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 9《幼時記趣》教案 蘇教版.doc
《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 9《幼時記趣》教案 蘇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 9《幼時記趣》教案 蘇教版.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幼時記趣》 ◆ 教材分析 《幼時記趣》是沈復追記童年生活的一篇極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圍繞“記趣”這一中心,選取三個典型事例進行記敘。文章節(jié)選《浮生六記》,題目是編者加的。本文是學生初中階段語文課上學的第一篇文言文,應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查閱有關工具書,讀準字音,初步讀懂文章,并指導學生正確朗讀課文,做到停頓正確,不讀破句子,注意語調、語氣。 ◆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 2、了解文言文與現代文的異同,學習基本的翻譯方法,理解文言詞句,掌握文言文學習的規(guī)律; 3、體會文中的童真童趣,提高朗讀能力,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傳統(tǒng)的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課文; 2、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3、引導學生探究物外之趣,培養(yǎng)學習想象和聯想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用天真爛漫的童心細致觀察事物,做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 ◆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領會文學的內容和閱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意義; 2、 讀懂課文意境,從中體會到文學的魅力; 3、 有感情地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物外之趣。 【教學難點】 1、 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養(yǎng)生活情趣; 2、 培養(yǎng)對文學的興趣,培養(yǎng)對書的情感。 ◆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課文的相關知識,預習生字詞。 ◆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蚊子和癩蛤蟆嗎?你們喜歡嗎?為什么? 2、同學們在童年時或許都觀察過螞蟻,那你看到螞蟻搬家或搬運食物時感受到了一種什么樣的樂趣?今天學習一篇清朝人寫的文章,來了解他在幼小時由觀察微小生物產生的豐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許它也會勾起我們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作者介紹:沈復(1763-?),清代散文家,字三白,號梅逸,江蘇蘇州人,代表作是《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他的一部自傳體作品。書共六篇,故名“六記”。 2、簡介《浮生六記》:自傳體散文。記敘了他與妻子陳蕓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過一種布衣素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因封建禮教的壓迫和貧苦生活的磨難,理想終未實現,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慘痛。《浮生六記》共六卷:《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有英、法、德、俄等多種譯本。《幼時記趣》節(jié)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3、檢查預習:出示PPT導課練習檢測作業(yè)。 4、給下列生字注音: 童稚藐小 癩哈蟆項為之強 鶴唳云端 怡然稱快 土墻凹凸處 土礫壑 龐然大物 三 總體感知,通讀課文: 1. 板書課題:幼時記趣 (1)PPT出示常用的圈點勾畫符號的方法,要求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按照自己的理解勾畫課文。 (2)PPT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默讀。 2、自讀課文,了解文章。 (1)自由誦讀,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學法指導】 ①準字音。 ②做到停頓正確,不讀破句子。 例: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 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③注意語調語氣。(本文應以一個老人回憶往事的那種恬然、悠然,但又飽含愉悅的情感來讀。) (2)各小組推薦一名代表,開展朗讀比賽。要求:同學們用心傾聽,評選出優(yōu)勝者,并陳述理由;同時教師對沒有獲勝的選手要予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3、自主品讀,翻譯關鍵句子。 (1)故時有物外之趣。 (2)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3)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 4、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想: (1)“物外之趣”是什么意思?文中作者記敘了哪幾件事來體現“物外之趣”? (揣摩文章的妙處,討論課文中的哪些描寫富于童趣,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些句子。) (2)作者產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讀后你有哪些啟發(fā)? (3)“物外之趣”體現作者怎樣的童真童趣? 四、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在學生合作引發(fā)問題,總結問題后,教師解析課文。 1、小組比賽,看看哪組同學讀的好: 要求:①字音正確②停頓正確③能讀出恬然、悠然,但又飽含愉悅的情感。 2、段落研讀,學生試譯,教師總結: (1)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 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2)夏蚊成雷,私擬作 群鶴舞空,心之 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夏夜里,蚊群發(fā)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里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只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成一幅青云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云邊上發(fā)出叫聲一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 (3)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在土墻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臺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4)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哈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哈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只癩哈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哈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五、布置作業(yè); 略。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復習導入: 1、《幼時記趣》中共記敘了幾件趣事?分別用簡練的語言加以概括。 2、當作者小時看到成群夏蚊時,他把它們當作?當作者走到土墻邊時,他眼中的土墻変成了? 當他看癩蛤蟆吃掉兩只蟲時,他的心情? 二、咬文嚼字解字詞: 1、通假字: 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 成語:明察秋毫 龐然大物 怡然自得 2、之的用法: 昂首觀之:指“群鶴舞空”的景象 故時有物外之趣:助詞,的 項為之強:代詞,代“昂首觀之”的動作 觀之正濃:代詞,指“二蟲斗” 驅之別院:代詞,指“蛤蟆” 心之所向: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 性 3其他字詞理解: 以:徐噴以煙:用 以叢草為林:介詞,把 何不試之以足:用 為:項為之強:因為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被 時:余憶童稚時:時候 故時有物外之趣:經常 三、深入思考,品味文字: 1、本文記敘了哪幾件趣事? 學生自主總結回答,教師評論,提出:熱愛生活、明察秋毫、豐富想象三個關鍵詞。 2、文中描寫充滿“童趣”的句子有哪些?請學生自主討論,畫出句子,輕聲讀。教師隨機提問。 (1)私擬作群鶴舞空…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2)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怡然稱快。 (3)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驅之別院。 引導學生總結出:這些都說明作者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3、合作探求,分析問題: (1)產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觀察細致,想象奇特。 (2)文中所敘“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童心、童趣? 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童心。 觀小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從文中我們看到一個怎樣的作者?請結合文章說一說。 是一個留心生活、善于觀察的人。是一個善于聯想、想象的人。是一個懲罰強暴、同情弱小的人。 四、拓展延伸: 教師寄語詩歌: 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 童年是一首純真的詩; 童年是剛出土的新芽; 童年是含苞欲放的花; 童年是一顆晶瑩的露珠; 童年是一只放飛憧憬的小鳥; 童年是記憶天幕上永遠閃亮的星星。 教師在朗讀的同時播放PPT音頻《童年》,引發(fā)學生思考。鼓勵學生低聲唱出來。 五、布置作業(yè): 只要你帶著一顆童稚的心,展開豐富的想象,你也會像作者一樣產生“物外之趣”,給大家談談你的童年趣事 ,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 ◆ 教學反思 略。 略。-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幼時記趣 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 9幼時記趣教案 蘇教版 年級 語文 上冊 第二 單元 幼時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5454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