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1】設計包含CAD圖紙 和 DOC文檔,均可以在線預覽,所見即所得,,dwg后綴的文件為CAD圖,超高清,可編輯,無任何水印,,充值下載得到【資源目錄】里展示的所有文件======【2】若題目上備注三維,則表示文件里包含三維源文件,由于三維組成零件數(shù)量較多,為保證預覽的簡潔性,店家將三維文件夾進行了打包。三維預覽圖,均為店主電腦打開軟件進行截圖的,保證能夠打開,下載后解壓即可。======【3】特價促銷,,拼團購買,,均有不同程度的打折優(yōu)惠,,詳情可咨詢QQ:1304139763 或者 414951605======【4】 題目最后的備注【GC系列】為店主整理分類的代號,與課題內容無關,請忽視
各位老師晚上好 課題名稱 凸輪擺桿繞線機傳動部分設計專業(yè) 機電一體化班級 0603班姓名 廖何飛學號 06121307指導教師 張本升 凸輪擺桿繞線機傳動部分設計 課題 摘要 繞線機廣泛應用于紡織 機械 電子等各個領域 可以說這幾個領域當中繞線機都有進行著有效的工作 繞線機發(fā)展到現(xiàn)在 已經(jīng)成為組織成批大量生產和機械化流水作業(yè)的基礎 是現(xiàn)代化生產的重要標志之一 在我國四個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和各個工業(yè)部門機械化水平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中 繞線機必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本課題主要對繞線機的凸輪擺桿傳動部分進行設計 結構分別有一臺電動機 一臺減速器 一對交錯軸斜齒輪 一套卷筒裝置和凸輪擺桿機構組成 要求繞線設備運行平穩(wěn) 安全可靠 技術性能先進 一 設計分析 1 對傳動方案的要求合理的傳動方案 首先應滿足工作機的功能要求 其次還應滿足工作可靠 傳動效率高 結構簡單 尺寸緊湊 重量輕 成本低 工藝性好 使用和維護方便等要求 2 擬定傳動方案任何一個方案 要滿足上述所有要求是十分困難的 要統(tǒng)籌兼顧 滿足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要求 二 繞線機構的組成 繞線機構一般由傳動裝置 凸輪擺桿機構等組成 傳動裝置包括電動機 聯(lián)軸器 制動器 減速器 交錯軸斜齒輪等部件 凸輪擺桿機構包括擺桿 卷筒 滾子和凸輪 根據(jù)實際需要配用 謝謝各位老師對我的栽培晚安
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
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
課題名稱: 凸輪擺桿繞線機傳動部分設計
專 業(yè): 機電一體化
班 級: 0603
姓 名: 廖何飛
學 號: 06121307
指導教師: 張本升
2008年 11 月 17 日
1、課題內容與要求
1. ?設計準備
明確設計要求、工作條件、設計內容的步驟;進行實地調研,考察。通過查閱有關設計資料,觀看電教片和參觀實物或模型等,了解設計對象的性能、結構及工藝性;準備好設計需要資料、繪圖工具;擬定設計計劃等。
2. 凸輪擺桿繞線機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3. 電動機的選擇
4. 軸的設計
5. 凸輪設計
6. 斜齒輪設計
7. 擺桿的設計
8.聯(lián)軸器的選用
9.減速器的選用
10.軸承的選用
11.鍵的選用
?2、課題參考文獻
[1]薛偉.機械設計基礎.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年3月出版.
[2]王少懷.機械設計師手冊中冊.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06年8月出版.
[3]吳宗澤.機械設計師手冊下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3年6月出版.
[4]石永剛、吳央芳.凸輪機構設計與應用創(chuàng)新.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5]張定華.工程力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年8月出版.
[6]周鵬翔、劉振魁.工程制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年5月出版.
[7]陳于平、高曉康.互換性與測量技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年7月出版.
