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總復習 第29講 免疫調(diào)節(jié)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年高考生物總復習 第29講 免疫調(diào)節(jié)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生物總復習 第29講 免疫調(diào)節(jié)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必修3.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高考生物總復習 第29講 免疫調(diào)節(jié)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必修3 測控導航表 知識點 題號及難易度 1.免疫過程與特點 1,2(中),3,9(中),11,12(中) 2.免疫應用 4(中),6,7(中),8,13(中),14(中) 3.免疫失調(diào)疾病 5(中),10(中)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 1.(xx??谡{(diào)研)吞噬細胞不參與下列哪一過程( C ) A.第二道防線,吞噬消滅侵入機體的抗原 B.第三道防線,對病原體的攝取、處理和傳遞 C.第三道防線,攻擊靶細胞使其裂解死亡 D.第三道防線,吞噬消化抗體、抗原形成的沉淀 解析:第二道防線,吞噬細胞吞噬抗原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吞噬細胞能攝取、處理抗原,將抗原傳遞給T淋巴細胞,并能吞噬消化抗原抗體結合體,消滅抗原;效應T細胞攻擊靶細胞使其裂解死亡,而吞噬細胞無此功能。 2.(xx南安一中期末)如圖表示人體通過體液免疫消滅破傷風桿菌外毒素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 ) A.細胞2、細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細胞 B.僅細胞4中含有合成物質(zhì)a的基因 C.②、③過程與細胞膜上蛋白質(zhì)有關 D.細胞5屬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細胞 解析:圖示為體液免疫過程,細胞1~5依次為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漿細胞、記憶細胞,物質(zhì)a為抗體。T細胞和B細胞均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細胞,A正確。圖示細胞中都含有抗體合成相關的基因,但該基因只在漿細胞中表達,B錯誤。②、③過程中對抗原的特異性識別與細胞膜上蛋白質(zhì)有關,C正確。記憶細胞在相應抗原的刺激下仍可分裂、分化產(chǎn)生漿細胞,D正確。 3.(xx安慶一中一檢)如圖表示特異性免疫反應的某些過程,下列對a、b、c、d四種細胞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B ) A.a細胞具有吞噬、傳遞抗原的作用 B.b細胞增殖分化后產(chǎn)生抗體直接清除抗原 C.c細胞膜上的蛋白質(zhì)發(fā)生了變化 D.d細胞通過和靶細胞密切接觸發(fā)揮作用 解析:由圖可知,a、b、c、d四種細胞分別為吞噬細胞、B細胞、靶細胞、效應T細胞。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漿細胞產(chǎn)生抗體,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形成沉淀和細胞集團,最后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由此可見,體液免疫產(chǎn)生的抗體不能直接消除抗原。 4.(xx河南十所名校聯(lián)考)當細胞癌變后,它會產(chǎn)生某種特殊的蛋白質(zhì)分布于細胞表面而成為腫瘤表面抗原,但此時不能引發(fā)免疫反應。只有當部分抗原釋放后,并與H蛋白結合形成復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細胞”識別,從而引發(fā)免疫反應,將腫瘤細胞消除,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D ) A.圖中的“抗原提呈細胞”可能是吞噬細胞,該細胞可參與人體第二、三道防線的防護作用 B.