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 知識點全突破系列 專題56 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doc
《2019中考物理 知識點全突破系列 專題56 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中考物理 知識點全突破系列 專題56 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doc(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 一、實驗探究題 1.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如圖甲所示,杠桿左端下沉,則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測量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測量________. (2)如圖乙所示,杠桿上的刻度均勻,在 點掛 個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 點掛________個相同的鉤碼;當杠桿平衡后,將 、 兩點下方所掛的鉤碼同時朝遠離支點 的方向各移動一小格,則杠桿的________(選填“左”或“右”)端將下沉. (3)丙圖中鉤碼掛在 處,當彈簧測力計處于圖中豎直向下拉的位置時,若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恰等于 ;當彈簧測力計處于丙圖中斜拉的位置時,若要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且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仍等于 ,應將圖中鉤碼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適當?shù)木嚯x. 2.如圖所示,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用到的實驗器材有:杠桿、鐵架臺、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 (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在________位置并靜止. (2)杠桿調(diào)節(jié)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如圖甲所示),為了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在B點處掛________個鉤碼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若采用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由豎直向下逐漸向右傾斜時,為使杠桿仍然保持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其原因是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同學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對實驗產(chǎn)生了影響. (4)關于“杠桿不處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小海和小紅意見不同.小海認為能平衡,于是他每次讓杠桿傾斜到同一位置靜止,這樣實驗也得出了同樣的杠桿平衡條件. 小海認為杠桿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這種說法對嗎?________(填“對”或“錯”),小海這種方案與小紅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做實驗的方案相比較,你認為小海和小紅哪位同學的實驗方案好?請說明理由:答:________的實驗方案好;理由是________. 3.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把杠桿的中點支在支架上,杠桿靜止在圖甲所示的位置. (1)杠桿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時施加的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方向,這樣做的好處是________. (2)某同學做了圖乙一次實驗后就得出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結論,小明同學認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3)如果乙圖左右兩側(cè)各加掛一個鉤碼,杠桿的________端會下降. (4)利用如圖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每個鉤碼重0.5N,杠桿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應為________N.如果保持彈簧測力計拉力作用點的位置不變,把彈簧測力計沿虛線方向拉,為了保證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數(shù)將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4.在驗證杠桿平衡實驗中: (1)如圖,將杠桿中點固定在支架上,然后調(diào)節(jié)杠桿使其在水平位置靜止,目的是________。 (2)在如圖所示中,杠桿水平平衡后,小強調(diào)節(jié)左邊鉤碼的個數(shù)和位置,使杠桿水平平衡時,測出F1=1.2N,F(xiàn)2=1.5N;OA=30cm,OB=20cm.他將所得數(shù)據(jù)直接代入杠桿平衡條件的公式中,發(fā)現(xiàn)F1OA和F2OB并不相等,從而認為杠桿的平衡條件不一定是F1L1=F2L2 . 小強的失誤是________。 (3)在圖中,若B處的鉤碼不變,小強將彈簧測力計由A處移到C(OC=10cm)處,施加一個豎直方向的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這個力的方向應________,其大小為________N。 5.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實驗前,杠桿靜止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嗎?________(“是”或“不是”),可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________. (2)杠桿平衡后,如圖乙所示,在杠桿B點掛3個相同的鉤碼,可在杠桿的D點掛________個相同的鉤碼,就可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刻度線“C”處掛4個鉤碼.在刻度線“A“處用調(diào)好的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1 , 將彈簧測力計斜向左拉,杠桿在水平位時平衡時,其示數(shù)F2________(選填“>”、“=”或“<”)F1 . (3)得到實驗結論后,利用圖乙所示的裝置,重物懸掛左側(cè)C點,彈簧測力計懸掛左側(cè)B點,若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0~8N,仍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通過計算可知,懸掛的重物最重可達________N. (4)保持B點鉤碼數(shù)量和力臂不變,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測出多組動力臂l1和動力F1的數(shù)據(jù),繪制了l1﹣F1的關系圖象,如圖丙所示.請根據(jù)圖象推算,當l1為0.6m時,F(xiàn)1為________N. 6.