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科學上冊《地球儀和地圖》教案9浙教版.doc
《七年級科學上冊《地球儀和地圖》教案9浙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科學上冊《地球儀和地圖》教案9浙教版.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 七年級科學上冊《地球儀和地圖》教案9 浙教版 撰寫人:__________________ 時 間: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儀上的兩極、經線、經度、本初子午線、東西半球的劃分,了解地球儀上的赤道、緯線、緯度、南北半球的劃分,高中低緯度劃分,了解經線、緯線表示的方向,經緯網及其作用。 2、學會制作小型地球儀。 3、知道地圖是地理事物縮小在平面上的圖形,了解地圖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圖類型及作用,學會使用常用的地圖。 4、學會繪制簡單平面示意圖。 【教學重點、難點】: 地球儀上的經緯網的認識學生比較容易搞混,尤其是東西半球,東經西經的劃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進行強調。 地圖的比例尺和地圖的方向也有難度,大小比例尺可以通過更多的實例來說明。 【教學手段】師生共同參與、探究,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前面我們已經學過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從太空拍到的照片中,我們可以分成七大洲,五大洋,但如果我要找一個具體的位置,我們該怎么去找呢? 我們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把地球做成一個模型,然后我們就可以把“地球”盡收眼底,這個模型叫做地球儀。 提問:地球儀的作用還有哪些? 學生思考,回答地球儀的作用。 自然的從上節(jié)課知識入手,引出地球儀的作用。 講述: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知道整個地球表面的情況,可以知道自己處在地球上哪個位置,要認識地球儀,從認識經線和緯線開始。 結合地球儀,講述: 1、經線和緯線 定義: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經線,也稱子午線。(南北兩極,地軸,是否真的存在?) 赤道:在南北兩極中間,與兩極等距,并且與經線垂直。 緯線:與赤道平行的線。 (指導學生在地球儀上認識經緯線,認識他們的形狀,指出南北兩極,赤道,00經線和1800經線) 提問:經緯線有哪些特點: 由于每個學生都有地球儀,所以可以很好的利用實物進行教學。 學生討論,匯報: (1)經線是半個地球的大圓,每條經線的長度都相等,約為2萬千米。 (2)緯線都是一個完整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長約4萬千米。 (3)由赤道到兩極,緯線的長度逐漸減小 這部分的內容在社會書上已經進行了教學,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印象,所以掌握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主要是進行再認識和深化,鞏固。 講述:溫州處在北半球,東半球,那么這樣是如何劃分的呢? 經度和緯度的劃分方法【課件演示】 (1)經度的劃分是以本初子午線為00經線,向東、西各分為1800。00經線以東(右)為東經,以西(左)為西經。 (2)緯度的劃分是以赤道為00緯線,向南北各劃分900。赤道以南(下)為南緯,以北(上)為北緯。 提問: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 講述:中高低緯度的劃分,特別指出溫州所處的是低緯度。 學生回答: (1)東西半球:以西經200,東經1600為界,分為東西半球。 (2)南北半球:以赤道為界,分為南北半球。 在掌握了經緯線的基礎上,進行半球的劃分,學生相對來說更好掌握和記憶。 練習:課堂練習:利用地球儀,找出地理位置,寫出經緯度,并判斷東西南北半球。 (告知 東E,南S,西W,北N) 1、P91 練習3 (先判斷南北半球,再判斷東西半球) 找出北京的位置,及地球背面相對經緯度的位置;找出本地的位置。 小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對經緯線以及特點再次進行總結。 學生回答: 北京的所處位置: 1160E ,400N 簡單的運用所學的知識。 及時的進行知識系統(tǒng)總結, 以便更好的落實。 教學反思: 通過少講多練多演示來讓學生觀察和認識地球儀和地圖,結合實物的演示,設計了一些觀察和探究的思考題,但是發(fā)現學生由于理論脫離實際,對方位的感覺仍然很含糊,特別是經緯線的知識,上過社會課和科學課后還是比較認識不清楚,應用知識的能力比較欠缺。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引入:我們學習了地球儀之后,知道了確定了一個地點的位置可以通過什么方法呢? 講述:但是在生活中,要找地球上的一個位置,用地球儀不方便,所以,我們要用到地圖。 學生回答:經緯線確定位置。 復習中引入,在比較地球儀和地圖中開始地圖的學習。 提問:地圖的定義? (1)怎么樣把球面上的信息準確地體現到平面上去? 投影法(課件演示)世界地圖的投影過程。 (2)從世界地圖——中國——浙江——寧波——北侖——新契 讓學生從大到小認識地圖,對地圖有一定的感覺。 (3)那怎么來看這些地圖呢?看地圖要注意什么呢? 學生思考,認真聽課。 學生回答:注意地圖的三要素。 簡單的對地圖的原理進行學習和了解,從而在更高的層次上來對地圖進行學習。逐步引出地圖的三要素。 2、地圖的三要素 (1)比例尺 定義: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提問:比例尺都有哪些類型? 提問:如何劃分大小比例尺呢? 補充說明:中間的稱為中比例尺 講述:(2)方向 定義:表示地圖上的方向 提問: 判斷方向的方法都有哪些?指導學生閱讀課本。 補充說明和講述自然界其他定向法: 根據太陽和鐘表的方向; 樹冠和樹輪定向(用課件演示) 地形和地物定向; 北極星定向。 講述(3)圖例 定義:包括各種符號和它們的文字說明,地方名稱和位置。 提問:地圖都有哪些類型類型?根據功能來劃分。 (通過課件介紹,簡單介紹其應用) 學生回答,認真思考。 學生回答::文字式;數字式;線段式(直線式) 學生回答: 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0(10萬) 1厘米 表示 1千米以下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 1:1000000(100萬) 1厘米 表示 1萬米以上 學生回答: a 根據經緯網判斷(注意經緯網是圓形的,例題說明) b 根據指向標判斷(看箭頭指的方向) c 沒有上面兩種,就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 學生回答: 版圖、政區(qū)圖、旅游圖、平面圖、立體圖、電子地圖、分層設色地形圖等 有關于地圖三要素的學習,本來在社會書上已經進行過介紹了,因此在這里的教學比較側重于比例尺的含義以及如何區(qū)分,突出學生能在自己學習中得出所要的答案,然后能在實際的運用中,進行簡單的判斷,學以致用。這部分教學比較側重于讓學生自己總結和歸納。 小結地圖的內容,并布置作業(yè),繪制學校的平面示意圖。 對知識進行總結,同時在課后繪制地圖進行鞏固。 教學反思: 對地圖的教學中,主要是抓住了三要素來展開學習和研究,由于這部分知識相對來說比較熟悉,問題不大,但是對地圖的原理學生比較模糊,在教學設計中,要簡單化處理。在方向的教學中,適當的補充了部分的課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地球儀和地圖 一、 地球儀的作用 二、 地球儀上的經緯線 三、 劃分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依據 四、 地圖的含義 五、地圖的三要素 11 / 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地球儀和地圖 年級 科學 上冊 地球儀 地圖 教案 浙教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307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