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學科學五年級《地球(第一課時)》教案設計.doc
《2019-2020年小學科學五年級《地球(第一課時)》教案設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小學科學五年級《地球(第一課時)》教案設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小學科學五年級《地球(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地球的形狀;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陸分布和面積的大??; (3)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 (4)了解地球內(nèi)部的基本結(jié)構(gòu)。 2、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分析實驗現(xiàn)象,用邏輯推理的方法解釋遠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過觀察,認識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特點; (3)能分析資料,對地球內(nèi)部組成和結(jié)構(gòu)提出一些推測。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對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體會; (2)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認識到科學是發(fā)展的。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同學們,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火紅的圓球;晚上,我們能夠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圓盤。那么,我們居住的地球又是什么樣的呢?我們站在地球的表面,無法看到地球的整體面貌。 二、提出猜想與假設 我們地球是否也像太陽和月亮一樣是圓的呢?有什么能證明呢?古人們又是怎樣認為的呢? 三、制定計劃,明確任務 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確定每個小組的活動任務: 組別 活動任務 活動內(nèi)容 能力要求 第一小組 查找中外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 查找中外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及古代哲學家的思索。 查找、閱讀、分析 第二小組 地球的形狀 用實驗模擬船只遠航,并分析實驗現(xiàn)象。 實驗、分析、推理 第三小組 是誰最早證明了地球的形狀 收集有關鄭和、哥倫布、麥哲倫等著名航海家的環(huán)球航行史話,了解人類認識地球的艱難歷程。 查找、閱讀、分析 第四小組 查找地球的形狀的圖片,大小的資料 收集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描述地球的外貌特征;地球赤道半徑、兩極半徑、赤道周長分別是多少? 查找、閱讀、分析 四、搜集整理信息 教師要求各組內(nèi)部自行把任務進行分工,從而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教師在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時刻注意學生的思維走向和學習進程,及時引導。 五、思考與結(jié)論 各小組的同學針對自己小組的活動內(nèi)容展開討論、分析,得出結(jié)論,并記錄下來。 六、表達與交流 分別由每個小組的同學通過幻燈片或?qū)嶒炑菔净顒咏Y(jié)果,并由發(fā)言人代表本小組發(fā)表活動結(jié)論,發(fā)言時本小組其他人員可以補充。教師不苛求統(tǒng)一答案,對其觀點及看法要予以肯定。師生邊評議邊將教學內(nèi)容補充完整,并通過網(wǎng)絡平臺展示給所有學生。 第一小組:我國的古人最早在西周時就認為天像一個圓鍋蓋在大地之上,故名“蓋天說”。到了戰(zhàn)國后期,又開始出現(xiàn)“渾天說”,認為天是一個圓球,地球在其中,就如雞蛋黃在雞蛋內(nèi)部一樣。但渾天說對地球形狀持何種見解至今還有爭論,有些天文學史家認為中國古代的渾天家已認識到地球是球形的,也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中國古代的渾天家并未認識到這一點。而遠古的希臘人認識為大地和海洋都是平的,而天空是圓的,太陽神每天駕著馬車把太陽從東向西拉過天空,夜里再從地下拉回東方。直到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根據(jù)觀察提出了大地是球狀的,其主要理由:一是海上的船總是先見到船桅桿,后見到船;二是月食的時候地球的陰影是條曲線;三是只有球形是全對稱的,可以提供任意角度的圓形。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根據(jù)畢氏的球形大地理論提出了著名的地心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天上轉(zhuǎn)。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地球?qū)W家埃拉托斯特尼,利用夏至日埃及阿斯旺城和亞歷山大城太陽光入射的角度相差7度,推測出兩地的距離是地球周長的7∕360,并算出地球的周長約為39690千米到46620千米之間。經(jīng)過兩極的確切地球圓周是40009千米,因此,埃拉托斯特尼的計算在當時的條件下實在是很準了。 結(jié)論:古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第二小組:用地球儀、長木板和小船做模擬實驗。第一次:把木板水平放好,一位同學將小船模型貼著木板面向遠處移動,其他同學從木板一端觀察小船模型,直到小船移到木板的盡頭,我們還是可以完整地看到小船模型。第二次:一位同學將小船模型貼著地球儀表面來回移動,其他同學從地球儀的另一側(cè)觀察小船模型,隨著小船的移動,我們逐漸的看到小船模型的船身先消失了,最后連桅桿也逐漸消失了。 分析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從“出海的船只越走越遠時,慢慢地就只看到它的桅桿了”這一現(xiàn)象可以證明地球是圓的。 