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兩首教案 蘇教版.doc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兩首教案 蘇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兩首教案 蘇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兩首教案 蘇教版 一、教學要求: 了解這道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通過學習這道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理解詩句,了解內容。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乃翁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默寫本詩。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愛國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愛國情感。 三: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了解這道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道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4.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一首杜甫寫于戰(zhàn)亂時期的詩,《春望》還記得嗎?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見了詩人在八年的安史戰(zhàn)亂中,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感時與恨別交織著滿腔愁情,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憂患的詩人,當他聽到“安史之亂”接近平息的消息,詩人驚喜若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 1.出示課題(指名讀,解題) 2.齊讀課題(課題讀得真好,我相信這首詩你們一定能學好,讀好) 二、初讀,了解大意 1.正確朗讀詩 ①在預習時老師要求同學們能正確朗讀這首詩,做到了嗎?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②生評價。 ?、壑笇ёx“妻子(zǐ)”生讀,師讀,比較 ?、荦R讀(可以讀慢點,要讀正確) 2.在詩句中理解詞語 ①讀中體會 ?。ê鰝?、初聞、涕淚、卻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趲熒懻? 3.你們認為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詩人當時的心情(喜欲狂) 板書:喜欲狂 三、細讀,品詩 1.過渡:是的,忽傳的佳音,使詩人驚喜欲狂,情緒也在不斷的變化,詩中詩人有哪些表現(xiàn),哪些詩句,哪些詞能讓你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喜悅之情呢?我們怎樣才能在詩中體會到一邊讀一邊閉著眼睛去想像去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 2.學生自由體會 3.學生自由表達 4.出示畫面,想象最后兩句的情境 小結:全詩連用六個地名,因為他始終貫穿著詩人喜悅心情,并不感到絲毫累贅,相反使人讀來感到格外真切、真實,詩人愛國、思鄉(xiāng)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也是詩人高明之處。 5.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6.指名讀 7.背誦(師引背齊背) 四、聯(lián)系生活,激情練筆 五、學一帶一 六、指導課外閱讀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乃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默寫本詩。 3.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國歷代的許多詩歌作品中,有一首詩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這首詩就是我國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時留給兒子的遺言。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示兒》。 二、質疑 ?。ㄒ唬?、輕聲的讀這首詩,想想你有什么問題要你要提的嗎? 學生可能提的問題有: 1.這首詩的作者陸游是怎樣一個人?2.這首詩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得? 3.對這首詩中的理解上的一些問題。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網站導航 1.同學們想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們通過網絡來學習這篇課文,大家有沒有信心來學好一課?我們先來看一下今天的網絡課件里有些什么內容? 2.你準備怎樣來學習這篇課文呢?你能告訴大家你準備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 3.教師歸納 第一步:把這首詩讀正確。 第二步、能過重點的詞語理解這首詩的意思。 第三步、體會詩句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四、學生自主學習 五、學生交流學習的結果 1.指名詩本詩,讀后評價有無讀錯的地方。 2.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想說些什么話? (1)說說詩的意思。(2)你還想說些什么?(3)你能把它讀好嗎? 六、反復品讀,感情詩歌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感 當時北宋被金兵占領,南宋小朝廷無意北進收復故土,北宋人民處于國破家亡、水深火熱的空難中,日日盼宋軍收復失地,統(tǒng)一國家。