某物理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如下圖所示的裝置,在杠桿支點的兩邊分別掛上鉤碼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如圖甲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動。(選填“左”或“右”) (2)實驗中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通過探究,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__。 (3)如圖乙所示,將杠桿兩端同時減去一個鉤碼,杠桿左端會________。(選填“下沉”或“上升”) 7.小明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刻度均勻的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zhì)量相同的0.5N重的鉤碼若干個。 (1)如圖A所示,實驗前,杠桿左側(cè)下沉,則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直到杠桿在________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測量________,支點在杠桿的中點是為了消除杠桿________對平衡的影響。 (2)小明同學所在實驗小組完成某次操作后,實驗象如圖B所示,他們記錄的數(shù)據(jù)為動力F1=1.5N,動力臂L1=0.1m,阻力F2=1N,則阻力臂L2=________m。 (3)甲同學測出了一組數(shù)據(jù)后就得出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結論,乙同學認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4)丙同學通過對數(shù)據(jù)分析后得出的結論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與小組同學交流后,乙同學為了證明丙同學的結論是錯誤的,他做了如圖C的實驗,此實驗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說明該結論是錯誤的,圖C實驗中,已知杠桿上每個小格長度為5cm,每個鉤碼重0.5N,當彈簧測力計在A點斜向上拉(與水平方向成30角)杠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動力動力臂________(選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 8.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實驗前調(diào)節(jié)杠桿上的________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并靜止,這是為了________。 (2)在已經(jīng)平衡的杠桿的左側(cè)鉤碼下加掛鉤碼,為了使杠桿盡快平衡,下列做法正確且合理的是_______ A.只把右側(cè)鉤碼向右移B.只把左側(cè)鉤碼向左移 C.把左右兩側(cè)鉤碼同時向左移動D.把左右兩側(cè)鉤碼同時向右移動 (3)杠桿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平衡時,F1l1=F2l2,此時動力作用的效果與阻力作用的效果互相抵消。據(jù)此,如果杠桿受到動力F1、F2和阻力F3三個力的作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呢?請你提出猜想:________(用公式表達)。 9.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采用________作為平面鏡.在“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實驗中,閉合電鍵前要使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最________.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為得出實驗結論需始終使杠桿在________位置保持平衡;如圖,若測力計示數(shù)為2牛,將一個重為1牛的鉤碼掛在杠桿的________刻度處時(選填“A”、“B”、“C”、或“D”),杠桿能保持平衡. 10.甲、乙兩位同學一起做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的實驗,以杠桿中點為支點,如圖、如圖所示。 (1)實驗過程中應將杠桿調(diào)節(jié)到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和________;若杠桿右端低左端高,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靜止,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端調(diào)節(jié)________ 填“左”或“右” 。 (2)如圖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記錄數(shù)據(jù)。根據(jù)這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甲同學立即分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這種做法的不足是:________。 (3)如圖所示,乙同學設計了兩種實驗方案:第一種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拉,其讀數(shù)為 ;第二種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其讀數(shù)為 ,第________ 填“一”或“二” 種實驗方案更方便。在同等條件下,兩次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 ________ 填“ ”、“ ”或“ ” 。 (4)杠桿在生活中有很多應用?,F(xiàn)欲使如圖所示的靜止蹺蹺板發(fā)生轉(zhuǎn)動,小女孩乙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 11.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如圖甲所示: (1)實驗時,為了方便測量________,應先調(diào)節(jié)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桿兩端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總結數(shù)據(jù)得出杠桿平衡條件:________; (3)案秤是利用杠桿原理來工作的,圖乙所示的案秤是個不等臂杠桿。使用前,先將游碼移至秤桿左端零刻度線處,若發(fā)現(xiàn)秤桿右端上翹,則調(diào)零螺絲應向________ (選填“左” 或“右”)旋動,才能使秤桿水平平衡。稱量一物體質(zhì)量時,將物體放在秤盤上,接著在砝碼盤上放一個標識為1kg的槽碼,游碼仍在零刻度線處,秤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測得該物體的質(zhì)量為1kg。那么,這個標識為1kg的槽碼真實質(zhì)量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kg。 12.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在沒有掛鉤碼時杠桿的平衡位置如圖甲所示,為使杠桿在________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左端螺母向________(左/右)邊旋一些。 (2)調(diào)好后,第一組按圖乙進行實驗,第二組按圖丙進行實驗,你認為________組更好,原因是________. (3)如圖丁所示,在杠桿左邊A處掛四個相同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杠桿右邊B處掛同樣鉤碼________個. (4)如圖戊所示,若所使用的每個鉤碼重均為0.5 N,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水平平衡,測力計的拉力為________ N;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________ (變大/變小/不變). 