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輪復習 專題精講七 實驗與探究 第1講 教材實驗的類型、常用技術和方法課件.ppt
《高三生物二輪復習 專題精講七 實驗與探究 第1講 教材實驗的類型、常用技術和方法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三生物二輪復習 專題精講七 實驗與探究 第1講 教材實驗的類型、常用技術和方法課件.ppt(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2015 上海卷 將紫色洋蔥鱗葉外表皮細胞置于30 蔗糖溶液中數(shù)分鐘后 用清水引流 重復多次 則在此過程中如圖所示細胞中 A 區(qū)域 擴大 區(qū)域 紫色變淺B 區(qū)域 縮小 區(qū)域 紫色加深C 區(qū)域 擴大 區(qū)域 紫色不變D 區(qū)域 縮小 區(qū)域 紫色變淺 答案 D 解析 區(qū)域 為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的空隙 充滿的是外界溶液 質壁分離時隨著水分的失去 區(qū)域 擴大 區(qū)域 為紫色洋蔥表皮細胞的大液泡 質壁分離時隨著水分的失去 區(qū)域 變小 顏色變深 本題實驗是質壁分離后用清水引流 則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 故區(qū)域 縮小 區(qū)域 紫色變淺 2 2015 廣東卷 用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植物的愈傷組織 從獲得的再生植株中篩選四倍體植株 預實驗結果如下表 正式實驗時秋水仙素濃度設計最合理的是 A 0 2 3 4 5 6B 0 4 5 6 7 8C 0 6 7 8 9 10D 0 3 6 9 12 15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多倍體育種的相關知識 意在考查考生的實驗與探究能力 預實驗的目的是探索實驗的條件 檢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根據(jù)預實驗的結果 當秋水仙素的濃度為6g L時 效果最好 當秋水仙素的濃度為4g L和8g L時效果次之 故在正式實驗時秋水仙素濃度應設計在4g L 8g L B項正確 3 2014 全國新課標 卷 下列關于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實驗的敘述 錯誤的是 A 與白色花瓣相比 采用紅色花瓣有利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B 用黑藻葉片進行實驗時 葉綠體的存在會干擾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C 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不同部位觀察到的質壁分離程度可能不同D 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液泡中有色素 有利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 答案 B 解析 紅色花瓣與白色花瓣相比 其細胞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現(xiàn)紅色 有利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 A正確 用黑藻葉片進行實驗時 葉綠體的存在使原生質層呈現(xiàn)綠色 與無色的細胞液形成鮮明的對比 有利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 B錯誤 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不同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可能不同 因此 放在同一濃度蔗糖溶液中發(fā)生質壁分離的程度可能不同 C正確 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 有利于實驗的觀察 D正確 4 2015 福建卷 為了研究從植物中提取的可可堿是否可以作為除草劑 某科研小組開展了可可堿對鬼針草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和種子萌發(fā)影響的實驗研究 結果如下表 請回答 1 本實驗需要制作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裝片 制片過程中根尖解離需要用到的試劑是 右圖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部分細胞圖像 箭頭所指的細胞處于分裂期的 期 2 實驗結果顯示 與對照組相比 當可可堿濃度到達1 0mmol L 1時 在分裂期的細胞中 后期和末期的細胞數(shù)目相對 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導致染色體無法移向細胞兩極 3 實驗結果表明 隨著可可堿濃度的升高 種子發(fā)芽率 為探究可可堿影響種子發(fā)芽率的可能原因 某同學提出假設 可可堿會降低種子中赤霉素的水平 現(xiàn)欲通過實驗檢驗上述假設 請寫出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 答案 1 鹽酸 或鹽酸和酒精 中 2 減少可可堿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3 降低以不同濃度的可可堿處理鬼針草種子 