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 4 基礎實驗3 物質燃燒的條件教學設計4 (新版)滬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 4 基礎實驗3 物質燃燒的條件教學設計4 (新版)滬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 4 基礎實驗3 物質燃燒的條件教學設計4 (新版)滬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 4 基礎實驗3 物質燃燒的條件教學設計4 (新版)滬教版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燃燒是一種極易發(fā)生的特殊的氧化反應,更是一種普遍的、重要的、龐大的化學反應。燃燒反應不僅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同時也為大自然和人類提供了新物質(包括有用的和有害的)。探究燃燒的條件是九年級化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探究實驗,它的意義在于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更合理、更科學地對燃燒進行安全、有效的利用。 由化學學科的學習來看,通過實驗怎樣才能學到更多的化學知識,亦即為什么要把燃燒作為初等化學中的一個主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有可能通過教學和實驗活動使得學生對于燃燒、著火和滅火的認識,由小學科學和日常生活積累的認識水平,提高到初等化學學科的水平上來。所以這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這節(jié)課知識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有三個層次:一是認識燃燒的三個條件;二是認識燃燒三條件的關系;三是在上述認識基礎上推測滅火的方法,了解滅火的原理,初步學習如何應用所學知識。 科學探究是化學學習的方式,又是化學學習的內容,學生通過經歷和體驗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習化學興趣、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發(fā)展科學探究的能力,對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節(jié)課以蠟燭為載體,通過蠟燭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燃燒條件以及熄滅蠟燭的方法等的探究,采用多種科學探究方法,如,控制實驗條件法(控制變量法):通過對白磷、紅磷的溫度;與空氣是否接觸等條件的控制進行實驗;對比法:通過探究、觀察對白磷和紅磷的燃燒情況進行對比,得出那個更易燃燒。分析、歸納法:通過控制實驗條件可知白磷更易燃燒,在取得實驗事實的基礎上分析實驗現(xiàn)象,歸納得出實驗結論。體現(xiàn)和發(fā)展變化觀,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滅火和促進燃燒的方法體現(xiàn)實驗觀。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通過分析蠟燭的滅火、促進蠟燭燃燒的方法,了解燃燒的條件,理解燃燒的實質,列舉燃燒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認識到控制燃燒發(fā)生的要素就能控制燃燒反應。 二、教學設計方案 1.課題:燃燒的條件 2.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生分析: 課標并沒有把燃燒列在理論性內容中(主題四——物質的化學變化),而是放在化學與社會發(fā)展模塊中。(見表1) 表1 課程標準對本內容教學要求 一級主題 (模塊) 二級主題 (專題) 標準 (內容條目) 活動與探究建議 五、化學與社會發(fā)展 1.化學與能源和資源利用 1.認識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液化石油氣、煤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 2.認識燃燒、緩慢氧化和爆炸發(fā)生的條件,了解防火滅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①觀察某些燃料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的現(xiàn)象。 ②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 ③實驗:氫氣的燃燒。 ④討論:在氫氣、甲烷(天然氣、沼氣)、煤氣、酒精、汽油和柴油中,你認為哪一種燃料最理想? ⑤交流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燃燒、緩慢氧化和爆炸等現(xiàn)象的認識。 無論是標準內容還是活動與探究建議,這些要求的共同點都是以生活和社會問題為背景,注重有關知識在生活和社會中的應用。 從學生司空見慣的燃燒和滅火現(xiàn)象入手,目的是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學習的起點,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認識燃燒就是一種化學反應,體會到化學就在身邊,啟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愿望,自然而然地從自然走近化學??刂苹瘜W反應的條件就能控制反應的進行,所以控制燃燒的條件就能控制燃燒的進行。滅火的原理就是破壞維持燃燒的條件;而優(yōu)化燃燒的條件,就能促進燃燒的進行,從而達到節(jié)約能源、減少環(huán)境污染的目的。 引導學生將自身的生活經驗與化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體會一切事物均有其規(guī)律性,認識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就可以使事物想一定的方向發(fā)展,趨利避害。 3.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3.1 通過蠟燭這一常見的物質為載體、讓學生在空氣中點燃,將干冷的蒸發(fā)皿放在火焰的上方,再罩滅蠟燭,交流討論、提出有關蠟燭燃燒的問題并進行探究實驗,認識燃燒發(fā)生的條件,理解燃燒和滅火的涵義和實質,了解預防火災的基本措施,通過蠟燭在氧氣中燃燒實驗的對比,知道化學變化的發(fā)生需要一定的條件,控制條件能夠促進或抑制化學變化。從而發(fā)展變化觀。 3.2通過學習燃燒與滅火,增強安全意識,了解防火和滅火的常識。運用圖片等素材,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析加工的能力;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動,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 4.教學重、難點: 4.1認識燃燒的本質、掌握燃燒的條件,進一步理解使燃料充分燃燒(即完全燃燒)的原理以及滅火的原理式教學的重點。 4.2對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可以滅火的認識是教學的難點。初步學習實驗方案設計并注意實驗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 5. 教學流程圖: 6. 