[8]龔義.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
[9]皺慧君、張春林、李杞儀. 機械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10]成大先.機械設計師手冊(單行本)軸及其聯(lián)接.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3、課題任務進度安排
2008年11月24日~2008年11月30日 交開題報告
2008年12月5日~2009年1月7日 凸輪擺桿繞線機的工作原理示意圖、電動機的選擇、軸的 設計計算、斜齒輪的設計、凸輪的設計
2009年1月8日~2009年1月15日 聯(lián)軸器的選用、減速器的選用、?軸承的選用、鍵的選用
2009年3月1日~2009年3月25日 繪制裝配圖
2009年3月26日~2009年4月22日 繪制零件圖
2009年4月23日~2009年4月25日 交電子文檔
2009年5月1日~2009年5月3日 PPT制作
教研室主任意見:
教研室主任(簽名):
年 月 日
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
畢業(yè)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凸輪擺桿繞線機傳動部分設計
專 業(yè): 機電一體化
班 級: 0603
姓 名: 廖何飛
學 號: 06121307
指導教師: 張本升
2008 年 11 月 26 日
1、課題研究的現(xiàn)狀和意義
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繞線機在電子、機械、紡織行業(yè)的應用非常普遍,類型較多,但針對電線方面的繞線機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還需要進行開發(fā)。
意義:
繞線機對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技術更新將為電子、機械、紡織這些行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一個飛躍的發(fā)展,我設計的這個繞線機適用于電線的來回環(huán)繞。
?2、課題要解決的問題或研究的基本內容
1. 電動機的選擇
2. 軸的設計
3. 凸輪設計
4. 斜齒輪設計
5. 擺桿的設計
6. 聯(lián)軸器的選用
7. 減速器的選用
8. 軸承的選用
9. 鍵的選用
3、課題研究擬采用的手段和工作路線
進行實地調研,考察。通過查閱有關設計資料,觀看電教片和參觀實物或模型等,了解設計對象的性能、結構及工藝性;準備好設計需要資料、繪圖工具;擬定設計計劃等。
4、課題研究進程計劃
2008年11月24日~2008年11月30日 開題報告
2008年12月1日~2008年12月3日 凸輪擺桿繞線機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2008年12月4日~2008年12月6日 電動機的選擇
2008年12月7日~2008年12月18日 軸的設計
2008年12月19日~2008年12月24日 凸輪設計
2008年12月25日~2009年1月2日 斜齒輪設計
2009年1月3日~2009年1月7日 擺桿的設計
2009年1月8日~2009年1月15日 聯(lián)軸器、減速器、軸承、鍵的選用
2009年3月1日~2009年3月25日 裝配圖的繪制
2009年3月26日~2009年4月22日 零件圖的繪制
2009年4月23日~2009年4月25日 交電子文檔
2009年5月1日~2009年5月3日 PPT制作
5、課題成果
論文□ 圖紙□ 產品或作品□ 應用程序□
其它: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意見:
教研室主任(簽名):
年 月 日
目 錄
1 電動機的選擇…………………………………………………………1
1.1 選擇傳動方案………………………………………………………1
1.2 選擇電動機功率……………………………………………………1
1.3 確定電動機轉速……………………………………………………3
2 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動比和分配傳動比………………………………4
2.1 各軸轉速……………………………………………………………5
2.2 各軸輸入功率………………………………………………………5
2.3 各軸輸入轉矩………………………………………………………6
3V 帶的設計……………………………………………………… ……7
3.1 確定計算功率………………………………………………………7
3.2 選擇“V”帶的型號……………………………… ………………8
3.3 確定帶輪基準直徑…………………………………………………8
3.4 驗算速度……………………………………………………………8
3.5 確定帶的基準長度和實際中心距…………………………………9
3.6 校驗小帶輪包角……………………………………………………9
3.7 確定"V"帶根數(shù)…………………………………… ………………9
3.8 求初拉力及帶輪軸上的壓力…………………… ………………10