一段時間后測定各組種子中赤霉素的含量 分析可可堿濃度與赤霉素含量的關系 解析 1 制片過程中根尖應放入盛有鹽酸和酒精混合液 1 1 的玻璃皿中解離 細胞圖像中箭頭所指的細胞內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 故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中期 2 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 對照組 可可堿濃度為0mmol L 1 和可可堿濃度為1 0mmol L 1的實驗組 其分裂期細胞中處于后期和末期的細胞所占比例分別為0 69 和0 24 即可可堿濃度達到1 0mmol L 1時 在分裂期的細胞中 后期和末期細胞數(shù)目相對減少 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最可能是可可堿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導致染色體無法移向細胞兩極 本講主要涉及教材中的實驗原理 方法 步驟 器材 注意事項等內容 重點考查對教材中實驗的實驗目的 材料 步驟及注意事項等內容的理解與應用 此類題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 3 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 可可堿濃度為0mmol L 1 0 1mmol L 1 0 5mmol L 1 1 0mmol L 1時 種子發(fā)芽率分別為81 5 68 1 18 6 2 3 可見 隨著可可堿濃度的升高 種子發(fā)芽率降低 假設可可堿影響種子發(fā)芽率的原因是可可堿降低種子中赤霉素的水平 為了驗證該假設 可以用不同濃度的可可堿處理鬼針草種子 一段時間后測定各組種子中赤霉素的含量 如果可可堿濃度越高 赤霉素的含量越少 說明該假設成立 否則不成立 技巧點撥 本題最后一問要求寫出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 在寫之前應當根據(jù)題干信息提取出實驗的自變量是可可堿的濃度 因變量是種子中赤霉素的含量 設計時不必寫出詳細操作步驟 只需寫出包含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實驗方案即可 1 以上實驗除了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使用低倍鏡即可外 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鏡 健那綠是活細胞染色劑 2 先用低倍鏡再用高倍鏡 高倍鏡使用 四字訣 找 先使用低倍鏡找到目標 移 移動裝片 使目標位于視野中央 轉 轉動轉換器 換用高倍鏡 調 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反光鏡或光圈 使物象清晰 3 植物線粒體相對較少 葉綠體顏色易掩蓋線粒體被染成的藍綠色 所以一般不用植物細胞觀察線粒體 4 觀察類實驗的目的就是觀察出現(xiàn)一定的顏色或狀態(tài) 所以選材很關鍵 例如選紫色的洋蔥表皮進行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 選取黑藻觀察細胞質流動 選取含脂肪多的花生種子觀察脂肪顆粒等 5 以洋蔥為實驗材料應注意 a 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 選取洋蔥根尖分生區(qū) 因為該部位細胞有絲分裂旺盛 b 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中 選取紫色洋蔥外表皮 因為洋蔥表皮細胞有紫色大液泡 便于觀察c 觀察植物細胞中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 選用洋蔥鱗片葉的內表皮細胞 因為細胞無色 便于觀察 例1 2015 長沙二月調考 使用染色劑染色是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方法 某同學對實驗材料 所用試劑及實驗結果做了如下的歸類 其中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根尖分生組織有絲分裂觀察實驗所用染色劑為堿性染料龍膽紫或醋酸洋紅溶液 染色體被染成紫紅色 故 錯誤 口腔上皮細胞觀察線粒體 用健那綠染色 線粒體染成藍綠色 故 錯誤 黑藻葉片用來觀察葉綠體 不需要染色 故 錯誤 口腔上皮細胞作為實驗材料是用來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選用的是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 實驗結果是細胞核染成綠色 細胞質染成紅色 故 正確 花生種子作為實驗材料用來觀察脂肪 用染色劑蘇丹 或蘇丹 脂肪被染成紅色 或橘黃色 故 正確 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作為實驗材料用來觀察質壁分離與質壁分離復原實驗 實驗材料的液泡本身就是紫色 不需要染色劑染色 故 錯誤 菠菜葉片用來觀察葉綠體 要求材料是活的 而且材料本身有色素 顯綠色 不需要染色劑 故 錯誤 所以只有B項正確 變式1 2015 成都調考 觀察與實驗是生物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四位同學在實驗室中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現(xiàn)象 你認為具有科學性的是 A 甲同學 菠菜的稍帶葉肉的下表皮葉肉細胞中葉綠體具有雙層膜結構B 乙同學 質壁分離發(fā)生時 