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語文第二輪復習 專題十五 議論文寫作 人教版.doc
《2019-2020年高三語文第二輪復習 專題十五 議論文寫作 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三語文第二輪復習 專題十五 議論文寫作 人教版.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三語文第二輪復習 專題十五 議論文寫作 人教版 考點精講 近幾年的話題作文,由于文體不限,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恰當的文體。議論文和記敘文的寫作各呈異彩雖然不少討巧的記敘文取得了比較高的分數,但由于考生在記敘文寫作中的套購、宿購現象比較嚴重,高考作文命題在一定的條件下,限定文體的選擇,也不是不可能的??紙鲎h論文,總體上不如人意,原因有多方面。一者,“感情與理性(認知)”是人生和永恒話題,對于還未涉世的中學生來說,由于受到年齡、閱歷、思想等方面的制約,缺乏生活體驗對這個話題感受、認識不深,無“米”之飲,“寫什么”成了障礙。二者,中學沒有開設“邏輯”課,學生抽象思維未能得到系統(tǒng)的訓練,議論、說理成了弱項。三者,xx年出臺的話題作文,幾年來“三自”原則(立意自定,文體 、自選,題目自擬),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愈來愈嚴重。有的學生高中三年始終抱著記敘文、散文不放,幾乎沒有寫過一篇議論文,或者寫得很少,教師也對此重視不夠?!皵⑹?、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中學生應當全面掌握,不可偏廢。這是《高中語文教學大綱》的明確要求,是一名考生應具有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 考題精練 [例1]xx年全國高考作文試題(參見專題十四) 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例文一] 曾經熱血沸騰地仰視你,愛你的一切。中華——我的文化。 那是《詩經》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和伊人;那是華美的的楚辭,閃閃發(fā)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爭鳴;那是大唐華章,仙樂飄飄;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長城的細細青苔,那是岳麓書院的依依夕陽……漫步在中華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歸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黃的書頁,將精華與糟粕統(tǒng)統(tǒng)吸收。 因為深愛你,我們忘了去洗凈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覺中,流水靜默不流,華美的書頁一頁頁在腐朽。 我們變得自大,我們變得驕縱。大宋宮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們忙著作詩寫賦,用程朱理學教子民時,北方的鐵路席卷了中華;康乾盛世,書生們忙著去作八股,去作經注考證時,大洋的另一端,開始了科技革命,改寫了歷史……我們有四大發(fā)明,我們有地動儀,我們有早他國一千多年的圓周率??墒?,我們的土地上孕育的是以農為本、固步自守的黃河文明;我們有鄭和去泫耀國威,可是我們沒有發(fā)現新大陸的哥倫布:我們有李白杜甫,卻沒有哥白尼牛頓:我們知道天朝上國,卻看到外面的文明……我們陶醉于自己,我們不斷地用《天工開物》、《農政全書》去總結輝煌,卻忘了重視審視自己的文化……我們落后了。 歷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熱情并沒有冷卻,但我們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細的審視……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樣的筆尖為自己的文化做手術——他是魯迅。我被子深深地震動了。我們不是不愛自己的文化,而是太愛,以至于束縛了自己的靈魂。