3.9 帶輪的結構設計…………………………………… ……………10
4 斜齒輪設計…………………………………………………………11
4.1 選擇齒輪材料和精度等級………………………… ……………11
4.2 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 ……………11
4.3 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設計………………………………………14
4.4 齒輪受力分析……………………………………………………18
5 凸輪設計……………………………………………………………19
5.1 計算力……………………………………………………………20
5.2 畫凸輪圖…………………………………………………………20
6 齒輪軸的設計與校核………………………………………………21
6.1 大齒輪軸的設計…………………………………………………21
6.2 小齒輪軸的設計…………………………………………………27
7 大齒輪軸普通鍵聯(lián)接的設計…………………………… ………32
7.1 軸與大齒輪的聯(lián)接鍵設計………………………………………32
7.2 聯(lián)軸器與軸聯(lián)接鍵的設計………………………………………32
7.3 凸輪與軸聯(lián)接鍵的設計…………………………………………33
8 擺桿的設計…………………………………………………………33
8.1 選擇擺桿材料……………………………………………………33
8.2 初定擺桿的尺寸…………………………………………………33
8.3 按彎扭合成校核擺桿的強度……………………………………34
參考文獻………………………………………………………………36
凸輪擺桿繞線機傳動部分設計
廖何飛
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汽車與機電工程系,班級:機電0603班
摘要:繞線機廣泛應用于紡織、機械、電子等各個領域,可以說這幾個領域當中繞線機都有進行著有效的工作。繞線機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組織成批大量生產和機械化流水作業(yè)的基礎,是現(xiàn)代化生產的重要標志之一。在我國四個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和各個工業(yè)部門機械化水平、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中,繞線機必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本課題主要對繞線機的凸輪擺桿傳動部分進行設計,結構分別有一臺電動機,一臺減速器,一對交錯軸斜齒輪,一套卷筒裝置和凸輪擺桿機構組成。要求繞線設備運行平穩(wěn),, 安全可靠, 技術性能先進。
關鍵詞:繞線機; 傳動部分; 斜齒輪; 凸輪; 擺動
1. 選擇電動機
1.1 選擇傳動方案
傳動方案一:
電動機——齒輪傳動—— 一級蝸桿減速器——聯(lián)軸器——交錯軸斜齒輪傳動
傳動方案二:
電動機——帶輪傳動——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聯(lián)軸器——交錯軸斜齒輪傳動
在這兩個方案相比之下,我選擇傳動方案二,因為帶輪傳動可以在功率過大時對機器期保護作用,圓柱齒輪減速器比蝸桿減速器傳遞效力高。
1.2選擇電動機功率
繞線機電動機所需的工作功率為
式中:——工作機所需工作功率,指工作機主動端的運動所需功率,KW;
——由電動機至工作機主動端運動的總功率。
工作機所需工作功率,應由機器工作阻力和運動參數(shù)(線速度或轉速、角速度)計算求得,不同的專業(yè)機械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在我設計的機械中,我要設計一個轉速n為100r/min,F(xiàn)為500N,滾筒直徑為120mm,按下式計算:
或
或
角速度公式 :=
線速度公式:V=r
其中:F——工作機的工作阻力,N;
V——工作機卷筒的線速度,;
T——工作機的阻力矩,;
n——工作機卷筒的轉度,;
——工作機卷筒的角速度,;
==10.4667
V=r=10.46670.06=0.628
==0.314kw
再由式 可得到
==29.987
傳動裝置的總效率應為組成傳動裝置的各部分運動副效率之乘積,即
其中:分別為每一傳動副(齒輪、蝸桿、帶或鏈)、每對軸承、每個聯(lián)軸器及卷筒的效率。各傳動副的效率數(shù)值如下:
帶傳動的效率 0.98
聯(lián)軸器的傳動效率 0.99
一級減速器齒輪的傳動效率 0.99
交錯軸斜齒輪的傳動效率 0.97
滾動軸承(每對) 0.99
卷筒的效率 0.99
==0.886
=0.3544kw
1.3確定電動機轉速
為合理設計傳動裝置,根據(jù)工作機主動軸的轉速要求和各傳動副的合理傳動比范圍,可以推算出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即
其中: ——電動機可選轉速范圍,;
——傳動裝置總傳動比的合理范;
——各級傳動副傳動比的合理范圍;
n——工作機的主動軸轉速,;
普通V帶的傳動比 =2~4