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中液泡逐漸縮小且顏色逐漸變深C 丙同學 經解離和染色的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的細胞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緩慢移動D 丁同學 經蘇丹 染色后的花生子葉細胞中有紫色的脂肪顆粒 答案 B 解析 菠菜的稍帶葉肉的下表皮葉肉細胞中葉綠體具有雙層膜結構 用普通光學顯微鏡看不到 A項錯誤 質壁分離發(fā)生時 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因失水液泡變小且顏色逐漸變深 光鏡下不可看到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緩慢移動 C項錯誤 蘇丹 可將脂肪顆粒染成橘黃色 D項錯誤 1 鑒定脂肪時 如用花生種子切片 需用顯微鏡觀察 若在組織樣液中滴加蘇丹 染液或蘇丹 染液 不需用顯微鏡 2 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是兩個過程 不可混淆 先用無水乙醇提取色素 最后用紙層析法來分離色素 各種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速度不同 畫濾液細線一定要均勻 直 細 每次待干后重復若干次 分離色素時不能讓濾液細線觸及層析液 防止色素溶解在層析液中 解析 本題考查物質的鑒定實驗 考查學生的識記與理解能力 甲基綠能將DNA染成綠色 吡羅紅能將RNA染成紅色 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 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A B項錯誤 健那綠可將線粒體染成藍綠色 C項正確 蘇丹III可以用來鑒定脂肪 不能用來鑒定蛋白質 D項錯誤 例2 2015 山東滕州高三期末調考 某同學以新鮮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為實驗材料 經不同處理和染色劑染色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 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 經吡羅紅甲基綠染色 可觀察到紅色的細胞核B 經吡羅紅甲基綠染色 可觀察到綠色的細胞質C 經健那綠染色 可觀察到藍綠色顆粒狀的線粒體D 經蘇丹 染色 可觀察到橘黃色顆粒狀的蛋白質 答案 C 變式2現(xiàn)有無標簽的四種樣品各一瓶 稀蛋清 葡萄糖 淀粉和淀粉酶溶液 某學生用雙縮脲試劑和斐林試劑將它們正確鑒定出來了 其實驗步驟和結果見下表 根據(jù)上述實驗結果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1為葡萄糖 2為淀粉酶 3為淀粉 4為稀蛋清B 1為淀粉 2為淀粉酶 3為葡萄糖 4為稀蛋清C 1為葡萄糖 2為稀蛋清 3為淀粉 4為淀粉酶D 1為淀粉 2為稀蛋清 3為淀粉酶 4為葡萄糖 答案 B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生物組織中幾種有機物的檢測與鑒定的基礎實驗 雙縮脲試劑 斐林試劑分別檢測蛋白質和還原糖 淀粉酶可水解淀粉成還原糖 據(jù)題表可推測 1號樣品為淀粉 2號樣品為淀粉酶 3號樣品為葡萄糖 4號樣品為稀蛋清 例3 2015 鄭州三月質檢 下列在統(tǒng)計時結果誤差與其他選項不同的是 A 樣方法 在個體密集區(qū)取樣B 標志重捕法 生物第二次被捕獲的難度加大C 豐富度調查 不統(tǒng)計不認識的物種D 抽樣檢測法 在未經搖勻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下層取樣 答案 C 解析 樣方法 標志重捕法和抽樣檢測法調查的都是種群的密度 而豐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 與前三者完全不同 C項正確 1 調查數(shù)據(jù)的處理常用統(tǒng)計法 2 為使實驗獲得成功 常選用一些容易調查的內容 如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應選擇容易辨別個體的雙子葉植物 遺傳病的調查選擇發(fā)病率高的單基因遺傳病等 3 調查的隨機性決定了調查的成敗 如標志重捕法要求標志物不能太明顯 不能對調查對象生存產生不利和有利的影響等 樣方法要求樣方的選擇嚴格按取樣法取樣 不能帶個人的好惡 且樣方足夠大等 調查人類遺傳病時要求不能限定特定人群 且被調查人群足夠大等 變式3 2015 云南部分名校聯(lián)考 下列有關調查 實驗的描述 錯誤的是 答案 B 解析 調查人群中遺傳病的發(fā)病率 要選擇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的某單基因遺傳病在人群中隨機調查 A項正確 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 應選取同樣大小的樣方 B項錯誤 探究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規(guī)律 在取樣前要輕輕振蕩試管 使酵母菌分布均勻 C項正確 用取樣器取樣法調查土壤小動物的豐富度時 采集的小動物可放在體積分數(shù)為70 的酒精中固定 D項正確 1 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實驗需用高倍顯微鏡 且需用到血細胞計數(shù)板 方法是抽樣檢測法 2 探究溫度對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時應特別注意 底物和酶均應事先達到同一設定溫度后再混合 