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4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岳麓版必修1.doc
《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4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岳麓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4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岳麓版必修1.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考案[4]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限時:5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48分) 1.(2018武漢重點中學聯(lián)考)鴉片戰(zhàn)爭后十多年間,以“夷”指外國人,每每可見可聞于朝堂內外;《天津條約》規(guī)定,“嗣后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英國國民,自不得提書夷字”,這一變化反映清政府( A ) A.外交觀念發(fā)生改變 B.已淪落為洋人的朝廷 C.逐步實施平等外交 D.開始向西方學習法律 [解析] “夷”包含著天朝上國觀念,從“每每可見可聞于朝堂內外”到“不得提書夷字”,體現(xiàn)了清朝對外觀念逐漸發(fā)生改變,故A項正確;《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落為洋人的朝廷,與材料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這一變化說明清政府外交觀念發(fā)生改變,但并不能說明實施了平等外交,故C項錯誤;這一變化主要是天朝上國觀念的逐漸改變,并非向西方學習法律,故D項錯誤。 2.(2018柳州)《南京條約》中規(guī)定:“英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之后,即準由中國商人遍運天下,而路所經(jīng)過稅關,不得加重稅例”。這一規(guī)定( A ) A.便利了英國對華商品輸出 B.造成了中國自然經(jīng)濟解體 C.破壞了近代中國司法主權 D.導致了洋貨傾銷中國內地 [解析] “英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之后,即準由中國商人遍運天下,而路所經(jīng)過稅關,不得加重稅例”便利了英國商品在中國的銷售,故A項正確;由于英國的商品的銷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qū),無法對整個中國自然經(jīng)濟造成根本的影響,故B項錯誤;“英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之后,即準由中國商人遍運天下,而路所經(jīng)過稅關,不得加重稅例”僅涉及到商品輸出,沒有涉及司法,故C項錯誤;《南京條約》的影響沒有深入到中國內地,故D項錯誤。 3.(2018山西五校聯(lián)考)1895年2月,在光緒帝召集的朝會中,文廷式主張效仿俄皇亞歷山大一世遷都(其最終戰(zhàn)勝拿破侖),要求遷都與日本繼續(xù)作戰(zhàn),但該主張由于其他大臣的反對而被否決。材料體現(xiàn)出( A ) A.晩清中央政府腐敗無能 B.甲午戰(zhàn)爭決定了中國國運 C.中日經(jīng)濟變革結果不同 D.清政府成為列強侵略工具 [解析] 根據(jù)材料“光緒帝召集的朝會中……由于其他大臣的反對而被否決”,表明清政府的決策層,腐朽自保傾向明顯,故A項正確;甲午戰(zhàn)爭是中國命運的重要轉折點,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故B項錯誤;材料的主題是清政府內部戰(zhàn)和的討論,與中日經(jīng)濟變革無關,故C項錯誤;根據(jù)所學,八國聯(lián)軍侵華后,清政府淪為了“洋人的朝廷”,故D項錯誤。 4.(2018江西百所名校診斷)1894年6月18日,美國駐朝公使西爾向國務院報告,日本派遣大批軍隊進駐漢城“肯定懷有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并表示“造成目前困難局面的錯誤很顯然都是由于中國人的行動,他們將軍隊派到朝鮮”。西爾的報告( C ) A.識破了日本挑起戰(zhàn)爭的企圖 B.力圖維持東亞地區(qū)的固有均勢 C.體現(xiàn)出美國對朝鮮局勢的關注 D.建議美國支持日本的朝鮮政策 [解析] 西爾的報告認為日本派遣大批軍隊進駐漢城“肯定懷有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并沒有識破日本挑起戰(zhàn)爭的企圖,故A項錯誤;西爾的報告只是對甲午戰(zhàn)爭前中日的活動進行猜測,并沒有體現(xiàn)出美國的目的,故B項錯誤;西爾的報告注意到了甲午戰(zhàn)爭前中日的活動,體現(xiàn)出美國對朝鮮局勢的關注,故C項正確;西爾的報告注意到了甲午戰(zhàn)爭前中日的活動,體現(xiàn)出美國對朝鮮局勢的關注,沒有給美國政府提出建議,故D項錯誤。 5.(2018皖南八校聯(lián)考)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前,日本與西方國家進行了多次交涉,承諾保證它們在中國的利益,甚至向英國保證不在上海地區(qū)用兵。這反映出日本( D ) A.希望西方國家配合作戰(zhàn) B.充分利用了列強間矛盾 C.