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第5課《陽氣》教學設計1 冀教版.doc
《2019年(春)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第5課《陽氣》教學設計1 冀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春)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第5課《陽氣》教學設計1 冀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春)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第5課《陽 氣》教學設計1 冀教版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做到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生詞?! ? 2.能結合閱讀體驗,從整體上了解“陽氣”、“地氣”等詞語的意思;同時借助工具書或結合上下文與生活經(jīng)驗理解“佝僂”、“朗朗的笑聲”、“洋溢”、“蠕動”等詞語?! ?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大意,背誦第4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引導學生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語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春天就在自己的身邊,感悟到春天的萬物復蘇、生機勃勃是具體的、生動的,是可見可感的。 策略與方法: 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反復朗讀,背誦,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于春天的節(jié)氣歌、諺語等。 教師準備:生字卡片,春季的諺語等。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師:春的詩歌,春的散文,春的古詩,還有春的諺語“打罷春,陽氣升”奶奶對我說,可是我不明白啊,同學們,你們明白嗎? 師:讓我們來一起進入文章深入體會吧!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主讀文,明確要求: (1)對一些較長的句子要重點讀、反復讀,直到讀通順。 (2)遇到難讀的長句子,要和同伴互相傾聽讀正確。 2、理解詞語: 在讀中結合語言環(huán)境、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佝僂”、“銹”、“垛”、“疙瘩”、“轱轆”、“溢”、“薺”、“蠕動”、“耙”等字詞的意思。 3.用自己習慣的語言概括奶奶說的諺語的意思。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再讀課文,對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2、結合閱讀體驗,說說自己對陽氣的理解 重點指導:第四自然段,從整體感覺、視覺、聽覺等方面以及動態(tài)、靜態(tài)、顏色、氣息、聲音等方面體會語言的豐富、美好。 “一陣騰騰的腳步聲”、兩次“朗朗的笑聲”,進一步體驗人物的內心情感,體驗春天給土地、植物、動物、人類帶來的希望。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棗”字,上下兩部分的書寫。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收集關于春天的諺語,描寫春天的句子 2、拓展閱讀描寫春天的文章。 附送: 2019年(春)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第5課《陽 氣》教學設計2 冀教版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做到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生詞。 2.能結合閱讀體驗,從整體上了解“陽氣”、“地氣”等詞語的意思;同時借助工具書或結合上下文與生活經(jīng)驗理解“佝僂”、“朗朗的笑聲”、“洋溢”、“蠕動”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大意,背誦第4自然段。 過程、方法目標: 1.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引導學生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語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春天就在自己的身邊,感悟到春天的萬物復蘇、生機勃勃是具體的、生動的,是可見可感的。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于春天的節(jié)氣歌、諺語等。熟讀課文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你喜歡春天嗎?你認為春天是什么樣的?到了春天你有什么感覺和感受?你覺得春天是怎么來的? 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出家門,一起走進大自然,一起去尋找春天的蹤跡,一起去感受春天的氣息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把句子讀通順。 2.每人一句開火車讀課文,學生互相評議朗讀的情況。 3.默讀課文,簡單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還有哪些問題。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2.交流學習結果。 (1)讀準下列生字并組詞 銹 鏡 泡 跨 犁 溢 僵 仍 棗 院 凍 繞 寬 匆 拖 枯 泛 溝 眠 (2)這些字你以前就認識,哪些字今天才認識?