他,讓我們深深地明白,不能因為情感而影響對文化的認知,不來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東升,新的陽光在沖散陳腐的氣息。嶄新的人們放下了對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走來了孫中山、李大釗,迎來了毛澤東、鄧小平,“天朝上國”的幻覺消失了,代替它的是“與時俱進”。我們激動歡欣…… 我們終于沖破了情感的依戀,用一份理智去審視自己的文化。沒有全部接收,也沒有全盤否定,我們的目光更客觀、理性而又智慧…… 遠處,傳來“關關睢鳩”的樂聲,依舊那么傳神、清晰、生動…… [簡評]本文的題目也可以是“感情親疏和對文化的認知”,顯然,作者把寬泛的“事物”圈定在具體的文化對象上,這樣寬泛的內容便有了堅實的依托和形象的載體。作者正是將對中華文化熱愛之情寄托于幾個具體的對象上,充實、的闡明了“不能因為情感而影響對文化的認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還需注意的是,作者的思想并不是停留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寫出了事物發(fā)展的方向,給人以極大的啟發(fā)。本文是滿分作文。 [例文二] 我們需要的答案 這,是灰黑色的現象:親,所以熟悉,所以相互影響著,用同一種角度,同一番倫理來看問題。久而久之,會把對親近人的印象和情感滲入他們的人性之中,他們成為我想像中理所當的“他們”,而現實的他們卻被遺忘了。疏,所以本能地產生一種抗拒力和警惕性,把那些一無所知的人們隔絕在對立面上。未知,等于任何一種可能,包括罪惡一不懷好意。他們令人緊張 ,讓人渴望保護自己,人們把他們的其他品質擱淺了,而把可能帶給人們最大的危險的罪惡放大了,于是現實的他們也在人們的頭腦里迷失。 這,是沉甸甸的習慣:請回頭,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深深地看一看??鬃铀枷胫写颂幨碌摹罢\實忠信”歸根到底要服從權力上的尊和血緣上的親疏。這樣扭曲自尊的氣氛之中孕育出的道德也就難免事與愿違,封建的暗箱繼承為自私,仿佛一種血深入血脈之中的遺傳毒素:對親人,對親近之人的仗義和袒護:對外人,對陌生人的淡漠與鄙夷。沉甸甸地,它們積壓下來,多少次的洗禮,也無法讓其不留痕跡的離開。 這,呼喊著精神的革命:你自尊、自信嗎?只有自尊自信的人墳如何尊重和相信別人。 你能客觀與公正地對待問題嗎?用自己空白思維接受新發(fā)生的事件,用宇宙的眼睛看世界,那將是一種無比遼闊的府望。 你能鍛煉坦然與平靜的胸懷嗎?應該嘗試地去相信,去分享別人的珍貴人生。被誤解也是件好事,而他人的不幸卻不能給你任何安慰,從誤解中反省自己的過失,而把自己的幫助和關懷施予那些與你無關卻不幸的人。 你找到發(fā)博愛這一根源動力了嗎?把對親近之人的濃濃情意化開,不讓它迷蔽住你的公正和清醒,再把它們拿出來與所有人分享。當萬分的勞累與倦怠之時卸下虛偽的面具,在禪煙與茶香的纏繞中冥想:“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這,需在社會的支持:環(huán)境和社會是溫床,是染缸。在瞬息萬變的當今代,許多環(huán)境與社會因素可以引導人格發(fā)生本質性的改變。只有在良好的道德風尚傳播下,人們才能不斷地打開視野,發(fā)掘眾人的閃光點,而不再把家門與心扉緊鎖,不再“親之溺近,疏之靡遠?!? 我們正在聚蓄著個人的努力,等待著群體的覺醒。 我們正在拋棄那個富人的眼光,公平公正地對待世界! [簡評] 文章撇開常人瑣屑的視野,以深邃的眼光一開始就從深處、從遠處挖掘出“感情親疏”影響“對事物的認識”的原因,接著,還以較大的篇幅探討了在感情和認知問題上,應該怎處理。全文思想深刻,思路清晰。尤其是作者的語言,靈活和整飭并存,理性和激情共顯,值得大家細細品味。本文是滿分作文。 [例2]1991年全國高考試題: 某班開辯論會,一方有觀點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觀點是“近墨者未必黑”。請你任選一方,寫一篇發(fā)言稿參加辨論。 要求:寫成發(fā)言稿或議論文都可以。 不少于500字 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把不選的題目劃去) [解析]此題為給材料命題作文。 兩題都是單句結構形式,句意明確:“近墨者黑”是比喻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不良的環(huán)境能改變人的習性,“近墨者未必黑”是比喻接近壞人未必有能使人變壞,人對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有抵能力,可能不為其左右。