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一章第五節(jié)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濟南版 .doc
《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一章第五節(jié)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濟南版 .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一章第五節(jié)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濟南版 .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一章第五節(jié)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濟南版 教學分析 本節(jié)課在《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這一章中是綜合性知識,它的內(nèi)涵與外延都非常廣泛,課程資源也非常豐富,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現(xiàn)象結合也極為密切,有些還屬于社會熱點問題,學生了解多,興趣濃厚。本節(jié)課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和綠色植物的三大作用,具有了這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也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接受起來比較容易。所以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使學生能在相互討論和研究過程中歸納總結出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chǎn)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物、關注生物生存環(huán)境的環(huán)保意識。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主要通過觀察思考、分析資料、驗證實驗、應用實踐、處理信息等形式展開。 教學目標 1.描述綠色植物為生物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理解綠色植物是綠色的“能量轉化器”。 2.明確綠色植物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理解綠色植物是自動的“空氣凈化器”。 3.了解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等現(xiàn)象的成因及危害。 4.描述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過程,以及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理解綠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 5.挖掘本節(jié)課的情感點,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形成熱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綠色植物是綠色的“能量轉化器”。 2.理解綠色植物是自動的“空氣凈化器”,對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決定性作用。 3.理解綠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 4. 理解歸納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來源的動畫、“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的動態(tài)模式圖、自然界中水循環(huán)路線示意圖、大雨過程中地表徑流錄像等。 普羅斯特勒實驗裝置一套:密閉的玻璃罩、蠟燭、綠色植物、小白鼠等。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興趣 1.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沙塵暴的錄像及近幾年沙塵暴頻繁發(fā)生的資料請學生觀看。 2.引導學生描述沙塵暴的危害,并適時地提出問題:近幾年沙塵暴頻繁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活學生思維、誘發(fā)學生興趣。 3.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認識到沙塵暴的頻繁發(fā)生與人類對森林的亂砍濫伐和對草原的不合理利用有著直接的關系。使學生意識到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從而順利地導入新課。 二、觀察與思考 1.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來源的動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并運用前面所學習的有關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識分析動畫,從中獲取信息。 2.為了便于理解生物圈中的物質和能量的傳遞過程,教師在課本問題的基礎上作了一些變動,使問題變的簡單易懂,輕松突破難點。大屏幕出示問題: (1)上述生物中誰能直接利用光能合成有機物? (2)動物以什么為食?它體內(nèi)的能量從哪里來? (3)請同學思考猜測一下,我們平時吃的蘑菇、木耳的營養(yǎng)從哪里來? (4)概括總結太陽能是如何被生物圈中的生物利用的? 3.為了照顧每一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讓優(yōu)等生吃的飽,中等生吃的好,后進生吃的了,使所有學生學有所得,這四個問題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與成才并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 4.對于第三題,學生大多認為蘑菇、木耳和綠色植物一樣能進行光合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解惑:它們也是利用環(huán)境中的有機物來生存的,而環(huán)境中的有機物最終也是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這樣學生即認識了蘑菇、木耳的能量來源,又為以后學習微生物的營養(yǎng)方式奠定基礎。 5.歸納小結:在生物圈中,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能,而直接利用太陽能的是綠色植物,它是生物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成分,對整個生物圈的生存和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綠色植物可以稱得上是“生命之母”,使學生全面理解綠色植物是綠色的“能量轉化器”。 三、情景設疑,輕松過渡 1.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日常生活中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各類圖片。 2.引導學生質疑:大氣中氧氣的含量會不會因此而減少呢? 3.學生結合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知識,輕松過渡到綠色植物是自動的“空氣凈化器”。 四、觀察實驗,思考問題: 1.課前生物興趣小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該實驗,讓他們體會到實驗的艱辛、成功的喜悅。上課時由他們演示該實驗過程并選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他同學也會以他們?yōu)榘駱樱栽讣尤肱d趣小組,培養(yǎng)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2.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后,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例如“蠟燭為什么熄滅了?”