大肆出賣中國國家利益 D.企圖從外交上孤立中國 [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日本保護西方國家在中國的既得利益,不是希望西方國家參戰(zhàn),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日本保護西方國家在中國的利益,沒有涉及列強之間的矛盾,故B項錯誤;日本維護的是列強已經(jīng)獲得的利益,不是出賣中國的國家利益,故C項錯誤;從材料中日本對西方國家的承諾,可知日本會獲得西方國家的支持,避免西方國家干涉日本侵華,會使中國失去國際支援,故D項正確。 6.(2018江西階段性檢測)沙俄為誘迫清廷承認它侵占東三省合法化,首先表示承認李鴻章代表資格,贊同與清廷議和。英、德等國希望索取更多利益,強烈反對與素有親俄傾向的慈禧政權開議,拒不承認李鴻章的代表資格。最后,英德等國轉變態(tài)度,同意李鴻章代表政府,并約定( C ) A.英商進口稅宜秉公議定則例 B.“他人毋得騷擾”天主教傳教者 C.懲治附和過義和團的官員 D.締約各方領土間有“通商航海之自由” [解析] 根據(jù)材料“沙俄為誘迫清廷承認它侵占東三省合法化”、“同意李鴻章代表政府”可知,為1900年趁八國聯(lián)軍侵華之際,沙俄入侵中國東北地區(qū),在辛丑條約議定前的一幕,故C項正確,A、B、D三項錯誤。 7.(2018德州)法國傳教士樊國梁、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等人在近代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起過相當重要的作用。但19世紀晚期,他們都竭力向其國家鼓吹瓜分中國,要求政府動手建立自己的侵略基地。這反映了( A ) A.反洋教斗爭的興起具有必然性 B.傳教士在中國的作用功過相當 C.義和團盲目排外帶來消極后果 D.中外戰(zhàn)爭緣于宗教文化的沖突 [解析] 據(jù)材料“法國傳教士樊國梁、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等人……19世紀晚期,他們都竭力向其國家鼓吹瓜分中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外國傳教士充當了侵華的工具,反映了反洋教斗爭的興起具有必然性了,故A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傳教士在中國的作用功過相當,故B項錯誤;當時義和團運動還未發(fā)生,故C項錯誤;中外戰(zhàn)爭的主要原因不是宗教文化的沖突,故D項錯誤。故選A。 8.(2018魯鄂重點中學調研)對于義和團,勞頓引證了義和團領袖于棟成所發(fā)布的一個布告,布告寫道:“若輩洋人,借通商與傳教以掠奪國人之土地、糧食與衣服,不僅污蔑我們的圣教,尚以鴉片毒害我們,以淫邪污辱我們。”勞頓的引證( A ) A.正確揭示了義和團興起的原因 B.說明了義和團運動的盲目排外性 C.為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尋找借口 D.對史實的論證存在主觀片面性 [解析] 根據(jù)材料“對于義和團,勞頓引證了義和團領袖于棟成所發(fā)布的一個布告,布告寫道:‘若輩洋人,借通商與傳教以掠奪國人之土地、糧食與衣服,不僅污蔑我們的圣教,尚以鴉片毒害我們,以淫邪污辱我們’”并結合所學不難得知,義和團運動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中外民族矛盾的激化,故A項正確;材料中對反對洋人態(tài)度之原因闡述非常清楚,“若輩洋人,借通商與傳教以掠奪國人之土地、糧食與衣服,不僅污蔑我們的圣教,尚以鴉片毒害我們,以淫邪污辱我們”,可謂有理有據(jù)而非盲目排外,故B項錯誤;西方侵略中國的借口是義和團攻擊北京使館界而非義和團單純的反對洋人,故C項錯誤;根據(jù)史實我們不難得知,勞頓的引證是較為公正和客觀的,并不存在著主觀片面性,故D項錯誤。 9.(2018湖北四地七校聯(lián)考)辛亥革命后, “自由、平等、民主”的觀念在當時并未成為人們內心的堅定信念,《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后不久即被廢止,皇權思想依舊在,袁世凱1915年稱帝、張勛1917年擁溥儀復辟等等。在推動政治現(xiàn)代化方面,材料留給我們的借鑒意義是( D ) A.北洋軍閥是中國進行政治現(xiàn)代化的主要障礙 B.政治現(xiàn)代化需要一定程度的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支持 C.皇權思想導致革命派挽救民族危亡努力失敗 D.政治現(xiàn)代化需要有民眾的現(xiàn)代化觀念為基礎 [解析] 根據(jù)“并未成為人們內心的堅定信念”、“皇權思想依舊在”等信息可知材料強調思想因素對政治現(xiàn)代化的阻礙,故A項錯誤;材料未突出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的作用,故B項錯誤;革命派挽救民族危亡努力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內因也有外因,皇權思想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故C項錯誤;根據(jù)“‘自由、平等、民主’的觀念在當時并未成為人們內心的堅定信念”、“皇權思想依舊在”等信息可知,材料強調思想落后導致政治現(xiàn)代化失敗,所以政治現(xiàn)代化需要有民眾的現(xiàn)代化觀念為基礎,故D項正確。 10.(2018皖南聯(lián)考)辛亥革命期間,多數(shù)省份以“和平光復”的形式脫離清政府而成為革命政權,有學者稱之為“廉價革命”。這一革命形式( B ) A.直接導致了清政府的覆滅 B.增加了反封建斗爭的難度 C.