混合后仍應在同一設定溫度下保溫一段時間 3 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有很多 如溫度 pH 實驗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各種變量 用淀粉來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不宜用斐林試劑檢驗 應該用碘液 因為斐林試劑與還原性糖只有在加熱條件下才能生成磚紅色沉淀 不能用過氧化氫和過氧化氫酶的反映來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因為溫度不僅影響過氧化氫酶的活性還會直接加速過氧化氫分解 例4 2015 重慶四月模擬 下列實驗的目的 自變量和觀測指標對應關系中錯誤的是 答案 D 解析 在探究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中 不同的蔗糖溶液會引起液泡體積的變化 蔗糖溶液的濃度是自變量 液泡體積的變化是因變量 A項正確 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自變量是生長素類似物濃度 觀測指標是插條生根狀況 B項正確 模擬尿糖的檢測 自變量是不同濃度的葡萄糖溶液 觀測指標是觀察葡萄糖試紙的顏色變化 C項正確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自變量是氧氣的有無 觀測指標是澄清石灰水的渾濁程度 D項錯誤 變式4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說法 正確的是 A 利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計數(shù)微生物時 為了方便計數(shù)要適量稀釋樣液以分散細胞B 在統(tǒng)計土壤動物物種豐富度時 為了方便可排除不知道名稱的小動物C 在模擬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shù)年P系時 瓊脂塊表面積與體積之比是自變量 NaOH擴散速度是因變量D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實驗時 為了方便操作可直接在載物臺上滴加蔗糖溶液 答案 A 解析 利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計數(shù)微生物時 如果濃度過高 觀察時會出現(xiàn)重疊而無法準確計數(shù) 因此要適量稀釋樣液以分散細胞 在統(tǒng)計土壤動物物種豐富度時 知名 不知名的小動物都應統(tǒng)計 若不統(tǒng)計不知名小動物 會使豐富度的統(tǒng)計結果偏小 在模擬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shù)年P系時 瓊脂塊 內含酚酞試液 的體積是自變量 因溶液遇酚酞試液變粉紅色 所以可以通過觀察瓊脂塊 細胞 變成粉紅色的過程 了解到物質擴散進入 細胞 再通過測量擴散進入 細胞 的深度 比較不同體積的瓊脂塊 細胞 吸收物質的速度 以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shù)年P系 載物臺有一定的傾斜度 不能直接滴加蔗糖溶液 應取下載玻片 滴加后再放到載物臺上 例 2015 湖南長沙三月調考 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的敘述 不正確的是 A 利用抽樣檢測法對培養(yǎng)液中的酵母菌進行計數(shù)B 通常用層析液分離和提取綠葉中的色素研究色素的種類和含量C 沃森和克里克用構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結構D 利用標記示蹤法研究光合作用過程中碳元素的轉移途徑 易錯提示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正確記憶實驗方法 否則易選錯 答案 B 解析 通常利用提取液提取綠葉中的色素 而層析液只起到分離色素的作用 高中教材中涉及的科學方法歸納 1 對照實驗法 如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2 的催化效率 2 模擬實驗法 如利用滲透裝置模擬成熟植物細胞滲透吸水和失水的過程 3 雜交實驗法 如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 運用雜交實驗法 研究出兩大遺傳定律 4 顯微觀察法 如利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5 調查法 如標志重捕法和樣方法 6 染色法 如利用蘇丹 染液將脂肪染成橘黃色 7 差速離心法 如利用細胞質中各種結構的質量差異 采用不同的離心速度產生不同的離心力 將各種細胞器分開 8 引流法 如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質壁分離復原實驗中 使細胞處于0 3g mL的蔗糖溶液中 9 同位素標記法 如利用H218O和14CO2分別追蹤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的轉移途徑-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三生物二輪復習 專題精講七 實驗與探究 第1講 教材實驗的類型、常用技術和方法課件 生物 二輪 復習 專題 精講七 實驗 探究 教材 類型 常用 技術 方法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546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