二級減速器的傳動比 =8~40
交錯軸斜齒輪的傳動比 =
由式
可以得到
根據(jù)容量和轉速,由吳宗澤主編的機械設計師手冊下冊查出有多種適合的電動機型號,列舉一下這些相對比較合理的:
產品名稱
型號規(guī)格
單位
價格(元)(含稅)
三相異步電動機
Y801-2
臺
236
三相異步電動機
Y802-2
臺
253
三相異步電動機
Y90S-2
臺
293
三相異步電動機
Y90L-2
臺
339
在此選擇了Y801-2這個型號的電動機
型號
額定功率
KW
滿載時
起動電流
額定電流
起動轉矩
額定轉矩
最大轉矩
額定轉矩
轉速
電流(380V時)A
效率
%
功率因素
Y801-2
0.75
2830
1.81
75
0.84
2.2
7.0
2.2
2. 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動比和分配傳動比
由選定的電動機滿載轉速和工作機主動軸轉速,可以得到傳動裝置總傳動比為
總傳動比為各級傳動比的乘積,即
(1) 總傳動比 ==28.3
(2) 分配傳動裝置傳動比 為使V帶傳動外輪廓尺寸不致過大,初步取=2.6(實際的傳動比要在設計V帶傳動時,由所選大、小帶輪的標準直徑之比計算),設計的交錯軸斜齒輪的傳動比定在i=3,則減速器的傳動比為:
=32.65
計算傳動轉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
為進行傳動件的設計計算,要推算出各軸的轉速和轉矩(或功率)。如將傳動裝置各軸由高速至低速依次定為Ⅰ軸、Ⅱ軸……,以及
,,…為相鄰兩軸間的傳動比;
,,…為相鄰兩軸間的傳動功率;
pⅠ,pⅡ,…為各軸的輸入功率(KW);
TⅠ,TⅡ,…為各軸的輸入轉矩();
nⅠ,nⅡ,…為各軸的轉速(),
則可按電動機至工作機運動傳遞路線推算,得到各軸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
2.1 各軸轉速
式中:nm——電動機滿載轉速;
——電動機至一軸的傳動比。
以及 nⅡ==
nⅢ==
由公式計算
nⅠ=1088.46
nⅢ===33.34
nⅣ===100
2.2各軸輸入功率
圖1-1所示為各軸間功率關系。
PⅠ= KW,
PⅡ= PⅠ= KW,
PⅢ= PⅡ=KW,
PⅣ= PⅢ=KW,
(圖1-1)
式中、、、、分別為帶傳動、軸承、齒輪傳動和聯(lián)軸器的傳動效率。
根據(jù)公式計算出各軸的功率
PⅠ= =0.35440.98=0.347312KW
PⅡ= PⅠ=0.3473120.990.99=0.3404KW
PⅢ= PⅡ=0.34040.990.99=0.33363KW
PⅣ= PⅢ=0.333630.990.97=0.32038KW
2.3 各軸輸入轉矩
=
其中為電動機軸的輸出轉矩,按下式計算:
=
所以
= =
==
TⅢ==
TⅣ=TⅢ=
同一根軸的輸入功率(或轉矩)與輸出功率(或轉矩)數(shù)值是不同的(因為有軸承功率的損耗,傳動件功率損耗),
Ⅰ~Ⅳ軸輸入轉矩
Ⅰ軸
= = =2.60.98=3.05 Ⅱ軸
=TⅠ=3.0532.650.990.99=97.60
Ⅲ軸
TⅢ=TⅡ=97.600.990.99=95.66
卷筒軸輸入轉矩
TⅣ=TⅢ=95.660.990.97=30.62
3. V帶的設計
3.1 確定計算功率
計算功率是根據(jù)傳遞的額定功率(如電動機的額定功率),并考慮載荷性質以及每天運轉時間的長短等因素的影響而確定的,即:
式中:為工作狀況系數(shù),查文獻[1]表7-5可得,載荷變動小,空輕載起動,每天工作10~16個小時,所以取=1.1。
=1.10.75=0.825
3.2 選擇“V”帶的型號
根據(jù)計算功率和主動輪轉速,由文獻[1]圖7-8選擇“V”帶型號。
=0.825,=2830 ,選擇Z型
3.3 確定帶輪基準直徑、
帶輪直徑小可使傳動結構緊湊,但另一方面彎曲應力大,設計時應取小帶輪的基準直徑,忽略彈性滑動的影響,=,、宜取標準值(查文獻[1]表7-6) 選取=71mm,且=71mm>=50mm。
大齒輪基準直徑為:
===184.6mm
按文獻[1]表7-6選取標準值=180mm,則實際傳動比、從動輪的實際轉速分別為
===2.535
=1116.37
3.4 驗算速度。
==10.52m/S
帶速在5~25m/S范圍內。
3.5 確定帶的基準長度和實際中心距
按結構設計要求初定中心距=1000mm。由式(7.18)得:
=[] mm
=2397.24mm
由文獻[1]表7-2選取基準長度=1800mm
由式(7.19)得實際中心距a為:
a=(1000+)mm701mm
中心距a的變動范圍為:
=(701-0.0151800)mm=674mm
=(701+0.031800)mm=755mm
3.6 校驗小帶輪包角。
由式(7.20)得:
=
=
=>
3.7 確定"V"帶根數(shù)z。
由式(7.21)得:
根據(jù)=71mm,=2830 ,查王少懷主編的機械設計師手冊中冊表9.2-18得,=0.50kw,=0.04kw。
由文獻[1]表7-2查得帶長度修正系數(shù)=1.18,由表7-47查得包角系數(shù)=0.98,得普通“V”帶根數(shù)
=0.14155跟
所以取z=1根。
3.8 求初拉力及帶輪軸上的壓力。
由文獻[1]表7-1查得z型普通“V”的每米長質量q=0.06,根據(jù)式(7.22)得單根“V”帶的初拉力為:
=N
=63.496N
由式(7.23)可得作用在軸上的壓力為:
