。 【解析】一般處在開頭的段落或句子,其作用主要有:①總領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話題;③為下文作鋪墊或與下文構成對比;④開篇點題,營造氣氛或奠定感情基調(diào);⑤制造懸念或埋下伏筆。本題可從結構和內(nèi)容兩方面進行解答。從結構上看,作為第一段,把槐樹作為描寫的重點,與文章題目相呼應,引出話題,同時也與最后一段相照應,升華了文章主題。從主題上看,“在它的丫枝間我找不到一絲綠意”暗示了作者惆悵的心境。 2.請賞析文中畫線句子。 【答案】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槐花盛開時節(jié)外公家周圍美麗的景色,表現(xiàn)了作者假期回鄉(xiāng)探望外公時的欣喜;與下文外公“背已經(jīng)駝了,頭發(fā)也稀疏而花白”的衰老形象形成對比。 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那是我們最好的分別”一句的?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答案】因為槐樹盛開的景象曾經(jīng)是作者內(nèi)心最唯美的畫面,定格在心靈的帷幕上;而此刻作者已經(jīng)把外公的影像存入了記憶里,成為了最美的畫卷。此句表達了作者對外公的不舍與深切懷念,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解析】理解句子的含意常常需要進一步分析其表達效果,而在答題過程中,不要把句子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割裂開來,注意從統(tǒng)一的高度,既要明白“寫了什么”,也要懂得“如何寫的”?;睒涫㈤_的景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外公一生勤勞善良,這美景恰與外公唯美相融?;睒涫㈤_的景象與外公的影像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表達了一個鮮明的主題——對外公的深切懷念與不舍。 4.文章為什么以“等待槐花開”為題? 【答案】槐花盛開的時節(jié)渲染了溫馨的畫面,也見證了作者與外公相處的美好時光;以此為題表達了作者對外公的思念;也與文章的開頭、結尾形成照應。 【解析】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靈魂,它總攝文意,在結構上與文章的開頭、結尾形成照應。內(nèi)容上,以“等待槐花開”為題,更能表現(xiàn)出對外公的思念,非常含蓄,意蘊也非常深厚。 5.下列對本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文章描寫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后,外公堅持送“我”上學,表現(xiàn)了外公的執(zhí)著和對“我”的愛。 B.“可為什么風一起,這畫就在紛揚的槐花里漸漸地模糊、模糊、又模糊……”是為了說明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與外公接觸少了,他在“我”記憶中的形象變得越來越模糊。 C.文章結尾再次提到了等待槐花開,首尾呼應,表現(xiàn)了“我”對外公的依依不舍之情。 D.文章大量使用比喻、夸張、反復等修辭手法進行渲染與鋪陳,讀起令人如醉如癡。 E.外公帶著他的愛,帶著艱辛,帶著他的依戀和固執(zhí),靜靜地離開了親人的世界,沒有一絲遺憾,沒有一絲留戀。 【答案】BE-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大題精做 03 囚綠記含 解析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272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