“小白鼠為什么不久就死了?”“燃燒的蠟燭有了植物仍能繼續(xù)燃燒,植物與小白鼠為什么能活著?”等。簡單的問題由學生回答,較復雜的問題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讓學生認識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間的關系。 3.師生共同歸納:地球上的綠色植物通過不斷地進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chǎn)生的氧又以氣體的形式進入大氣,這樣就使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態(tài),使學生理解綠色植物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達成共識:綠色植物是綠色的“能量轉化器”。 4.引導學生回憶大氣中95%的氧氣來自于海水中的藻類植物,使學生明確:我們不僅要保護身邊的樹木小草,更要保護海洋植物,以此培養(yǎng)學生愛護植被、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五、聯(lián)系實際、遷移升華 1.溫室效應 (1)大屏幕出示溫室效應的有關資料。學生閱讀資料明確什么叫溫室效應?以及溫室效應是如何產(chǎn)生的? 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 a溫室效應將會給人類帶來什么危害? b為減緩溫室效應,我們?nèi)绾巫觯? (2)分組討論:學生每四人為一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對上述問題展開討論: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同學討論最充分,對問題的理解更深刻透徹。小組同學積極討論、相互交流,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合作討論,學生的思維也受到他人閃光點的啟發(fā)。這樣,在討論中開闊了思路,在交流中獲得了提高和發(fā)展。 (3)然后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進行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以及共同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意識到溫室效應的危害。 2.臭氧層破壞 (1)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入手:夏季我們經(jīng)常在外出時涂上防曬霜,戴上太陽鏡和太陽帽,打上遮陽傘,這是為什么?學生會齊聲回答: 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但是如何防止過多的紫外線照射到地球上呢?學生鴉雀無聲,無人回答。然后大屏幕出示資料,請同學閱讀資料。在資料中學生認識到臭氧層的作用、臭氧空洞出現(xiàn)的原因以及防止臭氧空洞出現(xiàn)的措施。 (2)通過閱讀資料,獲取信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有興趣的同學課后還可以到圖書館、資料室、上網(wǎng)查閱相關資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搜集資料獲得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六、集思廣益、獻計獻策: 1.教師引導:綠色是宇宙賦予我們星球的奇跡,它的作用的確是太大了,因為有了綠色,我們的生物圈才如此生機勃勃。然而我們國家植被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我們只有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才能拯救綠色。 2.小活動:你說、我說、大家說 為拯救綠色,同學們獻計獻策: (1)多植樹造林。 (2)保護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亂砍濫伐森林,不讓海洋受到污染以及保護浮游生物的生存。 (3)減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 (4)節(jié)約紙張(造紙用木材) (5)不踐踏草坪等。 從而激起學生關注祖國,熱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責任感。 七、歸納總結、發(fā)出倡議 1.師生共同總結:綠色植物是改造地球面貌的主力軍,是絕大多數(shù)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它既為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質和能量,又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提出倡議:請伸出你我的雙手,為保護生物圈中的這一片綠色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學設計說明 一、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給學生提供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小組交流與合作過程中,彼此配合更加默契,相互信任程度加深,合作意識增強,資源得以共享;在匯報交流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心理素質得到加強。 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從圖文資料中捕獲信息、處理信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jīng)驗,交流彼此的情感和心得,達成共識,形成師生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的“學習共同體”。體現(xiàn)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的教學理念。 三、通過分層教學,對各層次的學生給以多樣的、適當?shù)?、有針對性的鼓勵,使后進生學有所得,提高了學習生物的興趣;使優(yōu)等生能吃的飽,擴大了知識面。從而使每位學生的成績得到肯定,經(jīng)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提高求知欲。 四、實驗操作是生物課最經(jīng)典、最刺激、最具開發(fā)性的動手方式。生物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練習實驗操作,上課時由生物興趣小組同學動手操作,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 五、讓學生在課后到圖書館、資料室、網(wǎng)上來查閱資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二、通過實驗觀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和課堂氣氛都相當好。 三、通過小活動:“你說、我說、大家說”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學生為保護綠色獻計獻策,增強了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第二課時 教學程序 一、復習提問,鞏固知識: 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鞏固綠色植物是綠色的“能量轉化器”;自動的“空氣凈化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從而為新課的講授作鋪墊。 二、創(chuàng)設情景,激起疑問: 1.先呈現(xiàn)一組青山綠水的圖片,請同學們欣賞。接著出現(xiàn)背景說明:中國有句諺語:山上多種樹,勝似修水庫;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2.提出問題:這句諺語中蘊含著什么樣的科學道理呢?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還有什么作用呢?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3.學生積極討論,充分發(fā)表意見,認識到綠色植物對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尋找切入點,導入新課:綠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 三、觀察思考: 1.