促成了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D.奠定了后來軍閥割據(jù)基礎 [解析] 革命黨與袁世凱議和,清帝退位直接導致了清政府的覆滅,故A項錯誤; 從材料“多數(shù)省份以‘和平光復’的形式脫離清政府而成為革命政權”可知,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多數(shù)省份沒有真正進行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只是順應革命發(fā)展的趨勢而成為革命政權,這一狀況會導致多數(shù)省份反封建不徹底,為日后辛亥革命反封建斗爭增加難度,故B項正確;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是在多數(shù)省份宣布獨立的形勢下成立的,但與材料多數(shù)省份以何種方式獨立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僅體現(xiàn)了多數(shù)省以和平方式獨立,沒有體現(xiàn)這些省份擁有軍事力量,不能斷定奠定了后來軍閥割據(jù)基礎,故D項錯誤。 11.(2018吉林百校聯(lián)盟聯(lián)考)辛亥革命中各省紛紛宣布獨立,辛亥革命之后,中央政府是否合法有道,其判斷的標準已轉移到地方,即各省是否承認中央的最高主權權威。這說明辛亥革命( C ) A.推動了地方自治的進程 B.宣揚了民主政治理念 C.加速了中央集權的衰落 D.推動了民權意識覺醒 [解析] 近代中國各省基本上都是處于中央統(tǒng)一領導之下的,地方不具有自治的權力,故A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地方各省與中央的關系,沒有宣揚民主政治理念,故B項錯誤;從材料可知地方具有了評判或承認中央主權的權力,反映出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減弱,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權的變化,不是民權意識的覺醒,故D項錯誤。 12.下面是近代中國某時期報刊上登載的一幅《善吞》的漫畫,漫畫中一個日本裝束的魔術師正將鐵路吞入口中,火車上寫著“青島膠濟路”。此漫畫( C ) A.美化了日本對中國的經(jīng)濟掠奪 B.批判當時的中國政府出賣鐵路主權 C.表達對巴黎和會上中國前景的擔憂 D.說明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開始 [解析] 本題考查近代西方列強的侵略。自“甲午戰(zhàn)爭”之后,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變本加厲,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日本借口對德宣戰(zhàn),攻占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取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協(xié)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但“巴黎和會”不顧中國也是戰(zhàn)勝國之一,拒絕了中國代表提出的要求,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此消息傳到中國后,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解題時注意材料中“日本”“吞入口中”“青島膠濟路” 等關鍵信息,故圖片揭露了日本侵略、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中國前景的擔憂,故C項正確;圖片主要是揭露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并未美化日本對中國的經(jīng)濟掠奪及批判當時的中國政府出賣鐵路主權,故A、B兩項錯誤,排除;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開始于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故D項錯誤,排除。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第15題15分,共52分) 13.(25分)(2018益陽)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國人眼里,法即是刑,是鎮(zhèn)壓手段,是用以維護封建國家的工具,而忽略對個體權利的追求。君主始終掌握最高立法權,皇帝詔敕往往直接成為法律,皇帝可修改或廢止法律,形成了以維護皇權為核心的統(tǒng)一適用的法律體系,這在西方封建時代是不曾有過的。在西方,以古希臘、羅馬法為代表,在起源時就被看作社會關系的調節(jié)者,是一種確立權利義務的準則和保障權利義務的手段。尤其在古羅馬法中已包括了大量的私法規(guī)定和私法學說,而古雅典法律,則根據(jù)民主原則,規(guī)定凡是多數(shù)公民要求做的,政府必須去做,多數(shù)公民反對的,政府就不能去做。 ——摘編自楊明霞《古代中國與西歐法 起源的法律價值觀之比較研究》 材料二 吾國(《臨時約法》)所以舍總統(tǒng)制而行內閣制者,則以數(shù)千年來專制之政治陰驅潛率,蒂固根深,已種毒于人心而莫由拔,今一旦覆專制,立共和,毅然決然采用內閣制,蓋所以防專制之復生,立法命意至為深遠。法人初行民政,亦群相順手曰:專制之惡魔去矣,世人可食自由之福也!無何拿破侖一世出,而共和顛覆;無何拿破侖三世出,而帝政再興。