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浙教版五年級下冊《月光曲》WORD教案2.doc
《2019-2020年浙教版五年級下冊《月光曲》WORD教案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浙教版五年級下冊《月光曲》WORD教案2.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浙教版五年級下冊《月光曲》WORD教案2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幽靜、入場券、蠟燭、純熟、琴鍵、微波粼粼、霎時、一縷、洶涌、記錄。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3.抓住貝多芬的言行舉動及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及內容。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貝多芬同情熱愛貧苦人民的思想情懷。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檢查預習(從課文結尾入手)。 1.(《月光曲》音樂起)齊讀課題:“曲”是什么意思? 2.從課文中你結識了誰?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是著名的? 3.課文寫了他譜寫《月光曲》,那課文中還有哪一段和他創(chuàng)作《月光曲》沒有關系?(相機教學最后一小節(jié)) 過渡:一個曲子為什么這么著急,貝多芬為什么要“飛奔”回客店,還要連夜寫下來? 二、 直奔重點,體會樂曲的意境。 1.文章題目是《月光曲》,主要寫的也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我備課時讀了半天,你們剛才也說了不少,可是,文章有沒有寫《月光曲》這首曲子的琴聲、節(jié)奏和旋律,這《月光曲》在哪兒呢? 2.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讀課文) (1)這寫了什么?(大海和月光的變化)那怎么說是《月光曲》呢? (2)引導學生理解月光、大海變化的內容,通過朗讀來體會,并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相機出示課件)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風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濤洶涌 (3)分清事物與聯(lián)想: 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fā)生了嗎?(是聯(lián)想)是誰的聯(lián)想?(讀課文第9自然段末)他們這種聯(lián)想是怎么產生的呢? (4)教師小結:這些月光和海面的變化,是貝多芬演奏《月光曲》時所引起的兄妹倆的聯(lián)想。那么什么樣的旋律才能讓他們想到月亮剛剛升起……呢?(在前面寫上:柔和徐緩 、有力快速 、高昂激蕩) (5)系統(tǒng)練說:師開頭——貝多芬面對著月光,按起琴鍵來,一開始,他聲是柔和徐緩的,所以聽在他們兄妹倆的耳朵里,產生了月光升起 微波粼粼的聯(lián)想,生接著說—— (6)是這樣的音樂(指板書)引起了這樣的聯(lián)想(指板書)。這是我們的猜想,貝多芬的《月光曲》真是這樣的嗎?想不想聽一聽?不過我想: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不一定象我們研究的那樣簡單,可能在一片平靜的大海中,也會偶爾跳起幾個雪白的浪花,也可能在洶涌的浪峰之間有低沉波谷,是不是?這樣,就使樂曲的旋律更豐富了。(音樂欣賞) (7)想象練習:你聽著這首曲子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追根溯源,了解人物的心境。 1.如此美好的樂曲,深深地吸引了我們,學到這兒,你有沒有什么新的疑問產生?(學生質疑)那么,他的創(chuàng)作激情、創(chuàng)作靈感從何而來?帶著問題自讀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2.學生分小組研讀第2——8自然段 3.引導學生理解創(chuàng)作的源泉: (1)有感于知音:什么叫知音?從哪兒看出貝多芬遇到的是知音?這位知音特別嗎?特別在哪兒?在貝多芬遇到知音的過程中,他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2) 寄情于月光:他把這份感情寄托給了誰?(出示朗讀第8小節(jié)) 4.現在你還認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變化的嗎?(是反映貝多芬那天晚上和兄妹倆接觸的過程和他的感情變化的。) 引探總結 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窮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一次美的藝術享受,給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帶來了一次意外的收獲,給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也給我們帶來了今天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音樂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讓我們借助網絡去感受貝多芬的音樂魅力。 引探實踐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聽《清晨》一曲,啟發(fā)學生想象音樂的內容,并把想象到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月光曲 聽到琴聲 走進茅屋 彈曲子 受到感染 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 附送: 2019-2020年浙教版五年級下冊《桂林山水 3》WORD教案 教材解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通過描繪桂林山水奇特的美,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贊美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總的特點和漓江水的特點。 3.對照課文觀察圖,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游式的入題 上課伊始,我便問學生:“誰知道廣西什么地方最美?”學生們紛紛回答:“桂林?!蔽覇枺骸澳銈內ミ^桂林嗎?”學生搖頭。我緊接著問:“想去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我笑著說:“老師也沒有去過,也很想去。聽說那兒的山水格外美呢!”這節(jié)課,就讓咱們一起從課文中去游覽桂林的山水,好嗎?”我隨即板書課題。這種際導游式的入題,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生。 二、理清層次,整體感知 入題后,先讓學生聆聽配樂朗讀,再讓學生模仿錄音自由朗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1.用一句話說出各小節(jié)的內容; 2.用一句話說出全文的內容。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隨機板書如下詞句: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山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接著讓學生從板書中領悟出文章的結構:總——分——總。至此,學生對課文胡了全面的了解。 三、多方誘導,引入情境 1.出示圖畫,初入情境 當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全面了解時,我出示了秀麗的桂林出水畫。在學生一陣陣“嘖嘖”贊嘆聲中,我不失時機鼓勵學生:“誰能用一句話把畫面的內容說出來?”學生興致勃勃,紛紛說出一串串妙語佳句:“桂林山水美如畫”;“美啊,漓江水;秀啊,桂林山”;“桂林是人間的仙境”……此時,學生的心海已掀起了微波。 2.啟發(fā)鑒賞,漸入意境 這篇課文描繪了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語言文字也十分優(yōu)美。教學時,我特別注意抓住文中蘊藉深含、情感濃郁的精言妙句,引導學生細細咀嚼、潛心品味。如教“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段話時,我先極富感情地朗讀了一遍,然后對學生說:“這段話描繪了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如果老師把它改動一下,你覺得怎么樣?” 接著出示改動句子: ?、倮旖乃莒o很靜,漓江的水很清很清,漓江的水很綠很綠。 學生反復思考咀嚼,認為改后的句子不生動,沒有把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程度寫具體。我又出示了改動句子: ②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又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這里的水也很綠,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學生在經過咀嚼品味后,認為此句雖寫出了漓江水的特點,但它不如原句優(yōu)美有氣勢,不如原句讀得瑯瑯上口。這樣,在領略桂林山水美麗的同時,還讓學生領略到了祖國的語言文字美。 3.指導朗讀,進入情境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痹诮虒W中,我分別采用了聽讀、引讀、齊讀、個人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在反復吟詠中邊讀邊思,既讀出了內涵,又讀出了外蘊;既陶冶了情感,又啟迪了心智。當學生感情即將進入高潮時,我播放了一段悠揚的鋼琴曲,學生們開始三分鐘“遐想旅游”,同時我作“導游”:“各位游客,我們已經到達目的地廣西桂林。展現在你面前的是絢麗如畫的桂林風光。來吧,讓我們蕩舟漓江,盡情地去欣賞吧!”學生仿佛完全沉醉在如詩如畫的風光中。聽聽他們的感受吧:“我如同看見魚兒在江底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已經置身在美麗的畫卷中”;“我聽見游人不絕的贊嘆”……至此,學生已掀起了感情的狂瀾,完全進入了仙山瑤池般的美妙境界。 四、言簡意深的結尾 當學生充滿激情的背誦的余音還在教室里繚繞時,我用激昂的話語結束了這堂課:“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這一課,如同盡情地游覽了桂林山水。面對這顆祖國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我們誰都會情不自禁地贊嘆:桂林多美??!祖國多美??!”-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月光曲 2019 2020 年浙教版五 年級 下冊 WORD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559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