13.現(xiàn)在要完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如圖所示。 (1)實驗前,需要把杠桿在水平位置調(diào)整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圖中A點位置需掛________個鉤碼,杠桿才能恢復水平平衡。 (3)若圖中B點位置不掛鉤碼,而施加一個如圖所示的力F , 請畫出F對應的力臂l。 14.在認識到杠桿轉(zhuǎn)動跟力、力臂有關后,某實驗小組通過實驗進一步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以下是他們的部分實驗過程: (1)首先,將杠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平衡在________位置上,以方便直接讀出力臂; (2)接下來,他們使杠桿在如圖位置靜止,多次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格所示(每個鉤碼的重力為1N,杠桿質(zhì)量、刻度分別均勻);小玲認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F1=F2 , L1=L2;而小軍則認為實驗還需要進一步改進。你認為小玲總結的杠桿平衡是________(選填“正確的”或“錯誤的”); (3)如果小軍在杠桿左端A點再掛2個鉤碼(即左端共4個鉤碼),接下來,他應該將右端的兩個鉤碼向右移動________格,杠桿才會在原位置再次平衡。 15.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在杠桿上掛鉤碼前,杠桿靜止在甲圖中的位置,為使杠桿水平平衡,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將杠桿調(diào)節(jié)水平平衡的目的是避免________對實驗的影響和便于________。 (2)乙圖中杠桿恰好處于水平平衡,若在A處下方再掛一個相同鉤碼,為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則需將掛在B處的鉤碼向右移動________格。 (3)若取掉乙圖中掛在B處的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鉤在C處對杠桿施拉力,為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且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最小,則彈簧測力計對杠桿的拉力方向是________。 (4)此實驗多次改變掛在支點O兩邊鉤碼的質(zhì)量和懸掛位置,收集杠桿平衡時多組動力,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數(shù)據(jù),其目的是________(選填“減小誤差”或“尋找普遍規(guī)律”) 16.小紅和小明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若實驗前杠桿如圖甲所示,可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 填“左”或“右” 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實驗過程中,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 (3)在杠桿兩端加掛鉤碼,并移動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測出力臂,多次實驗并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多次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 (4)小明根提以上數(shù)據(jù)得出杠桿平衡條件是________。 (5)杠桿調(diào)節(jié)平衡后,小紅在杠桿上的A點處掛4個鉤碼,如圖乙所示,為使杠桿重新平衡,應在B點掛________個鉤碼。 (6)如圖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彈簧測力計在原位置逐漸向右傾斜時,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________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 17.如圖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 (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方向右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左/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桿調(diào)節(jié)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在B點處掛6個鉤碼杠桿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________(用字母表示).他這樣得出的結論________(合理/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 18.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在實驗前,要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小王同學把杠桿放在支架后,在沒有掛鉤碼時杠桿的平衡位置如圖(甲)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右端螺母向________邊旋一些(選填“左”或“右”)。 (2)調(diào)好后,第一組按圖(乙)進行實驗,第二組按圖(丙)進行實驗。你認為第________組實驗更好,理由是________. (3)小王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動力F1/N 動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3 0.2 2.4 0.25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________。 分析小王所做實驗存在不足,原因是________。 (4)如圖丁所示,當小王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________(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原因是________。 19. (1)為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①為了探究不同阻力對小車的運動速度改變的影響情況,在實驗中應讓小車從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使小車到達斜面底端的________. ②實驗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________(填“快”或“慢”)。 ③通過實驗推理得出:假如小車不受阻力,小車將保持________運動狀態(tài)。 (2)如圖所示,探究小組利用鐵架臺、帶有刻度的杠桿、細線、若干相同鉤碼、彈簧測力計等實驗器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①在掛鉤碼前,小組發(fā)現(xiàn)杠桿左端高右端低(如圖甲),應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端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接著小組在杠桿的兩側(cè)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若在A、B下方再增掛一個相同的鉤碼,則杠桿________(填“左” 或“右”)端將下沉。 ③如圖丙是已經(jīng)調(diào)節(jié)平衡的杠桿,用彈簧測力計在杠桿C處豎直向上拉,在A處掛上適當?shù)你^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________N,A處掛的鉤碼總質(zhì)量為________kg. (g取10 N/kg) 20.元元同學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實驗前,如圖甲所示,杠桿不平衡,杠桿左端下沉,則應將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調(diào)節(jié),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圖乙所示,杠桿上的刻度均勻,在A點掛6個鉤碼,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B點掛________個相同的鉤碼; (3)如圖丙所示,若不在B點掛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向下拉杠桿,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當測力計從b位置轉(zhuǎn)動a位置時其示數(shù)將小,原因是拉力的力臂變________。 21.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每個鉤碼重0.5N,杠桿上每格等距) (1)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處于________(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狀態(tài)。 (2)實驗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為了便于測量________的大小,因此應將圖甲所示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適當往________(選填“左”或“右”)調(diào) (3)在圖乙中的A處先掛2個相同的鉤碼,要使杠桿水平平衡,應在B處掛________ 個同樣的鉤碼;然后再把掛在B處的鉤碼拿掉,在P處施加一個豎直方向的力F,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力F1的方向________,大小為________N。 (4)接著,小明提出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圖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在杠桿D點處掛上2個鉤碼,用彈簧測力計在C點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動力F1′,鉤碼重力為阻力F,多次調(diào)整力和力臂的大小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F1′L1′總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作用的影響。 (5)圖丙中,當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向右傾斜時,仍要保持杠桿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將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2.如圖所示,探究小組利用鐵架臺、帶有刻度的杠桿,細線、若干相同鉤碼、彈簧測力計等實驗器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①在掛鉤碼前,小組發(fā)現(xiàn)杠桿左端高右端低(如圖甲),應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端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接著小組在杠桿的兩側(cè)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若在A、B下方再增掛一個相同的鉤碼,則杠桿________(填“左”或“右”)端將下沉。 ③如圖丙是已經(jīng)調(diào)節(jié)平衡的杠桿,用彈簧測力計在杠桿C處豎直向上拉,在A處掛上適當?shù)你^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________N,A處掛的鉤碼總質(zhì)量為________kg.(g取10N/kg) 23.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 (1)實驗時應先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在________位置平衡. (2)如圖所示,杠桿平衡后,在A處掛3個鉤碼,為了使杠桿仍能平衡,在B處應掛________個鉤碼. (3)在A處掛3個鉤碼,在B處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杠桿仍能平衡.若彈簧測力計從豎直向下拉變成斜向右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拉力力臂變小,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B.拉力力臂變小,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小 C.拉力力臂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D.拉力力臂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小 (4)小明根據(jù)實驗列出下表數(shù)據(jù)并分析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請你指出他的不足之處:________; F1(N) l1(cm) F2(N) l2(cm) 1 20 2 10 答案解析部分 一、實驗探究題 1.【答案】(1)右;力臂 (2)6;右 (3)右 【解析】【解答】 (1)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應向上翹的右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2)設杠桿每個格的長度為L,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ALA=FBLB,即4G3L=FB2L,解得FB=6G,需掛6個鉤碼;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ALA=FBLB , 若A. B兩點的鉤碼同時向遠離支點的方向移動一個格,則左側(cè)4G4L=16GL,右側(cè)6G3L=18GL,因為16GL<18GL,所以杠桿右端會下沉;(3)斜向下拉時,根據(jù)力臂的定義,動力臂變小,因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變大,即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大于F;要保持F大小不變,需減小動力,就得減小阻力臂,即應將鉤碼向右移動適當?shù)木嚯x。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2.