前題強調的是事物變化條件,后題強調的是事物變化的依據;前題強調客觀環(huán)境作用,后題強調主觀能動作作用。兩種觀點,針鋒相對,營壘分明。 從邏輯上看,“近墨者黑”為全稱肯定必然性判斷。用“全稱”,是以偏概全,用“必然性”,是絕對化。兩題相較,“近墨者未必黑”是更周延的判斷。 哲理性強,思辨性強,是兩題的共同特點,因些本題要求有較充分的辨證說理和充足典型的事例列舉,寫成闡發(fā)與列舉相結合的議論文較為合體。 接“參加辨論”的要求,本文要帶論爭性特點,兩種觀點要交鋒,內容上要有立有駁,寫法上自然以“立破結合”為宜。 論證“近墨者黑”,以立論為主,駁論為輔?!敖煺叱?,近墨者黑”是朱子治家的名言,其實早已是源遠流長的古老名教,千百年來,它已成為人們的思維定勢和共識。論證這個“理”不難,有話可說。但必須掌握分寸:只能論到“情隨物移”,環(huán)境影響人這一步。闡理時,可征引名言,諸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橘生淮南則為橘”等,以證物異于境的道理;列舉時,“孟母三遷”的效果、王安石筆下“方仲永”的泯滅等,典型而有說服力。至于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實例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都可精選入文。既持“近墨者黑”,必駁“近墨者示必黑”,簡便的方法是結合實例剖析,予以反駁。 論證“近墨者未必黑”,構思同前題大體一致?!敖呶幢睾凇?, 具有真理性,它沒有片面性和絕對化,闡理可能提到哲學上的“內因”、“外因”關系高度,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巨大作用,強調人的理想崇高、操守堅貞、意志堅強,都能轉化為抵御邪惡勢力誘惑和侵犯的力量,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類的列舉,事例尤多。至于駁詰“近墨者黑”,則可從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的辨證原理上,居高臨下,一擊而中的。 本題思辨性強,要求運用唯物辨證方法去分析問題,闡明道理,本題帶論爭勝,要求說理有據,駁有理。這些體現在構思中就是嚴謹的結構、清晰的條理和準確的語言。 本題思辨性強,要求運用唯物辨證方法去分析問題、闡明道理,本題帶論爭性,要求說理有據,駁有理。這些體現在構思中就是嚴謹的結構、清晰的條理和準確的語言。 闡理列舉間有過渡,立論駁論間有過渡,著意寫好這些過渡段,以使詞連意貫,全篇渾然一體。 [例文1] 近墨者黑 我同意“近墨者黑”的觀點。 有人說:“近墨者未必黑”,說“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我認為沒有道理。荷花是花苞長出水現以后才開放的,所以能“不染”。如果它在污泥中開放,從物理學和生物學角度,我們不能想象出它將是一副怎樣的“尊容”。 我們不難舉出“近墨者黑”的實例:修理汽車的工人每天接觸油污,日長天久,他們的手變得浸滿油污;我們挖開煤廠中煤堆下面的土地,就會發(fā)現它們大部分成分都是煤,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無論人手,不定期是土地,者是有一定空隙的,由于分子擴散作用,日久天長,油污必然會通過手的表皮進入皮膚內部,煤分子也針擴散進土層。 任何事物都不是無縫可擊的,物質是這樣不需說,人的道德修養(yǎng)也是如此。如果你接觸美好的事物或品質優(yōu)秀的人,潛移默樺中,你會不知不覺地接受到陶冶,不自覺地接受真善美的世界觀,而自身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但如果你置身于一個“假、惡、丑”的生活環(huán)境中,漸漸的,你會不自覺地接受到壞的影響,這就是近墨者黑。 年輕人尤其如此,我們思想單純,閱歷淺,經驗少,辯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強。但這時候思想敏銳,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容量被“著色”,所以我們更要提高警惕,爭取多接觸一些美的事物,使自己得到熏陶,且防微杜漸,對丑警惕??!近墨者黑!對惡的東西要堅決摒棄。 [簡評]本文用開宗明義的方法,首句提出論點——近墨者黑。直截了當,旗貼鮮明。 本論部分條理分明:先駁“近墨者未必黑”,駁難其論據“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言簡意賅;再舉“近墨者黑”的實例。由物質的“近墨者黑”到人的“近墨者黑”,言之有理。 結論部分結合青年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因而也易于被“著色”的特點,提出“防微杜漸”的實例問題,極有現實意義。結尾用獨詞嘆句。響亮而發(fā)人深思。 [例文二] 近墨者未必黑 中國有句古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一直不敢茍同,這似乎有點“老子反動兒混蛋”的味道。近墨者真的就黑嗎?我看未必。 近墨者的黑與不黑關鍵在于近墨者個人的抱負與思想品德修養(yǎng)?!白舐撐辶沂俊敝坏陌酌?,對我們來說都有不陌生。他出身于資產階級家庭其兄徐培根是國民黨的航空署長,其家庭想來不可謂還不“墨”,然而白莽這個近墨者真的就黑了嗎?他沒有,他放棄了舒適的家庭生活,為了追真理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道路,背叛了他哥哥代表的階級,最終為了革命慘死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下。對此,你能說近墨者黑嗎?像他一樣出身于墨缸一樣的家庭沒被染墨,卻走上了革命道路的實例實在太多了,這些近墨者黑了嗎?未必吧。 我又想到了那些到西方發(fā)達國家求學的公派留學生們,他們到了那些資本主義心臟地區(qū),耳聞目睹的都是資本主義的花花世界和所謂“自由、民主制度”,然而在那樣的大染缸里近墨者黑的又有幾個?除了極少數敗類成為“和平演變”的俘虜外,絕大多數人都懷著對黨對人對國家無比赤誠之心學成歸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力量。 如果一個人沒有崇高的理想,一再放松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那么近朱者也會黑。劉賓雁、吾爾開希之流長在社會主義紅色中國,是黨和人民培育了他們,他們卻對生于斯長于斯的祖國沒有半點感激之情。黑了心的搞動亂,妄圖“和平演變”在中國得手,這些動亂“精英”真乃白日做夢 由此看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古訓并非十分確切,我認為還是改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更恰當些。對于古訓我們要批判地接受,我們不光要繼承,還要加以變通,才能適應我們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簡評]本文開篇表述論點,方法多種,充分有力。引證古訓,再國以質疑,一法;用“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類比做因果論證,二法;三法為最后的設問。 本論部分先以“近墨者的黑與不黑關鍵在于近墨者個人的抱負的品德的修養(yǎng)”的分論點作總提,以“左聯五烈士”之一的白莽作例證,從深層次上回答了“未必黑”的道理,較有說服力。接下去是正反事例的列舉,對比鮮明、強烈,并據以聚焦出更深刻的看法:如果一個人沒有崇高的理想,一再放松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那么“近朱者也會黑”。這樣就更深刻有力地論證了“黑與不黑的關鍵在于近墨者個人的抱負與思想的修養(yǎng)”。 結尾呼應開頭,回到古訓上來,并能開拓新意,順便提出對于“古訓”我們要批判地接受辯證思想。 [例3]1997年全國高考試題 閱讀下列三個材料,完成下題。 材料一 小新背雙腿癱瘓的同學小牧 到1公里外的學校上學,從小學五年級到現在高中一年級,一背就是6年1000多個日子。 材料二 某雜志社作調查:“你對同學最贊賞的品質是什么?”調查結果,排在第一位的是“樂于助人”。 材料三 某單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記名問卷調查:“你如果遇到別人碰上麻煩事時會怎樣對待?”回答“悄悄走開”的人不少。 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 注意: ① 把“材料二”和“材料三”結合起來思考。是否結合“材料一”,自由決定。 ②不少于600字。 [解析]本作文試題要求考生根據材料二、材料三去議論,旨在測試考生對問題的思辨能力。材料二、材料三分別是來自廣州、江蘇兩省的報道,兩者之間反映出的思想既矛盾,又統(tǒng)一。它們展示了人們在頭腦中存在著的雙重道德標準;人們既有著對良好世風的企盼,又有著顧及私利的一面;人們既有‘樂于助人”的愿望,又因為有做好事招惹麻煩的經歷而采取哲保身的態(tài)度……這種“知與行”、“人與已”、“愿望與行動”、“道德規(guī)范與個人雜念”的矛盾,致使各種復雜的思想并存,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道德觀、產生了不同的人生哲學,構成了不同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考生就材料二、材料三分別表明自己的褒貶態(tài)度是可以的,結合兩個材料以下個材料為重點進行議論也是可以的,但如果能站在兩個材料之上,挖掘兩者之間的關系,提煉出一個觀點,反映出一定的哲理,往往會談得更為深刻。 有的考生能夠在論證明過程中,巧妙地援引材料一作為目前世風日益好轉的佐證,表明對精神文明建設充滿信心,說明考生具備駕馭三個材料的能力,他不僅能夠理理材料二、三之間的關系,還能不囿于材料二、三的束縛,看到了三個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 有的考生在把兩個材料復選一篇之后,絲毫不加分析,就急切地聯系社會實際,以此為論據來補充兩個材料,而且在行文中對實例進行過繁的陳述,企圖以此代替分析論證,這只能說明考生分析問題能力低下,落入了“字數不夠,事例湊”的拙劣套路中。 由此看來,文章寫得深刻與否關鍵在于洞察與分析問題能力的高低,當然,能力的提高,又非一日之功。然而,這畢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值得引起應考的同學思考。 至于有的考生在文中僅就材料二或材料三去分析論證,甚至有的考生沒有用這兩個村料,卻僅就材料一加以論證,那當然是審題能力低下的問題,則應另當別論。 [例文一] 已所欲,施于人 非曲直 古語說得好,“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拿著這句話比照比照我們自己,恐怕能做到。但如晨林我們“已所欲,施于人”,我想,能夠做到的人恐怕不多。據某雜志調查?!澳銓ν瑢W最贊賞的品質是什么?”調查結果,排在第一位的是“樂于助人”是??!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好人當中,都希望整個社會洋溢著關心、愛護的情感,都希望國愛穩(wěn)定、團吉和繁榮。 可是又這樣一件事:某單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記名問卷調查:“你如果遇到別人碰上麻煩事時會怎么辦?”“回答“悄悄走開”的人不少。 為什么問別人和問自己竟有如此大差距的回答呢?因為這些人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他們腦袋里只有個人主義,沒有奉獻精神。 每個人都是希望自己生活好,事業(yè)好,都希望有人來幫助自己??墒?,如果大家只等著別人來幫助自己,而卻不主動、甚至回避去幫助別人,那將會出現什么樣的境況呢?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個人的小圈子里,沒有交流,沒有愛,整個社會被一種冷漠的氣氛所籠罩,國家萎靡不振,那還談什么國與家,談什么個人呢? “已所欲,施于人?!本灰?,互助的同學學得好,玩得好,互助的鄰居親密無間,勝似一家人,互助的我們的一把力。朋友們,如果我們都能把“已所欲,施于人”,那么我們的未來就更加美好燦爛! [簡評]本文從引用古語翻新的一層入手,緊扣材料,層層深入地分析。有反面的批評,有正面的闡述,條理清楚。措詞中肯,有較強的說服力。為一類卷。 [例文二] 伸出雙手莫走開 有兩份問卷調查:你最愛的品質是什么?多數人的回答是“樂于助人”。別人碰上麻煩你怎么做?不少人回答“悄悄走開”。我不想對前者評頭品足,但想對后者說一句:“朋友,伸出雙手莫走開!” “伸出雙手莫走開”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其實它的實質助人為樂,幫助別人,幫助 社會。孟子曾發(fā)出過“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的感嘆,可見古人便知與大家一直快樂比個人快樂有意義得多。