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的? (3)你有哪些詞語不理解,請找出來,可以查閱字、詞典或其它工具書,也可以仔細讀讀相關語句琢磨琢磨,還可以和同學、老師討論交流。 (4)同桌之間互相檢查朗讀課文,校正讀音。 四、作業(yè):帶著自己的理解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邊讀邊想,理解感悟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 2.“打罷春”就是立了春,這里有一份和立春有關的資料。[課件出示] 3.“打罷春,陽氣升”。你覺得什么是陽氣?現(xiàn)在,讓我們和小作者一起走出家門,去看一看“打罷春”發(fā)生了哪些變化,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陽氣?找出來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吧。 二、打開閱讀體驗,全班交流探討。 (學生可能會找出不同的地方,教師可以隨機教學,但要有主次,重點教學第四自然段。) 1.從景物、動物、植物身上感受到陽氣[課件出示本段] (1)“外面,風尖溜溜的,……像玻璃鏡,耀人眼?!? 學生說說自己讀到了什么。抓住“尖溜溜”、“仍然”、“佝僂”等詞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從對棗樹、菜園、麻雀、河面等景、物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冬天寒氣逼人,肅殺凄冷,這正與下面對陽氣的描寫形成對照。 (2)“河當中的冰裂了縫……枝條上已經(jīng)長出小米粒兒大的疙瘩……” 抓住“裂了縫”、“憋急”、“細瞅瞅”、“疙瘩”等詞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從魚兒吐氣泡、鴨子急著下水,柳條上的疙瘩等,我們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希望,也仿佛看到了從大地下涌動出的勃勃生機,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這不就是“陽氣”嗎? (3)指導鑒賞、背誦課文。 師:作者對立春后的事物進行了仔細的觀察才把事物寫得如此生動、具體。作者是怎么觀察的呢? 你看,有動態(tài)的麻雀鉆柴草垛、魚兒吐泡泡兒、鴨子冰上走;有靜態(tài)的老棗樹、菜園、水面、柳林;有顏色的特征:鐵銹色的枝杈,近看呈灰色、遠看呈黃色的柳林;還有麻雀、鴨子叫的聲音。真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啊! 2.從作者與奎五爺和與張二伯對話的部分感受到陽氣。 (1)“一陣騰騰的腳步聲傳來……”奎五爺為什么走得這么急呢? 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特別要注意人物的語氣。再分角色朗讀。 問:從朗朗的笑聲里你想到了什么?“洋溢”是什么意思?試著讀出這種喜悅與激動的心情吧! (2) “這塊地,今年種西瓜,得三犁九耙呢,不早動手不行??!”說完又是一陣朗朗的笑聲。 問:你從對話里讀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嗎? (理解“蠕動”一詞。張二伯不但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迎接春天,從他的話語中,我們還能感受到農(nóng)民迎接春天的興奮與激動。我們仿佛看到了西瓜豐收的美好前景。這是一種旺盛的人氣,我們仿佛聽到了春天的腳步聲。春天給土地、植物、動物、人類都帶來了希望。) 分角色朗讀。 (3)[課件出示]前后對比“打罷春,陽氣升?!爆F(xiàn)在讀來心里還真是暖暖的了。勤勞的農(nóng)民還流傳下了許多和春天有關的農(nóng)諺,你還知道哪些農(nóng)諺? 四、激發(fā)觀察興趣,尋找身邊的春天。 1.師: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春天離我們既不遙遠也不短暫,只要你睜開發(fā)現(xiàn)的眼睛,帶著一顆感受的心去觀察,去體會。那么,在校園,在公園,在山林,在路邊,甚至在自家的周圍……你都會發(fā)現(xiàn)春天的蹤跡:一陣春風、一場春雨、一棵小草、一個芽苞、一朵小花、一個風箏、一只蝴蝶、一條小蟲等等。你都會感受到陽氣升了,春天來了,以及春天里人們所特有的勃勃生氣。 2.作業(yè):尋找春天。注意事物的特點。 第三課時 一、全班互相交流,練習口語表達。 1.師:讀了《陽氣》這篇文章,不禁會使人贊嘆——好一派生機呀。在尋找了春天之后,或許你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對春天的贊美,或許你從心底里萌發(fā)出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的感慨,或許你這才真正理解詩人“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贊嘆,或許你還想了很遠很遠……來,展開你的想像,發(fā)出你的感慨,說出你對春天新的認識吧。 2.學生說自己尋找到的春天,教師相機指導,生生之間也可以提出疑問或建議。 二、嘗試拓展閱讀,積淀語言靈氣。 1.推薦拓展閱讀:朱自清的散文《春》、蕭紅的《小城三月》等文章。還可以閱讀《童年書架》中的《春之韻》單元。 2.課后搜集、閱讀與春天有關的文章、詩歌、諺語等,并進行相互交流。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記在小本本上,也可以寫一篇觀察日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陽氣 2019年春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第5課陽氣教學設計1 冀教版 2019 三年級 語文 下冊 第一 單元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5611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