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生物《分子與細胞》習題專練(59)課標版.doc
《2019-2020年高一生物《分子與細胞》習題專練(59)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年高一生物《分子與細胞》習題專練(59)課標版.doc(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生物《分子與細胞》習題專練(59)課標版 一、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1.下列關(guān)于生物科學史的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 ( ) A.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的細胞學說認為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chǎn)生 B.歐文頓根據(jù)對植物細胞通透性的實驗結(jié)果提出膜是由脂質(zhì)組成的 C.英根豪斯發(fā)現(xiàn)普利斯特利的實驗只要在陽光照射下便能取得成功 D.魯賓和卡門用同位素標記法發(fā)現(xiàn)植物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來源于水 解析:普利斯特利的實驗需要綠葉和陽光照射才能成功。 答案:C 2.構(gòu)成細胞的有機化合物及其組成元素如下表: 有機化合物 組成元素 甲 C、H、O 乙 C、H、O、N、P 丙 C、H、O、N,很多種類還含有P、S 丁 C、H、O,很多種類還含有N和P A.玉米細胞核中不含甲類化合物 B.甘蔗細胞壁中不含乙類化合物 C.紅螺菌細胞質(zhì)中不含丙類化合物 D.酵母菌線粒體中不含丁類化合物 解析:根據(jù)表格中有機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分析可知,甲可能是糖類或脂肪,乙是核酸,丙是蛋白質(zhì),丁是脂質(zhì);玉米細胞核中含有脫氧核糖和核糖;甘蔗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不含有核酸;紅螺菌細胞質(zhì)中含有蛋白質(zhì);線粒體是雙層膜的細胞器,生物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質(zhì)等成分組成的。 答案:B 3.xx年5月德國暴發(fā)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中德科學家共同研究發(fā)現(xiàn),該疫情是由一種攜帶多種耐抗生素特異基因、具有超級毒性的新型大腸桿菌引起的。下列對該大腸桿菌的分析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該大腸桿菌的遺傳物質(zhì)最多有4種堿基 B.該大腸桿菌遺傳物質(zhì)的載體主要是染色體 C.該大腸桿菌的細胞中無核膜 D.該大腸桿菌只有一種不具膜的細胞器 解析:具有細胞結(jié)構(gòu)的生物,其遺傳物質(zhì)是DNA,最多含A、G、C、T四種堿基;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染色體,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 答案:B 4.(xx北京西城期末)下圖為某種離子跨膜運輸?shù)氖疽鈭D,由此做出的判斷正確的是 ( ) A.圖中離子過膜的正確順序是乙→丙→甲 B.離子過膜有隨機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 C.磷脂的運動使離子過膜的通道自動開閉 D.圖示的離子過膜方式為易化擴散 解析:細胞外的物質(zhì)先與開口朝外的載體蛋白結(jié)合,然后在能量的驅(qū)動下,載體蛋白開口朝內(nèi),將物質(zhì)釋放出來;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磷脂的運動不能使離子過膜的通道自動開閉;圖示的離子過膜方式既需要載體又需要能量,為主動運輸。 答案:A 5.下列甲、乙、丙、丁四圖是細胞或細胞結(jié)構(gòu)模式圖。據(jù)圖分析正確的是 ( ) A.以上細胞或細胞結(jié)構(gòu)中所具有的三種大分子有機物是DNA、RNA和纖維素 B.能夠通過二分裂增殖的只有丁 C.從結(jié)構(gòu)上看,甲、乙、丙、丁都具有雙層膜 D.在植物細胞中同時存在甲、乙、丙三種結(jié)構(gòu) 解析:甲是線粒體模式圖,乙是葉綠體模式圖,丙是細胞核模式圖,丁是細菌模式圖。四種結(jié)構(gòu)均不含有纖維素;原核細胞通過二分裂進行增殖;細菌含有細胞壁,里邊是細胞膜,不具有雙層膜;在植物細胞中不一定都同時存在甲、乙、丙三種結(jié)構(gòu),如根細胞中無葉綠體。 答案:B 6.右圖a、c表示細胞中的兩種結(jié)構(gòu),b是它們共有的特征,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 ) A.若b表示兩層膜結(jié)構(gòu),則a、c肯定是葉綠體和線粒體 B.若b表示細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則a、c肯定是葉綠體和線粒體 C.若b表示產(chǎn)生水分子的生理過程,則a、c不可能是細胞核和高爾基體 D.