=N
=126.575N
3.9 帶輪的結構設計。
(圖2)
已知 mm ,mm,根據(jù)文獻[1]表7-1設計圖2的尺寸。
基準寬度;槽頂寬b=10mm;基準線至槽頂高度=2mm,取ha=2.5;基準線至槽底深度=7.0,取=8;槽對稱線至端面距離f=8;最小輪緣厚度=5.5mm;輪緣外徑==71+22.5=76mm;輪緣外徑==44mm;槽角=。
==184.6+22.5=189.6mm
4. 交錯軸斜齒輪傳動的設計
該機械屬于輕型機械,由電動機驅動,小齒輪的轉速=100,傳動比,載荷均勻,單向運轉,齒輪相對于軸承對稱布置,工作壽命為8年,單班制工作。
4.1 選擇齒輪材料和精度等級。
選擇齒輪材料及精度等級。傳遞功率不大,所以選擇一般硬度的齒面組合。小齒輪用45鋼,調質處理,HBS(230);大齒輪的選45鋼,正火處理,HBS(200)。選用齒輪精度等級為7級。
4.2 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
4.2.1 轉矩T1
小齒輪轉矩T1=30.62
4.2.2 載荷系數(shù)k。
由文獻[1]表6-2的,k=1.1
4.2.3 齒數(shù)z和螺旋角。
因為硬齒面?zhèn)鲃樱?23,則==69。
初選螺旋角=45。。
當量齒數(shù)為: ==65.05
=195.16
4.2.4 齒形系數(shù)和應力修正系數(shù)。
根據(jù)由文獻[1]圖6-16得=2.25,=2.1;由文獻[1]圖6-17得=1.77,=1.87。
4.2.5 重合度系數(shù)。
端面重合度近似為:
==1.198
==
==
==0.59965
4.2.6 螺旋角系數(shù)。
齒寬系數(shù),因為齒輪相對于軸承是對稱分布,所以取1.1
===8.05>1,注:當計算時>1時,取=1,故計算時取=1。
===0.75;當>時,取=。
4.2.7 許用彎曲應力。
由文獻[1]圖6-6的=280,=270。
彎曲強度的最小安全系數(shù)。取=1.4。
彎曲疲勞強度計算的壽命系數(shù)。
==99840000
==299520000
由文獻[1]圖6-7可得,。
==400
==385.7
比較:==0.00995625,
==0.010181488
4.2.8 驗算。
=
=0.019<400
===0.0187<385.7
4.3 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設計。
4.3.1 轉矩
小齒輪轉矩=30.62 。
4.3.2 載荷系數(shù)k。
由文獻[1]表6-2得,k=1.1。
4.3.3 根據(jù)文獻[1]103頁公式求
=
式中 ——試驗齒輪的接觸疲勞極限,查文獻[1]圖6-8得:小齒輪的為630;大齒輪的為600;
——接觸強度的最小安全系數(shù),一般傳動取=1.0~1.2,
所以取1.1;
——接觸疲勞強度計算的壽命系數(shù),一般取查文獻[1]圖6-9,=1;
——工作硬化系數(shù),大齒面的由文獻[1]圖6-10查得,=1,小齒輪的應略去。
大齒輪== 627.273
小齒輪==572.727
4.3.4 小齒輪直徑。
由文獻[1] 112頁公式求得
式中:——材料彈性系數(shù)(),根據(jù)文獻[1]表6--3查得,大齒輪的為189.8,小齒輪的為189.8;
—— 節(jié)點區(qū)域系數(shù),= ,——端面壓力角,,——基圓螺旋角,由文獻[1]71頁公式 ,==
所以 = 2.09 ;
——斜齒輪螺旋角系數(shù),==0.841;
——重合度系數(shù), 一般取0.75~0.88,所以取0.85其值也可由文獻[1]圖6--14查取;
——泊松比,根據(jù)文獻[1]107頁可知=0.3
—— 齒寬系數(shù),由文獻[1]表6-4查得,因為是對稱分布,所以取1.1
51mm
取=60mm
齒寬b==1.160=66mm,大齒輪齒寬為65mm,小齒輪的齒寬要比大齒輪的齒寬打5~10個毫米比較合理,所以小齒輪的齒寬取70mm;
4.3.5 根據(jù)文獻[1]112頁公式求。
=求得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
式中:——接觸應力(MPa);
=
=
=7.767
<
4.3.6 驗算圓周速度。
==0.314m/S<0.628m/S
4.3.7 基本尺寸的確定。
4.3.7.1 確定中心距a 。
a==120mm
4.3.7.2 選定模數(shù)、齒數(shù)、和螺旋角 。
初定小齒輪齒數(shù)=23,=,大齒輪=23=69,螺旋角=,由公式得 =1.8446
由標準取=2mm,則
=84.85
取 85
因為 ,
所以 =
==21.25
取=21,則
=85-21=64(不按求)
齒數(shù)比
==3.0476
與=3的要求比較,誤差為1.587%,可用。于是
==44.9°
滿足要求。
4.3.7.3 計算齒輪分度圓直徑 。
小齒輪
=59.29mm
大齒輪
=180.70mm
4.3.7.4 齒頂高的計算。
=2mm
4.3.7.5 齒根高的計算。
==2.5mm
4.3.7.6 全齒高的計算
=2+2.5=4.5mm
4.3.7.7 頂隙的計算
=2.5-2=0.5mm
4.3.7.8 齒頂圓直徑的計算。
=59.29+=63.29mm
=180.70+=184.70mm
4.3.7.9 齒根圓直徑的計算。