【答案】(1)左;水平 (2)6;變大;動力臂變小了 (3)杠桿自身的重力 (4)對;小紅;便于測量力臂 【解析】【解答】(1)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沉,左端上翹,平衡螺母向上翹的左端移動,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2)杠桿平衡后,若在A點掛4個鉤碼,則左邊點重力為4G,因為力臂OA=3,力臂OB=2,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4G3=F12,實驗F1=6G;故應在B點應掛6個鉤碼,才能使杠桿恢復平衡; 當拉力F向右傾斜時,要保持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拉力F將變大,這是因為當拉力傾斜時,拉力F力臂變小,所以力才會變大;(3)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zhuǎn)動產(chǎn)生了影響,導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桿平衡條件計算出來的數(shù)值偏大;(4)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轉(zhuǎn)動狀態(tài)都叫杠桿平衡,所以小海的說法是對的;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在小紅的實驗方案中,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而小海實驗方案中的力臂不便于測量,所以,小紅的實驗方案好。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把杠桿調(diào)成水平平衡可以減小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而且方便從杠桿上讀出力臂的大小,根據(jù)不同的力臂和力的大小關系得到杠桿平衡的條件。 3.【答案】(1)左;方便測量力臂 (2)一次實驗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 (3)左 (4)2.25;變大 【解析】【解答】杠桿的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時施加的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方向,這樣做的好處是方便測量力臂的大小。 某同學通過一次實驗得出結論的做法不合理,因為一次實驗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不是普遍性結論。 如果乙圖左右兩側(cè)各加掛一個鉤碼,3G3L>4G2L,左側(cè)力與力臂的乘積大于右側(cè)力與力臂的乘積,所以杠桿的左端會下降。 設一格的長度為L,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力F1的方向應豎直向下,由F1L1=F2L2得,0.5N33L=F12L,解得,F(xiàn)1=2.25N 。 從丙圖中可以看出,把彈簧測力計沿虛線方向拉,力臂將變小,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將變大。 【分析】杠桿的平衡調(diào)節(jié)是哪高向哪邊調(diào),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時施加的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方向,這樣做的好處是方便測量力臂的大小,把彈簧測力計沿虛線方向拉,力臂將變小,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將變大,一次實驗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不是普遍性結論。 4.【答案】(1)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把OA的長度當成了拉力的力臂 (3)豎直向上;3 【解析】【解答】 (1)把支點選擇在杠桿的中點,這樣杠桿的重力作用線過支點,可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2)圖中,拉力F1的方向與水平杠桿不垂直,只有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時,力臂才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出來,小強誤把杠桿的長度OA當成了拉力的力臂,所以小強會得出錯誤的結論。(3)當彈簧測力計從A處移到C處,支點位于動力和阻力的右側(cè),因此拉力的方向應豎直向上;由F2=1.5N,OB=20cm,OC=10cm,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OC=F2?OB,所以F1= =3N.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利用不同的力和力臂,探究力和力臂的乘積相等時,杠桿平衡。 5.【答案】(1)是;右;力臂 (2)4;> (3)16 (4)0.5 【解析】【解答】 (1)實驗前,杠桿靜止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杠桿不在水平位置,左端向下傾斜,右端上翹,故應向右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就是力臂,便于測量力臂大??;(2)設一鉤碼重為G,一格為L,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3G4L= 3L,所以 =4G,需在D點掛4個鉤碼;將彈簧測力計斜向左拉,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拉力的力臂將變短,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杠桿在水平位時平衡時,拉力變大,所以, >;(3)設杠桿上的一個刻度為Lcm,重物的重力為G,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G2Lcm=8N4Lcm,解答,G=16N.(4)由于此題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據(jù) 可知,利用圖象中任意一組數(shù)據(jù)都能得出 =0.1m3N=0.3N?m;故若當 為0.6m時, =0.5N;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6.【答案】(1)右 (2)F1 l1=F2l2 (3)下沉 【解析】【解答】(1)如圖甲所示,杠桿左端下沉,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左側(cè),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動;(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動力乘以動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就可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 )。(3)設一個鉤碼的重力G,一格的長度為L,則當杠桿兩側(cè)的鉤碼各取下一個后,左邊 右邊 ;故杠桿不再水平平衡,左側(cè)會下沉; 故答案為: (1). 右 (2). (或“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3). 下沉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為了便于觀察力臂,首先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 7.