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體和中心體 解析:細胞中含有兩層膜的結(jié)構(gòu)有葉綠體、線粒體和細胞核;含有核酸的細胞器有葉綠體、線粒體和核糖體;細胞核中可進行DNA的復制和轉(zhuǎn)錄過程,核苷酸分子合成核苷酸鏈的過程要脫去水分子,高爾基體合成細胞壁的過程中也可以產(chǎn)生水,都是脫水縮合過程;磷脂是生物膜的組成成分,故a、c肯定有生物膜,不可能是核糖體和中心體。 答案:D 7.下圖表示組成細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代表小分子物質(zhì),A、B、C代表大分子物質(zh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物質(zhì)A是淀粉和纖維素,在動物細胞內(nèi)與其具有相似功能的物質(zhì)是糖原 B.物質(zhì)a、b、c分別為葡萄糖、氨基酸、脫氧核糖 C.物質(zhì)d進入細胞時不需要消耗ATP,也不需要載體的協(xié)助 D.若構(gòu)成兩個大分子物質(zhì)B的小分子物質(zhì)b的種類和數(shù)量相同,則這兩個大分子物質(zhì)B一定相同 解析:物質(zhì)a和A分別是葡萄糖和淀粉;物質(zhì)b和B分別是氨基酸和蛋白質(zhì);物質(zhì)c和C分別是脫氧核苷酸和DNA;物質(zhì)d是性激素。纖維素不能作為能源物質(zhì);物質(zhì)c不是脫氧核糖;性激素是脂溶性的小分子,能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蛋白質(zhì)具有多樣性的原因是構(gòu)成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種類、排列順序、數(shù)量以及肽鏈的空間結(jié)構(gòu)不同,因而僅根據(jù)氨基酸的種類和數(shù)量相同不能確定由其構(gòu)成的蛋白質(zhì)相同。 答案:C 8.下列有關(guān)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和結(jié)構(gòu)基礎的闡述,不正確的是 ( ) A.多糖是構(gòu)成細胞膜的重要物質(zhì) B.線粒體、核糖體、染色體等結(jié)構(gòu)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抗體、受體都具有識別作用 D.C、H、O、N是ATP、染色質(zhì)、酶共有的化學元素 解析: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包括蛋白質(zhì)、磷脂和糖類等,多糖可以和蛋白質(zhì)、磷脂結(jié)合形成糖蛋白、糖脂等;核糖體含有RNA、不含DNA;糖蛋白、受體、抗體都具有識別能力,在信息傳遞過程中起重要作用;ATP含有的元素是C、H、O、N、P,染色質(zhì)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和DNA,含有的元素分別是C、H、O、N(S)和C、H、O、N、P,酶多數(shù)是蛋白質(zhì),少數(shù)是RNA(含有C、H、O、N、P),它們都含有C、H、O、N。 答案:B 9.[雙選]如右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細胞核結(jié)構(gòu)與功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1與5相連,體現(xiàn)了生物膜系統(tǒng)在結(jié)構(gòu)和功能上的聯(lián)系 B.2是大分子物質(zhì)進出細胞核的通道 C.3在細胞的不同時期存在狀態(tài)相同 D.4可以周期性地消失與重建,與細胞中某種RNA的合成有關(guān) 解析:1與5相連,只能體現(xiàn)生物膜系統(tǒng)在結(jié)構(gòu)上的聯(lián)系;2是核孔,是大分子物質(zhì)進出細胞核的通道;3是染色質(zhì),染色體和染色質(zhì)是同種物質(zhì)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存在形態(tài);4是核仁,與細胞中rRNA的合成和核糖體的形成有關(guān),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可以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答案:AC 10.科學研究表明,哺乳動物肌肉細胞膜外Na+濃度是膜內(nèi)的15倍,K+濃度膜內(nèi)是膜外的35倍,這種濃度差與膜上的Na+K+泵有關(guān),其作用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溫度的改變不影響Na+和K+的運輸 B.呼吸抑制劑不影響Na+和K+的運輸 C.該運輸過程能體現(xiàn)細胞膜的功能特性 D.該運輸過程的持續(xù)會導致大量ADP的積累 解析:溫度能影響ATP合成酶的活性,也能改變ATP酶(分解酶)的活性,進而影響 Na+和K+的轉(zhuǎn)運;動物細胞合成ATP所需的能量來自細胞的呼吸作用,呼吸抑制劑會影響ATP的合成,進而影響Na+和K+的轉(zhuǎn)運;該過程能選擇性地吸收K+,排出Na+,能夠體現(xiàn)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細胞內(nèi)ATP和ADP可以快速轉(zhuǎn)化,不會導致ADP的大量積累。 答案:C 11.下列對Ⅰ、Ⅱ兩幅圖的相關(guān)描述,不正確的是 ( ) A.以小麥來說,圖Ⅰ描述過程主要發(fā)生在葉肉細胞中 B.圖Ⅰ顯現(xiàn)出該植物細胞正處于光合速率大于細胞呼吸速率的狀態(tài) C.圖Ⅱ氧氣濃度為6%時,蘋果只進行有氧呼吸 D.圖Ⅱ氧氣濃度大于18%后,氧氣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 解析:小麥體內(nèi)的葉綠體主要分布在葉肉細胞中。