生物圈中水循環(huán)過程: (1)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的動態(tài)模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描述生物圈中的水不斷地在海洋、陸地和大氣之間循環(huán)流動的過程。 (2)在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的基礎上總結出自然界中水循環(huán)路線示意圖: (3)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思考,積極發(fā)言,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 2.綠色植物在水循環(huán)過程中的作用: (1)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大雨過程中有綠色植被覆蓋的陸地和裸露的陸地水流大小、地表徑流速度的錄像,并呈現(xiàn)文字資料:據(jù)最新估計,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轉入地下,一公頃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無林地比覆蓋率為30%的林地土壤流失多60%。 提出問題:有綠色植被覆蓋的陸地和裸露的陸地水流大小、地表徑流速度是否相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觀看錄像,仔細閱讀材料,積極思考,知道綠色植物可以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使學生對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水平衡中的作用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2)表格呈現(xiàn)我國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和鉛山縣森林覆蓋率與年降雨量以及空氣相對濕度的關系: 表1: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1983—xx年森林覆蓋率與年均降雨量以及空氣相對濕度的關系: 森林覆蓋率 年均降雨量 蒸發(fā)量 空氣相對濕度 1983—1992年 84.7% 2485mm 860mm 83% 1993—xx年 97.5% 2739mm 690mm 87% 表2: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與當?shù)劂U山縣xx年森林覆蓋率與年降雨量及空氣相對濕度的關系: 森林覆蓋率 年均降雨量 蒸發(fā)量 空氣相對濕度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 96.2% 2559mm 737mm 84% 鉛山縣 71.3% 2033mm 1502mm 79% 通過表格使綠色植物在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以具體數(shù)字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比較、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從表格中獲取信息,自己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較簡單的問題由學生自己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由老師和學生一起解決。使學生學會讀表格,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森林覆蓋率增加可以提高降雨量、減少水的蒸發(fā)量,還可以提高大氣的相對濕度。使學生對綠色植物在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有進一步的感性認識。 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綠色植物在水循環(huán)中具有什么作用?引導學生分組討論。由上述知識作鋪墊,學生討論較為容易,便于理解歸納。 (3)分組討論:學生每四人為一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綠色植物在水循環(huán)過程中的作用?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盡可能使自己溶入學生之中,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心聲,并適時地進行點撥,及時的鼓勵,激發(fā)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欲望和決心。每個小組同學都積極討論,選派代表踴躍發(fā)言。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進行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共同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歸納概括,總結知識: 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對綠色植物在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進行歸納總結: 1.植物可以減緩雨水對陸地的沖刷,使更多的雨水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 2.綠色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葉對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護作用,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3.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雨量。 因此保護好現(xiàn)有森林、草地和大規(guī)模植樹造林,對維持水分平衡,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學生充分理解:綠色植物就是天然的“蓄水池”,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五、應用實踐,遷移升華: 1.詩句欣賞:呈現(xiàn)配有圖片的李白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分析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有沒有不足之處? 引導學生對李白詩中蘊含的科學道理進行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自然界中水循環(huán)的途徑。并針對李白詩中的缺憾進行引導,從而給學生樹立追求真理,不畏權威的意識,這也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精神。使學生在詩情畫意中鞏固了知識,陶冶了情操,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2.圖片欣賞:教師出示濟南泉景的今昔圖片資料,請學生欣賞。 學生在明顯的事實反差中進一步領悟綠色植物在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和水的可貴。從而發(fā)出綠化泉城,節(jié)約用水的倡議,使?jié)匣謴汀八拿婧苫ㄈ媪怀巧缴氤呛钡奈羧彰谰?。結合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的變遷史,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激發(fā)學生熱愛泉城,愛護家園的情感。 3.科學預言:調查表明,長期的濫砍亂伐,已經(jīng)使長江上游森林覆蓋率由建國初期的30%~40%下降為10%左右。由于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xx年2月上旬長江上游來水比1997年同期減少15%。因此有人預測,如果上游森林資源的破壞趨勢得不到根本逆轉,到21世紀中葉,長江有可能斷流。