【答案】(1)右;水平;力臂;自重 (2)0.15 (3)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太少,具有偶然性,不便找出普遍規(guī)律 (4)能;等于 【解析】【解答】(1)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移動,由于杠桿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應向上翹的右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2)杠桿平衡條件是:F1L1 =F2L2 , 根據(jù)已知數(shù)據(jù)代入杠桿平衡條件得:1.5N0.1m=1NL2 ,解得阻力臂L2是:L2 =0.15m;(3)甲同學只做一次實驗就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是不合理,因為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太少,具有偶然性,不便找出普遍規(guī)律(4)丙同學通過對數(shù)據(jù)分析后得出的結論是: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與小組同學交流后,乙同學為了證明丙同學的結論是錯誤的,他做的如圖C的實驗能得到“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論是不正確的;當動力臂不等于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時,看實驗結論是否成立;杠桿平衡條件為:F1L1 =F2L2 ,由杠桿平衡條件知道:40.5N35cm=3N1/245cm,左右相等,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即動力動力臂 等于阻力阻力臂,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8.【答案】(1)螺母;便于實驗時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 (2)A (3)F3L3 +F2L2 =F1L1 【解析】【解答】(1)實驗前調(diào)節(jié)杠桿上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并靜止,這是為了忽略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便于實驗時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因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2)在已經(jīng)平衡的杠桿的左側(cè)鉤碼下加掛鉤碼,就會由于左側(cè)力力臂的值大于右側(cè)而下沉,所以為了使杠桿盡快平衡,應同時調(diào)節(jié)兩側(cè)鉤碼,使左側(cè)左側(cè)力力臂的值減小的同時,使右側(cè)左側(cè)力力臂的值增大,所以應把左右兩側(cè)鉤碼同時向右移動,故正確且合理的是D。(3)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知道,若杠桿的動力與動力臂乘積之和(F1L1 +F2L2)與杠桿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F1 L1相等,則杠桿應平衡,所以猜想杠桿受到動力F1、F2和阻力F3三個力的作用的平衡條件是F3L3 +F2L2 =F1L1。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9.【答案】玻璃;大;水平;D 【解析】【解答】(1)在做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與大??;(2)閉合開關前,應使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處與最大阻值處,目的也是防止電路中電流過大,燒壞電路元件.(3)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改變作用在杠桿上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使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用力,使杠桿逆時針轉(zhuǎn)動,如果鉤碼掛在杠桿的左端,也會使杠桿逆時針轉(zhuǎn)動,所以鉤碼要掛在杠桿的右端,鉤碼要阻礙杠桿轉(zhuǎn)動. 因為,F(xiàn)1l1=F2l2 , 假設杠桿的每一個小格代表1cm, 所以,2N2cm=1Nl2 , 所以,l2=4cm. 鉤碼要掛在D點. 【分析】在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其目的是為了確認物像的位置及大小. 用伏安法測電阻時電路的連接(電流表串聯(lián)在電路中,示數(shù)是否變化,在電源電壓一定時,決定于電路電阻的變化;電壓表與導體并聯(lián),示數(shù)是否變化決定于所測量的位置;伏安法測電阻實驗,需要電流表、定值電阻和滑動變阻器與電源、開關組成串聯(lián)電路,電壓表測量定值電阻兩端電壓)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10.【答案】(1)便于測量力臂;左 (2)僅憑一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 (3)一; (4)向遠離支點方向移動 【解析】【解答】(1)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要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消除了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在調(diào)節(jié)杠桿平衡時,平衡螺母應向上翹的一端移動,若杠桿右端低左端高,則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調(diào)節(jié),才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僅憑一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是不合理的,所以要多進行幾次實驗,實驗結論才具有普遍性;(3)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所以,第一種實驗方案更方便;由于第一種實驗方案的動力臂要大于第二種方案的動力臂,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在阻力和阻力臂都相同的情況下,動力臂越大的越省力,所以兩次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是F1 <F2;(4)蹺蹺板是杠桿的應用,它是通過改變力的大小或者力臂的長度使杠桿發(fā)生轉(zhuǎn)動的;要使圖中翹翹板轉(zhuǎn)動,小女孩乙可采取的做法是:男孩不動,向遠離支點方向移動(或者女孩不動,男孩向靠近支點方向移動;或者女孩不動,男孩蹬地,減小男孩對蹺蹺板的壓力等可以使翹翹板轉(zhuǎn)動)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11.【答案】(1)力臂 (2)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3)右;小于 【解析】【解答】(1)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 (2)從實驗表格中可知,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都滿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因此得出杠桿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3)使用時,先將游碼移至左端0刻度處,若發(fā)現(xiàn)秤桿右端上翹,說明右端輕,左端重,調(diào)零螺絲應向輕的一方旋動即右旋動。由于案秤是個不等臂杠桿,設槽碼對應的力臂是L1,槽碼質(zhì)量為m1, 秤盤對應的力臂是L2 , 秤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則m1g L1=1kg 10N/kg L2,由圖乙可知,L1L2,故m11kg.【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12.【答案】(1)水平;右 (2)二;便于測量力臂 (3)3 (4)3;變大 【解析】【解答】(1)為了便于測量力臂,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圖知,右端偏高,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2)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丙實驗設計的好,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便于測量力臂。