圖Ⅰ中,線粒體產(chǎn)生的CO2不能滿足光合作用的需求,還要從外界吸收CO2,說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在氧氣濃度比較低時,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同時進行。由圖Ⅱ可以看出,當氧氣濃度大于18%后,隨著氧氣濃度的增大,單位時間內(nèi)CO2的釋放量即呼吸速率不再增加,氧氣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 答案:C 12.某人通過實驗研究化合物X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曲線Ⅰ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線Ⅱ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化合物X未影響淀粉酶活性的最適溫度 B.曲線Ⅰ作為實驗對照 C.化合物X對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則曲線Ⅱ的頂點一定上移 解析:本題實驗是研究化合物X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自變量是否使用化合物X,使用化合物X的處理是實驗組,未使用化合物X的處理是對照組;根據(jù)圖形信息可以推出,兩個處理酶的最適溫度不變?;衔颴不會破壞酶的結(jié)構(gòu),不會使酶完全失活。pH升高,酶的活性不一定升高,曲線Ⅱ的頂點不一定上移。 答案:D 13.在探究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催化作用時,實驗人員設置了如下方案,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試管編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 mL 3%的淀粉溶液 + + + - - - 2 mL 3%的蔗糖溶液 - - - + + + 1 mL 2%的淀粉酶溶液 + + + + + + 溫度(℃) 40 60 80 40 60 80 2 mL斐林試劑 + + + + + + 磚紅色顏色深淺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無;“+”的多少表示顏色的深淺。 A.②④對照,可用來驗證酶的專一性 B.由①②③對照可推測出淀粉酶的最適溫度為60℃ C.本實驗的變量有一個:實驗的反應溫度 D.本實驗的實驗原理之一是斐林試劑與還原糖反應產(chǎn)生磚紅色沉淀 解析:本實驗共有兩個變量:溫度和底物的種類。根據(jù)對照實驗的單一變量原則,①②③分別和④⑤⑥形成對照實驗,可驗證酶的專一性;因為①②③的溫度梯度太大,60℃不能確定為淀粉酶的最適溫度,應設置更小的溫度梯度才能確定最適溫度。 答案:D 14.以下結(jié)構(gòu)或部位中不能產(chǎn)生ATP的是 ( ) A.線粒體的基質(zhì) B.線粒體的內(nèi)膜 C.葉綠體的基質(zhì) D.葉綠體類囊體薄膜 解析: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場所,能產(chǎn)生ATP;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只有在光反應階段才能產(chǎn)生ATP,在暗反應階段是分解ATP,故葉綠體的基質(zhì)中不會產(chǎn)生ATP。 答案:C 15.ATP是細胞生命活動的直接能量來源,下圖ATP分子中哪個鍵的水解可以釋放大量可被利用的能量 ( ) A.a(chǎn) B.b C.c D.a(chǎn)和d 解析:ATP分子中有兩個高能磷酸鍵,高能磷酸鍵的水解能釋放大量的能量,a是高能磷酸鍵,b、c是普通的化學鍵。 答案:A 16.右圖表示某地夏季一密閉大棚內(nèi)一晝夜間CO2濃度的變化。下列能正確表示e點時單位時間內(nèi)棚內(nèi)植株消耗的CO2總量與消耗的O2總量之比(體積比)的是 ( ) 解析:e點時CO2的量不再增加,超過e點后CO2的含量下降,說明此時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細胞呼吸速率,即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細胞呼吸消耗的O2的量。 答案:B 17.人體中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 ) A.都產(chǎn)生二氧化碳 B.不可以同時進行 C.產(chǎn)生的[H]去向不同 D.中間產(chǎn)物都相同 解析:人體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chǎn)生乳酸,不產(chǎn)生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可以同時進行;有氧呼吸產(chǎn)生的[H]與O2反應生成水,無氧呼吸產(chǎn)生的[H]不與O2反應;有氧呼吸的很多中間產(chǎn)物是無氧呼吸不具有的。 答案:C 18.右圖所示為H隨化合物在生物體內(nèi)代謝轉(zhuǎn)移的過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A.①過程發(fā)生在核糖體上,水中的H只來自—NH2 B.在缺氧的情況下,③過程中不會發(fā)生脫氫反應 C.M物質(zhì)應該是丙酮酸,④過程不會發(fā)生在線粒體中 D.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②③過程發(fā)生在線粒體中 解析:根據(jù)示意圖可推知:M是丙酮酸,N是葡萄糖。