而“最快樂的事莫過于幫助他人”,這告訴我們助人為樂是我國綿延至今的傳統(tǒng),我們怎可不繼承、不發(fā)揚呢?繼承發(fā)揚它是我們的神圣的責任。 “伸出雙手莫走開”是社會溫暖所在。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協作的關系,你中有我,誰也離不開誰。當自已陷入困時,希望別人“樂于助已”,看到別人有困難卻“悄悄走開”,這是自私的表現,我們應摒棄它。 一首歌中曾寫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的,讓我們在渴望別人“樂于助人”的同時,也獻出自已的一點愛,“伸出雙手莫走開!” [簡評] 本文特點如下: ①擬題含蓄、形象、新穎?!吧斐鲭p手莫走開”,喻解困扶危、互相援助的精神,主旨則在呼喚這種精神,提倡這種精神 ②中心明確、突出。文章揭示“伸出雙手莫走開”——助人精神的豐富內涵為:中華民 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社會主義溫暖所在,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橋梁。而它的本質是“愛的奉獻”。 ③論證集中,以因果說理為主,以例證為輔。 ④結構嚴整。全文除首尾兩段外,其它均以“伸出雙手莫走開”起領,既深化中心,又綰結材料。盡管論征角度有所變換,卻處處打在“助人”這個點子上,收到了鮮明、突出的論證效果,又構成了全篇的嚴整不紊的結構。 ⑤語言簡練、通暢通;多處征引,援古征今,運用也算自然。 考點精練 1、一支豎笛,只有多個孔相互配合,才能吹出動聽的曲子,一架鋼琴,七個單符同時奏響,才能彈出美妙的樂音。那么,社會呢?以“堅笛、鋼琴及其他”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2、據一批教育工作者對12個市進行的社會調查,發(fā)現在回答“你的哪些表達使父母最高興”這一問題時,有68.85%的反映是“取得好分數”。而“做家務勞動”、“在校做了好事”、“體育比賽獲了獎”等在許多父母心中竟是無足輕重的。 試結合上述材料,聯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 3、閱讀下列寓言,寫一篇議論文,注意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 蝴蝶忙著游玩,撞到蛛網上去了。 蜻蜒忙著追小蟲,撞到珠網上去了。 它們掙扎了很久,被蛛網越捆越緊,再也動彈不得。蝴蝶嘆氣道;“都怪討厭的風,使我無法看清蛛網?!? 蜻蜓說:“都怪那眩目有陽光,使我無法看清蛛網?!敝┲雲s說:“我這里的食物,都是自動送上來的。你們也一樣,因此,要怪只能怪自己麻痹?!? 4、閱讀下面一段文字。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 一位母親在全家就餐時,常把一套精美的細瓷餐具擺在餐桌上,一位鄰居見了說:“這么有價值的餐具怎么能隨便擺出來使用呢?萬一碰出個碴來就……”那位母親卻坦然地說:“餐具的碰缺與用餐過程中的樂趣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更何況每一個碴都有來歷呢?” 5、材料一:根據載,在日本,實力雄厚的松下電器公司,新聘入廠的大學畢業(yè)生,哪怕是碩士、博士研究生,都一律到基層,從一名工人做起。 材料二:我國河南省某市一工廠,在招聘會上聲稱:凡應聘的研究生享受廠級待遇,本科畢業(yè)享受副廠級待遇,大專畢業(yè)生享受科級待遇。 注意: ① 根據材料,聯系實際選擇一個角度,展開議論。 ②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不少于600字。 6、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鏡泊晚報》載:丹江市“牡丹江市“42”特大殺人案告破,殺死李富昌夫婦的竟是他們年僅16歲、在初中三年級讀書的親生兒子! ②《中國青年報》載:河北省豐南市某中學不滿16歲的初三學生張某,因打游戲機,多次被母親責打而離家出走,后伙同另一學生將其母勒死。 以“警鐘,在學校家庭敲響!”為題,寫一篇短論。600字左右。 7、閱讀下面的材料: 茉莉、米蘭,香氣襲人,但不夠艷麗;君子蘭、牡丹,雍容華貴卻少了些馨香;玫瑰雖是香色俱佳,可又渾身是…… 人們對這種現象常有不同的聯想,有不同的認識和感想。請你結合已或周邊生活的實際,選擇一種最適合你表達的形式,或述說由此而引發(fā)的聯想,或談談你的認識和感想,不少于700字。 8.補寫“人生跑道”。 