則以當時總統(tǒng)之權過大,故由共和而變帝政,再由帝政而變王政,全國縻亂……。今吾國之政制師效法人,蓋以吾國專制之流毒已數(shù)千年,實與法國國情大相吻合。 ——摘編自《論內閣制二),《民立報》(1913年1月10日) 注:《民立報》為當時國民黨機關報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中國古代法律體系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中華法系與古希臘、羅馬法產生差異的原因。(12分)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舍總統(tǒng)制而行內閣制”的原因并簡要評述近代前期中國的憲政實踐。(13分) [答案] (1)特點:以刑法為主;忽視個體,家國一體;強調“人治”(以維護皇權為核心)。 中華法系形成的原因: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長期占主導地位,形成了較發(fā)達的宗法制和家國一體的政治格局;封建專制中央集權不斷強化;西漢以來,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影響深遠。 古希臘、羅馬法:受古希臘人文精神影響;商品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眾多法學家對法律思想的研究與發(fā)展;古希臘民主政治的發(fā)展。(12分) (2)原因:中國君主專制歷史悠久,帝制思想根深蒂固;為了防止帝制復生,維護民主共和;總統(tǒng)權力過大易形成專制;吸取與中國國情相似的法國的前車之鑒;以孫中山為首革命黨人“因人立法”、“以法制袁”的幻想。 評述:近代中國的憲政道路以學習借鑒西方民主政治為起點;通過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一批進步人士的宣傳和實踐而逐步推進;走憲政道路符合世界發(fā)展潮流,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的民主化、近代化;近代中國憲政多為政治目的所左右,一些舉措違背了民主的精神實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由于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走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模式注定不能成功。(13分)(從憲政歷程、影響、認識三個方面作答,每點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1)本問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信息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小問特點,根據(jù)材料“法即是刑,是鎮(zhèn)壓手段,是用以維護封建國家的工具,而忽視對個體權利的追求”“君主始終掌握最高立法權,皇帝詔敕往往直接成為法律,皇帝可修改或廢止法律,形成了以維護皇權為核心的統(tǒng)一適用的法律體系”即可概括中國古代法律體系的特點。第二小問,關于中華法系與古希臘、羅馬法產生差異的原因,根據(jù)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各自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作答。(2)本問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信息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小問原因,根據(jù)材料“則以數(shù)千年來專制之政治陰驅潛率,蒂固根深”可歸納為中國君主專制歷史悠久,帝制思想根深蒂固;根據(jù)材料“一旦覆專制,立共和,毅然決然采用內閣制,蓋所以防專制之復生”可歸納為為了防止帝制復生,維護民主共和;根據(jù)材料“吾國之政制師效法人,蓋以吾國專制之流毒已數(shù)千年,實與法國國情大相吻合”可歸納為借鑒法國;根據(jù)材料“在孫中山看來,如果由他做總統(tǒng)最好實行總統(tǒng)制,因為他是革命領袖;如果由袁世凱做總統(tǒng),最好采用內閣制度,因為袁是梟雄”可歸納為“因人立法”、“以法制袁”;根據(jù)材料“不僅孫中山有此想法,宋教仁、王寵惠等同盟會高級干部也有這樣的意圖”可歸納為多數(shù)同盟會高級干部的支持。第二小問評述,關于中國近代的憲政之路,首先要論述憲政之路的過程,無論康梁維新派還是孫中山革命派都主張學習西方救國救民;然后分析中國的憲政實踐推動了中國的民主化;最后得出認識,無論是資產階級維新派還是革命派,他們都不可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獨立,無法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實踐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14.(12分)1901年為確定《辛丑條約》的賠款數(shù)額,總稅務司赫德向列強提供了清朝財政報告,其中收支狀況表如下: 歲出 數(shù)額(千兩) 歲入 數(shù)額(千兩) 中央和各省的行政費 30000 田稅 26500 陸軍 30000 各省雜稅 1600 海軍 5000 各省雜項收入 1000 宮廷花費 1100 鹽稅鹽厘 13500 海關經(jīng)費 3600 厘金 16000 出使經(jīng)費 1000 常關稅 2700 河道經(jīng)費 940 海關稅(一般貨物) 17000 鐵路 800 債款開支 24000 總計 101120 總計 88200 (注:“債款開支”中的債務主要是指1895~1898年的三筆外債;“厘金”是一種商業(yè)稅,鹽也是抽厘對象,即“鹽厘”;“常關稅”為內地貨物通過稅) 結合所學知識,以“從財政收支看清末政治經(jīng)濟狀況”為主題,解讀材料。