①過程指氨基酸在核糖體上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zhì),一個水分子中有兩個H,其中一個來自—NH2,另一個來自—COOH。③過程指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發(fā)生在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在有氧、無氧的情況下都可以進行。④過程指在無氧的情況下丙酮酸氧化分解為乳酸,在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進行,不會發(fā)生在線粒體中。 答案:C 19.右圖表示某植物幼根的細胞呼吸過程中,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釋放量隨環(huán)境中O2濃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曲線,其中線段XY=Y(jié)Z,則在氧濃度為a時 ( ) A.有氧呼吸比無氧呼吸消耗的有機物多 B.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釋放的能量相等 C.有氧呼吸比無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多 D.有氧呼吸比無氧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多 解析:當XY=Y(jié)Z時,有氧呼吸放出的CO2量等于無氧呼吸釋放的CO2量,則有氧呼吸消耗的有機物量是無氧呼吸的1/3。釋放的能量卻是無氧呼吸的近5倍。 答案:C 20.圖甲中,ab表示一個細胞周期,cd表示另一個細胞周期;圖乙中,按箭頭方向,表示細胞周期。據(jù)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發(fā)生于b時期,DNA數(shù)目加倍發(fā)生于a時期 B.處于圖甲a時期和圖乙B→A時期的細胞可進行DNA復制 C.處于圖乙B時期的細胞一定有染色單體的存在 D.處于圖甲b時期的細胞,若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一定加倍 解析:圖甲中a和c、圖乙中B→A時期都為細胞有絲分裂的間期,圖甲中b和d、圖乙中A→B時期都為細胞有絲分裂的分裂期;在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中,間期完成DNA復制和有關(guān)蛋白質(zhì)的合成,后期著絲粒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在后期的細胞中染色單體存在。 答案:C 21.下圖為有絲分裂過程中核DNA含量、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和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曲線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圖中a→b、l→m、p→q的變化原因均為DNA分子復制 B.圖中g(shù)→h、n→o、r→s變化的原因均為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子染色體 C.圖中c→d、i→j、r→s變化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是時期完全相同 D.染色單體在細胞周期中起點為0,終點也為0 解析:從圖中信息可知,c→d變化的原因是細胞分裂,時期為后期結(jié)束末期開始,而i→j、r→s變化的原因是著絲粒分裂,時期為后期開始。 答案:C 22.下圖1表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變化的情況,圖2表示處于細胞有絲分裂某個時期的細胞圖像。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圖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復制 B.圖2中細胞含有8條染色體,染色體數(shù)∶DNA分子數(shù)=1∶1 C.圖2中細胞處于圖1中的BC段 D.圖2中細胞不存在染色單體 解析:AB段表示每條染色體上DNA分子數(shù)加倍,說明DNA分子完成復制,此時每條染色體包含兩條染色單體。圖2中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對應圖1中DE段,圖2中細胞含有8條染色體,8個DNA分子。細胞中每條染色體含一個DNA分子,不含染色單體。 答案:C 23.關(guān)于細胞的有絲分裂,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不同于植物細胞 B.正常人體細胞中有46條染色體,有絲分裂時細胞中最多有92個DNA分子 C.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與高爾基體的活動密切相關(guān) D.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分子數(shù)目的加倍和染色體數(shù)目的加倍不在同一時期 解析: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由中心粒發(fā)出的星射線組成紡錘體;細胞中的線粒體也包含少量的DNA分子;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細胞板的形成與高爾基體的活動密切相關(guān);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分子數(shù)目的加倍在分裂間期,染色體數(shù)目的加倍在后期。 