要求: ① 根據開頭內容,補寫下文。 ② 補寫的文段與原文語意要連貫,主題要一致。 ③ 補寫不少于800字。 人生跑道 官員要能上能下,工人在上崗下崗,公務員要競聘……流動的社會,變化的時代。人生跑道上,沒有人向我們發(fā)出那激動人心的起跑槍聲,但在我們四周,卻處處是無聲的起跑信號。 9、閱讀下面材料,然后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評論性文章。 據《中國青年報》xx年8月13日報道:安微有一教室,竟有近五分之一的考生在題為“戰(zhàn)勝脆弱”的作文里聲稱自己高考前遭父母雙亡的打擊,令閱讀老師目登口呆。在這種事情上撒謊,無論如何都是不符號起碼的道德規(guī)范的,而這些孩子僅僅是為了寫好一篇高考作。難怪閱卷老師們認為中學作文訓練一定是出了什么問題,一種慣于撒謊的文風難道不會對學生將來走上社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嗎? 10、下面是揚振宇一次演講中的話,你讀后有何感想?請聯系實承,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45年,我到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學到一種與中國完全不同的學習方法。老師要你注意的不是最高原則,而是一些新的現象,抓住這些現象進行探索,研究、歸綱、總結,這種歸納法使人常常走彎路,誤入岐途,但容易掌握新的研究方法。我的老師泰勒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他每天大約要誕生10個新想法,但其中卻有9.5個是錯誤的??伤鎸щy探索前進,從不屈服,從不停止,他說:“如果一個人每天有一個正確的新想法也就不得了了?!? 11、閱讀下面短文。 浮水 天暖了,冰河化凍了。一塊塊浮冰擁白擠著順流而下。它們沒有具體的形狀,更無所謂數量的多少。只是一塊塊、緩緩地在水面上漂浮著,像一團潔白的泡沫。 一個站在岸邊的男孩兒說:瞧那冰,要能吃就好了,它多么潔白??! 一個老農說:那東西可吃不得。吃了會肚子疼,它們只能用來澆地! 藝術家瞇起眼睛望著浮水說:它們的價值可不僅僅是澆地。它們可以做成精美的冰雕,其藝術價值又豈只是幾石糧食可比的! 一個游手好閑的人說:那玩藝兒!一點用也沒有! 朋友問我:你呢?你怎么看這些浮冰?我笑了。我就是浮冰。不管別人怎樣看我,我就是我。經歷了漫長的嚴寒,凝固了一冬的夙愿,如今,只有兩個希望:要么匯入大海,化為驚濤駭浪;要么升騰為水霧飛向天空,在陽光下架起一座彩虹。任別人去評判吧!我只是一塊普普通通的浮冰,在春光里溶解著自己的夢。 你怎樣看待“浮冰”呢?請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古往今來,人們向往“真”,呼喚“真”,贊美“真”,創(chuàng)造“真”。有人說“真理猶如珍珠,它在日光下最澄澈”。有人說:“真情在生活中,要比在舞臺上更有價值?!币灿腥苏f:“真誠能把人擺脫暴風驟雨,而走向陽光明媚的天空?!薄? 請以“真”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 這個話題的范圍是很寬泛的,只要與“真”引發(fā)的思想感受有關,都符合要求。 ② 文體不限??梢杂浗洑v,編述故事,抒發(fā)感情,發(fā)表議論,展開想象,等等。 ③ 題目自擬。 ④不少于800字。 1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因為財富,有人心急如焚,狼狽不堪,因為財富,有人夢想成真,歡天喜地,因為財富,有人四處奔波,處心積慮……財富中裝著我們的悲歡和智慧,更裝著人性的全部的優(yōu)點和弱點,善良和罪惡。 關于財富,你有什么真切的體驗、新穎的見解或美好的憧憬呢?請圍繞“財富”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②題目自擬,也可以“財富”為題。 ③字數不少于800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三語文第二輪復習 專題十五 議論文寫作 人教版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二輪 復習 專題 十五 議論文 寫作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2755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