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導學案及答案.doc
《《魚我所欲也》導學案及答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魚我所欲也》導學案及答案.doc(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魚我所欲也》 科目:語文 備課人:李國強 審核領導: 使用時間: 年 月 日 溫馨寄語:天道酬勤,付出必有回報;厚積薄發(fā),量變終致質變。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二、能力目標 1.強化朗讀訓練、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2.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三、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本文議論性很強,其論證方法的運用是教學中的重,難點。 【學法指導】課堂上以誦讀為主。通過誦讀,認識孟子“舍生取義”的道德主張,理解本文邏輯嚴密、設喻巧妙的特點,體會排比、對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理清課文的論證思路,掌握論證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鑒賞本文的說理藝術;品味《孟》散文的語言特色;古今對讀,品評孟子的思想價值,欣賞其人格魅力。 學習過程 一、檢查背誦、收集孟子名言作業(yè)情況 二、 重點、難點突破 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析]本題旨在從整體把握入手,抓住文章關鍵,同時初步了解作者說理的思路及其好處。 [參考答案]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边@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這里運用了比喻論證,由此及彼,由淺人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2、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析]本題目的非常明顯,就是要理解本文的論證結構,從而對本文的逐層深入的論證思路有一個較深刻的把握。 [參考答案]提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論點后,首先從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義”,是因為人皆有“欲生不為茍得,惡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從反面說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可是事實上,“義”超過了“生”,所以人能夠不貪生,不避死。這種羞惡之心,人人皆有,賢者更能保存而不喪失。接著舉例說明,人即使在饑餓時仍有羞惡之心,自古以來就有寧死不食“嗟來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轉,“向為身死而不受”,現(xiàn)在“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又是為了什么呢?難道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先前為了“義”可以“舍生”,現(xiàn)在卻為了高官厚祿和物質享受就舍掉了“義”,這種行為不是應該停止嗎? 總之,這段文章是說,能做到“舍生取義”是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 3、簡要分析本文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進行說理的? [析]論證方法是議論文三要素之一,好的論證方法,在說理中,可以起到事半工倍的效果,因此,閱讀議論文,一定要揣摩其運用的論證方法。 [參考答案]1、用比喻論證法提出論點。文章一開頭,就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著,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那就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進而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 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使讀者心悅誠服。如:文章將兩類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則失去本心,進行對比。第一部分中用假設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作對比,然后自然得出結論。 三、賞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提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比喻?!吧狒~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shù)卣f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yōu)而取?!耙缓勈?,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一簞食(dān) 一豆羹(gēng) 蹴爾(c) 鄉(xiāng)為身死(xing) 所惡 (w) 乞人不屑(xi) 1、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萬鐘則不辯禮義 “辯”通“辨”,辨別 3、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謝的意思“與”通“歟”,語氣助詞,相當于“嗎”。 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通“向”,從前。 三、解釋下列加點字。 1、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同時獲得 2、故不為茍得也 茍得:茍且取得 3、故患有所不辟 患:禍患,災難。 4、如使人之所欲 如使:假如,假使 5、由是則生而 由是,按照這種方法 6、非獨賢者 非獨:不單,不僅 7、一簞食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勺g為“竹籃 8、呼爾而與之 爾:語氣助詞。 9、 蹴爾而與之 蹴(c):用腳踢 10、萬鐘則不辯 萬鐘,這里指高官厚祿。 11、今為妻妾之奉 奉:侍奉。 1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棄。 四、翻譯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意思: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 2、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意思:按照這種方法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卻不采用,按照這種方法做就可以躲避禍患然而卻不去做。 3、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意思:(如果)吆喝著給人(吃),就是過路的饑餓的人都不會接受;(踩踏過才)用腳踢著給人家,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不屑看他一眼)。 