答案:B 24.[雙選]下列關(guān)于有絲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周期 B.著絲粒分裂是有絲分裂后期的顯著特點 C.DNA分子的復制是在間期進行的 D.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最明顯的區(qū)別是紡錘體的形成 解析:在細胞有絲分裂的間期DNA分子進行復制并合成有關(guān)蛋白質(zhì)。不是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周期,如神經(jīng)細胞、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等沒有細胞周期。著絲粒分裂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后期。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最明顯的區(qū)別是紡錘體形成的方式及子細胞形成的方式。 答案:BC 25.下列各項中,組成生物體的活細胞都具有的是 ( ) A.細胞周期 B.選擇透過性膜 C.細胞分化 D.遺傳物質(zhì)DNA 解析:高度分化的細胞(漿細胞、神經(jīng)細胞等)沒有細胞周期,且不能繼續(xù)分化,A、C不符合題意;高等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無DNA,D不符合題意;活細胞都需要有選擇地與外界進行物質(zhì)交換,都具有選擇透過性膜,B符合題意。 答案:B 26.下圖表示蝌蚪變態(tài)發(fā)育為成蛙的過程中尾的相對長度與蛋白酶的濃度之間的關(guān)系,下列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 ) A.尾的相對長度越長,尾部細胞中蛋白酶的濃度越高 B.尾的相對長度越短,單位時間內(nèi)蛋白質(zhì)分解所需的水分越少 C.尾的消失與被HIV侵染的T細胞的裂解死亡均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 D.蝌蚪變態(tài)發(fā)育為成蛙與細胞凋亡和細胞分化均有關(guān)系 解析:圖中橫坐標右端尾的相對長度短,細胞中蛋白酶的濃度高,蛋白質(zhì)水解速率快,單位時間內(nèi)所需水分多;病毒入侵引起的T細胞裂解死亡是細胞壞死,屬不正常死亡;細胞分化是個體發(fā)育的基礎,蝌蚪尾的消失是細胞凋亡的結(jié)果。 答案:D 27.臨床試驗結(jié)果顯示:一種抑制腫瘤血管生長的藥物與傳統(tǒng)化療藥物結(jié)合,可延長癌癥患者存活期。這里利用的原理不包括 ( ) A.抑制癌細胞的分裂 B.減少癌細胞營養(yǎng)供應 C.阻止癌細胞的增殖 D.誘發(fā)癌細胞基因突變 解析:腫瘤血管是供應腫瘤細胞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結(jié)構(gòu),抑制其生長,就減少了癌細胞的營養(yǎng)供應,從而抑制癌細胞生長;傳統(tǒng)化療藥物作用于癌細胞分裂間期,阻止DNA復制,使癌細胞不能夠分裂增殖,從而達到控制癌細胞的目的,并不是誘發(fā)癌細胞基因突變來治療。 答案:D 28.人類寄希望于利用干細胞(人體中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細胞)的分離和體外培養(yǎng),在體外培育出組織器官并最終通過組織或器官移植實現(xiàn)對臨床疾病的治療。能否用肌細胞代替干細胞 ( ) A.不能,因為肌細胞與干細胞所含有的遺傳物質(zhì)不同 B.不能,因為肌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沒有分裂能力 C.能,因為肌細胞雖然是分化的細胞,但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脫分化,實現(xiàn)細胞全能性 D.能,因為肌細胞與干細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zhì) 解析:干細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全能性較高。肌細胞雖然具有與受精卵相同的遺傳物質(zhì),但其全能性受到抑制,一般不具備分裂和分化能力。 答案:B 29.下列實驗操作與結(jié)果或結(jié)論均正確的一組是 ( ) 實驗操作 結(jié)果或結(jié)論 A. 雙縮脲試劑A、B液與蛋白質(zhì)樣液混勻后,將試管水浴加熱 溶液呈紫色 B. 用甲基綠對口腔上皮細胞進行染色 顯微鏡下線粒體呈藍綠色 C. 用澄清石灰水鑒定酵母菌的細胞呼吸方式 石灰水變混濁一定是有氧呼吸 D. 用質(zhì)量濃度為0.3 g/mL的葡萄糖溶液處理洋蔥表皮細胞 細胞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后不復原 解析:蛋白質(zhì)的鑒定不需要水浴加熱;給線粒體染色的、是健那綠而不是甲基綠;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均能產(chǎn)生二氧化碳;用質(zhì)量濃度為0.3 g/mL的葡萄糖溶液處理洋蔥表皮細胞,細胞能夠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的細胞需浸潤在蒸餾水或清水中才能復原。 答案:D 30.