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 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fā)展與遲滯練習 岳麓版必修2.doc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 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fā)展與遲滯練習 岳麓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 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fā)展與遲滯練習 岳麓版必修2.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fā)展與遲滯 課后篇鞏固提升 學業(yè)水平引導 1.下圖是某同學的歷史課堂筆記。其內容所對應的歷史時期應該是( )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 解析明清時期,棉花、茶葉等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成為商品,棉布成為廣大民眾的主要衣料。 答案D 2.明初,政府規(guī)定凡有田地五畝至十畝的農戶,必須有半畝栽種桑麻木棉,十畝以上者加倍。這一措施( ) A.導致了小農經濟的瓦解 B.促進了棉紡織業(yè)的產生 C.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D.推動了工場手工業(yè)的興起 解析材料中的“桑麻木棉”屬于經濟作物,政府推廣經濟作物種植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A、B兩項與題干材料無關;D項與材料時間不符。故選C項。 答案C 3.下圖為明代蘇杭地區(qū)居民身份結構示意圖,該圖反映了 ( ) A.工場手工業(yè)占重要地位 B.租佃關系開始確立 C.商人群體社會地位較低 D.自然經濟逐漸解體 解析按照圖中所示,當地工場工人占到約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場手工業(yè)在當地的社會經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故A項正確。 答案A 4.導學號11374015明清時期山西外出經商者眾多,達到“挾輕資牽車四方者,則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舊“壯者服賈,老者歸田”。這主要說明( ) A.商品經濟占據主導地位 B.重商主義觀念盛行 C.重農抑商觀念影響深遠 D.社會逐利風氣不斷增長 解析從題干可以看出,經商現象雖然非常普遍,但“壯者服賈,老者歸田”,這反映的是重農抑商思想的深遠影響,故選C項。明清時期占據主導地位的仍是自然經濟,A項錯誤;明清時期強化重農抑商政策,B項錯誤;材料沒有提及逐利之風,D項錯誤。 答案C 5.《明宣宗實錄》中記載:“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歲官員軍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辦為名,擅自下番,擾害外夷,或誘引為寇……爾宜申明前禁,榜諭沿海軍民,有犯者,許諸人首告,得實者,給犯人家貲之半?!庇纱丝梢娒鞒? ) A.鼓勵發(fā)展貢賜貿易 B.禁止民間對外貿易 C.防范倭寇侵擾沿海 D.加強外貿稅收管理 解析從材料“申明前禁,榜諭沿海軍民,有犯者,許諸人首告,得實者,給犯人家貲之半”可知明朝政府禁止民間對外貿易,故B項正確。 答案B 6.下圖反映的是中國古代某個時期的政策,它表明( ) A.統(tǒng)治者推行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 B.古代民間手工業(yè)受到嚴格的限制 C.封建統(tǒng)治者推行海禁和閉關政策 D.我國古代一直實行該項經濟政策 解析圖中的信息為“造船廠”“皇上不讓造船了”以及緊閉的大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明清時期的統(tǒng)治者實行的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故選C項。 答案C 7.學習完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學分別就下列主題作了演講,你認為其中哪一項概括了這段歷史的全過程( ) A.帝國的彷徨 B.中華的榮耀 C.東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興 解析將明清史納入世界史的范圍內分析,才能形成對這一時期的總體認識。這一時期中國綜合國力依然強大,但當西方資本主義產生和逐漸發(fā)展的時候,中國卻因循守舊,閉關鎖國,導致近代中國最終淪為西方國家的半殖民地。因此用“曙光”“榮耀”“振興”等詞語都不能正確概括這一時期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故選A項。 答案A 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沿襲明制設置的鈔關,大有增加,計共設戶關26個,工關5個……各關稅吏敢于巧立名目,動輒以商人違反規(guī)定為由,沒收財貨……在這樣的苛稅下“商賈望見關津,如赴湯蹈火之苦”。 ——《黃啟臣文集》 材料二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商人最后總是傾向于把累積得來的財富或過剩的資本投資于購買土地,或供應下一代有閑沉浸于傳統(tǒng)典籍,參與科舉,以便進入官僚行列?!虼?我們可以說,引發(fā)人們經商致富的動機中,其實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毀商業(yè)企業(yè)發(fā)展的因素。 ——《清末民初的“中國意識”與文學中的“國家形象”》 材料三 閩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邊海之民,皆以船為家,以海為田,以販番為命?!坏┙?則利源阻塞,生計蕭條;情困計窮,勢必嘯聚。 ——《明神宗實錄》 (1)根據材料一,指出清朝推行的經濟政策。其與材料二之間有什么邏輯關系?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否定或摧毀商業(yè)企業(yè)發(fā)展的因素”是什么,并說明其影響。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邊海之民”生活變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對中國后世產生的影響。 參考答案(1)政策:重農抑商政策。關系:因果關系。 (2)因素:商人財富主要用來買田置地、培養(yǎng)后代科舉入仕。