第三小組: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用3年時間,完成了第一次環(huán)繞地球的航行,從而直接證實了地球是球體。1672年,法國天文學家李希通過測定,發(fā)現(xiàn)物體在地球赤道處的重力比其他地方小,從而提出地球是扁球狀的觀點。17世紀末,英國科學家牛頓研究了地球自轉(zhuǎn)對地球形狀的影響,從理論上推測地球不是一個很圓的地球,而是一個赤道處略為隆起,兩極略為扁平的橢球體。18世紀法國巴黎科學院派出兩支測量隊分別赴北歐和南美進行弧度測量,測量結(jié)果證實地球確實為橢球體。 第四小組: 這是我們小組收集的人造衛(wèi)星從太空中拍攝的地球外貌的照片,從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是一個球體。我們收集到:赤道半徑 6378.140千米,直徑就是12756.28千米。兩極半徑 6356.755千米,直徑就是12713.51千米。從這些數(shù)字可以看到地球的赤道直徑比兩極直徑大,也就是說地球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球體。 七、評價 學生互相評價,評選出:最佳合作小組、最佳資料收集小組、最佳幻燈片制作小組、最佳發(fā)言人、最佳綜合小組等。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從而激勵他們更加主動地學習。 附送: 2019-2020年小學科學五年級《尋找?guī)r石變化的原因》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觀察和模擬實驗,并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讓學生經(jīng)歷尋找?guī)r石變化痕跡的探究過程,認識冷熱、水流、植物等作用對巖石的影響,能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2.經(jīng)歷假設—驗證的科學研究過程,在經(jīng)歷活動中提高學生觀察、實驗進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引導學生對模擬實驗進行修正、改進。 3.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與熱情。 教學重難點: 選找證據(jù)探究冷熱作用、水流作用等對巖石變化的影響。 教學準備 教師:各種環(huán)境中的巖石圖片、相關錄像資料、學生分組實驗材料等; 學生:酒精燈、鑷子、燒杯、帶蓋塑料瓶、花崗巖(小塊)、水、防護鏡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談話:(出示:一塊巖石)這是什么?它上萬年前就是這樣嗎?那上萬年以后還會 是這樣嗎?你的意思就是說巖石會……(發(fā)生變化)板書:巖石變化 談話:在美麗的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神奇的巖石,你們想看看嗎?(播放有關于巖石的一些風光動畫)(集中呈現(xiàn)巖石圖片) 談話:欣賞以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談話:你們有什么問題想提出來研究嗎? 二、作出假設 討論:是啊,巖石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誰的作用使巖石發(fā)生了變化呢? 假設:小組成員先討論一下,然后把你們小組認為巖石變化的原因畫或者寫在記錄表中。 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假設,適時板書:冷熱、水流、生物、風、火山、地震、雷電…… 三、自主探究(水流作用、冷熱作用由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而定先后研究順序) 研究一:水流作用對巖石變化 學生設計:水流作用對巖石變化的實驗研究。 談話:你們有辦法模擬水流嗎?(點撥:如果有這個塑料瓶呢?。┰趺磥韺嶒瀬硌芯克鲗r石的作用呢?有注意的地方嗎?(怎么觀察!) 學生實驗:學生實驗,注意觀察并及時記錄。 交流:實驗中,你觀察巖石發(fā)現(xiàn)有什么變化?實驗能現(xiàn)象說明什么呢?那你瓶中的巖石有沒有變成像這樣的鵝卵石光滑圓整呢?為什么呢? (說明自然界的巖石變化是需要常年累月、長期變化過程。) 研究二:冷熱對巖石的作用 學生討論:剛才同學們還假設冷熱作用對巖石變化有影響,你們有辦法來模擬研究嗎?(小組討論,并匯報討論結(jié)果)。 談話:那我們怎么來觀察呢?(投影) ● 觀察加熱的巖石,是否有什么變化; ● 觀察加熱后放入水中的巖石,是否有變化; ● 反復進行上面的實驗,繼續(xù)觀察這塊巖石。 提示:酒精燈會不會正確使用,有什么注意的地方嗎?給巖石加熱的同學請戴好防護鏡,我們要有實驗研究的安全意識。 學生分組實驗:冷熱對巖石的影響并記錄研究發(fā)現(xiàn)。 談話: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實驗的結(jié)果對你有什么啟發(fā)?你研究的巖石變化大嗎?為什么不大呢?(對你們的研究想要說寫什么嗎?) 觀察:巖石由白天和夜晚的冷熱差別造成巖石變化的錄像。 研究三:生物對巖石的作用 出示:巖石縫隙中的植物圖。 談話: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植物的生長對巖石變化會有影響嗎? 談話: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呢?我們來模擬自然界中的植物在巖石中是如何生長的? 介紹石膏中的植物作用并出示教師提前做好的模擬實驗。 學生:領取材料課后實驗研究。 四、鞏固小結(jié) 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指板書)但是這些自然界作用往往是聯(lián)合起來,科學上把他們稱之為什么?(投影風化概念,閱讀認識。) 解釋:巖石裂縫、碎石變化。 *五、運用拓展 談話: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墒怯捎陲L化的影響,有些地方的破損已經(jīng)很嚴重?!隳芟氤龊梅椒?,保護云岡石窟嗎?-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 鍵 詞:
- 地球第一課時 2019 2020 小學 科學 年級 地球 第一 課時 教案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quán),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562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