=59.29-=54.29mm
=180.70-=175.70mm
4.3.7.10 法向齒距的計算。
==6.28mm
4.3.7.11 端面齒距的計算
==8.89mm
4.3.7.12 標準中心距的計算
==119.995mm
4.4 齒輪受力分析
式中: ——法向力;
——徑向力;
——軸向力;
——周向力。
==1021N
==1021N
==526N
==1292N
5. 凸輪的設計
圖5-1所示為凸輪機構在運動過程某位置的情況,壓力角,基園半徑r0=51mm,從強度要求考慮,滾子半徑,所以取rr =10mm。F=500N,凸輪的運動使擺桿做來回等速運動。
(圖5-1)
5.1 計算F11、F1、F2的力。
得
5.2 畫凸輪圖。
由圖5-2的擺桿運動規(guī)律圖畫出凸輪的輪廓線,如圖5-3所示。
(圖5-2)
(圖5-3)
6.齒輪軸的設計與校核
6.1 大齒輪軸的設計
6.1.1 選擇材料。
選擇的材料,確定許用應力。繞線機為一般機械,對體積、材料等無特殊要求,股選用45鋼并經(jīng)調質處理。由表10—1查得強度極限=650 MPa,許用彎曲應力=60 MPa。
6.1.2 按扭轉強度估算軸徑。
根據(jù)表文獻[1]10—3的A=126~103。因載荷有輕微沖擊,取A=120,由文獻[1]式(10.2)得:
==25.9mm
軸的兩端最小直徑,一端要安裝聯(lián)軸器,另一端要安裝凸輪,兩邊各有一個鍵槽,應將計算直徑加大3%~5%,即為26.677~27.195mm。由此,安裝聯(lián)軸器那端取標準直徑d=30mm,由于安裝凸輪那端要考慮凸輪的的重量,所以取標準直徑d=35mm。
6.1.3 設計軸的結構并繪制結構草圖。
6.1.3.1 擬定軸上零件的裝拆順序和固定方式。
由繞線機簡圖可知,齒輪為對稱布置,齒輪從軸的左端裝入。齒輪的右端由軸肩來進行軸向固定,左端由套筒來軸向固定,齒輪的周向固定采用平鍵連接。軸承安裝于齒輪的兩側,其軸向用軸肩固定,周向采用過盈配合固定。聯(lián)軸器從左端裝入,其周向用平鍵聯(lián)接,右端用軸肩定位,左端用軸端壓板固定,凸輪從右端裝入,其周向用平鍵聯(lián)接,左端用軸肩定位,如圖5-1所示。
(圖6-1)
6. 1.3.2 確定各軸段的直徑。
軸段(1)直徑最小,由計算的出d1=30mm;安裝在軸段(1)上的聯(lián)軸器右端需定位,在軸段(2)上應有軸肩,考慮到軸承采用過盈配合,為了能順利地在軸段(3)上安裝軸承,軸段(2)必須小于軸承內徑直徑,故取軸段(2)的直徑d2=35mm;軸段(3)的直徑根據(jù)軸承的內徑系列取d3=45mm;此時可初定軸承型號為單列角接觸軸承7009AC,軸段(7)其直徑與軸段(3)相同, 其安裝高度為3.5mm;故取軸段(6)的直徑d6=52mm;軸段(4)裝大齒輪,取d4=60mm;軸段(5)用于給齒輪軸向定位,其直徑為d5=66mm;軸段(9)直徑為d9=35mm;凸輪左端需要軸肩給它軸向固定,所以軸段(8)的直徑d8=40mm。
6. 1.3.3 確定各軸段的長度。
齒輪輪轂寬度為65mm,為保證齒輪定位可靠,軸段(4)的長度應略短于齒輪輪轂長度,去63mm,為保證齒輪端面與箱體內壁不發(fā)生相碰,齒輪端面與箱體內壁間應留有一定間距,取該間距為14mm,為保證軸承安裝在箱體上,并考慮軸承的潤滑,取軸承端面距箱體內壁的距離為2mm,差得軸承寬度為16mm,所以軸段(3)取34mm,軸承段(7)取16mm;因為軸承相對于齒輪是對稱布置,所以軸段(5)取8mm;軸段(6)取8mm;軸段(2)與軸段(8)相同,考慮到箱體壁厚,所以都取30mm;軸段(9)安裝軸承,根據(jù)軸承的輪轂寬度,取50mm;軸段(1)的長度可根據(jù)聯(lián)軸器的長度,查閱文獻[3]有關手冊來取。
此外,在軸段(1)、(4)、(9)需分別加工出鍵槽,應使三鍵槽處于軸的同一圓柱母線上,鍵槽的長度比相應的輪轂寬度小約5~10mm,鍵槽的寬度按軸段直徑查文獻[1] 表10-5得到。
軸段
(1)
(4)
(9)
鍵寬b
8
18
10
鍵高h
7
11
8
鍵長L
70
50
45
6. 1.3.4 選定軸的結構細節(jié),圓角、倒角等的尺寸,圖6-1中略。
6.1.4 按彎扭合成強度校核軸徑。
6.1.4.1 畫出軸的計算模型圖,如圖6-2(a)所示。
6.1.4.2 畫出軸的軸的受力簡圖,如圖6-2(b)所示。
6.1.4.3 作垂直面內的受力圖,如圖6-2(c)所示.,,
,
得
得
段
BC
CD
DE
橫截面
B右
C左
C右
D左
D右
E左
Fs(N)
-216
-216
-742
-742
615
615
M(N·mm)
0
-12204
-104451
-146374
-146374
0
6.1.3.4 作出垂直面內的彎矩圖,如圖6-2(d)所示。
6.1.3.5 作水平面內的受力圖,如圖6-2(e)所示。
得
得
段
BC
CD
DE
橫截面
B右
C左
C右
D左
D右
E左
Fs(N)
234
234
-787
-787
355
355
M(N·mm)
0
13221
13221
-31245
-31245
0
6.1.3.6 作出水平面內的彎矩圖,如圖5-2(f)所示。
6.1.3.7 作合成彎矩圖,如圖5-2(g)所示。
段
BC
CD
DE
橫截面
B右
C左
C右
D左
D右
E左
M(N·mm)
0
17993
105284
149672
149672
0
6.1.3.8 作轉矩圖,如圖5-2(h)所示。T=95660N·mm。
,凸輪最遠點離軸中心的距離為156.6mm,。