影響:阻礙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3)政策:海禁政策。影響:使中國喪失了利用對外貿易推動經濟進步的可能性;阻礙了中西交流,使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 能力素養(yǎng)拓展 一、選擇題 1.有學者說過,明清時期江南市鎮(zhèn)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存在于農村經濟上面,是農村專業(yè)經濟發(fā)展的結果。由此可見,這一時期江南經濟發(fā)展的整體特點是( ) A.農村經濟仍然以自然經濟為主 B.自然經濟已退居次要地位 C.商品化趨勢明顯 D.市鎮(zhèn)是進行農貿商品交換的場所 解析材料體現的是“江南市鎮(zhèn)”的經濟現象,故排除A項;B、D兩項說法錯誤;由“江南市鎮(zhèn)”“農村專業(yè)經濟發(fā)展”可知,這一時期江南經濟商品化趨勢明顯。 答案C 2.史學家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統(tǒng)計,18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占世界經濟總量的32.9%,西歐各國的總和占23.6%,美國和日本分別占1.8%和3%。上述統(tǒng)計表明當時的中國( ) A.仍是世界經濟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 C.經濟總量遠超歐美各國 D.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迅速 解析題干材料中的數據反映出在1820年,中國在經濟總量上是遠勝于歐美國家的,A、B、D三項本身說法錯誤,且在題干中無從體現。 答案C 3.導學號11374016據《明清時期山東經濟的發(fā)展》描述:康熙年間魯西南曹縣,木棉之利“幾與九谷平分輕重”,乾隆間,魯北沾化縣“通縣所賴惟小麥、棉花二種”。材料反映了當時山東( ) A.生產技術的提高推動了農業(yè)的發(fā)展 B.對外貿易發(fā)達,棉花出口增加迅猛 C.商品經濟發(fā)展,經濟作物廣泛種植 D.棉布開始成為民眾普遍使用的衣料 解析材料中沒有體現生產技術提高及棉花出口的信息,故A、B兩項錯誤;根據“木棉之利‘幾與九谷平分輕重’”可知,商品經濟獲得發(fā)展,根據“惟小麥、棉花二種”可知,經濟作物種植廣泛,故C項正確;材料僅反映了棉花的種植和銷售情況,并沒有反映棉布的用途,故排除D項。 答案C 4.據統(tǒng)計,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業(yè)會館25所,手工業(yè)會館26所。全鎮(zhèn)的工商店號在3 000家以上,鋪戶貿易和轉運貿易成為主要的貿易形式。這反映出( ) A.清代國內的長途貿易較為發(fā)達 B.清朝前期工商業(yè)市鎮(zhèn)開始興起 C.清朝前期的商業(yè)活動發(fā)生質變 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貿經濟發(fā)達 解析題干材料說明,道光以前佛山的商業(yè)規(guī)模較大、貿易形式多樣,這說明當時佛山的商貿經濟發(fā)達,故D項正確。A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B項不符合史實;C項錯在“質變”。 答案D 5.明清小說《拍案驚奇》中描寫的一位賣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時著名的晉商,其“以商賈興,以官宦顯”。這一現象所產生的影響是( ) A.削弱了重農抑商的政策 B.制約工商業(yè)擴大再生產 C.擴大了手工業(yè)品的市場 D.不利于農產品的商品化 解析題干材料中“以商賈興,以官宦顯”,反映了當時商人通過經商致富,而后把入仕作為重要的人生目標,這種傳統(tǒng)觀念嚴重制約了商人在工商業(yè)上的擴大再生產。故選B項。 答案B 6.明英宗時,流民幾乎遍及全國。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與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或淪為乞丐;或進入深山,墾荒種田,采礦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現在客觀上( ) A.引發(fā)政府對外實行海禁政策 B.有利于新經濟因素的成長 C.加速了農業(yè)經營方式的轉變 D.導致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解析由材料“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采礦淘金”可知,部分流民成為雇傭勞動力,客觀上促進了新經濟因素的成長,故B項正確。 答案B 7.有學者認為,從經濟近代化的角度來看,明清時期已處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實能證明這一論點的是( ) A.租佃制經營方式已經推廣到全國 B.世界貿易中白銀一半以上流入中國 C.制瓷冶鐵紡織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D.蘇州等地絲織行業(yè)出現“計日受值” 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近代的前夜”指的應是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階段,明中葉以后,蘇州絲織業(yè)出現了雇傭關系,這種生產方式具備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基本特征,故D項正確。“租佃制經營方式已經推廣到全國”不是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表現,排除A項;“白銀流入中國”說明對外貿易中,中國處于順差,貨幣經濟發(fā)展,但與設問不符,排除B項;“制瓷冶鐵紡織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也不具備向近代轉變的特征,排除C項。 答案D 8.明清之際的中國,在經濟領域已顯露出一些新舊沖突的征兆,從農耕經濟中分離出了新的經濟因素。這種新的經濟因素是指( ) A.商品經濟的高度繁榮 B.資本主義萌芽 C.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D.綜合國力空前強大 解析本題解答的關鍵是從“明清”“新的經濟因素”入手,結合資本主義的萌芽進行思考。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區(qū)出現了雇傭關系,標志著資本主義的萌芽的興起。 答案B 9.明代晉商范世奎經商西北,“義而資益巨,占良田數百畝”;清代乾隆時期,山西渾源、榆次兩個地方的富商大賈“且多置買田地”。當時,這一社會現象( ) A.