取生長健壯的洋蔥根尖,制成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正確的做法是( ) A.如果視野過暗,可以轉(zhuǎn)動遮光器或反光鏡以增加視野的亮度 B.如果在一個視野中不能看全各個時期,可移動裝片從伸長區(qū)細胞中尋找 C.可以選一個處于間期的細胞,持續(xù)觀察它從間期到末期的全過程 D.若想進一步觀察低倍鏡視野中右下方的細胞,應先換上高倍鏡,再將玻片朝右下方移動 解析:觀察有絲分裂應選擇根尖分生區(qū)細胞,伸長區(qū)細胞不再進行分裂,沒有細胞周期;在制作臨時裝片時,經(jīng)解離處理后所有細胞已經(jīng)被殺死,所觀察到的細胞被固定在死亡時所處的分裂時期,因此不能觀察到一個細胞連續(xù)分裂的過程;由低倍鏡換高倍鏡觀察時,應先移動裝片,后換高倍鏡。 答案:A 二、非選擇題(共55分) 31.(15分)下圖甲、丙是兩種細胞的亞顯微結(jié)構(gòu)模式圖,圖乙表示圖甲中⑨結(jié)構(gòu)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圖甲中⑧的功能是________;染色體的運動所需能量是由[ ]________提供的,星射線的形成與[ ]________有關(guān)。 (2)圖甲所示的分泌物,其產(chǎn)生、運輸、加工、分泌到細胞外依次經(jīng)過的結(jié)構(gòu)是________(填序號)。 (3)細胞識別與圖乙中________(填序號)有關(guān)。 (4)圖乙對細胞的生命活動至關(guān)重要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將圖丙細胞放入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細胞將會出現(xiàn)________現(xiàn)象。 (6)有光的條件下,14C標記的CO2進入圖丙細胞后,首先在[ ]________中發(fā)生反應。 (7)如果圖丙細胞是低等植物細胞,則圖中還應該有的細胞器是________。 (8)若測定圖丙細胞的細胞呼吸強度,需在________條件下進行。 解析:解答該題的關(guān)鍵是首先判斷圖甲、乙、丙中的相關(guān)結(jié)構(gòu)。圖甲細胞無細胞壁,為動物細胞;⑨為細胞膜,圖乙為其亞顯微結(jié)構(gòu);圖丙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無中心體,則圖丙細胞為高等植物細胞。圖甲中⑧為細胞核,其功能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線粒體可為染色體的運動提供能量,中心體與星射線的形成有關(guān)。圖乙的選擇透過性是其重要的功能特征。圖丙細胞放入0.3 g/mL的蔗糖溶液中會發(fā)生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有光條件下,CO2進入葉綠體中,參與光反應。若測定細胞呼吸強度,必須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擾,所以要在遮光條件下進行。 答案:(1)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①線粒體?、庵行捏w (2)③②⑦⑨ (3)a (4)選擇透過性 (5)質(zhì)壁分離 (6)4葉綠體 (7)中心體 (8)遮光 32.(10分)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驗證pH對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響,設計了下列實驗方案。請回答: 實驗方案:①取5支試管標上A、B、C、D、E。②在A、B、C、D、E 5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 mL 2%的新鮮淀粉酶溶液。③然后再分別加入10 mL的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④在A試管中加入2 mL 2%的鹽酸,B試管中加入2 mL 5%的鹽酸,C試管中加入2 mL蒸餾水,D試管中加入2 mL 2%的氫氧化鈉,E試管中加入2 mL 5%的氫氧化鈉,搖勻。⑤實驗進行5分鐘后測定試管中可溶性淀粉的含量。 (1)請指出上述實驗方案中存在的兩處錯誤,并加以改正: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對上述實驗方案修正后,進行了實驗,記為實驗一。同時還做了如下實驗二:將加入5支試管中的淀粉酶溶液的量減半,重復上述實驗。在相同時間內(nèi),分別測得兩次實驗中淀粉含量的變化并繪制成如圖所示的曲線。 ①實驗一中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因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曲線甲是第____________次實驗的結(jié)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曲線甲和乙中,淀粉含量的最低點位于橫坐標同一位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a、b兩點不同的原因是實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實驗考查pH對酶活性的影響,如果先加酶和淀粉,而酶又具有高效性,那么酶會催化部分淀粉水解,再加不同的酸堿溶液,看不出反應效果。(2)實驗一的自變量為pH,因變量是可溶性淀粉的分解情況。曲線甲是實驗二(酶量減半)的結(jié)果,而曲線乙是實驗一的結(jié)果。當酶濃度不同時,催化效率最強的pH是一樣的,說明同一種酶的最適pH是一定的。 答案:(1)a.