(3)設一個鉤碼重G,一格為L,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FB= =3G,所以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杠桿右邊B處掛同樣鉤碼3個;(4)戊圖,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拉力力臂為OC,由杠桿平衡條件得,40.5N3l=F2l,解得,F(xiàn)=3N;彈簧測力計傾斜拉杠桿,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變小,拉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3)(4)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計算即可. 13.【答案】(1)便于測量力臂 (2)4 (3) 【解析】【解答】(1)探究杠桿平衡的實驗中,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力臂會在杠桿上,即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2)設杠桿每格的長度為L , 每個鉤碼重為G , 由圖知道,此時左側(cè)力與力臂的乘積是12GL , 若要使杠桿平衡,則右側(cè)A點力與力臂的乘積也應是12GL , 所以,圖中A點位置需掛4個鉤碼,杠桿才能恢復水平平衡;(3)由圖知道,O為支點,延長力F的作用線,由支點O向F的作用線做垂線,標出F的力臂l , 如圖: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14.【答案】(1)水平 (2)錯誤的 (3)3 【解析】【解答】(1)首先,將杠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平衡在水平位置上,以方便直接讀出力臂;(2)接下來,他們使杠桿在如圖位置靜止,多次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格所示(每個鉤碼的重力為1N,杠桿質(zhì)量、刻度分別均勻);小玲認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F1=F2 , L1=L2;而小軍則認為實驗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根據(jù)圖和表格數(shù)據(jù)知,小玲每次實驗時,兩個力臂都相等,所以兩個力也都相等,故得出了錯誤的平衡條件,正確的實驗步驟應該是改變力臂的大小的鉤碼的重多次實驗。 所以小玲的結論錯誤。(3)如果小軍在杠桿左端A點再掛2個鉤碼(即左端共4個鉤碼),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得: , 解得: 所以接下來,他應該將右端的兩個鉤碼向右移動3格,杠桿才會在原位置再次平衡。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15.【答案】(1)右;杠桿;自重測量力臂 (2)1 (3)豎直向上 (4)尋找普遍規(guī)律 【解析】【解答】(1)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右端偏高,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上翹的右端移動;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2)設一個鉤碼重為G,一格的長度為L; 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 解得: 故應該將B處所掛鉤碼須向右移動 格;(3)阻力與阻力臂一定時,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當動力臂最大時,動力最?。? 力的作用點與支點一定,最大力臂為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所以力應與杠桿垂直; 即為使拉力最小,應豎直向上拉彈簧測力計;(4)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進行多次實驗,多次改變掛在支點O兩邊鉤碼的質(zhì)量和懸掛位置,收集杠桿平衡時多組動力,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數(shù)據(jù),其目的是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實驗結論,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即為了尋找普遍規(guī)律。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多次改變杠桿兩側(cè)的力和力臂,當兩側(cè)的力和力臂的乘積相等時,杠桿平衡,探究到杠桿的平衡條件. 16.【答案】(1)右 (2)便于測量力臂 (3)使結論具有普遍性 (4) (5) (6)變大 【解析】【解答】 若實驗前杠桿如圖甲所示,左端下沉,右端上翹,可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實驗時讓橫桿AB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可以消除杠桿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消除實驗的偶然性,使結論具有普遍性。 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每一次的實驗 的乘積都等于 的乘積,故得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 ; 設杠桿每個格的長度為L,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 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得: ,故需掛6個鉤碼; 當彈簧測力計在原位置逐漸向右傾斜時,拉力與杠桿不再垂直,則該力的力臂短了,由于阻力和阻力臂都不變,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知,拉力將變大,即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大。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17.【答案】(1)左 (2)F1L1=F2L2 ;不合理;用實驗來探究物理規(guī)律時,只有一次實驗,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 (3)杠桿自身重力對實驗結論有影響 【解析】【解答】解:(1)杠桿右端下沉,則杠桿重心右移,應將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調(diào)節(jié)方向一致)向左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2)①設一個鉤碼重為G,杠桿上一個小格代表L,所以,4G3L=6G2L,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只有一次實驗總結實驗結論是不合理的,一次實驗很具有偶然性,要多進行幾次實驗,避免偶然性。(3)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杠桿的重心沒有通過支點,杠桿的重對杠桿平衡有影響。故答案為:(1)左;(2)F1L1=F2L2 ;不合理;用實驗來探究物理規(guī)律時,只有一次實驗,實驗結論具有偶然性;(3)杠桿自身重力對實驗結論有影響。【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18.