6.1.3.9 繪出當量彎矩圖,如圖5-2(i)所示。
,式中:為考慮轉矩循環(huán)特性而引入的修正系數(shù),由文獻[1]189頁得,考慮到起動和停止等因素,軸單向運轉,將此劃分為脈動循環(huán)轉矩,取0.6。
段
AB
BC
CD
DE
橫截面
A右
B左
B右
C左
C右
D左
D右
E左
M(N·mm)
57396
57396
57396
60150
118946
159578
159578
55348
(圖6-2)
確定危險截面及校核強度。由如圖6-2可以看出,齒輪所在截面當量彎矩最大,且軸上還有鍵槽,故該截面可能為危險截面,應對此進行校核。
由于=60 MPa ,< ,故設計的軸強度足夠。
由于軸段(9)的截面積比較小,而該截面的當量彎矩比較大,且軸上還有鍵槽,故該截面可能為危險截面,應對此進行校核。
由于=60 MPa ,< ,故設計的軸強度足夠。
6.2 小齒輪軸的設計
6.2.1 材料的選擇。
選擇的材料,確定許用應力。繞線機為一般機械,對體積、材料等無特殊要求,股選用45鋼并經(jīng)調質處理。由表10—1查得強度極限=650 MPa,許用彎曲應力=60 MPa。
6.2.2 按扭轉強度估算軸徑。
根據(jù)表文獻[1]10—3的A=126~103。因載荷有輕微沖擊,取A=120,由文獻[1]式(10.2)得:
==17.7mm
軸的最小直徑處要打一個四方形的孔,應將直徑加大。由此,取標準直徑d=35mm。
6.2.3 設計軸的結構并繪制結構草圖。
6.2.3.1 擬定軸上零件的裝拆順序和固定方式。
由繞線機簡圖可知,齒輪為對稱布置,齒輪從軸的左端裝入。軸承安裝于齒輪的兩側,其軸向用軸肩固定,周向采用過盈配合固定。如圖7-1所示。
(圖7-1)
6.2.3.2 確定各軸段的直徑。
軸段(1)直徑最小,由計算得出d1=35mm;考慮到軸承采用過盈配合,為了能順利地在軸段(2)上安裝軸承,軸段(2)必須大于軸段(1)的直徑,故取軸段(2)的直徑根據(jù)軸承的內徑系列取d2=40mm,此時可初定軸承型號為單列角接觸軸承7008AC,軸段(6)其直徑與軸段(2)相同, 其安裝高度為3.5mm;故取軸段(3)的直徑d3=47mm;軸段(5)其直徑與軸段(3)相同;軸段(4)小齒輪直徑,取分度圓直徑d4=59.29mm.
6.2.3.3 確定各軸段的長度。
軸段(4)的長度為齒輪寬度70mm;考慮到大齒輪的寬度,為保證軸承安裝在箱體上,并考慮軸承的潤滑,取軸承端面距箱體內壁的距離為2mm,取軸段(3)為69mm;因為軸承相對于齒輪是對稱布置,軸段(5)與軸段(3)相同;查得軸承寬度為15mm,所以軸段(2)取15mm,軸承段(6)與軸段(2)相同;軸段(1)與另一根軸相接,并考慮到要安裝軸承端蓋,初定長度為46mm。
6.2.3.4 選定軸的結構細節(jié),圓角、倒角等的尺寸,圖1-2中略。
6.2.4 按彎扭合成強度校核軸徑。
6.2.4.1 畫出軸的計算模型圖,如圖6-2(a)所示。
6.2.4.2 畫出軸的軸的受力簡圖,如圖6-2(b)所示。
6.2.4.3 作垂直面內的受力圖,如圖6-2(c)所示。
;;;T=30620 N·mm
;已知銅的密度為8.7 g/cm3,繞線繞得的最大圓柱直徑為200mm,繞線繞得的圓柱長度為150mm,滾筒直徑為120mm,銅的重量,質量G=mg,為了計算方便,取g=10,G=mg=,取FA=G=263N。
得
得
段
AB
BC
CD
橫截面
A右
B左
B右
C左
C右
D左
Fs(N)
-263
-263
-209
-209
317
317
M(N·mm)
0
-12098
-12098
-35402
-5134
0
6.2.4.4 作出垂直面內的彎矩圖,如圖6-2(d)所示。
6.2.4.5 作水平面內的受力圖,如圖6-2(e)所示。
得
得
段
BC
CD
橫截面
B右
C左
C右
D左
Fs(N)
-510
-510
511
511
M(N·mm)
0
-56865
-56865
0
6.2.4.6 作出水平面內的彎矩圖,如圖6-2(f)所示。
6.2.4.7 作合成彎矩圖,如圖6-2(g)所示。
段
AB
BC
CD
橫截面
A右
B左
B右
C左
C右
D左
M(N·mm)
0
12098
12098
66985
57096
0
6.2.4.8 作轉矩圖,如圖6-2(h)所示。
6.2.4.9 繪出當量彎矩圖,如圖6-2(i)所示。
,式中:為考慮轉矩循環(huán)特性而引入的修正系數(shù),由文獻[1]189頁得,考慮到起動和停止等因素,軸單向運轉,將此劃分為脈動循環(huán)轉矩,取0.6。
段
AB
BC
CD
橫截面
A右
B左
B右
C左
C右
D左
M(N·mm)
30000
32348
32348
73396
58268
11628
(圖6-2)
6.2.4.10 確定危險截面及校核強度。由如圖7-2可以看出,軸段(4)所在截面當量彎矩最大,故該截面可能為危險截面,應對此進行校核。
由于=60 MPa ,< ,故設計的軸強度足夠。
7. 大齒輪軸普通鍵聯(lián)接的設計
7.1 軸與大齒輪的聯(lián)接鍵設計。
7.1.1 選擇聯(lián)接軸與大齒輪的鍵的類型和尺寸。
選用普通平鍵聯(lián)接,因齒輪在軸中部,宜選用圓頭普通平鍵(A型)。
根據(jù)d=60mm,從文獻[1]表10-5查得鍵的尺寸:寬度b=18mm,高度h=11mm,由輪轂寬度并根據(jù)鍵的長度系列取鍵長L=50mm。
7.1.2 校核鍵的強度。