除癌變細胞之外,圖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細胞是甲細胞和乙細胞 C.研制抗癌疫苗時最好提取抗原—蛋白復合物 D.抗原未能釋放是部分癌變細胞逃過免疫系統(tǒng)監(jiān)視的唯一原因 解析:能將癌細胞“殺死”的丙細胞應為效應T細胞,故甲細胞為T細胞、乙細胞為記憶T細胞。在特異性免疫中,能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的是吞噬細胞,故該“抗原提呈細胞”很可能是吞噬細胞,該細胞可參與人體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A正確;題圖中T細胞和記憶T細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B正確;由于“抗原提呈細胞”只能識別抗原—蛋白復合物,所以要制備相關疫苗最好提取抗原—蛋白復合物,C正確;癌變細胞逃過免疫系統(tǒng)監(jiān)視可能還有其他途徑,D錯誤。 5.關于過敏原和抗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 A.過敏原第二次進入機體才能引起過敏反應,抗原第一次進入機體就能引起免疫反應 B.過敏原第一次進入機體就引起過敏反應,抗原第二次進入才能引起免疫反應 C.過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進入機體才能引起相應反應 D.過敏反應一旦發(fā)生就反應強烈、很難消退、會引起組織損傷,我們要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 解析:過敏反應是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后所發(fā)生的反應,而免疫反應在抗原第一次進入機體后就能發(fā)生。過敏反應發(fā)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 6.斯坦曼因發(fā)現(xiàn)能夠激活并調(diào)節(jié)適應性免疫的樹突狀細胞(DC)而分享了2011年諾貝爾獎。DC是一種免疫細胞,是功能最強的專職抗原呈遞細胞,它能高效地攝取、加工處理和呈遞抗原,未成熟DC具有較強的遷移能力,成熟DC能有效激發(fā)T細胞應答。下列相關推測錯誤的是( C ) A.DC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 B.未成熟DC中含有較豐富的溶酶體 C.DC只參與細胞免疫而不參與體液免疫 D.若培育出能識別癌細胞的DC可用于治療癌癥 解析:DC是一種免疫細胞,應起源于造血干細胞;溶酶體與攝取、加工處理和呈遞抗原有關;“成熟DC能有效激發(fā)T細胞應答”,T細胞既參與細胞免疫,也參與體液免疫;能識別癌細胞、樹突狀細胞,會及時“通知”T細胞等免疫細胞,激發(fā)免疫應答,作用于癌細胞達到治療癌癥的效果。 7.(xx南充一診)新生兒出生后保留其臍帶血,是因為臍帶血內(nèi)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細胞,它不僅能夠增殖分化成血細胞,還可以增殖分化成淋巴細胞,參與人體免疫調(diào)節(jié)。下列描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B ) A.由造血干細胞形成淋巴細胞的過程中,細胞內(nèi)核酸發(fā)生了改變 B.漿細胞在特異性識別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體來消滅抗原 C.吞噬細胞能識別抗原,在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D.細胞免疫中,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發(fā)生作用,使其裂解死亡的過程屬于細胞凋亡 解析:造血干細胞形成淋巴細胞的過程屬于細胞的分化,是細胞內(nèi)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細胞內(nèi)RNA發(fā)生了改變,A正確;漿細胞不具備識別抗原的能力,B錯誤;吞噬細胞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抗原),在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C正確;細胞免疫中,效應T細胞使靶細胞裂解死亡的過程是受機體控制的一種程序性死亡過程。