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關于長江斷流的預言,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所熟悉的黃河為例,引導學生分析黃河斷流的原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進一步激起學生愛綠護綠的意識: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保護水源、保護綠色植被。 通過對以上圖片和資料的展示和分析,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和認識,充分理解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是天然的“蓄水池”,大量毀壞綠色植物就是毀滅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要熱愛大自然、保護森林的情感意識,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社會責任感。 六、大膽設想: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假如沒有綠色植物,我們的地球會是什么樣子?同時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音:這種聲音由強到弱,又高到低,逐漸銷聲匿跡。利用聲音刺激先激起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再感受失去這種聲音后的失落和悲戚,更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果沒有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陸地的降雨量會減少,氣候就會反復無常,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會失去能量基礎,生物圈中的氧氣會越來越少,生物圈就會失去碳——氧平衡,最終會導致所有生命的消失。將整節(jié)課的內(nèi)容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對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一個整體的理解。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生命、愛護植被、保護家園的意識和決心。 七、課堂小結 教師運用啟發(fā)、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和感受進行小結: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將本節(jié)課獲得的知識和感受說出來。讓學生在回顧整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八、研究性作業(yè) 請同學課下查找資料,了解黃河的歷史及現(xiàn)狀,并根據(jù)自己對本課內(nèi)容的理解,找出黃河水量減少、斷流、泥沙多成為地上懸河的原因,談一談應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改變黃河的現(xiàn)狀,保護母親河。寫出調查報告,在課下與同學交流。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圍繞研究主體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手段,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并恰當?shù)睦眯畔⒌?,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說明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開始,運用朗朗上口的諺語:“山上多種樹,勝似修水庫;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這句諺語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考問題的欲望,使課題的引入新穎而不落俗套。 二、教學設計過程中力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注重了學生的已有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水平。設計各種題目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識圖表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關注對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研究性作業(yè),使學生親自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tài)度,產(chǎn)生積極情感,激發(fā)他們探索、創(chuàng)新欲望。使學生在研究過程中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huán)中的重要意義,很容易使學生樹立起保護環(huán)境必須要"從現(xiàn)在做起,從我做起"的社會責任感。 四、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學會交流。合作意識和能力,是現(xiàn)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小組討論可以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交流,教師以團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使學生一起分享學習成果,養(yǎng)成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同時,合作學習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品質。 五、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在教學設計中,既注重使學生獲取有關生命科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同時又關注對學生獲取知識的好奇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尊重科學,敢于向權威說“不”。 六、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生物知識解決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實現(xiàn)由知識到能力的遷移。例如,運用詩句欣賞,圖片欣賞和資料分析等,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社會責任感,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教學反思 本教案在設計過程中,力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合作教學的形式,盡可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利用一些具體的事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使學生自覺養(yǎng)成關注自然環(huán)境、關注生物生存狀態(tài)的良好習慣。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以達到新的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 引用諺語和學生所熟知的名人詩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教案設計過程中還引入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新知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一章第五節(jié)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濟南版 2019 2020 年級 生物 上冊 第一章 五節(jié) 綠色植物 生物圈 中的 作用 教案 濟南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326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