4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意思:高位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義就接受了,那么這種高位厚祿對我有什么益處 5、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意思: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卻為了所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 五.孟子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當“舍生取義”的觀點。在當今社會,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如何處理好“合生取義”和“珍愛生命”的關系?請舉例說明。(3分) 答題要求:倡導正確的生死觀和價值取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人生。答題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答題示例:(1)生命誠可貴,正義價更高。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我們應該舍生取義。如劉胡蘭,在敵人的鍘刀面前,決不吐露黨的秘密,用青春傳承了舍生取義,用無畏譜寫了英雄贊歌。(2)生命只有一次。面對誘惑和考驗,我們既需要珍愛生命,同時應該用智慧去維護“道義”。如①魯迅先生,用100多個筆名,與敵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捍衛(wèi)了正義和真理。②湖北青年周沖,為了營救被卡懸空的女童,急中生智,巧妙借助防護欄,冒著生命危險,用頑強的毅力托舉女童,展示了平民英雄的義舉。 六 (一)閱讀甲、乙兩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問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乙】子墨子日:"萬事莫貴于義。今(如果)謂人日: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愿意)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日: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爭論)一言以相殺,是義貴于其身也。故日:萬事莫貴于義也。... (《選自《墨子貴義》》) 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B A.故不為茍得也 茍富貴,無相忘 B.是義貴于其身也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C.死亦我所惡 不以惡小而為之 D.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 予觀夫巴陵勝狀 2.請指出甲文中的一個通假字,并指明其意義。 "辟"通"避,,意義:躲避 3.下列句中的"之"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 例:斷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 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不是只有賢明的人才有這樣本心。 (2)萬事莫貴于義也。任何事都比不上"義"重要。 5.甲乙兩文都運用了比喻論證闡明觀點,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論證"萬事莫貴于義",甲文則用 論證 的觀點。 答案:舍魚而取熊掌 舍生取義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與乙文中 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你認為兩文中的"義"的內涵是什么?今天我們還有堅持的必要嗎?為什么? 萬事莫貴于義"義"是正義,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國家的大義。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堅持人民(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所以我們應該堅持。 【乙文譯文】墨子說:"世上萬事萬物沒有比義更要珍貴的了。假如現(xiàn)在對別人說:送給你帽子和鞋子,但是要砍斷你的手、腳,你會同意干這件事情嗎?那人一定不會同意干這件事的。那么為什么呢?那是因為帽子和鞋子不如手和腳珍貴。又說:送給你天下,但是要把你殺死.你會同意干這件事情嗎?那人也一定不會同意干這件事的。那么又為了什么呢?那是因為天下不如自己的性命珍貴。為了爭辯一句話而互相殘殺,那是因為把義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要珍貴。所以說:世上萬事萬物沒有比義更要珍貴的。" 孟子名言積累 1、 盡信書,不如無書?!睹献颖M心》 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 3、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睹献与x婁》 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睹献颖M心》 5、 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 6、 6、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孟子離婁》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孟子滕文公》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 9、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睹献恿夯萃酢? 四、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圍繞“我心目中的孟子”這一話題,學生自由發(fā)言。 生1:孟子本人是一個比較高傲的人,他不肯遷就,不肯趨炎附勢。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曾經在齊國任客卿,后來因為與齊王意見不合,便決定辭去齊卿回家,斷然拒絕了齊王“萬鐘”的誘惑,這些言行都表現(xiàn)了孟子大義凜然的性格和氣概。 生2:仁義是最大的利益。有仁義,相關者都會有利益;無仁無義,所有人都不會有利益?!傲x”作為一種道德規(guī)范,約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體、民眾的大利。孟子可謂高屋建瓴。 生3:孟子是一個肩擔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著“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宏愿偉志。他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現(xiàn)出強烈的使命感和參與意識,展露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生4:孟子是一個聰明機智、豪爽直率的淪辯家。他義正辭嚴,直言不諱,敢于抨擊統(tǒng)治者,展示了一個狂放不羈、潑辣大膽、無私無畏的論辯家的形象。 五、課堂小結 孟子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著自己的人生主張,孱弱的身軀擔負著民族的大義。面對散發(fā)著孟子生命氣息的文字,我們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義,這是怎樣的崇高與豁達,這是怎樣的氣魄與壯志;這是男兒舍身報國的壯志雄心,這是中華兒女報效母親的赤膽忠心。讓我們乘著十九大的東風,高吟《魚我所欲也》 ,譜寫偉大的中國夢。-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魚我所欲也 導學案 答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820124.com/p-6539608.html