屬于細胞凋亡,D正確。 8.(xx廣州綜合測試)人食用被諾如病毒(NV)污染的食物會導致嘔吐與腹瀉,而NV極易變異,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 A ) A.胃酸能殺死部分NV屬于特異性免疫 B.NV極易變異,人類很難研究相應的疫苗 C.人體有多種抗NV的抗體,可能是因為NV表面存在多種抗原蛋白 D.特異性的效應T細胞能促使被NV入侵的靶細胞裂解 解析:免疫包括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其中體液中的吞噬細胞、殺菌物質(zhì)屬于人體第二道防線,為非特異性免疫,因此胃酸殺死部分NV屬于非特異性免疫;NV極易變異,而抗體具有特異性,因此接種疫苗只能預防相應的NV,并不能預防其他的NV變種;NV表面存在多種抗原蛋白,可導致人體產(chǎn)生多種抗NV的抗體;NV侵入細胞后,效應T細胞能將靶細胞裂解。 9.(xx天津耀華中學月考)如圖表示人患某病毒性疾病時,感染和免疫發(fā)生過程中某些量的變化。下列對免疫過程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B ) A.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擾素在使機體痊愈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B.初次感染病毒后,只是通過細胞免疫使機體痊愈 C.再次感染后病癥較輕,原因是記憶性淋巴細胞被激活,產(chǎn)生了更強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D.再次感染后病癥較輕,是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配合共同作用的結果 解析:初次感染病毒后,機體痊愈是體液—細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結果。 10.(xx貴陽檢測)HIV能通過細胞表面的CD4(一種受體蛋白)識別T細胞,如果給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飾過的紅細胞,紅細胞也會被HIV識別、入侵。因HIV在紅細胞內(nèi)無法增殖,紅細胞成為HIV的“陷阱細胞”,這為治療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據(jù)以上材料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D ) A.HIV侵染T細胞會引發(fā)免疫缺陷綜合征 B.紅細胞可作為“陷阱細胞”與其結構有關 C.入侵到紅細胞的HIV隨紅細胞凋亡后會被免疫系統(tǒng)清除 D.T細胞與紅細胞發(fā)育成熟的場所相同 解析:HIV侵入人體,侵染人體的T細胞,引發(fā)免疫缺陷綜合征;紅細胞內(nèi)無細胞核、細胞器,不能為HIV的增殖提供合成物質(zhì)的場所;紅細胞凋亡使HIV也隨之被免疫系統(tǒng)清除;T細胞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在胸腺中分化形成的,并在胸腺中成熟,而紅細胞在骨髓中分化形成并成熟。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 11.(xx廈門雙十中學模擬)(12分)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一種樹突狀細胞(DC細胞),能參與人體的免疫過程(如下圖示意),請回答下列 問題: (1)DC細胞處理抗原后,細胞外出現(xiàn)特定的結構能與T細胞有識別作用的受體相結合,激活信號分子(S1、S2)從而激發(fā)T細胞出現(xiàn)免疫效應,此過程體現(xiàn)細胞膜的 功能。 (2)T細胞發(fā)生免疫效應時,它產(chǎn)生的 可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效應T細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細胞,發(fā)生 免疫。 (3)由圖知,DC細胞在免疫調(diào)節(jié)中的具體功能是 。 (4)免疫調(diào)節(jié)不僅積極應對外來抗原的入侵,同時也隨時應對體內(nèi)的異常細胞,這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 功能。 (5)艾滋病病毒(HIV)通過T淋巴細胞表面的特異性CD4受體識別T淋巴細胞并侵染,從而破壞人類免疫系統(tǒng)??茖W家正在研究將病毒引誘到能導致其死亡的人體“陷阱”細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研究思路是:建構HIV可識別的帶有CD4受體的人體 細胞,讓HIV識別并侵染,侵染這種細胞后的HIV卻無法增殖。請簡要說明HIV在這種“陷阱”細胞中無法增殖的原因?! ? 。 解析:(1)DC細胞外出現(xiàn)的特定結構與受體結合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2)在體液免疫中,T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產(chǎn)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細胞,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效應T細胞直接作用于抗原入侵的靶細胞的過程是細胞免疫過程。(3)圖示中的DC細胞相當于吞噬細胞,在特異性免疫中能吞噬、處理并呈遞抗原。(4)免疫系統(tǒng)可對自身突變的癌細胞、衰老損傷的細胞進行監(jiān)控、清除。(5)成熟的哺乳動物的紅細胞無細胞核和核糖體等結構,病毒入侵后不能進行核酸的復制及蛋白質(zhì)的合成從而抑制了HIV的繁殖。 答案:(1)信息交流 (2)淋巴因子 細胞 (3)吞噬、處理并呈遞抗原 (4)防衛(wèi)、監(jiān)控、清除 (5)成熟的紅 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等結構,HIV的遺傳物質(zhì)無法擴增,蛋白質(zhì)也無法合成 12.(xx合肥一檢)(12分)如圖是某人獲得抗破傷風芽孢桿菌抗體的兩種途徑及其抗體的變化情況。請回答: (1)途徑①注射的是 ,途徑②注射的是 。 (2)破傷風芽孢桿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當人體受到外傷時,如果傷口大而淺則不易感染、傷口小而深則容易感染,由此可以判斷破傷風芽孢桿菌的代謝類型是 。 A.自養(yǎng)需氧型 B.自養(yǎng)厭氧型 C.異養(yǎng)需氧型 D.異養(yǎng)厭氧型 E.異養(yǎng)兼性厭氧型 當破傷風芽孢桿菌第一次侵入人體時,為避免因感染而引起破傷風病,需進行免疫治療,其有效途徑應是上述 。 (3)正常情況下,曲線②在7天后逐漸下降,這與 細胞的數(shù)目逐漸減少有關。 (4)如果半年后破傷風芽孢桿菌再次侵入此人體內(nèi),則與圖示相比,此人體內(nèi)抗體變化的主要特點是 。 解析:(1)途徑①的抗體一直減少,而途徑②的抗體先增多后減少,由此可判斷途徑①注射的是相應的抗體,而途徑②注射的是相應的抗原。(2)傷口小而深時破傷風芽孢桿菌易生存,說明其代謝類型是異養(yǎng)厭氧型。因為途徑②注射的是抗原,所以該途徑是對沒有被抗原入侵時的預防,而一旦有破傷風桿菌入侵,則應直接注射抗體。(3)漿細胞產(chǎn)生抗體,所以抗體減少是漿細胞數(shù)目下降所致。(4)再次免疫的特點是抗體產(chǎn)生的量大且迅速。 答案:(1)抗體(或抗毒血清) 抗原(或抗破傷風疫苗) (2)D 途徑① (3)能夠產(chǎn)生該抗體的漿 (4)抗體出現(xiàn)的峰值比途徑②要大,達到峰值的時間比途徑②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3.(xx福建普高質(zhì)檢)(12分)PM2.5指大氣中的細顆粒物,其大量懸浮會造成霧霾天氣。細顆粒物進入呼吸系統(tǒng)時,肺泡巨噬細胞就會吞噬顆粒,形成塵細胞,由呼吸道咳出。某科研小組采集某地區(qū)霧霾天氣下的空氣樣本制成一定濃度的懸液,用于處理細胞培養(yǎng)中的大鼠肺泡巨噬細胞,測定培養(yǎng)液中乳酸脫氫酶(LDH)的含量和細胞存活率,探究PM2.5對肺泡巨噬細胞的影響。 (1)巨噬細胞的這種保護機體的方式屬于 免疫,巨噬細胞在此過程中還產(chǎn)生如白細胞介素等物質(zhì),來加強免疫功能,這類物質(zhì)被稱為 。 (2)LDH廣泛分布于動物細胞中,代謝中LDH能催化丙酮酸轉(zhuǎn)化為乳酸,說明細胞的 中分布有LDH。若培養(yǎng)液中LDH含量增加,推測細胞有受損和死亡現(xiàn)象。 (3)臺盼藍是一種能將受損或死亡細胞染成藍色、不能將活細胞染色的大分子染色劑。被染成藍色的細胞,其 (填結構名稱)遭受破壞。欲測算細胞總量和細胞存活率,可用臺盼藍對肺泡巨噬細胞進行染色后,滴加在 上,進行顯微觀察計數(shù)并統(tǒng)計。 (4)燃燒秸稈能引起PM2.5增加。