鍵、軸、齒輪的材料均為鋼,由文獻[1]表10-6查得許用擠壓應力,無特殊情況取。鍵的工作長度
由文獻[1]式(10.7)可得:
7.1.3 結論:該鍵選用合適。
7.2 聯(lián)軸器與軸聯(lián)接鍵的設計。
7.2.1 選擇聯(lián)軸器與軸聯(lián)接的鍵的類型和尺寸。
選用普通平鍵聯(lián)接,因聯(lián)軸器在最左端,宜選用圓頭普通平鍵(C型)。
根據(jù)d=30mm,從文獻[1]表10-5查得鍵的尺寸:寬度b=8mm,高度h=7mm,由聯(lián)軸器要連接的軸的長度并根據(jù)鍵的長度系列取鍵長L=70mm。
7.2.2 校核鍵的強度。
鍵、軸、聯(lián)軸器的材料均為鋼,由文獻[1]表10-6查得許用擠壓應力,無特殊情況取。鍵的工作長度
由文獻[1]式(10.7)可得:
7.2.3 結論:該鍵選用合適。
7.3 凸輪與軸聯(lián)接鍵的設計。
7.3.1 選擇凸輪與軸聯(lián)接的鍵的類型和尺寸。
選用普通平鍵聯(lián)接,因聯(lián)軸器在最右端,宜選用圓頭普通平鍵(A型)。
根據(jù)d=35mm,從文獻[1]表10-5查得鍵的尺寸:寬度b=10mm,高度h=8mm,由聯(lián)軸器要連接的軸的長度并根據(jù)鍵的長度系列取鍵長L=36mm。
7.3.2 校核鍵的強度。
鍵、軸、凸輪的材料均為鋼,由文獻[1]表10-6查得許用擠壓應力,無特殊情況取。鍵的工作長度
由文獻[1]式(10.7)可得:
7.3.3 結論:該鍵選用合適。
8. 擺桿的設計與校核
8.1 選擇擺桿材料。
選擇的材料,確定許用應力。繞線機為一般機械,對體積、材料等無特殊要求,股選用45鋼并經(jīng)調質處理。由表10—1查得強度極限=650 MPa,許用彎曲應力=60 MPa。
8.2初定擺桿的尺寸。
根據(jù)機器的運動要求,初定擺桿的尺寸如圖9-1所示。
(圖9-1)
8.3 按彎扭合成校核擺桿的強度。
8.3.1 畫出擺桿的計算受力簡圖,如圖9-2a所示。
已知,,T=。
8.3.2 作出擺桿的受力圖,如圖9-2b所示。
段
AB
BC
橫截面
A右
B左
B右
C左
Fs(N)
-210
-210
500
500
M(N·mm)
0
-40530
-40530
0
8.3.3 作轉矩圖,如圖9-2c所示。
8.3.4 作出當量彎矩圖,如圖9-2d所示。
,式中:為考慮轉矩循環(huán)特性而引入的修正系數(shù),由文獻[1]189頁得,考慮到起動和停止等因素,軸單向運轉,將此劃分為脈動循環(huán)轉矩,取0.6。
段
AB
BC
橫截面
A右
B左
B右
C左
M(N·mm)
21300
45786
45786
21300
(圖9-2)
8.3.5 確定危險截面及校核強度。
由如圖1-2可以看出,b所在截面當量彎矩最大,故該截面可能為危險截面,應對此進行校核。
由于=60 MPa ,< ,故設計的軸強度足夠。
結束語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我成長了許多,從剛開始的無從下手,非常的迷茫,經(jīng)過老師耐心的指導,到圖書館借了許多的資料和手冊查看,才有了一點點眉目,慢慢的摸索,一次次的跟老師交流,終于我把設計給完成了。通過畢業(yè)設計,我把以前在課堂所學的課程都進行了一次總的復習,同時也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所學的東西都忘了很多,很多老師講過的都忘了,也學會了要多查手冊,要按照標準來設計,不能夠自己亂來,而且在設計的時候要聯(lián)系實際,要知道你自己設計的東西能否被加工出來,還要多方考慮,比如環(huán)境之類的也要考慮在內,最后在做設計的時候要有耐心。
參考文獻
[1]薛偉.機械設計基礎[M].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年3月出版.
[2]王少懷.機械設計師手冊中冊[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06年8月出版.
[3]吳宗澤.機械設計師手冊下冊[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03年6月出版.
[4]石永剛,吳央芳.凸輪機構設計與應用創(chuàng)新[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5]張定華.工程力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年8月出版.
[6]周鵬翔,劉振魁.工程制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年5月出版.
[7]陳于平,高曉康.互換性與測量技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年7月出版.
[8]龔義.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
[9]皺慧君、張春林、李杞儀. 機械原理[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10]成大先.機械設計師手冊[M](單行本)軸及其聯(lián)接.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