教學過程: 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 引發(fā)的問題 教師行為 學生活動 引導學生觀察蠟燭的組成。小心點燃一支蠟燭,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提出與蠟燭燃燒有關的問題。觀察與思考:蠟燭的燃燒。 蠟燭為何能燃燒?是否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燃燒?燃燒的條件又是什么?(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引導學生動手實驗,并提醒注意安全。巡視、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分組實驗,記錄實驗現(xiàn)象 。 科學探究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活動,因此,它是以問題為起點的。把化學的學習定位為一種問題解決活動而不是接受知識的活動,是依據新課標所確立的新的化學學習觀。 ①用火柴點蠟燭時,為什么開始不易點著? ②蠟燭燃燒需要哪些條件?是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燃燒? ③蠟燭燃燒時,是棉線燭芯在燃燒還是石蠟在燃燒,還是兩者都在燃燒? ④蠟燭中間為什么要放一根棉線?棉線的作用是什么?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 ⑤蠟燭燃燒時,為什么有黑煙,黑煙是什么物質? ⑥蠟燭一經點燃,為什么能持續(xù)燃燒? ⑦如果沒有棉線,石蠟會不會燃燒?燃燒情況會怎樣? ⑧蠟燭火焰為什么會閃爍搖晃?為什么火焰外部明亮中間暗?………… 教師記錄并適時點評 學生討論并提出問題 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實驗,并提醒注意安全。 分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獲得結論 燃燒的三個條件: 可燃物; 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缺一不可。 教師針對學生分組實驗,分析得出燃燒的三個條件。 與教師一起總結實驗并得出結論。 如何引燃蜂窩煤爐 引火材料的放置順序怎樣?依據的化學原理是什么?點燃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講解:引燃蜂窩煤爐一般要在爐膛中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把引火材料(火柴、秸稈、木柴、)和蜂窩煤放好。點燃最下面的引火材料。 教師演示實驗 水下白磷上罩一支事先收集滿氧氣的大試管,為何能燃燒了? 分析實驗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一步鞏固對燃燒條件的認識。 學生注意觀察作出評價 再探蠟燭的燃燒——在純氧中 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的不同。 從發(fā)生條件、燃燒速率、放出熱量、燃燒產物四個方面比較完全燃燒與不完全燃燒的不同。獲得結論。 從微觀分析談與氧氣反應的實質,得出反應物相同,生成物不一定相同。 通常應促進可燃物的燃燒,既節(jié)約資源也保護環(huán)境。 用燃燒匙將燃著的蠟燭自上而下慢慢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比較蠟燭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觀察集氣瓶內壁的現(xiàn)象,再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分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發(fā)出明亮的白光,無黑煙,集氣瓶內壁有小水珠蠟燭燃燒的速度很快并迅速熔化。 展示xx年6月江蘇部分城市(睢寧、南京、蘇州、揚州)焚燒秸稈導致的霧霾天氣的圖片。 在日常生活中,使燃料完全燃燒的具體做法有:1.提供充足的氧氣 2.可燃物與氧氣充分接觸。 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獲得結論:應促使燃料完全燃燒,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 三探蠟燭:如何熄滅 熄滅蠟燭的方法 利用的原理 及時記錄,并加以解釋得出結論: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隔絕氧氣;移走可燃物。 點燃蠟燭,利用教師提供的用品或儀器進行實驗。 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對照 隔離可燃物;隔絕氧氣;降溫到該物質的著火點以下。 只需滿足其一即可。 反思蠟燭的燃燒 反思1:用火柴點蠟燭時,為什么開始不易點著 ? 反思2:蠟燭一經點燃,為什么能持續(xù)燃燒? 反思3:蠟燭燃燒時,是棉線燭芯在燃燒還是石蠟在燃燒, 還是兩者都在燃燒?棉線的作用是什么? 總結與回顧 燃燒的條件;使燃料完全燃燒的具體做法;滅火的原理。 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有關蠟燭燃燒時不同部位的現(xiàn)象而提出更多的問題。體會解釋或涉及到的科學概念。 7. 教學設計反思: 反思教學,本節(jié)課的最大的亮點在于對“蠟燭的燃燒”教育價值的挖掘。引導探究法的靈活運用。從認識初探蠟燭在空氣中的燃燒,到再談蠟燭的燃燒——在純氧中,再到三探蠟燭的燃燒——熄滅蠟燭,認識滅火的原理的探究,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靈活探究,在注重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時,更加注重了學生對科學探究的體驗。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fā)揮。對知識的理解水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 教學效果,我關注的是如何有效推進學生的理性思維,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燃燒的條件的內涵和外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關注的是教材內容、化學學科觀念與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怎樣有機結合,才能既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又能體現(xiàn)教師自身的特點。同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隱性獲取方式也是我思考的問題之一。 就學生收獲而言,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感受了燃燒的條件、促進燃燒的方法、滅火的原理的趣味性和復雜性;通過運用實驗探究,體驗了成功的喜悅,而這些恰恰是化學實驗教學的魅力的價值所在,同時也是化學學科育人的價值所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九年級化學全冊 基礎實驗3 物質燃燒的條件教學設計4 新版滬教版 2019 2020 九年級 化學 基礎 實驗 物質 燃燒 條件 教學 設計 新版 滬教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333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