【答案】(1)便于測量力臂,且避免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右 (2)二;便于測量力臂(力與杠桿垂直,便于測量力臂) (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實驗次數(shù)太少,得出的結論沒有普遍性 (4)變大;動力臂變小 【解析】【解答】(1)在實驗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且避免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由甲圖知,杠桿右端上翹,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2)根據(jù)力臂的概念可知,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第二組(丙)實驗設計的好;(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為F1L1=3N0.2m=0.6Nm,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為F2L2=2.4N0.25m=0.6Nm,可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小王所做實驗只測量了一組數(shù)據(jù),便得出結論,結論具有偶然性,不具普遍性;(4)丁圖中,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時,動力力臂最大為OC,此時的動力最小;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拉杠桿,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變大。故答案為:(1)便于測量力臂,且避免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右;(2)二;力與杠桿垂直,便于測量力臂;(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實驗次數(shù)太少,得出的結論沒有普遍性;(4)變大;動力臂變小?!痉治觥浚?)明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實驗前在調(diào)節(jié)杠桿平衡時,應將平衡螺母向較高的一端調(diào)節(jié);(2)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的長度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來;(3)為使結論更具普遍性,應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4)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彈簧測力計傾斜,動力臂變小,動力變大。 19.【答案】(1)速度相同;慢;勻速直線 (2)左;左;3;0.2 【解析】【解答】(1)①該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應讓小車從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使小車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②實驗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③通過實驗推理得出:假如小車不受阻力,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保持不變,小車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2)①杠桿左端高右端低時,杠桿重心右移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節(jié),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②設杠桿的每一個小格為l,每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若在A、B下方再增掛一個相同的鉤碼,杠桿左端力與力臂的乘積為:5G3l=15Gl,右端力與力臂的乘積為:7G2l=14Gl,15Gl>14Gl,所以杠桿右端上升,左端下沉;③丙圖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3.0N;設杠桿的一個小格為l,鉤碼的質(zhì)量為G,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G3l=3.0N2l,解得G=2N,A處掛的鉤碼總質(zhì)量為。 【分析】(1)該實驗是研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需要控制物體在水平面上具有相同的初速度,應讓小車從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要知道阻力大小與表面光滑程度的關系以及運動的距離與阻力大小的關系;根據(jù)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推理出阻力為零時的運動情況。(2)杠桿右端下傾,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右側(cè),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應使杠桿重心左移,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要判斷杠桿是否平衡,需掌握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計算鉤碼的總重力,然后利用G=mg計算質(zhì)量。 20.【答案】(1)右 (2)9 (3)長 【解析】【解答】(1)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應向上翹的右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大小,同時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2)設杠桿每個格的長度為L,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ALA=FBLB , 即6G3L=FB2L,解得FB=9G,需掛9個鉤碼;(3) 保持B點不變,若拉力F向右傾斜時,此時F的力臂變短,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力變長; 【分析】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桿上,便于測量力臂,同時杠桿的重心通過支點,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為得出普遍結論,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力與杠桿不垂直,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 21.【答案】(1)平衡 (2)力臂;右 (3)1;豎直向上;0.6 (4)杠桿自重 (5)增大;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動力臂減小。 【解析】【解答】(1)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位置,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2)實驗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從杠桿上測量力臂;圖甲所示杠桿的右端上翹,平衡螺母向上翹的右端移動;(3)設杠桿的一個小格為L,一個鉤碼重為G,圖乙中,由杠桿平衡條件得:2G3L=nG6L,所以n=1,所以-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中考物理 知識點全突破系列 專題56 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 2019 中考 物理 知識點 突破 系列 專題 56 杠桿 平衡 條件 實驗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3707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