若將秸稈作飼料喂牲畜,牲畜糞便進入沼氣池,將產(chǎn)生的沼氣作燃料,沼渣作肥料,可實現(xiàn)對能量的 , 減少大氣污染。 解析:(1)巨噬細胞對細顆粒物的吞噬作用不具有特異性,所以巨噬細胞的這種保護機體的方式屬于非特異性免疫;巨噬細胞在此過程中還產(chǎn)生如白細胞介素等物質(zhì),來加強免疫功能,這類物質(zhì)被稱為免疫活性物質(zhì)。(2)丙酮酸轉(zhuǎn)化為乳酸的場所是細胞質(zhì)基質(zhì),LDH能催化丙酮酸轉(zhuǎn)化為乳酸,說明細胞的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分布有LDH;LDH是一種催化呼吸作用的酶,正常情況下只存在于細胞內(nèi),若培養(yǎng)液中LDH含量增加,則可推測細胞受損或細胞死亡。(3)活細胞的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大分子的臺盼藍不能通過活細胞的細胞膜;若細胞能被染成藍色,說明該細胞的細胞膜遭受破壞,失去了選擇透過性;欲測算細胞總量和細胞存活率,可用臺盼藍對肺泡巨噬細胞進行染色后,滴加在血細胞計數(shù)板上,進行顯微觀察計數(shù)并統(tǒng)計。(4)將秸稈作飼料喂牲畜,牲畜糞便進入沼氣池,將產(chǎn)生的沼氣作燃料,沼渣作肥料,可實現(xiàn)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率,并能減少大氣污染。 答案:(1)非特異性 免疫活性物質(zhì)(或淋巴因子) (2)細胞質(zhì)基質(zhì) (3)細胞膜 血細胞計數(shù)板 (4)多級利用 14.(xx南京模擬)(14分)熱休克蛋白(HSP)是細胞和機體受到高溫侵襲或生存威脅時,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類蛋白質(zhì)(包括HSP60、HSP90等多種蛋白質(zhì)),它們具有多種功能,其中HSP60的功能如圖1所示,HSP90在癌變細胞中含量發(fā)生變化,還有一些熱休克蛋白參與了機體對癌變細胞的識別過程,有助于加強機體的免疫,熱休克蛋白參與機體的免疫過程如圖2所示。請分析回答: (1)據(jù)圖1推測HSP60所起的作用是 。 (2)圖2中甲細胞和乙細胞的名稱分別是 ,b表示T細胞的 過程,消除癌細胞的免疫方式是 。 (3)要研制抗癌疫苗時,最好提取并純化圖2中的 。HIV主要浸染圖2中的T細胞,引起的免疫失調(diào)疾病屬于 。 (4)據(jù)研究得知癌細胞能在體內(nèi)“惡劣環(huán)境”下存活的關鍵是其HSP90比正常細胞的含量多,給我們研發(fā)增強化療和放療效果藥物的啟示是 。 (5)當機體受到高溫刺激時,細胞中的HSP迅速地被誘導合成出來,以避免細胞結構被破壞,這表明生物的性狀是 共同作用的結果。 解析:(1)據(jù)圖1,HSP60參與了多肽鏈形成蛋白質(zhì)的過程。(2)圖2中甲細胞識別抗原—熱休克蛋白復合體并傳遞給T細胞,乙細胞則與癌細胞結合,故甲、乙分別是吞噬細胞和效應T細胞;b是T細胞的增殖、分化過程,消除癌細胞主要由效應T細胞進行,主要是細胞免疫。(3)由于圖2中吞噬細胞識別的是一種復合體而不是單純的癌細胞抗原,故研制抗癌疫苗時,最好提取和純化圖2中的抗原—熱休克蛋白復合體,引發(fā)更強的細胞免疫。艾滋病是T細胞受損引起的免疫缺陷病。(4)因癌細胞在惡劣環(huán)境下存活的關鍵是HSP90比正常細胞多,故研發(fā)抑制HSP90活性或降低HSP90含量的放療和化療藥物,將對癌細胞有更大的殺傷力。(5)HSP受高溫誘導合成,其合成又是在基因指導下進行,故與這種蛋白質(zhì)相關的性狀是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答案:(1)促使多肽鏈形成蛋白質(zhì) (2)吞噬細胞、效應T細胞 增殖、分化 細胞免疫 (3)抗原—熱休克蛋白復合體 (后天性)免疫缺陷病 (4)抑制HSP90的活性(抑制HSP90基因的表達、降低HSP90的含量) (5)基因和環(huán)境-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生物總復習 第29講 免疫調(diào)節(jié)課時訓練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 年高 生物 復習 29 免疫調(diào)節(jié) 課時 訓練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320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