實驗中③④順序不對,應先進行④再進行③ b.沒有對溫度等無關(guān)變量的控制,⑤應改為:將5支試管放在適宜的恒溫水浴中,5分鐘后測定試管中可溶性淀粉的含量 (2)①pH 可溶性淀粉含量的變化 ②二 甲與乙所用時間相同,但甲分解的淀粉量較少,說明甲中所含酶的量較少 ③同一種酶的最適pH是一定的,不會由于濃度的不同而改變 酶的用量不同,相同時間內(nèi)分解的淀粉量不同 33.(10分)下圖表示某綠色植物的部分生理過程,該植物葉片上的氣孔白天基本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晚上開放。請據(jù)圖回答: (1)根據(jù)這類植物氣孔開閉及與之相適應的光合作用特點,推測此類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環(huán)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a、b表示的兩個生理過程發(fā)生的場所在葉綠體的________;C物質(zhì)產(chǎn)生的場所是____________。 (3)在葉綠體中,ADP的轉(zhuǎn)移途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卻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白天,這類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還可以由圖中________(填數(shù)字)過程產(chǎn)生。 (5)圖中H元素從C物質(zhì)到③產(chǎn)生的H2O的轉(zhuǎn)移途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頭表示)。 (6)與乳酸菌的發(fā)酵相比,圖中植物呼吸過程中特有的步驟是________(填數(shù)字),這些過程發(fā)生的部位在________(填細胞器)。 解析:(1)由題干可知,植物葉片上的氣孔白天基本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晚上開放,說明環(huán)境干旱,推測此類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環(huán)境是干旱(或沙漠)地區(qū)。(2)圖中a為CO2的固定,b為C3的還原,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zhì)中,C為還原劑[H],其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產(chǎn)生。(3)ADP在葉綠體基質(zhì)中產(chǎn)生,在類囊體薄膜上被消耗利用,故ADP的轉(zhuǎn)移途徑是從葉綠體基質(zhì)中轉(zhuǎn)移到類囊體薄膜上。(4)植物夜晚能吸收CO2,說明CO2固定正常,卻不能合成(CH2O),說明C3還原受影響,C3還原需要光反應產(chǎn)生的[H]和ATP,由于無光,光反應受阻,無法為暗反應提供還原劑[H]和能量ATP;白天,這類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還可以由圖中呼吸作用②產(chǎn)生。(5)圖中H元素從C物質(zhì)到③產(chǎn)生的H2O的轉(zhuǎn)移途徑是C→D→E→G→H2O。(6)乳酸菌的呼吸類型為無氧呼吸,植物呼吸過程中特有的步驟是有氧呼吸②③過程,其場所為線粒體。 答案:(1)干旱(或沙漠)地區(qū) (2)基質(zhì) 類囊體薄膜上(類囊體) (3)從葉綠體基質(zhì)中轉(zhuǎn)移到類囊體薄膜上 (4)沒有光照,不能進行光反應,不能為暗反應提供還原劑[H]和能量ATP?、凇?5)C→D→E→G→H2O (6)②③ 線粒體 34.(8分)(xx江蘇高考)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分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圖標注了甲動物(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為12)腸上皮細胞的細胞周期各階段的時長及DNA含量。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復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養(yǎng)甲動物腸上皮細胞后,處于S期的細胞都會被標記。洗脫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換用無放射性的新鮮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定期檢測。預計最快約________h后會檢測到被標記的M期細胞。 (2)從被標記的M期細胞開始出現(xiàn)到其所占M期細胞總數(shù)的比例達到最大值時,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________期的時間,處于該期的一個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 (3)若向甲動物腸上皮細胞培養(yǎng)液中加入過量胸苷,處于S期的細胞立刻被抑制,而處于其他時期的細胞不受影響。預計加入過量胸苷約________h后,細胞都將停留在S期。 (4)乙動物腸上皮細胞的細胞周期時長為24 h,M期時長為1.9 h。若要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形態(tài)的變化,選用________(填“甲”或“乙”)動物腸上皮細胞更合適。 (5)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同處于分裂末期的動物腸上皮細胞與洋蔥根尖細胞,形態(tài)上最主要的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S期與M期間隔G2期,所以檢測到被標記的M期細胞的最快時間是一個G2期持續(xù)時間,即2.2 h。 (2)分裂間期持續(xù)時間較長,所以處于間期的細胞數(shù)目很多。當?shù)谝粋€進入M期的被標記細胞完成分裂時,仍然有很多細胞不斷進入M期,所以被標記細胞占M期細胞總數(shù)的比例達到最大值(100%)經(jīng)歷時間為M期所占時間。在M期的前期、中期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后期數(shù)目加倍,應為24條,末期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又變?yōu)?2條。 (3)沒有被抑制的細胞經(jīng)G2期、M期、G1期后,再次回到S期時,才被抑制。故預計加入過量胸苷約2.2+1.8+3.4=7.4 h后,細胞才都將停留在S期。 (4)M期占整個細胞周期的比例越大,則處于M期的細胞數(shù)目相對越多,越便于觀察染色體的變化。甲細胞中,M期所占比例約為:1.8/(3.4+7.9+2.2+1.8)≈12%,乙細胞中,M期所占比例約為:1.9/24≈8%,故選用甲動物腸上皮細胞更合適。 (5)動物細胞分裂末期,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nèi)凹陷,最后細胞縊裂成兩部分,這樣,一個細胞就分裂成了兩個子細胞。而在高等植物細胞分裂末期時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細胞板,細胞板由細胞中央向周圍延展形成細胞壁,最后把一個植物細胞分為兩個。 答案:(1)2.2 (2)M 12→24→12 (3)7.4 (4)甲 (5)動物腸上皮細胞膜凹陷,細胞縊裂;洋蔥根尖細胞形成細胞板 35.(12分)如圖甲所示為某植物在恒溫30℃時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guān)系曲線,圖乙是某同學“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實驗裝置示意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所示曲線中,當光照強度為X時,葉肉細胞中產(chǎn)生ATP的場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diào)到25℃,甲曲線中a點將向________移動,b點將向________移動。 (3)圖乙所示裝置中隔在燈與試管之間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實驗中每隔5 min改變一次試管與玻璃柱之間的距離,隨著距離的增加,氣泡產(chǎn)生速率下降,產(chǎn)生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了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利用圖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的設計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X點時,細胞既進行光合作用,又進行呼吸作用,因此產(chǎn)生ATP的場所有葉綠體、細胞質(zhì)基質(zhì)和線粒體。(2)圖甲所示為在30℃時的凈光合作用曲線,當溫度降到25℃時,該溫度為光合作用所需酶的最適溫度,因此光合作用強度增加,呼吸作用強度減弱,a點將向上移動,在較低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就和呼吸作用相等,因此b點左移。(3)圖乙所示裝置是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速率的影響,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吸收燈光產(chǎn)生的熱量,避免光照引起水溫的升高,對實驗有干擾。(4)隨著距離的增加,光照強度降低,因此光合作用強度降低,產(chǎn)生O2減少; 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CO2,隨著光照時間的延長,水中CO2的含量下降,影響暗反應,進而影響光反應,產(chǎn)生O2的量減少。(5)圖乙所示裝置可以通過移動光源和植物之間的距離或者改變燈泡的功率大小從而改變光照強度,進行實驗。 答案:(1)細胞質(zhì)基質(zhì)、線粒體和葉綠體 (2)上 左 (3)吸收燈光的熱量,避免光照對試管內(nèi)水溫的影響 (4)①光照強度減弱,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O2減少?、谒蠧O2含量逐漸下降,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O2減少 (5)用多組相同裝置,只更換燈泡功率大小(或只改變試管與光源之間的距離),進行對照實驗-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分子與細胞 2019 2020 年高 生物 分子 細胞 習題 59 課標版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274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