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不同角度的信息至少3條)、總結和歸納準確、完整解釋和分析邏輯清晰。 [答案] 示例:為維護龐大的中央集權統(tǒng)治,支出主要集中在政治、軍事領域;海軍和鐵路的支出,反映了中國近代化的步伐;甲午戰(zhàn)后為向日本賠款,大舉借債,還債成為沉重負擔,也直接導致了財政赤字(入不敷出);由于小農經(jīng)濟依然占主導地位,田稅仍是數(shù)量最多的稅種;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與商業(yè)有關的厘金、常關稅、鹽稅鹽厘等合計已超過總額1/3;關稅比例僅次于田賦,說明中國逐漸卷入世界市場,對外貿易不斷增長。 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中國一方面在向工業(yè)文明艱難的轉型,另一方面也面臨著民族危機和統(tǒng)治危機。(12分) [解析] 首先需要提煉信息,可以從表格的歲出和歲入分別分析,歲出里面可以提煉鐵路海軍的支出、賠款的指出、指出比重集中的領域,歲入里面可以從田稅、厘稅厘金和海關稅歸納;其次解讀每條信息反映清末政治經(jīng)濟狀況,注意組織順序和邏輯性;最后需要對解讀信息進行總結,清末的財政收支即反映了工業(yè)化的曲折發(fā)展,同時也反映了清末的危機。 15.(15分)歷史分期是通過劃分歷史時期研究史學的一種方法,旨在揭示不同歷史時期或階段之間的質的差別,從中發(fā)現(xiàn)歷史發(fā)展的特點及規(guī)律。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關于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xiàn)代史的分期,是確定中國近代史學科對象的重要問題。新中國成立以后,胡繩發(fā)表文章將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間。此后,中國史學界出現(xiàn)了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xiàn)代史的明確分界,分界線就是1919年發(fā)生的五四運動。但范文瀾等學者提出,按照社會性質,中國近代史應該包含1840~1949年的整個時期?!獜埡yi《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xiàn)代史 分期應以1949年為界》 (1)如果以“五四運動”為中國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的分界線,試析其劃分的依據(jù)。(6分)如果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中國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的分界線,這兩個歷史時期的中國社會性質有何“質的差別”?(3分) (2)有部分學者主張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為中國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的分界線,簡要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 (1)依據(jù):五四運動前后民主革命的領導者發(fā)生變化:五四運動前后,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無產階級力量強大,從此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中國共產黨成立,領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勝利,因此,近代(1840~1919)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現(xiàn)代(1919~1949)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運動發(fā)生在一戰(zhàn)后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五四新文化運動推動了人民思想空前解放,群眾性反帝反封建愛國民主運動高漲,五四運動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考生從社會經(jīng)濟結構、階級結構、革命領導、群眾基礎、思想文化、世界潮流等角度分析到三點依據(jù)并做簡要說明即得6分。)差別:社會性質發(fā)生變化,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現(xiàn)代是社會主義社會。(3分) (2)其著眼于政治體制的改變: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6分)-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岳麓版必修1 2019 高考 歷史 一輪 復習 第四 單元 內憂外患 中華民族 奮起 岳麓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626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