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在臨死前也不忘收復中原,同學們談的體會真好,能不能把你的體會用朗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教師配上音樂。 1.自由讀 2.小組內相互讀,然后選一個讀的最好的同學代表本組來進行表演。 3.小組代表讀,讀后評議 4.全班讀 5.指名背誦 6.全班背誦 七、作品發(fā)表 同學們,此時此刻陸游的兒子會想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呢,現(xiàn)在你就是陸游的兒子,請把你要說的話發(fā)表在作品欄里。 八、測試 讀下面的短信,用詩填空。 臺灣小朋友: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可你們遠離祖國母親,我們多么盼望你們早日回到祖國媽媽身邊!這里,我只好用陸游的一首《 》來表達我這時的感受:“( ),( )。( ),( )”我深信:以后我們會團圓的,這也是我們全體大陸小朋友的愿望! 歡迎到我們家鄉(xiāng)玩! 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生動美妙的藝術情境,對學生的心靈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二首 2教案 長春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并背誦課文。 2.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想想使中所描繪的畫面。 3.品讀體會課文,了解并學習作者表達、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4.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朗讀并背誦課文。 2.品讀體會課文,了解并學習作者表達、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基礎知識: 正音字: 羌(qiāng)閨(guī)鼙(p)驛(y) 多音字: hng(銀行) s(顏色) 行 色 xng(行人) shǎi(掉色)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走近作者 1.組織交流作者的資料 (板書課題及作者)王昌齡的詩歌創(chuàng)作。王昌齡工七絕,堪與李白爭勝。清人葉燮《原詩》云:“七言絕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齡。李俊爽,王含蓄?!蓖醪g的詩歌有邊塞詩,宮怨、閨情詩,送別詩等。其邊塞詩講究立意構思,風格蒼涼悲壯,清剛勁健,帶有透視歷史的厚重感;宮怨、閨情詩善于細節(jié)描寫、心理刻劃和藝術概括??傮w來看,王昌齡的詩意境高遠而情致深長,語言婉曲含蓄,風格偏于清逸明麗,纏綿婉轉。 2.教師出示幻燈片 二、練習朗讀課文 1.組間巡視,隨機指導。 2.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匯報(指名讀、同桌間合作讀、齊讀) 三、指導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1.組織學生通過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古詩的意思。 2.引導學生思考:這段話主要講的是什么? 3.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作者怎樣把自己的意思講清楚的? 學生小組討論并匯報 《從軍行》組詩是王昌齡采用樂府舊題寫的邊塞詩,共有七首。這一首,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xiāng)思親的深摯感情。這首小詩,筆法簡潔而富蘊意,寫法上很有特色。詩人巧妙地處理了敘事與抒情的關系。前三句敘事,描寫環(huán)境,采用了層層深入、反復渲染的手法,創(chuàng)造氣氛,為第四句抒情做鋪墊,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顯得格外警拔有力?!胺榛鸪俏鳌保幌伦泳忘c明了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臺上?;募诺脑埃念櫳n茫,只有這座百尺高樓,這種環(huán)境很容易引起……王昌齡善于運用層層深入的手法,反復渲染環(huán)境氣氛,為突出主題而服務。詩歌由背景寫到人物,由所見寫到所聞,由外在行動寫到內心世界,層轉層深。正如陸時雍所言:“昌齡作絕句往往襞積其意,故覺其情之深長,而辭之飽決也。法不與眾同。 四、指導品讀課文,讓學生體會著讀一讀 1.學生有感情讀課文 2.個人讀-自愿讀-齊讀 五、指導學生背誦 1.學生默背,準備參加比賽 2.全班一齊背誦 六、課外延伸 教師用幻燈出示,組織學生閱讀積累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組織學生背誦《從軍行》。 二、學習新課 1.導語:出聲地讀一讀古詩《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看一看這一次你又感受到什么?組織學生匯報針對這首古詩你都了解了什么?(教師相映出示幻燈) 2.組織學生體會著讀一讀 3.同桌之間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意 4.你們還有哪些地方講不通。 潤州:州名,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行營:主將出征駐扎之地。 事鼓鼙:從事軍務。金陵:一般指今江蘇省南京市,但唐時把潤州也稱為金陵,這里即指潤州。楚:古代楚國,現(xiàn)代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5.教師幻燈出示有關典故的資料 6.小組內討論詩的大意 7.組織學生有感情朗讀(感情激昂、充滿豪情) 8.組織學生背誦。 三、作業(yè) 預習下一課(自學生字、讀通古詩、查閱資料)。-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六年級語文上冊 古詩兩首教案 蘇教版 2019 2020 六年級 語文 上冊 古詩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5619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