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B.促進了商品貨幣經濟的活躍 C.大大增強了城市的經濟功能 D.便利了商業(yè)資本的迅速積聚 解析題干信息“占良田數百畝”“多置買田地”說明當時已有一定的資本積累,但是資金不是投入到商品的擴大再生產而是用于購買田地,這阻礙了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答案A 10.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指出:“海濱民眾,生理無路,兼以饑饉薦臻(薦臻:接連到來),窮民往往入海從盜,嘯集亡命。”導致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 ) A.海禁政策的實施 B.社會矛盾尖銳 C.倭寇為患 D.土地兼并嚴重 解析海禁政策的實施,使得沿海居民“生理無路”,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入海為盜,A項符合題意。 答案A 11.“推動這個王朝實行這種政策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國人會支持很多的中國人在中國被韃靼人征服以后大約最初半個世紀里所懷抱的不滿情緒。由于這種原因,外國人才被禁止同中國人有任何來往。”(馬克思)這一政策是指( ) A.重農政策 B.抑商政策 C.農商并重 D.閉關政策 解析從“外國人才被禁止同中國人有任何來往”一句分析可知,這是清朝實行的閉關政策,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答案D 12.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在“清代盛衰”一文中作出如下判斷:“清朝的衰機,可以說是起于乾隆之世?!毕铝袑τ凇八C”的理解,符合史實的是( ) A.開始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B.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C.高度重視農耕經濟而喪失向工業(yè)文明過渡的機會 D.建立軍機處強化封建專制統(tǒng)治 解析A、B兩項均錯在“開始”,重農抑商政策始于春秋戰(zhàn)國、閉關鎖國政策始于明朝;D項軍機處建立于雍正年間。 答案C 二、非選擇題 13.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經濟繼續(xù)發(fā)展,帶來了深遠影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葉以后)形成了相當發(fā)達的全國商業(yè)市場。……新興的市鎮(zhèn)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蘇、松、杭、嘉、湖地區(qū)。……乾隆時期,發(fā)展較快的手工業(yè)行業(yè)主要有絲織業(yè)和棉紡織業(yè),在這兩個行業(yè)的生產與流通領域,出現了手工業(yè)工場和包買商。 ——摘編自趙毅、趙軼峰《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 中國、西歐社會經濟發(fā)展部分數據比較表 時間 占世界GDP份額 (世界=100) 人均GDP (1990年國際元) 中國 西歐 中國 西歐 1500年 25 17.9 600 774 1600年 29.2 19.9 600 894 1820年 32.9 23.6 600 1 232 ——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清時期經濟發(fā)展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指出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態(tài)勢。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這種態(tài)勢的總體認識。 參考答案(1)全國商業(yè)市場相當發(fā)達;大量市鎮(zhèn)興起;手工業(yè)工場和包買商出現。 (2)態(tài)勢:經濟總量領先于西歐,但人均GDP落后于西歐。認識:明清時期農業(yè)文明高度發(fā)展;相對于西歐工業(yè)文明的日益興起,明清社會經濟出現遲滯。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嘉靖四年又規(guī)定,凡是雙桅海船,統(tǒng)統(tǒng)扣留,即使不是販賣番物(外國貨物),也“以番物論,俱發(fā)戍邊衛(wèi)……” ——《明代社會經濟史研究》 材料二 中國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就是說,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細,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國家。然而,許久以來,它似乎就停滯于靜止狀態(tài)了,今日旅行家關于中國耕作、勤勞及人口稠密狀況的報告,與500年前視察該國的馬哥孛羅的記述比較,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 ——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 原因的研究》(1776年)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的貿易政策。該政策對明清時期產生的“新的生產方式”有何影響?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中國經濟‘停滯于靜止狀態(tài)’”的說法?請從經濟政策調整的角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1)政策:閉關鎖國政策。影響: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2)①同意:抑商政策限制了工商業(yè)發(fā)展;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外交流,使中國落后于世界。 ②不同意:重農政策促進農耕經濟持續(xù)發(fā)展;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兩種觀點均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 第6課 近代前夜的發(fā)展與遲滯練習 岳麓版必修2 2018 2019 學年 高中歷史 第一 單元 中國古代 農耕 經濟 近代 前夜 發(fā)展 遲滯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628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